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熟女高潮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天堂成人com.|XXXX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色图视频网址|亚洲香港婷婷暖一区二区|手机在线黄色电影|成人网站免费在线不卡|激情丁香久久久久久|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无码一区|国产美女精品福利

當前位置:首頁 > 農業(yè)百科 > 正文內容

糧食糧食,疫情之下,中國如何解決14億人的吃飯問題(疫情后中國糧食問題)

2023-04-15 03:37:29農業(yè)百科1

一、如何解決糧食短缺?

糧食安全的基本概念

糧食安全的概念是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于1974年第一次提出的。70年代世界在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糧食危機之后,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大會上,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通過了《世界糧食安全國際協(xié)定》,該協(xié)定認為,保證世界糧食安全是一項國際責任,要求有關國家“保證世界上隨時向民眾供應足夠的基本食品,以避免嚴重的糧食短缺,并保證穩(wěn)步擴大糧食生產,以減少產量和價格波動?!痹搮f(xié)定提出了世界谷物庫存量的最低安全標準為當年谷物消費的18%,這就是目前經濟學家常常引用的糧食庫存與消費比。低于這一標準,則被視為糧食安全受到威脅。當時對糧食安全的定義是:“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的食品?!甭?lián)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于1983年4月通過了總干事愛德華·薩烏馬提出的糧食安全概念,內容是:“糧食安全的最終目標應該是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起他們所需要的基本食品”。這個概念的含義有三點,這就是(1)生產保障;(2)供應保障;(3)有購買力的需求保障。

1996年,中國國家領導人參加了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安全首腦會議。會議通過的(羅馬宣言>對糧食安全作出新的表述:“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上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yǎng)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時,才實現(xiàn)了糧食安全。。在這次會議上,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保證實現(xiàn)中國的糧食安全。

我國當前提出糧食安全目標有兩個含義,(1)暫時不單純追求量的增加,但不能使生產能力遭到破壞,一旦糧食緊缺時,可以增加產量;(2)當前我國城鄉(xiāng)還有一部分生活困難的居民,他們的糧食供應還得不到保障,或有購買能力的消費還不能保證;(3)個別地區(qū)糧食不安全因素仍然存在。

1.1 從生產要素角度看

我國將在未來幾十年內人口達到峰值,同時耕地可利用率下降。根據(jù)已有的統(tǒng)計數(shù)字,1996年比1980年我國實有耕地減少383.87萬公頃。1999年,國家重新規(guī)范和調整后的耕地數(shù)字雖然比以前的數(shù)字高,為1.300,392億公頃,但耕地減少的趨勢是客觀事實。2000年我國人口已達到12.95億,每年還將凈增1,000萬人以上,按這個速度增長,30年內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的峰值。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再繼續(xù)惡化,在近幾十年內不允許過度開發(fā)新的耕地,增產糧食的主要手段將只能局限在改良品種、增加復種指數(shù)以及提高單產數(shù)量等科技手段上。目前的耕地水平也很難保障,原因是未來我國農村城鎮(zhèn)化速度將AD,決,一部分農民將脫離農業(yè)生產,進入城鎮(zhèn),這必將帶來城鎮(zhèn)規(guī)模和數(shù)量的擴大,公路、工業(yè)企業(yè)占地也將保持擴大規(guī)模。這些因素都將制約我國糧食生產的持續(xù)增長。

1.2 從消費角度看

隨著我國城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糧食消費將呈剛性增長趨勢。目前我國剛剛走過溫飽階段,城鄉(xiāng)居民糧食人均消費量還比較低,糧食的總體供給是低水平的供大于求。一般西方發(fā)達國家人均糧食消費量是我國的2—3倍,我國糧食消費僅處于全球人均消費的中等水平。而且我國至今仍有3,000多萬人沒有脫貧,脫貧后的地區(qū)還有復貧現(xiàn)象。當全國人民經濟生活步入小康后,糧食人均消費量必然全出現(xiàn)明顯增長。社會經濟發(fā)展,還將導致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zhèn)轉移,“社會發(fā)展和城鎮(zhèn)化是影響食物需求的重要家”。[4] 這種社會發(fā)展必將引起人均食物直接消費與間接消費總量的大幅度上升。

1.3 區(qū)域間糧食供需差異較大

我國年均糧食剩余量在100萬噸以上的有黑龍江、吉林、河南、湖北、安徽、江蘇、河北、江西、內蒙古和山東等10個省(區(qū))。西北地區(qū)糧食略有缺口。南方大部及沿海地區(qū)力余糧地區(qū),如兩廣、四川、福建、浙江、云南、京律地區(qū)缺口較大。區(qū)域間的糧食供需差異對糧食流通形成壓力。從總宣言,供需應是平衡的,但地區(qū)間余缺的數(shù)量有增加趨勢,成明顯的主產區(qū)和主銷區(qū)。70年代缺糧省糧食缺—n最多282萬噸,余糧省最大余糧量為291萬噸?!鞍宋濉睍r期,缺糧省缺口擴大到732萬噸,最大的余糧省余糧數(shù)量達到946萬噸。區(qū)域間供需差異,對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國家來說不算是嚴重問題,而對我國這樣市場經濟尚不完善的國家來說是一個突出問題。

1.4 糧食品種結構矛盾突出

近10年間,我國糧食品種中產量增長最快的是玉米,增長了1.28倍,而小麥僅增長了10%左右,稻谷增長了40%左右,雜糧產量趨降。而消費增長較快的是小麥和稻谷,米大量剩余。生產和消費不能同步增長的原因主要是過去執(zhí)行的政策目標是數(shù)量的增長,忽視了品種間的協(xié)調,當前糧食總量平衡有余,品種間的結構矛盾便顯現(xiàn)出來。我國目前大量劣質早釉稻、劣質春小麥和玉米滯銷,部分糧食陳化嚴重。

1.5 國際市場對國內壓力日益增大

中美貿易協(xié)定規(guī)定,中國糧食貿易將實行關稅配額管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的5年內市場將逐步放開,基本實現(xiàn)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對等自由貿易。這種自由貿易制度為國民經濟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但對落后產業(yè)如我國農業(yè),則是一個嚴峻考驗。我國失去價格優(yōu)勢的小規(guī)模農業(yè)基本法與現(xiàn)代西方規(guī)?;s化農業(yè)相競爭,如果處理不當,或應對失誤,將使以糧食生產為核心的農業(yè)遭受嚴重損失,主要是生產能力遭到破壞。

2 我國糧食生產與市場不安全因素分析

自90年代以來,我國糧食的總供給經歷了“多—少—多”這樣一個明顯的曲折進程,并由此引起糧食價格的“過低—暴漲—過低”現(xiàn)象,即從1991年至1993年可以看作糧食供大于求;1994年至1996年可以看作糧食供不應求;1997年至2000年我國糧食出現(xiàn)階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糧食過多和過少都可看作是不安全因素。風險的結果將由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承擔,國家的補貼、掛帳等手段實際上最終都將落到城鄉(xiāng)生產者和消費者身上。價格過高的風險將落到消費者身上,價格過低的風險將落在生產者身上。

2.1 糧食短缺影響深重

我國經歷了幾十年糧食短缺時期,雖然說建國后,我國基本上解決了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但那只是低水平、低標準的解決。誰也不會忘記由于政策失誤,天災人禍引發(fā)的糧嚴重短缺時期。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人民這樣理解“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也因此,至少幾代人不會輕視糧食問題。至今,許多經濟學家也不敢輕言中國糧食供給過了。盡管無論從調查、估算、預測、統(tǒng)計等數(shù)據(jù)顯示糧食庫存和農民手中存糧差不多是夠吃一年了,大部分人寧可相信里面肯定有“水分”。短缺是實實在在的危險,是不安全因素之首。

2.2 糧食生產和供給階段性供大于求

應當說,形成這種局面有多種原因。首先是因為改革開放使我國工業(yè)生產能力和農業(yè)生產能力均得到加強;第二政策傾斜,像省長負責制、保護價收購糧食等政策都是國家明顯向糧食生產傾斜,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的重要措施;第三是科技推動力,廣泛采用新品種、新的科學種植技術、方法及化肥、農藥的合理利用,科技對糧食增產的貢獻力明顯加強;第四,糧食的復種指數(shù)不斷提高,冬麥種植區(qū)和稻谷種區(qū)明顯北移,使有限耕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第五,中國確立了基本依靠自己解決口糧問題的基本國策。

一些專家認為,目前糧食階段性供大于求是一個愉快的負擔。糧食多了,的確是件好事,但由于糧食多而引發(fā)的格下降使農民增產不增收。谷賤傷農,必然導致農民對種喪失信心。種糧既然不能為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根據(jù)市場經濟的規(guī)律,原來投向糧食生產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向其他部門轉移。這種對糧食基本生產能力的后發(fā)影響就形成了潛在不安全因素。

2.3 面臨國際廉價農產品沖擊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又面臨著國際廉價農產品對國內市場的強烈沖擊。這種沖擊的主要表現(xiàn)是進口農產品增加,國內價格隨國際價格而漲落,在失去價格優(yōu)勢后,大量農產品的涌入,將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與進口資本同,進口的糧食被消費掉并不增加資本存量。因而進口糧食占用外匯將導致投資水平下降而使經濟增長速度迅速下降。故糧食進口機會成本甚高。

2.4 自然災害的影響

自然災害具有不可預料性。根據(jù)多年實際情況,在我國這樣領土遼闊的國家,每年總會有些地區(qū)受到不同程度災害,而又總會有些地區(qū)獲得良好收成,各個主要糧食品種同時減產很少見。全國性自然災害具有偶然性。應當關注的主要是糧食總量供給過多和過少所帶來的不安全隱患與風險,以及建立防范這種風險的機制問題。

2.5 二元經濟結構是糧食不安全因素的根源

我國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日益明顯,工業(yè)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東部與農業(yè)生產落后的西部反差越來越大。對這個問的認識建國初期就已很深刻了。那時講的是要消除三大別:工農差別、腦體差別、城鄉(xiāng)差別?,F(xiàn)在講的二元經濟結構不過是將問題提到更高層次來認識,基本是工農差別問題。工農兩部分差別加大會嚴重影響我國經濟平衡穩(wěn)定發(fā)展。“二元結構條件下的傳統(tǒng)農業(yè)占優(yōu)勢地位是發(fā)展中國企業(yè)最重要的特征。而農業(yè)的發(fā)展也就是消除二元結構,現(xiàn)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化的過程。”[6] 西方經濟學家的桶理論可以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而對我國來說,農業(yè)根本木是木桶上的一塊板,那簡直就是木桶的底,木桶的板其實都已經夠長夠結實了,唯有農業(yè)這個桶底仍不牢靠。在二經濟結構下,由于農業(yè)生產者不能承受過低的糧食市場格,城鎮(zhèn)居民不能承受過高的糧食市場價格,實際上宏觀調控所能選擇的價格區(qū)間十分狹窄,過高或過低分別會挫傷干農兩個方面。農業(yè)是弱質一方,卻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相來講工業(yè)是較強的一方,卻又因制度等原因,存在著脆弱的一面。

3 我國糧食安全的幾個要點

對于我國糧食安全的具體內容有不同的理解,但從目前來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點應著眼于10年以內,放眼30年。10年以內,我國面臨的主要考驗,一是加入世貿組織后,與國際市場的自由貿易競爭將對農業(yè)和糧食市場帶來沖擊,而且我國人口與資源的矛盾會不斷激化,所以10年是一個關鍵時期。放眼30年,是因為據(jù)國內外專家預計。39年內我國人口將達到峰值,所以對中國糧食問題的最終考驗將在30年內見分曉。在這30年內,我國國民經濟結構也將結束從二元經濟結構向工業(yè)化的轉變??偨Y各方面的不同意見,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要點有如下6個方面。

3.1 糧食種植面積的安全范圍

糧食種植面積的實質問題是耕地面積,從表面看,是每年播種糧食面積數(shù)、收獲面積數(shù),而深層次問題在于可利用耕地的極限是多少,隱含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問題。

目前農業(yè)問題專家認為我國的糧食耕種面積警戒線為16.5億畝,1999、2000年兩年我國糧食耕種面積均低于這個警戒線,約為16.07億畝。這里有兩個問題有待深入細致的研究,一是糧食耕種面積并不一定與收獲面積一致,這里面有一個復種指數(shù)問題;二是這個警戒線的數(shù)字,是一個平均線,也就是說它不一定要求每年必須保持在這個數(shù)字之上,但是平均到多少年是難以確定的。

3.2 年均糧食總產量與遞增(遞減)串的安全范圍

90年代后期,我國糧食年產量保持在5億噸左右的水平,糧食產量的增加使庫存積壓嚴重。庫存多使糧價降低,農民增收困難,隱藏著破壞糧食生產能力的隱患,所以糧食產量的年遞增率或遞減率應是保障糧食安全需要參考的重要指標。

糧食產量遞增率或遞減率問題的實質是消費增長率。

3.3 人均糧食占有量

要明確人均糧食占有量的問題,首先要明確糧食所包含的內容,例如我國將大豆和薯類算作糧食,在計算人均占有量的時候,就會與國際通用的糧食概念有所區(qū)別。所以,人均糧食占有量應當以谷物為計算范圍。目前我國按年均糧食總產量計算,人均占有量約為350公斤,一些農業(yè)專家認為,在未來10年內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保持在400公斤將是安全范圍。這個數(shù)字約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的60%,是一個比較保守并符合我國國情的數(shù)字。與人均占有糧食的數(shù)量直接相關是人均食用糧食的數(shù)量和人均食用副食品(主要是肉禽蛋)的數(shù)量,這兩個數(shù)字有一個彼此消長的關系。此外,安全是一個動態(tài)概念,不同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或經濟發(fā)展時期,有不同的安全概念。至少可以界定為基本型安全,小康型安全及富裕型安全。

3.4 糧食自給串問題

糧食自給率問題的實質,是進口糧食占總產量的比例問題。一般認為,我國糧食自給率應保持在95%以上,那么進口糧食就應保持在5%以下。如果總產量為5億噸,那么進口量應低于2,500萬噸。從目前我國糧食供大于求的情況看,主要是多出口一些糧食問題,但著眼于10年就不一定是這種狀況,進口一些糧食是必然趨勢;但在10年內我國要達到年均進口2,500萬噸糧食幾乎不可能,應當說保障95%以上的糧食自給應當是有把握的。另外,什么糧食品種自給,有待探討。日本和韓國均保持大米自給率在95%以上,而飼料糧和油料則大量進口。盡管我國不可能按照日韓的糧食政策去做,但如果95%的自給率不能保證時,首先應當考慮主食糧食的自給率,這是毫無疑問的。

目前各國將糧食作為特殊商品,由政府出面加以特殊保護,其主要原因是擔心由國家之間政治與經濟矛盾而引發(fā)貿易禁運等制裁手段,威脅國家糧食安全。但從歷史上看,真正因為貿易禁運而引發(fā)的一國糧食安全危機的事例幾乎沒有。相反,近些年來,在國際糧食貿易中,卻可以看到因各國之間政治經濟矛盾而產生的買方制裁的影子,國際糧食市場買方處于主動地位,政治關系好的國家之間糧食的貿易量也比較大,甚至有些國家以購買糧食輸出國的糧食與其他政治及外交目標相聯(lián)系。這種動向值得注意。如果對國際糧食市場持樂觀態(tài)度,在糧食貿易中供大于求的局面會長期存在,買方制裁就會存在。

3.5 糧食儲備量

我國糧食庫存包括三個部分,即國家儲備庫存、商品周轉庫存和農民手中余糧。國內外經濟學家集中關注的是國家儲備庫存的數(shù)量,而忽視商品周轉庫存和農民手中存糧。根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對一國糧食期末庫存安全界線的理解,認為庫存與消費比應為18%。我國一些農業(yè)專家認為中國的糧食庫存即國家儲備庫存有500億斤就足夠了,前提是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必須到位,調控機制使全;而且許多年來,為宏觀調控而功用的糧食,哪一年也沒超出這個數(shù)量。其實這是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梢钥隙ǖ恼f,我國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許不存在到位與不到位的問題。改革到位是一種理想,也是真理。而我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只能是漸進式的,當改革趨于預定目標時,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又會出現(xiàn)新的變化,根據(jù)這些變化,又會調整改革目標和方向,并提出新的到位目標。

因此,我國的糧食儲備規(guī)模至少應保持在1,000億斤以上。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人口將大量涌入城市,由糧食的生產者變成糧食消費者,糧食供給壓力必將逐漸加大。儲備庫存多一點,就主動一點。緊張平衡與短缺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的局面不應再重復出現(xiàn)。

3.6 糧食對人類健康安全問題

據(jù)了解,美國農產品中糧食和油料轉基因產品的比例已達到很高的水平。目前在美國要想把轉基因產品與非轉基因產品嚴格區(qū)分開來已困難重重,在日本和韓國進口的美國糧食中,均發(fā)現(xiàn)過不利于人類健康的轉基因成分,尤其是美國專門研制的用于飼料的專用糧食商品,也混入了供人類食用的糧食。所以,轉基因產品結人類健康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的確存在。

近些年來,轉基因科學研究在農業(yè)領域取得較大進展。美國在農產品轉基因科學研究與實踐中,走在世界前列,對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美國生產的棉花中,轉基因產品已達61%;大豆轉基因產品達到54%;玉米轉基因產品達到25%。

基因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已經從一個自然科學問題演變成社會經濟問題,科學領先的美國轉基因農產品隨著其他過剩的農產品涌入世界市場時,地區(qū)貿易保護的聲音以轉基因商品可能對人畜有不良影響為由,抵制之聲很強。實際上,科學研究領域里的轉基因研究和國際貿易中對轉基因農產品的爭議、排斥、爭端,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問題。

4 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措施

4.1 保護生產能力

朱镕基總理反復強調過,“保護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不動搖;繼續(xù)進行戰(zhàn)略調整,促進農民增收不動搖?!彼^保護生產能力就是用于種植糧食的耕地,暫時可以用作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當需要生產糧食時,可隨時用于種植糧食作物。這種生產能力如果落實到糧食耕地面積上,應當保持在16.5億畝的水平之上。

4.2 保證一定的糧食產量和平均遞增率

專業(yè)人士對糧食產量平均遞增率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兩條可供參考,一是它必須大于人口增長率;二是它必須大于消費增長率。另一個可供參考的數(shù)字是國民經濟增長率。因為我國經濟增長中工業(yè)增長率總是大于農業(yè)增長率,因此,糧食總產的平均遞增率肯定應當?shù)陀趪窠洕鲩L率。所以這里提出,糧食的總產量平均遞增率應當大于消費增長率,低于國民經濟增長率??赡茉?—7%之間。

4.3 保證人均占有糧食不斷增加

據(jù)我國農業(yè)經濟專家預計,到2005年我國農村人口比例將下降至總人口的44%,這意味著將有2億多人口在5年之內轉化為城鎮(zhèn)人口,從糧食的生產者轉變?yōu)橄M者。

伴隨著我國農業(yè)現(xiàn)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電力、化肥、農藥、機械的使用水平會大幅度增長。目前的農業(yè)生產效率已經比20年前提高了3倍左右,生產效率還將不斷提高,從而為保證農村人口在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仍然能夠提高糧食供應量。

4.4 將糧臺的自給目標集中在主食糧食(小麥和大米)品種

這項目標主要是為了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必須遵守國際貿易規(guī)則。同時,又要保證我國農業(yè)不過分受國際市場沖擊,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是十分困難的。日本、韓國和西歐都有一套成功應對國際貿易規(guī)則的辦法,值得研究和借鑒。

4.5 盡快建立可靠的糧食市場信息體系

建立糧食市場信息體系,如糧食宏觀調控信息體系、糧食市場監(jiān)測體系、糧食供求預測體系以及指導農民調整農業(yè)生產結構的信息體系,已成為一個十分迫切的任務,需要協(xié)調農業(yè)氣象、農業(yè)生產、農業(yè)科技、糧食、統(tǒng)計、運輸、質量監(jiān)督檢驗等部門共同來做。但目前的情況很不理想,其制約因素主要在于條塊分割、互不聯(lián)系的各個部門各行其是,許多情息部門和機構一哄而上,造成極大的浪費,卻又未形成綜合的比較可靠的權威信息,信息垃圾多,信息精品少。

最后,歸納提出我國糧食安全的基本概念:

總量平衡:年產量在近兩三年內為4.6—4.8億噸。

基本自給:糧食進口量在10年內低于總產的5%。

消費穩(wěn)增:糧食消費增長率高于人口增長率。

庫存合理:國家儲備庫存保持在1,000億斤以上。

價格適中:綜合價格水平變化小于前5—7年平均價格的8—10%。

最終解決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有待于我國國民經濟二元經濟結構向工業(yè)化的轉變和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這兩個轉變基本完成以后,將會形成我國的糧食安全與風險機制,到那時,糧食安全問題將較少的依賴人為的因素,而較多的依賴市場因素,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二、中國糧食占世界糧食的比例?

中國這些年來一直都是糧食產量大國,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的國土面積大,耕地面積在世界上是排名很靠前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中國的雜交水稻讓我們中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不少,不過很多人只知道中國糧食多,卻不知道多到了哪種地步。

其實在去年全年中國的糧食產量已經高達6.6億噸了,這個數(shù)字是非常恐怖的,因為去年全球的糧食產量也只有27.22億噸。中國一個國家的糧食產量就已經占據(jù)了全球總產量的24.4%,而中國也是目前世界上糧食產量最多的國家。

中國產量這么高的原因大家應該也都知道,有很多的原因,比如中國的耕地面積大,還有就是中國的種植技術更加高超,每一畝地能夠收獲的糧食要更多一點。而從人均糧食產量來看,中國的人均值和世界平均產量差不多,也就是中國保持自給自足是沒問題的。

三、中國的糧食狀況如何?中國的糧食生產潛力有多大?

鄧老師來自農村,對松滋農村的情況比較了解,2019年8月底回了一趟老家。我沒有看到一塊拋荒的田地,每一塊田里都種著各種農作物,主要是中稻和玉米。中國的糧食生產狀況如何呢?總體來說,糧食可以自給自足,但仍然需要進口一部分。

1.就地區(qū)而言,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由于東北人口少,并且不斷外流,本地對糧食的需求和消耗比較少,于是有很多糧食可以賣到內地,供應全國。我們知道,東北大米的品質是最好的,很好吃。特別是黑龍江的五常大米,是大米中的極品,就是很貴,很難買到真正的五常大米。

其他地方,無論是長三角,還是珠三角,其他平原地區(qū),隨著城市化進程和工業(yè)化的推進,耕地被不斷占用,耕地在不斷萎縮,很多很肥沃的土地不再用來種糧食作物,而是種上了房子。這十年。我們蓋了很多新房子,損失了很多耕地。越是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自己生產的糧食就越少,依賴從外地調運。

2.南方以前一年兩熟,種早稻和晚稻。由于這樣,需要搞雙搶,特別忙,所以,逐漸被摒棄,南方很多地方就種一季中稻。表面上,糧食產量會下降,但是地力得到恢復,生長期更長,中稻的產量也更高一些。人也不用那么忙。

3.目前,我們的超市里,出現(xiàn)了從東南亞進口的大米。這是一個不好的信號,那就是我們從國外進口大米。我國本來就是糧食生產大國,我們完全可以自己解決糧食問題,不需要進口國外的。

4.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糧食要自己生產,自己解決糧食問題??窟M口是不可能解決糧食問題的。前蘇聯(lián)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前蘇聯(lián)不過2億多人口,不足我國的零頭,但是前蘇聯(lián)從1980年代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導致國際糧食價格暴漲!不僅如此,蘇聯(lián)自己的黃金儲備也因為購買糧食而大量枯竭。最后,蘇聯(lián)政府因為無法解決糧食短缺問題,失去了民心,蘇聯(lián)迅速解體!

5.我國有14億人口,我們只能靠自己。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穩(wěn)在自己的手里!我們不能被別人卡住脖子!

6.因為非洲豬瘟,我們大量進口國外的豬肉,結果對方坐地起價!趁機賺我們的錢。

7.袁隆平團隊開發(fā)了海水稻,可以在海邊和鹽堿地種植,增加糧食產量。只是海水稻比較貴。

8.讓馬鈴薯和玉米主糧化。最近幾年,全國推廣了玉米,可以滿足我們養(yǎng)殖業(yè)對飼料的需求。

9我國的糧食增產潛力是很大的。我們需要保護我們的耕地。限制開發(fā)活動,亂占地必須禁止。

10.中央財政要增加對農業(yè)的投入,讓農民種地可以賺錢,這樣可以減少土地拋荒。

四、中國的糧食古語?

1、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2、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3、吃飯要知牛馬善,著絲應記養(yǎng)蠶人。?

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6、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7、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8、家有萬石糧,揮堆不長。?

9、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10、節(jié)儉樸素,人之美德。?

11、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12、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1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14、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15、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16、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17、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18、圣人作耒耜,蒼蒼民乃粒。國俗儉且淳,人足而家給。?

19、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20、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21、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22、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23、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4、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5、有荒節(jié)約度荒,天荒節(jié)約備荒。?

五、中國必備糧食?

小麥、水稻、玉米、大豆、粳稻、棉花、谷子、青稞、紅薯、糯稻。1、小麥:小麥是小麥屬植物的統(tǒng)稱,是一種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的禾本科植物,起源于中東地區(qū)。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于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

2、水稻:水稻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后稱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

3、玉米: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飼料來源,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

4、大豆:大豆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橢圓形、球形,顏色有黃色、淡綠色、黑色等,故又有黃豆、青豆、黑豆之稱。

5、粳稻:粳稻籽粒闊而短,較厚,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籽粒強度大,耐壓性能好,加工時不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高,米飯脹性較小。

6、棉花: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子纖維,原產于亞熱帶。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7、谷子:粟,小米,中國古稱稷或粟。脫殼制成的糧食,因其粒小,直徑2毫米左右,故名。原產于中國北方黃河流域,中國古代的主要糧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屬于“粟文化”。

8、青稞:青稞是禾本科大麥屬的一種禾谷類作物,因其內外穎殼分離,籽粒裸露,故又稱裸大麥、元麥、米大麥。

9、紅薯:紅薯,塊根,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皮色發(fā)白或發(fā)紅,肉大多為黃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還可以制糖和釀酒、制酒精。

10、糯稻:糯稻,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稻的粘性變種,其穎果平滑,粒飽滿,稍圓,脫殼后稱糯米,又名“江米”,外觀為不透明的白色。

六、中國糧食節(jié)日?

目前,中國實行世界糧食日,每年10月16日定為中國糧食日。我認為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jié)可以成為中國的美食節(jié),因為中國在八月十五日祈禱下一個豐收,慶祝今年的豐收。

七、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任務始終是確保糧食安全解決吃飯問題?

中國農業(yè)發(fā)展的首要任務始終是要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保證全國人民的餐桌安全。1、要選用優(yōu)質高產品種。

2、要科學的采取生物防控技術、科學管理規(guī)?;N植。

3、要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不僅可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減少農藥殘留,確保糧食產品高產、優(yōu)質。

八、中國進口糧食占國內糧食比例?

根據(jù)我國海關以及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年度進口糧食大約在1.3億噸,而作為對比的是我國年度糧食總產為6.5億噸。也就是說進口糧占到了我國國產糧食的五分之一,比例雖說不是太高,但是也說明了我國糧食供給方面存在一定的危機。對此科學興農認為還是要換一個角度來看,這1.3億噸的糧食中,其中單單是大豆進口量就高達9000萬噸,而這方面就顯得我國當前糧食的供給結構存在一定的隱患,也就是說我國糧食整體供給量充足,但存在結構不平衡。

九、糧食收購涉及的糧食保管和糧食檢測資質如何獲得?

糧食收購需要出具糧食收購許可證。申請程序:

1、申請者向國家糧食局提交糧食收購資格申請,并提供資金、倉儲設施、質量檢驗和保管能力等證明材料。

2、國家糧食局自受理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核,作出是否準予許可的決定。提交材料:1、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復印件。2、營業(yè)執(zhí)照或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發(fā)的《企業(yè)名稱預先核準通知書》(僅限新設企業(yè))復印件。

3、糧食經營資金籌措能力證明。

4、糧食倉儲設施能力證明。

5、糧食質量檢驗和保管能力證明。

6、原來從事糧食收購業(yè)務的經營者須同時提交上一年度糧食購銷情況年報表。擴展資料:糧食收購條例:第四條 收購糧食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的價格政策。國家對糧食收購實行保護價制度,以保障農民和其他糧食生產者出售糧食,能夠補償生產成本,并得到適當?shù)氖找?。保護價的原則由國務院確定,保護價的具體水平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報國務院備案。第五條 只有經縣級人民政府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條件批準的國有糧食收儲企業(yè),方可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從事糧食收購活動。未經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直接向農民和其他糧食生產者收購糧食。

十、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歌詞?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作詞:艾明波

作曲:劉嶠

演唱:王慶輝

一段句老話萬古流傳

都說是民以食為天

某些句子祖訓千年不變

倉廩實才天下安

一粥一飯

粒粒辛苦粒粒汗

塞北江南稻花花里里說豐年

這土這田

耕耘才有盤中餐

三江大地

好山好水好家園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種下那春華秋實

長出來風光無限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盛下了豐衣足食

捧出那國泰民安

一粥一飯

粒粒辛苦粒粒汗

塞北江南稻花花里里說豐年

這土這田

耕耘才有盤中餐

三江大地

好山好水好家園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種下那春華秋實

長出來風光無限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

盛下了豐衣足食

捧出那國泰民安

捧出那國泰民安

未經許可,不得翻唱或使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本文鏈接:http://www.yingjianfanghuoqiang.cn/nybk/98751359.html

標簽: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