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養(yǎng)殖竹筍(大棚筍的種植技術(shù))
1. 大棚筍的種植技術(shù)
種竹切好片后,要第一時間進行種植,不可以隔夜或是等太多的時間,那樣竹子里的水份會流失,對生長不利;關(guān)鍵點就是要培育一定深度的種植包,就是在竹子的水平面上還要進行培土,使之包圍整個莖桿,深度不能低于6公分;還有關(guān)鍵點就是對鞭須的整理一定要細心,在種植時,先將整個竹子放入穴中,再將四散的鞭須整理平順,然后才可以填土,不可以使根須彎曲處于不舒服的形態(tài)。
2. 大棚筍的種植技術(shù)和管理
1、土壤選擇
要選擇肥力中等的青紫泥田,地下水位較高,且上年未種過茭白的水稻田。田塊要筑成東西朝向、寬8米的畦。
2、種植準備
年內(nèi)早翻,經(jīng)風化增加土壤通透性,開春后耙平、耙碎,在1月中旬施入基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碳酸氫銨60公斤,過磷酸鈣60公斤,并拌和丁草胺顆粒劑1公斤,同時要搭建毛竹大棚,棚高2米左右,棚內(nèi)及時灌上淺水。
1、種植密度
選擇茭白肉大、潔白柔嫩、品質(zhì)好的茭墩作種墩。種植密度以85×50厘米較為適宜,每畝約可種1350墩。
2、合理施肥
種植后為促進早發(fā),要早施分蘗肥,畝用尿素5~8公斤,并結(jié)合耘田再施入除草劑。當茭株高20厘米左右、葉片3.2葉時,畝追施磷肥75公斤+碳酸氫銨75公斤+菜餅30公斤,以促進茭株早分蘗。以后隨著茭白生長施好孕茭肥,一般畝用尿素10公斤、鉀肥10公斤、磷肥30公斤。
3、淺水促早
植后淺水灌溉4~5天以促早發(fā),然后露田1~2天,再灌淺水,以增加土壤溫度,促進發(fā)根分蘗。至4月初,要增加灌水深度,以保持茭白潔白,保持商品性。
4、防病治蟲
做好以大螟及二化螟為主的病蟲防治工作。由于棚內(nèi)氣溫高,濕度大,有利于大螟及二化螟早發(fā),要及時進行防治。第一次在3月中旬,可畝用殺蟲雙200克+三唑磷100克+水75公斤噴霧,以后每隔25天左右防病一次。
3. 大棚萵筍種植時間和方法
種植萵筍選用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播種前進行深翻并施足底肥,并將種子進行浸泡催芽,然后再進行播種,到幼苗長至3片左右真葉即進行定植,在定植后及時澆水,并在高溫時進行遮陽,并進行中耕及除草,中途追肥一次即可。種植時間萵筍的適應(yīng)力較強,耐半寒,喜冷涼環(huán)境,怕高溫,所以可以在春秋季節(jié)種植,它的種植時間還要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驕囟拳h(huán)境來選擇。春萵筍種植時間是4-5月露地栽培,秋萵筍在9-10種植,在長江流域可安全越冬。種植方法1、整地施肥萵筍的根系淺,吸收能力較弱,所以土壤要選擇疏松的砂質(zhì)土壤為佳,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干燥的地塊,在播種前施足底肥,然后深翻,將土壤敲散捏碎,然后整平整細,蓋上一層覆蓋物準備種植。2、播種為了保證種子能順利的發(fā)芽,需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將種子放置在清水浸泡6小時左右,然后用濕毛巾包裹開始催芽。催芽后即可播種,萵筍的種子較為細小,所以播種時將其環(huán)境細土攪拌均勻后進行撒播,播種前對土壤澆一次透水,平均每平米播種2-3克,播種后覆一層淺薄的細土即可。播種后蓋一層薄膜,保溫保濕加快出芽,仔細觀察,待幼苗出土時,立馬掀開薄膜,保持通風和光照,待幼苗長出3片左右真葉時即可定植。3、定植管理定植時為保證它的生長快速強健,應(yīng)保持間距和行距25cm×30cm,及時澆水,促進根系發(fā)展,保持土壤濕潤,如果定植是夏季高溫時期,要適當?shù)恼陉?,以免幼苗受到傷害。在施足底肥后基本無需施肥,可結(jié)合中耕或除草時施一兩次農(nóng)家淡肥即可,還有注意中耕時一定要淺根,它的根系不就不發(fā)達,中耕過深,會損害它的根系。
4. 大棚萵筍種植技術(shù)
萵筍滴灌種植技術(shù),萵筍栽培在6米單體大棚內(nèi),6米單體大棚共分成6領(lǐng),其中間4領(lǐng)每平方米均分設(shè)置有25穴,每穴內(nèi)安置1-2粒種子。
單體大棚上固定輸水管,輸水管上均勻分布多個滴管,每個滴管垂直于種植領(lǐng)地設(shè)置。
1、取出種子后,先將其置于露天中暴曬6-8小時,然后在將暴曬后的種子浸泡在清水中清洗干凈。
2、把種子放入到55℃左右的溫水中不斷攪拌,保持該水溫浸泡種子15分鐘后,降至常溫取出,在放入到5%的海島素內(nèi)1000倍液浸種15分鐘后,在將其放入到2%武胰島素1000倍浸種15分鐘后,在將其加入到清水中浸種3.5小時后,取出,瀝干水分即可。
3、準備一份冷水和一份熱水(75℃-90℃),將種子放置到熱水中,晃動2-3下后,取出,再將其置于冷水中,晃動2-3下,取出,至此,完成種子播種前的處理工作。
4、播撒種子,將混合有高錳酸鉀的腐熟肥料播撒在土地內(nèi),在利用犁耙播耕均勻,土地翻新躬耕均勻后,在兩側(cè)單領(lǐng)土地上播撒種子,然后在中間四個領(lǐng)地內(nèi),每個領(lǐng)地兩側(cè)預留5cm,中間利用缽機打穴,每個穴直徑為13cm,穴深為10cm,相鄰穴之間的距離為5cm,每平方米領(lǐng)地內(nèi)設(shè)有25穴,在每個穴內(nèi)播撒1-2粒處理后的種子。
打開滴管的開關(guān),確保滴管24小時暢通,且通過設(shè)計,確保滴管每小時30-50滴水,時刻確保著土壤的濕潤。
5. 大棚越冬萵筍種植栽培技術(shù)
1、種植時間。想要在春天上市,那么萵苣就要在白露左右播種育苗。不然萵苣的幼苗不耐低溫,會被凍死,幼苗非常耐低溫,一般可以耐住-6攝氏度的低溫。在低溫之下,它不會被凍死,只是其生長較為的緩慢,當溫度達到12攝氏度之時,萵苣幼苗便開始快速的增長。在秋天白露左右播種,第2年就可以在春天的時候上市。
2、育苗。萵苣的育苗培植主要采用培育壯苗的方式。一般而言,苗床的面積和栽培面積的比例為1:10,農(nóng)民朋友可以根據(jù)自己種植的面積,調(diào)節(jié)苗床的面積。苗期一定要注意進行人工補水,水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可以根據(jù)生長狀況來調(diào)節(jié)補水量。一般而言,如果葉片肥厚,顏色深為最佳的生長狀態(tài)。如果澆水過多,容易受到凍害,而反之如果澆水過少則阻礙幼苗的生長,要多觀察,然后決定補水量。
3、定植。如果種植的是春萵苣,那么要在冬天之時定植,這樣才能保證上市時間。冬天之前定植的萵苣根系發(fā)育狀況良好,能熬過寒冷的冬天,等到來年溫度升高的時候,便可以實現(xiàn)快速增長,提高上市時間,趕在菜價最高之時能上市。
4、越冬管理。越冬蔬菜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防凍保苗,除了萵苣本身耐低溫以外,還要進行人為的干預,這樣才能確保萵苣能順利過冬。如果所處的環(huán)境溫度較低的話,在地面結(jié)冰之前要用馬糞覆蓋植株周圍,保護它的根,以防受凍。要記得萵苣幼苗可耐-6攝氏度度的低溫,如果是露天種植的話,要根據(jù)以往的氣溫來判斷幼苗是否能度過冬天。
5、澆水和催肥。在催肥以及澆水方面,在冬天之時要少澆水,而在葉面積增大到蓮座狀之時要開始追肥,并且進行適量灌水以保證萵苣的生長期能及時的吸收營養(yǎng),促使其生長。農(nóng)民朋友們不管種植什么都是希望種出來的東西賣個好價錢,種植春萵苣能讓種植的蔬菜在價格最高的時候售賣,提高自己的經(jīng)濟效益。而且這個時候一般土地都是出于荒廢的狀態(tài),在這個時候種植萵苣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只要把握好這幾個方面的因素就能種好越冬萵苣。
6. 大棚筍的種植技術(shù)與管理
浙江萵筍一年四季都能種植,因此育苗的時間也不一樣。春萵苣一般在12月-次年3月進行大棚育苗,露地種植多在2-3月,這樣在3-5月就可以收獲了。
夏萵苣在4-5月播種,6-8月收獲。
秋萵苣通常要在7-9月播種,9-10月采收。
東萵苣在10-11月露地播種,11月到第二年的2月可以收獲。
7. 大棚筍子怎么種
繁殖方式一:吸芽苗
吸芽苗應(yīng)選擇球莖粗大充實、幼葉展幅狹小的劍芽,或由劍芽長成的高1.2~1.5米、根多、幼葉未展開的健壯吸芽苗,不宜采用假莖細弱、遠離母株、葉片早展開的大葉芽。
春植可選縷衣芽(過冬筍芽),夏秋植可選2~5月長出的“春筍”(“紅筍”)、“夏筍”或從已采收的蕉頭抽出的健壯大葉芽。種苗應(yīng)從品種純正、無病蟲的蕉園選取。若在線蟲疫區(qū)取苗,必須經(jīng)過消毒,即吸芽苗挖出后剪除根系,然后在53~55℃的溫水中浸泡20分鐘左右。
縷衣芽根系較多,定植后先長根后出葉,生長迅速,結(jié)果早?!按汗S”定植后先出葉后長根,只要季節(jié)合適,均容易成活。
吸芽苗的優(yōu)點與缺點:吸芽苗在種植第一造就可獲得較高產(chǎn)量;缺點是容易帶病原菌,植株間一致性較差。
繁殖方式二:塊莖苗
株齡6個月以內(nèi)、距離地面15厘米處莖粗15厘米以上的吸芽,均可取塊莖作種苗。取苗時將假莖留10~15厘米高切斷,挖起塊莖即可。
塊莖苗的優(yōu)點是:運輸方便、成活率高、生長結(jié)果整齊、植株矮、較抗風。但高溫多雨季節(jié)塊莖切口易腐爛,應(yīng)少傷害母株,必要時對塊莖進行消毒。切塊時間最好在11月至翌年1月。
塊莖苗切割方法:將地下莖挖出后,切成120克以上的小塊,大的地下莖可切成8塊,小的切成2塊,每塊留1粗壯芽眼,切口涂草木灰防腐。按株行距15厘米,把切塊平放于畦上,芽朝上,再蓋一層薄土、覆草,長根、出芽后施肥。到5~6月苗高40~50厘米可移植。塊莖的第一代苗的產(chǎn)量稍低于吸芽苗。
繁殖方式三:組織培養(yǎng)苗
組織培養(yǎng)苗是以特定營養(yǎng)成分的無菌培養(yǎng)基,從香蕉芽的頂端分生組織誘導不定芽,經(jīng)過多次繼代培養(yǎng)增殖和誘導生根,成為試管苗。試管苗轉(zhuǎn)移到溫室苗床上,經(jīng)過2~3個月培育,株高15厘米、12片葉時即可作種苗。
生產(chǎn)組培苗前,香蕉外植體可經(jīng)脫毒處理并經(jīng)病毒檢測,培育無病無毒苗。
組培苗的優(yōu)缺點:運輸方便、成活率高、生長發(fā)育期一致、采收期集中等;缺點是初期纖弱、易感病蟲害,需特別保護。我國香蕉試管苗年生產(chǎn)規(guī)模超過1億株,香蕉試管苗在主產(chǎn)區(qū)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
8. 大棚筍的種植技術(shù)視頻
鋼架大棚一個平方米25--30元,一畝地可做三個大棚約7500,一個大棚100平方米2000--2500左右。
大棚技術(shù)可去土豆網(wǎng)里面農(nóng)廣科技視頻觀看學習。
山區(qū)做大棚,選擇陽光好,靠公里與水源相結(jié)合的地方最理想。
9. 大棚冬筍種植技術(shù)視頻
吃,熊貓暖暖吃竹子八百元費用
大熊貓的一天,在吃吃睡睡中度過。一天吃7頓,進餐時間分別在:8:30、10:00、11:30、14:30、16:30、17:00、20:30,菜單有竹筍,竹子,還有胡蘿卜、窩窩頭、蘋果、善存、鈣爾奇、蜂蜜等,伙食費大概在八百左右。
10. 竹筍大棚栽培技術(shù)
種竹切好片后,要第一時間進行種植,不可以隔夜或是等太多的時間,那樣竹子里的水份會流失,對生長不利;關(guān)鍵點就是要培育一定深度的種植包,就是在竹子的水平面上還要進行培土,使之包圍整個莖桿,深度不能低于6公分;還有關(guān)鍵點就是對鞭須的整理一定要細心,在種植時,先將整個竹子放入穴中,再將四散的鞭須整理平順,然后才可以填土,不可以使根須彎曲處于不舒服的形態(tài)。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