白面貍 養(yǎng)殖技術
白面貍 養(yǎng)殖技術
1.分類與分布
果子貍隸屬哺乳綱、食肉目、靈貓科、花面貍屬毛皮動物。在我國分布很廣,河北、山西、陜西、江蘇、浙江、四川、云南等省均有分布,陜西省主要分布于渭北草原、關中盆地、秦嶺巴山等地。近年來,陜西、河南、山東、廣西和廣東沿海地區(qū)已開始人工養(yǎng)殖,但大多數人是捕獵暫時散養(yǎng),然后轉賣,銷售到南方消費。
2.形態(tài)特征
果子貍(圖6—17)形似家貓,但個體較大,成年果子貍體重4一10kg,體長45—65cm,尾長30—65cm。頭臉狹長,吻尖頸粗,伸縮靈活。眼大有神,耳殼薄小且能靈活擺動(彩圖11)。聽覺敏銳。鼻孔大而潮濕,嗅覺靈敏。頭頸部底色呈純黑或者棕黑色,并有斑點。從鼻尖經額部直至腦后有一白帶。眼耳及后腮處有3塊對稱分布的白塊。軀體細長呈灰色,背部顏色較深,體側較淺,腹部呈淺黃色。四肢較短且圖6—17果子貍的外觀前肢長于后肢,有五趾,趾端有爪,能伸縮,攀緣性強,趾掌無毛,有足墊。
3.生態(tài)特征
野生果子貍棲息在海拔1000m以下的山川、溝壑、丘陵地帶的常綠、落葉闊葉林、針葉林及稀樹灌木叢的緩坡及干燥巖裸地。多生活在海拔低、溫暖、小動物及果樹多的地帶。多利用天然的石縫、巖洞、土穴、樹洞、亂石堆或其他動物遺棄的洞穴作巢窩。洞的深淺、分支、大小及洞口多少不一,巢窩多在陡崖上或灌木叢之中,隱蔽程度較好。
4.食性
果子貍屬于雜食性動物。據莫偉仁等解剖胃分析表明:植物性食物占70%,動物性食物占30%。動物性食物有蛙類、蛇、鼠類、鳥類、昆蟲等小動物、動物尸體和一些動物卵。從野外調查來看,果子貍采食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不同季節(jié)采食食物種類不同,如冬季以干果、小動物為主,秋季以水果為主。
5.行為習性
(1)晝伏夜出:果子貍是典型的夜行性動物,多在黃昏、夜晚和拂曉出窩活動,如嬉戲、追逐、攀爬、尋食、飲水、排便、求偶等。
(2)群居性:果子貍很少單獨活動,常過著群居生活,多見3一15只的群體,一起休息、覓食、越冬等。
(3)半冬眠性:每年12月至翌年2月份為半冬眠期。果子貍食量大減,活動減少。集群冬眠,但這不是持續(xù)性的,有時還要醒來采食、飲水和排便。
(4)應激性:果子貍膽小易驚恐,對聲音、生人、畜禽串人、光照強度變化、顏色、氣味、氣溫高低、飼養(yǎng)順序變化等,都表現出驚恐不安、食欲不振等,其應激反應很強烈。
(5)集糞性:果子貍通常排糞地點相對不變,多排在潮濕的角落。利用這一習性可以捕獲野果子貍,也有利于人工養(yǎng)殖時管理。
(6)爭斗性:由于果子貍喜群居,往往為了爭食、爭配偶及保護后代而發(fā)生爭斗。相互撕咬,特別是母貍有食仔、咬仔現象。
6.脫換毛被:果子貍每年換毛一次,持續(xù)時間是3一10月份。脫毛時針毛、絨毛多數同步進行。3月上旬仔貍開始脫毛,3月末成貍脫毛,多數集中在4—8月份。到10月份,毛被迅速生長,11月份毛被成熟。
7.天敵:果子貍的天敵有狼、豺、豹等,而果子貍又是一些昆蟲、蟹、黃鱔、蛙、蛇、蜥蜴、小鳥、鼠、兔等動物的天敵。
8.果子貍的繁育技術
(1)生殖特點
1)季節(jié)性果子貍(www.cyone.com.cn/)是季節(jié)性繁殖動物,它的生殖器官隨著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雄貍睪丸從2月份起逐漸增大,6月份最大,配種以后,逐漸縮小,到9月份最小。雌貍生殖器官從2月末開始發(fā)育,6月上旬配種結束,一年就這一次發(fā)情期。雄貍在繁殖季節(jié)內始終有配種能力,雌貍有1—3個發(fā)情周期。
2)性成熟和繁殖年限
果子貍性成熟一般為10—22月齡。6月中旬以前出生的果子貍若飼養(yǎng)條件好、營養(yǎng)充足,第2年3—5月份性成熟,飼養(yǎng)條件差的或6月中旬以后出生的到第3年2—5月份性成熟。果子貍的繁殖年限:雌貍為9年,雄貍為4年左右。果子貍性成熟時間與性別、年齡、出生時間及生長發(fā)育、飼養(yǎng)條件有關。
(2)繁殖
1)發(fā)情配種期:每年2月末到6月上旬為發(fā)情配種期,3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發(fā)情配種旺期。
2)發(fā)情表現及發(fā)情鑒定:果子貍的發(fā)情表現為:雄貍進入發(fā)情期,睪丸脹大、光滑而有彈性,陰囊下垂,膚色紅潤,被毛稀,龜頭充血而外露;肛門腺分泌物增多。頻尿、性情不安,到雌貍面前,嗅聞雌性果子貍陰部,特別在興奮時,追逐雌果子貍,并“哼哼”的口U。
雌貍的每個發(fā)情周期,可以分為4個階段:發(fā)情初期,多為3—6天,外陰部腫大、紅色,乳頭紅大。發(fā)情旺期,多為3—8天,食欲減退,甚至不吃,生殖道深粉紅色,外陰外翻,由粉紅變?yōu)榉郯咨ひ涸龆?,乳頭大而紅,主動接近雄貍,并嬉戲,發(fā)出“啼吱、啼吱”的叫聲。發(fā)情后期,多為3—5天,發(fā)情的一切表現消失。休情期多為5—8天,也有15天左右的。中國有機農業(yè)網
白面鼯鼠的飼養(yǎng)方法
(一)捕獲及場地準備
捕捉鼯鼠的時間最好9—11月,既可避開不利條件,又可避免誤傷懷孕雌獸及捕捉不能獨立覓食的小獸,減少死亡。飼養(yǎng)室的建立應考慮到鼯鼠的生活習性,以土窯洞飼養(yǎng)比較適宜,土窖洞冬暖夏涼。室內用木板、紙箱或磚坯筑成長60厘米、寬和高各30厘米的飼養(yǎng)箱,便于鼯鼠單獨居住,內放墊草。室內較高處設排糞板,并豎幾根木柱,便于鼯鼠上下活動。在室內角放一盛水的淺容器,以便鼯鼠飲水。
(二)飼料
鼯鼠在野生狀態(tài)中是一種食植物性的動物,主要吃多種樹葉、籽仁。在家養(yǎng)條件下還可以吃各種水果、煮熟的玉米面,并給少量食鹽或濃度1%一2%的淡鹽水,可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適時調節(jié)鼯鼠的飼料,可增加食欲。在發(fā)情前1—2個月到懷胎以至哺乳期間,喂一些含維生素多的食物,如蘿卜、梨、山果之類,對鼯鼠的發(fā)情、交配、產仔及仔獸的生長發(fā)育是有益的。
(三)繁殖管理
鼯鼠的發(fā)情期一般從12月下旬開始到翌年1月中旬,大約一個月左右。發(fā)情開始,鼯鼠相互追逐叫喚,此時雌雄生殖器均外翻挺呈紅色狀態(tài)[www.cyonE.com.cn/]。持續(xù)1—4天后,即可自行交配,數小時內可連續(xù)交配多次。交配時,雌雄鼯鼠發(fā)情必須同時達到高潮才會受精,否則會發(fā)生咬傷等現象。雌鼯鼠如果沒有受精懷孕,幾天后還要發(fā)情,重新交配。
交配后懷胎約70—90天即可產仔。產仔多在夜間進行。整個鼯鼠群的產仔期可從3月上旬一直延續(xù)到4月下旬約2個月時間。生下的仔鼠1個月后睜眼,40天身上開始長毛,并逐漸離母體外出活動。哺乳期一般在100—120天,有的可長達150天。雌鼯鼠每年產仔1次,每胎1—3只,雌鼯鼠一般可哺乳2只仔鼠,超過的仔鼠可取出,另找雌鼯鼠代養(yǎng)。
鼯鼠性喜安靜、清潔,干燥通風。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的環(huán)境。窩內常年均墊草,夏季宜薄,冬季或產仔前后應墊厚些,并保持墊草的干燥,這樣適于鼯鼠的生長繁殖。夏季飼養(yǎng)室內高溫、通風不良是造成死亡的原因,跳蚤大量繁殖,鼯鼠日夜不得安寧,抗病力降低,也可造成死亡。冬季只要使飼養(yǎng)室溫度保持在10℃以上,鼯鼠便可安全越冬。
飼養(yǎng)的鼯鼠也同樣有“千里覓食一處屙”的習性,糞便一般都排泄在較高處的排糞板上。夏季要勤收,保持室內清潔。冬天可在過冬后一次收集,這樣有利于形成質量較好的靈脂塊。
家養(yǎng)鼯鼠群體的密度應適當稀疏,過密相互撞碰,爭食和斗毆而易發(fā)生咬死摔傷等現象,造成損失。飼養(yǎng)室不宜太大,以便于管理。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