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稻蝗哪里有養(yǎng)殖場(中華稻蝗哪里有養(yǎng)殖場地)
1. 中華稻蝗哪里有養(yǎng)殖場地
可以草蜢也叫蝗蟲
一、養(yǎng)殖蝗蟲種源的選擇和鑒定確定蝗蟲種類的方法有:
⑴咨詢蝗蟲分類專家。
⑵查閱蝗蟲檢索表或圖譜。
⑶咨詢有經驗的蝗蟲養(yǎng)殖戶。
⑷把蝗種寄送給客戶鑒定審查等。
常見的養(yǎng)殖蝗蟲種類有:東亞飛蝗、棉蝗、中華稻蝗、中華蚱蜢等。
這些品種各有優(yōu)缺點,要綜合考慮其生長周期、代數(shù)、味道、食料、個頭大小以及客戶所需品種等因素,并結合當?shù)氐臍夂?、食料來源等情況選擇養(yǎng)殖品種。
二、蝗蟲養(yǎng)殖棚的建造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sh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yǎng)300只左右的成蟲。利用自然條件養(yǎng)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4月底前完工,因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蟲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歡取食鮮嫩植物,此期蝗蟲非常纖弱,應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
⑵溫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時以上,濕度保持15%左右,這種條件下蝗蟲最活躍,喜食,有利于生長。
⑶三齡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影響其正常生長,還會出現(xiàn)自相殘殺的現(xiàn)象。
(4)、保持棚內干凈,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發(fā)生。
2. 中華稻蝗形態(tài)
稻蝗俗稱螞蚱,屬直翅目,蝗科?;认x種類甚多,其中分布最廣、為害最重的是中華稻蝗〔Orya chinensis(Thunberg)〕,除為害水稻外,還為害玉米、小麥、高粱、紅薯、豆類及雜草等。
為害狀
中華稻蝗成、若蟲取食葉片,輕者稻葉成缺刻,重者葉片吃光(彩版六,34),僅留葉脈。水稻抽穗后可咬斷枝梗,造成斷穗、白穗。
形態(tài)特征
雌成蟲體長36~44毫米,雄成蟲體長30~33毫米,體綠色或黃綠色、黃褐色,復眼灰褐色。觸角線狀,前胸背板兩側各有1條明顯的褐色縱帶。前翅綠色,后翅褐色。卵以卵囊形式存在,上端平,下部圓鈍,褐色,能浮于水面,囊內有排列不整齊的卵,16~102粒。若蟲分6個齡期。
發(fā)生特點
中華稻蝗在北方地區(qū)1年1代。以卵在田邊、荒地土中、雜草根際周圍越冬。北京地區(qū)5月中旬開始孵化,6月初至8月下旬各齡若蟲重疊發(fā)生,8月底始見成蟲,9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10月下旬至11月成蟲逐漸死亡。成蟲飛翔能力較強,有趨白光、紫光性。成蟲喜選擇濕度適中、有一定叢草、土質松軟的背風向陽處產卵。低齡若蟲有群集性。
稻蝗發(fā)生與稻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密切關系。一般沿湖、沿渠、低洼地區(qū)發(fā)生重,早稻田重于晚稻田,田埂邊重于田中部,免耕少耕地區(qū)重。
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冬春鏟除田埂、渠溝草皮,興修水利破壞稻蝗滋生地。結合春季灌水耙地打澇浮渣(內有浮卵囊)。
(2)藥劑防治。防治適期應掌握在卵孵化盛末期,即當卵孵化率在80%以上,或3齡幼蟲占調查蟲量的30%左右,防治指標為每平方米有蟲15~20頭。防治藥劑可選擇每667平方米40%氧化樂果50毫升,25%殺蟲雙200毫升,20%滅殺菊酯36毫升,20%敵馬乳油50毫升等,對水15~20千克進行噴霧。
3. 中華稻蝗足的類型
旱稻種植茬口適宜接麥茬、春菜、大棚菜茬或其他夏茬大棚菜地具有良好的土、肥水條件,冬、春菜收獲后,夏季菜處淡季、效益低,相當數(shù)量的大棚有閑茬現(xiàn)象。若利用6-9月份溫、熱、降雨等資源種一季旱稻,可充分合理利用菜地的富余養(yǎng)分。還能改善土壤環(huán)境條件,減輕菜地的病蟲害,667平方米增收稻谷400-500公斤,還可產出同量的稻草。既解決了菜農到稻區(qū)購草苫的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糧食產出渠道,種植業(yè)品種結構得到合理調整。筆者通過旱稻引種篩選試驗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探討,并在大棚菜區(qū)示范推廣,深受菜農歡迎,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F(xiàn)簡述如下。一、騰茬整地春季棚菜收獲后及時騰茬整地,一般不需要施基肥,因大棚土壤富余養(yǎng)分充足,待苗后看苗酌情追肥。若前茬施肥不足或地力稍差可667平方米追土雜肥2000公斤。二、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1、品種選擇 品種要求抗倒伏、豐產性強、品質優(yōu)、生育期適中,能充分利用夏季光、熱、降雨等資源,安全成熟,不誤接茬,冬暖大棚栽植。經品種篩選對比試驗適宜大棚茬種植的旱稻品種有:早稻277、早稻297、巴西陸稻。2、種子處理將種子精選后,使用早稻專用種衣劑于播種前7-14天種子包衣,也可用普通拌種劑藥劑處理種子。三、種植技術l、播種期要求春季菜收獲后盡早播種,最遲應在6月15日前播種。2、播種量根據(jù)選擇品種分蘗成穗及發(fā)芽率,用種量一般5-7公斤/667平方米,旱稻277以6公斤/667平方米為宜。3、種植技術試驗結果表明旱稻條播,點播、育苗移栽等不同的種植方式,均可獲得理想產量。要求一般行距25-3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為宜。(1)畦田條播人工開溝播種覆土。(2)播整平地面撒種后,每隔1.5-2米挖一“陰溝“寬深25厘米左右,用土蓋種點播。(3)育苗移由于上茬季節(jié)的影響延誤播種期,可提前在空閑地育苗(按種植面積計算下種量),苗齡掌握在25天左右,前茬收后移栽。移栽方法可單溝栽或畦栽,也可栽前整地灌水后插秧(同水稻)均可。四、田間管理l、澆水旱稻播種要足墑下種,底墑不足造墑播種或播后澆“蒙頭水“保證有充足的水分安全出苗。以后利用夏季降雨,特別干旱時輔助澆水,保證抽穗漿期澆好關鍵水。一般一生需要澆水2-3次,每次30-50米’/667平方米。2、化學除草旱稻除草是種植成功的關鍵技術環(huán)節(jié)。試驗結果表明,旱稻除草最佳方法是播后芽前噴化學除草劑封地面。播種后出苗前要及時噴旱稻專用除草劑300毫升/667米’,對水70-80公斤在晴天的下午時噴霧。要噴細、噴勻,包括畦埂、溝邊、路堰。育苗移栽的要盡量定向噴霧或灌水后用藥土撤施。3、病蟲害防治 旱稻與水稻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基本相同。應根據(jù)病蟲發(fā)生情況,拔節(jié)孕穗期注意防治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蝗,二、三化螟以及紋枯病等,后期注意防治稻曲病及鳥雀鼠害。五、及時收獲旱稻正常成熟朔9月下旬到10月初,成熟后要及時收割,騰茬接種大棚菜。再者旱稻多數(shù)為常規(guī)種。可在田間去雜去劣連年留種,也可穗選提純復壯種植。 旱稻, 新品種, 和中
由中國水稻所引進選育的旱稻新品種——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具有產量高,品質優(yōu)等特點,也較適合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種植,具有超級旱稻之美譽?! ∫?、特征特性 1.生育期適中 中旱一號的生育期在125天左右,在海南旱季種植,11月下旬播種,第二年4月上旬收割。中旱三號的生育期是130天左右。這樣的生育期,適合在海南、廣東、廣西作早稻,也可以在浙江、江西作單晚或者雙晚。 2.有效穗多,產量高 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在一般栽培條件下667平方米(1畝)產量可達到400公斤,今年海南種植的相當一部分田塊667平方米產量能達到500公斤?! ≈泻狄惶柡椭泻等柕漠a量水平都比較高,但是,產量構成略有差異。據(jù)田間調查,中旱一號每667平方米有效穗數(shù)在20萬左右,每穗結實粒數(shù)在95粒上下,千粒重在26--27克。中旱三號第667平方米有效穗數(shù)少一些,在16萬左右;但是穗子大,千粒重高,每穗結實110粒左右,千粒重在28克以上,所以,它們的產量水平不相上下。 3.米質好 據(jù)農業(yè)部稻米及其制品質量測試中心的分析結果,中旱一號的糙米率、精米率、堿硝值和蛋白質含量,達到了部頒一級優(yōu)質米標準;整精米率、粒長、長寬比、透明度、膠稠度和直鏈淀粉含量,達到了部頒二級優(yōu)質米標準。綜合評價屬于二級。中旱三號是偏粳型的光身稻,米質更好。它的整精米率、精米率、粒長、直鏈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五項指標達到了部頒一級優(yōu)質米標準;糙米率、透明度和膠稠度達到了二級優(yōu)質米標準。綜合評價接近一級?! ?.抗旱性很強 因為它是旱稻,中旱一號的抗旱性達到一級,中旱三號的抗旱性達到了三級。 5.抗病性好 它中抗稻瘟病,也抗白葉枯病,在海南島大面積種植,田間基本上沒看到什么病?! ?.再生能力強 在海南,前一季收割以后,它會再生,如果管理得好,再生稻每667平方米還可以收獲150--200公斤?! 《?、栽培要點 中旱一號和中旱三號在長江以南地區(qū)都可以種植。一般在5月下旬播種,播種的時候下些雨,下雨之后就不要澆水了。然后到了七八月份總會有一點雨,下兩場雨,也就能滿足它的需求,所以不用澆水,全生育期都不澆水它也能長得很好。
4. 中華稻蝗的養(yǎng)殖方法
1.蚰蜒體短而微扁,全身棕黃色。它的體長約有1.5至5厘米長,全身共分十五節(jié),每節(jié)有組長的足一對…尤其,最后一對足特長。它的足易脫落,氣門也在背部中央,觸角長。
2.它的 毒顎 很大,常常棲息房屋內外陰濕處,捕食小昆蟲,我國常見的為花蚰蜒,或稱大蚰蜒。(圈重點:它的毒顎很大!
生活習性
3.蚰蜒喜歡白天躲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休息,晚上出來覓食,它們行動迅捷,常常以昆蟲和蜘蛛為主食。
蚰蜒屬于代謝低,生長緩慢,繁殖能力差而壽命很長的物種。它們多在夏秋季節(jié)活動,爬行速度極快,長棲息在屋內陰暗潮濕處,爬行于墻壁,家具,蚊帳,床縫,床下……
防治手段
4、在家中陰暗角落噴灑敵百蟲粉劑,滅害靈等衛(wèi)生噴射劑,封閉數(shù)小時后,大開門窗。還可以往墻壁上涂抹殺蟲涂料,這都可以有效殺死蚰蜒
5. 中華稻蝗養(yǎng)殖技術
1.飼料
斑蝥幼蟲的食料主要是蝗卵,人工飼養(yǎng)斑蝥的幼蟲的食料主要是蝗蟲。中華稻蝗成蟲體表綠色或黃綠色或褐綠色??梢栽诨认x產卵盛期,從耕翻稻田地邊或野外采集大量蝗蟲卵塊冷藏備用,也可采集其越冬蝗卵或人工養(yǎng)殖蝗蟲而獲取蝗卵飼用。
2.養(yǎng)殖技術
藥用斑蝥幼蟲為肉食性,寄居于宿主的卵袋(塊)、蛹殼和蜂的巢穴中,有相互殘殺的習性,所以1個寄主室中一般僅能容留1個幼蟲生存,以滿足幼蟲期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斑蝥飼養(yǎng)所需要的飼料主要是天然飼料。藥用斑蝥成蟲嗜食植物。人工飼養(yǎng)斑蝥幼蟲,可在野外采集大量蝗蟲卵塊,貯在5℃以下冰箱中備用。人工大規(guī)模飼養(yǎng)斑蝥可建造水泥養(yǎng)殖池,其面積大小根據(jù)規(guī)模而定,養(yǎng)殖前池內鋪墊細土5~8厘米,并保持濕潤(自然含水量16%~20%),種植斑蝥成蟲嗜食的植物。在池中網罩下飼養(yǎng)蝗蟲,讓其在池土中產卵,再捉大斑蝥(雌雄各半)放到養(yǎng)殖池中,也使雌蟲在池土中產卵,池上需加網蓋,一般每平方米飼養(yǎng)50~100只幼蟲。斑蝥幼蟲孵出后,自動尋找蝗蟲卵袋寄居于宿主的卵袋(塊)內生活。待成蟲羽化出土后及時收集。小規(guī)模人工養(yǎng)殖斑蝥,可以采收卵塊人工孵化,在孵化盛期時,將蝗蟲卵塊置于養(yǎng)殖容器中,頂端微露出土,以便斑蝥幼蟲尋找。每個容器放入1~2頭斑蝥初孵幼蟲,自然室溫飼養(yǎng),及時檢查,剔除未被寄生的卵塊,待成蟲羽化后采收。斑蝥屬于變態(tài)昆蟲,養(yǎng)殖需階段性飼養(yǎng)實驗,然后再進行。少量成蟲作為藥用,但應注意留下部分個體作為種用,讓其繁殖后代。
6. 中華稻蝗能吃嗎
中華稻蝗(學名:Oxya chinensis )在廣東各地都有分布,主要為害水稻、玉米、高粱、麥類、甘蔗和豆類等多種農作物。對作物的為害是以成、若蟲咬食葉片,咬斷莖稈和幼芽。水稻被害葉片成缺刻,嚴重時稻葉被吃光,也能咬壞穗頸和乳熟的谷粒。
7. 中華稻蝗的營養(yǎng)價值
1、食用價值。據(jù)《食用昆蟲與菜譜》一書中介紹,蝗蟲體內含有蛋白質73.5%,氨基酸18種,總含量為20.3%,蝗蟲體內還含有維生素B1、B2、E、A胡蘿卜素和豐富的多種維生素,4種脂肪酸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種類有中華稻蝗,東亞飛蝗等。
2、做藥用,《本草綱目拾遺》中有列出一些蝗蟲的藥方,如用砂糖和服,治小兒驚風,皆取本品治痙攣、息內風。
8. 中華稻蝗哪里有養(yǎng)殖場地啊
可以養(yǎng)殖。
1、選址
選擇通風、陽光充足的地方為宜。
2、消滅天敵
在建棚前先用捕捉、誘殺、開水燙等方法將地面上的螞蟻、螻蛄等消滅干凈,因為以上幾種動物是蝗蟲的天敵,能捕食蝗蟲和破壞蝗卵,所以在棚內絕不能讓這些動物存在。
3、地面
棚的地面要高于周圍地面10-15厘米,為了便于雨季排水。土質最好采用砂壤土,此土不易結塊,便于產卵和取卵,擔不能太軟,蝗蟲產卵的要求很高。
4、密度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sh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yǎng)600-800只成蟲。
5、建棚
根據(jù)自己的條件可用木棍、竹片建造一個棚的支架。再按這個棚架的大小,用紗布做一個象蚊帳一樣的棚罩,掛于棚架上,底邊埋于地下,留下門口,門口上按上拉鎖,這個裝制就是為了不讓蝗蟲跑出和便于進棚喂養(yǎng)、管理。
9. 中華稻蝗哪里有養(yǎng)殖場地賣
一、養(yǎng)殖蝗蟲種源的選擇和鑒定
確定蝗蟲種類的方法有:⑴咨詢蝗蟲分類專家。⑵查閱蝗蟲檢索表或圖譜。⑶咨詢有經驗的蝗蟲養(yǎng)殖戶。⑷把蝗種寄送給客戶鑒定審查等。
常見的養(yǎng)殖蝗蟲種類有:東亞飛蝗、棉蝗、中華稻蝗、中華蚱蜢等。這些品種各有優(yōu)缺點,要綜合考慮其生長周期、代數(shù)、味道、食料、個頭大小以及客戶所需品種等因素,并結合當?shù)氐臍夂?、食料來源等情況選擇養(yǎng)殖品種。
二、蝗蟲養(yǎng)殖棚的建造
棚的面積視蝗蟲的數(shù)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可養(yǎng)300只左右的成蟲。利用自然條件養(yǎng)殖飛蝗,棚的建造必須在4月底前完工,因為北方蝗卵一般在5月就可以孵化。
三、若蟲期管理
⑴蝗蝻取食量很小,且喜歡取食鮮嫩植物,此期蝗蟲非常纖弱,應注意防雨,以防淹死蝗蝻。⑵溫度最好控制在25-30℃,光照在12小時以上,濕度保持15%左右,這種條件下蝗蟲最活躍,喜食,有利于生長。⑶三齡以上的蝗蝻食量逐步增大,此時要保證棚內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影響其正常生長,還會出現(xiàn)自相殘殺的現(xiàn)象。4、保持棚內干凈,1-2天清棚一次,以防疾病發(fā)生。(
螳螂人工飼養(yǎng)與利用新技術
螳螂,為螳螂目昆蟲的統(tǒng)稱,屬較大型昆蟲,俗稱刀螂等,已知種類1550余種,北方常見種為大刀螂、小刀螂、薄翅螳螂。
形態(tài)特征
大刀螂后翅有不規(guī)則橫脈,基部有黑色大斑紋,末端稍長于前翅。中華大刀螂前半部中縱溝兩側有許多小顆粒,側緣齒明顯,后半部中隆起線兩側顆粒不明顯,側緣齒列不明顯;后翅黑褐色具透明斑紋。薄翅螳螂后翅末端超過前翅。
發(fā)生規(guī)律
卵期每年7月中旬,多數(shù)種類即陸續(xù)進入成蟲期。于8月下旬經雌雄交配,雌蟲選擇在樹木枝干或墻壁、籬笆、石塊上、石縫中產卵。雌蟲一般可產下1-4個卵鞘。產卵時先分泌一層黏著物,再產一層卵。初產的卵鞘為白色或乳白色,較柔軟,經5-10小時后即變?yōu)橥咙S色或黃褐色。翌年6月初,越冬卵開始孵化,一直延續(xù)到7月上旬。
若蟲期
卵在鞘內經胚胎發(fā)育為若蟲后,掙脫卵膜孵化出來,并借助于第十腹板上分泌的膠質細絲,將卵殼及蟲體粘連懸掛著,有時可拉成10余只的長串。不久,早孵化的個體,即借微風蕩漾,用足抓住周圍物體各奔東西。螳螂1-2齡若蟲自相殘食的習性較強,在自然環(huán)境中一般為10%-30%,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可高達70%-90%。
成蟲期
每年7-10月為成蟲的發(fā)生期。成蟲羽化時間一般在早晨和上午。羽化為成蟲后,經歷10-15天就可進行交配,螳螂一生可交配多次,交配時間2-4小時。交配時常出現(xiàn)雌蟲攻擊雄蟲并咬食雄蟲頭部的情況,但并不影響交配,人們稱為“妻食夫”現(xiàn)象。
生活習性
常見的幾種螳螂,在華北、華東地區(qū)均為一年1代,以卵在卵鞘中越冬。一般5、6月卵孵化。孵化期:雌若蟲一般為7-8齡,雄若蟲6-7齡,8月上中旬開始出現(xiàn)成蟲,成蟲羽化后10余天開始交配。交配至第一次產卵平均歷期,中華大刀螂為23天,廣腹螳螂為18天。在室外,螳螂成蟲一般在9月上中旬開始產卵,9月下旬開始死亡。個別成蟲可活到10月底至11月初。
人工高效規(guī)模飼養(yǎng)技術
目前已經有30余種具有成熟的人工飼養(yǎng)技術。
采集種源
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干、草莖、墻壁或石塊上過冬。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yōu)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yǎng)前的準備工作。
飼用昆蟲
螳螂屬于捕食性昆蟲,喜歡捕捉活蟲,特別是以運動中的小蟲為食。3齡前的幼小若蟲,如無活蟲,很難飼養(yǎng)成功。因此,在螳螂卵塊孵化前,應準備活蟲飼料,如蚜蟲和家蠅等。蚜蟲繁殖力極強,且易飼養(yǎng)??深A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陽畦中,種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種上菜縊管蚜,讓其繁殖待用。其他飼料昆蟲有大蠟螟、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黃粉蟲等。
人工配料3齡后的螳螂若蟲食量較大,只靠有限的活餌料很難滿足需要,因此,必須配制人工飼料。下面介紹三個成功的人工飼料配方:
配方1:先將250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將5克酵母片搗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后將50克雞蛋黃、20克蜂蜜、20克蔗糖全部倒入,經過充分攪拌均勻后,放入鍋中蒸沸,冷卻后備用。
配方2:將100克鮮豬肝(其他動物肝也可),洗凈切碎剁爛成糊狀,加入蔗糖50克,拌勻備用。
配方3:水100毫升,鮮豬肝40克,蚜蟲粉20克,豆粉5克,蔗糖20克,瓊脂20克,酵母片1克。
采用以上三種配方時,要十分注意衛(wèi)生消毒。配好的飼料經冷卻后,可放入冰箱內短時間保存,按需取用。如大量飼養(yǎng),最好根據(jù)用量隔日配制一次。
飼養(yǎng)管理
螳螂因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因此人工籠養(yǎng)有一定難度。室外用12米×6米×2米大籠罩飼養(yǎng),籠內移植栽種矮小樹木和棉花等隔離物,并供螳螂棲息,減少接觸機會,避免自相殘殺。同時,喂以人工糊狀飼料。山東農業(yè)大學昆蟲研究所用飼料昆蟲黃粉蟲幼蟲和蒼蠅飼喂螳螂,即可完成生長發(fā)育過程并產卵。
環(huán)境調控人工反季節(jié)培育、打破休眠、模擬溫濕度,人工創(chuàng)建自然條件,每天光照250瓦紅外線,另外加照紫外線。
采收加工
在秋季至翌年春季采收。采后清理雜質,于沸水中浸殺或蒸30-40分鐘,以殺死卵鞘中的卵,蒸透曬干或烘干即為中藥桑螵蛸,備用或銷售。注意必須把蟲卵殺死,否則孵化出幼蟲后,藥效降低,影響質量。
炮制:取原蟲整理干凈,用2%-5%的食鹽水溶液,拌勻,悶潤,蒸2小時取出,曬干或文火炒干即可。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