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廣天地田螺養(yǎng)殖視頻(田螺養(yǎng)殖技術要點)
1. 田螺養(yǎng)殖技術要點
田螺養(yǎng)殖技術:
1.田螺放養(yǎng)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養(yǎng)100—120個,同時,每平方米套養(yǎng)夏花鰱鳙魚種5尾左右進行主體養(yǎng)殖。田螺放養(yǎng)時間一般都在3月份。
2.施肥投解。養(yǎng)殖池先投施些糞便,以培養(yǎng)浮游生物為田螺提供餌料。施肥量視螺池底質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魚內臟或菜餅、豆餅等。青菜、魚內臟要切碎與米糠等飼料拌勻投喂。菜餅、豆餅等要浸泡變軟,以便于田螺攝食。投喂量視田螺攝食情況而定,一般按田螺總量的1%—3%計算,每2—3天投喂1次。投喂時間每天上午,投餌的位置不必固定,飼料隔開投放。當溫度低于15℃或高于30℃時,不需投餌。
3.水質調節(jié)。一是螺池要經常注入新水,以調節(jié)水質,特別是繁殖季節(jié),最好保持池水流動,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采取流水養(yǎng)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節(jié)以微流水養(yǎng)殖為好。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調節(jié)水的酸堿度。當池水pH值偏低時,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千克,每隔10—15天撒1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4.田螺越冬管理。當水溫下降到8—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時,田螺用殼頂粘土,只在土面留個圓形小孔,不時冒出氣泡呼吸。田螺在越冬期不吃食,但養(yǎng)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交換1次水,以保持適當的含氧量。
5.捕撈上市。田螺經過一年精心飼養(yǎng),一般個體可達到10克以上。捕撈方法,可干池捕撈。捕撈時,要選擇個體大的田螺作為親螺培育,為翌年繁殖仔螺作準備田螺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水產品,它肉質鮮嫩可口,風味獨特,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硫、鈣、鐵元素以及組生素,是一種深受消費者親睞的營養(yǎng)食品,農戶利用小水面或稻田養(yǎng)殖田螺,可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2. 田螺養(yǎng)殖技術視頻教程
靠譜。正規(guī)公司推出的正規(guī)軟件,使用安全,高效快捷,簡練實用,大家用了都說不錯。
田螺AI人工智能系統(tǒng),是武漢火才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人工智能軟件。截止2021年,已經上市的有1.0和2.0兩套,其中1.0版可以試用,將原有的視頻進行識別后,使用最高127個剪輯、文案、配音等技能將視頻原創(chuàng)化處理,而2.0則可以根據用戶對于粉絲要求、播放量要求,自行選擇視頻、剪輯視頻、原創(chuàng)視頻。并且獨立運營賬號的視頻內容調整,不僅可以執(zhí)行命令,并且可以記錄任務完成結果,計算結果后,進行自我修正和調整,成為了一套會學習、檢查、判斷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
3. 田螺養(yǎng)殖前景怎么樣?
螺師養(yǎng)殖技術簡單易管理,適應能力是很好的,很少會出現疾病的情況,養(yǎng)殖起來相對簡單,但一定需要注意水質的安全。平時的話,則要加強巡塘管理,發(fā)現問題就要及時處理。畝效益在5千元以上。
4. 田螺養(yǎng)殖的技術
1、場地:選擇建在水源充足、水質清潔、腐殖質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2、飼喂:田螺是雜食性動物,可以給其投喂青菜、米糠、魚內臟、菜餅、豆餅等作為食物,注意將食物剁碎混勻后進行飼喂。
3、管理:田螺在養(yǎng)殖期間,需保持好水池的流動性,要經常為其注入薪水,用來調節(jié)水質,讓田螺更好的生長。
5. 田螺的養(yǎng)殖及經濟效益
田螺養(yǎng)殖成本,種螺647元+培育水生餌料150元+活體飼料100元+醫(yī)療及其他費用100元+水電費50元=1047元。田螺養(yǎng)殖成利潤。 一年可以增產160kg,目前市場售價在22元/公斤左右,除去成本,收入可達到2400元左右。
節(jié)省第二年的種苗費用,收益會更高,田螺池內還可以放入少量草魚混養(yǎng),利潤會更高,綜合以上,專養(yǎng)田螺的純利潤可以達到1500元左右。
6. 田螺養(yǎng)殖技術要點總結
選擇地勢開闊、水源充足、向陽通風的池塘作為養(yǎng)殖池,池塘兩邊開設排灌口,設置鐵絲網防逃。提供青菜、米糠、魚肉等食物,飼料要泡軟之后給其食用。每周更換一次水,換水量為池塘百分之三十,避免其受到驚擾。
7. 田螺養(yǎng)殖技術要點是什么
人工養(yǎng)殖田螺的要點。
1.種螺放養(yǎng)
田螺大多數是自然繁殖,養(yǎng)殖時可以到河邊、水田等地人工收集,也可以去市場上購買。要選擇色澤淡褐、殼薄、體圓尾鈍的鮮活螺作種螺。
田螺適宜生長在15~30℃的環(huán)境中,放養(yǎng)時要要注意避開高溫炎熱的時間,自然環(huán)境內放養(yǎng),每平方放10~15個種螺即可,如果是人工建設的池塘,可高密度養(yǎng)殖,每平方可放100~500個(根據池塘大小),底泥厚度在10厘米以上,以方便田螺取食、休息,將雌雄螺一起放養(yǎng)就可自然繁殖。
2.養(yǎng)殖場地
田螺適應能力強,疾病少,只要避開大量農藥、化肥毒害,農村許多平坦的河渠、溪灘、坑、稻田、池塘、人工建設水泥池等平常水體都可放養(yǎng)。要設置進出水口并裝好防逃網,只要底泥厚度保持在15厘米左右,水深30~50厘米,大小不限。池面可養(yǎng)殖藻類、水浮蓮、菱白等水生植物,供田螺食用、遮蔭避暑和棲息。池邊四周種些花生,作田螺棲息遮蔭之用。
放養(yǎng)田螺前,用石灰清除敵害,然后施基肥培育天然餌料,基肥用75%的雞糞和25%的切細稻草,每平方米施450~530克。7天后水質變肥,即可投放親螺。新建的水泥池,每平方灑白醋0.5~0.75千克,清洗后注入清水放螺。
3.飼養(yǎng)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養(yǎng)殖方式,只需保持水體肥度,每隔一段時間施放適量的雞糞、牛糞、豬糞或稻草等有機肥料即可滿足田螺生長需要。在高密度精養(yǎng)情況下,則必須投人工餌料。田螺對營養(yǎng)要求不高,簡單地用米糠、麥麩、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飼料。
田螺有越水潛逃的習性,所以要經常檢查維修進出水口的防逃設備。除此之外,田螺疾病少,重點是防止受化肥農藥污染的水流入池中,防御雜食性和肉食性魚類、鳥類、家禽、貓、鼠等天敵混入池塘捕食田螺。平時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高溫季節(jié)要加大水流量及水位,以防止水溫升高,保證水體溶氧量。寒冷天氣田螺進入泥*冬眠,此時,每周換水1次-2次,并向水體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4.上市
一般體重15~25克的田螺便達性成熟,在溫度15℃以上便可繁殖,雌螺大而圓,雄螺小而尖。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產子,每只田螺每次可產20~30個小田螺,母螺產仔后需14~16個月才能再次繁殖,剛產出的小螺重0.5~1.5克,養(yǎng)6個月后可達3~5克以上,9個月便可達9克左右。
這時要有選擇地撈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獲,盛夏、初秋水溫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叢間,必須于早晨、傍晚揀拾,也可排水揀拾。
完畢后,可用普通竹簍、木桶等盛裝,也可用編織袋包裝,只要防止暴曬,保持田螺濕潤,即可裝車上市。
綜上就是人工養(yǎng)殖田螺的方法,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