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yè)菌種擴繁技術書 菌種擴繁設備
一、菌種擴繁最好的方法?
菌種:食用菌生產中的“種子”,菌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栽培的成敗和產量的高低,只有優(yōu)良的菌種才能獲得高產和優(yōu)質的產品,因此生產優(yōu)良的菌種是食用菌栽培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根據菌種的來源、繁殖代數及生產目的,把菌種分為母鐘、原種和栽培種
1、母種:從孢子分離培養(yǎng)或組織分離培養(yǎng)獲得的純菌絲體。生產上用的母種實際上是再生母種,又稱一級菌種。母種既可繁殖原種,又適于菌種保藏。
2、原種:將線種在無菌的條件下移接到糞草、木屑、棉籽殼或谷粒等固體培養(yǎng)基一培養(yǎng)的菌種。又稱二級菌種或瓶裝菌種。原種主要用于菌種的擴大培養(yǎng),有時也可以直接出菇。
3、栽培種:將二級種轉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擴大培育,用于生產上的菌種。又稱三級菌種或袋裝菌種。栽培種一般不用于再擴大繁殖菌種。
二、種子擴繁技術?
菌種的擴繁
菌種的生產仍是采用三級制種方法.即母種,原種,生產種.要想菌種的擴繁
菌種的生產仍是采用三級制種方法.即母種,原種,生產種.要想生產出合格的菌種,必須先培育出母種,而后由母種制成原種,由原種制成生產種.而后用生產種轉接成栽培袋,
再進行出菇管理.
原種擴繁:通過原種擴繁培育生產種,對谷粒種,鋸末種,棉籽殼(干草),松針種,形成對照實驗。
三、紅薯苗擴繁技術?
1月整理棚室土地,每667 m2施平衡肥100 kg,雞糞3~5 m3(腐熟),毒死蜱顆粒劑3~5 kg,10%的吡蟲啉80~100 g,混合摻入細土,均勻撒在土壤里,旋耕起壟,壟寬60~70 cm,溝寬110~120 cm,20~25 d后排薯。 2月中旬進行排薯,不要隨耕隨排,避免紅薯種塊和復合肥接觸造成薯傷。
四、青頭菌擴繁技術?
步驟1:將青頭菌株接種到pda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3-6天,得到木霉菌種;
步驟2:取重量分數玉米粉10份、麥糠10份、麩皮5份、蔗糖2份、碳酸鈣1份以及磷酸亞鐵0.1份加入無菌水,共同加入攪拌機中進行充分攪拌混合,制成液體發(fā)酵液,調整ph為5.5-6,然后擠出多余的水分,在高壓高溫環(huán)境下,進行滅菌處理30-40min,自然冷卻得到培養(yǎng)料;
步驟3:將步驟1中的木霉菌種加入步驟2中的培養(yǎng)料中,然后充分攪拌10-15分鐘,使菌種在培養(yǎng)料中充分混合,調節(jié)培養(yǎng)溫度在26-30攝氏度,培養(yǎng)5-10天,加入清水浸泡沖洗,經過多次洗滌后得到懸浮液;
五、大豆種子擴繁技術?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種子擴繁需要提純復壯進行繁殖。
六、平菇栽培種可以再擴繁菌種嗎?
其實理論上是可以進行無限次轉接擴繁的。但是現在企業(yè)為什么都只進行菌種的三級生產呢,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在菌種的無限次轉接擴繁中,菌絲體會有變異和變弱的原因存在。三級菌種生產是很成熟的應用。一般有能力的菌種場,都有自己的良種培育出菇廠。是不會去冒風險無限次擴繁的。無限次擴繁只適合那些無良的投機者。
七、淡紫擬青霉菌擴繁技術?
淡紫擬青霉菌高產孢量的培養(yǎng)基,其主要成分為200 g/L馬鈴薯+1%雞蛋黃+20 g/L蔗糖,在該培養(yǎng)基中淡紫擬青霉菌在接種培養(yǎng)后6 d孢子濃度達到1 ml 7.017×109個。
對孢子濃度和菌體含量之間、上清液毒力和上清液中蛋白酶活性之間的相關關系分析結果表明,孢子濃度和菌體質量之間的相關性較高,上清液毒力與蛋白酶活力之間的相關性較低。
八、em菌的擴繁發(fā)酵技術?
em菌是有80多種有益菌復配而成,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桿菌、酵母菌、光合細菌等等。擴繁發(fā)酵比較簡單,準備em菌種、密封容器、紅糖、干凈的水。
把容器清洗干凈,用干凈的水把紅糖化開,倒入em菌種,充分攪拌均勻,最后密封好,經過4至7天發(fā)酵,有濃郁的酸香味,ph值降到4左右,就發(fā)酵成功了,可以使用了。
九、紅薯苗冷棚擴繁技術?
1月整理棚室土地,每667 m2施平衡肥100 kg,雞糞3~5 m3(腐熟),毒死蜱顆粒劑3~5 kg,10%的吡蟲啉80~100 g,混合摻入細土,均勻撒在土壤里,旋耕起壟,壟寬60~70 cm,溝寬110~120 cm,20~25 d后排薯。 2月中旬進行排薯,不要隨耕隨排,避免紅薯種塊和復合肥接觸造成薯傷。
十、紅薯擴繁畝利潤?
在正常種植管理下,一畝紅薯的產量為3000斤左右,現在紅薯的市場價格大概為2元/斤,因此一畝的產值大約為6000元左右,然后除去種植成本的話,一畝紅薯的利潤為4000元左右,如果是種植20畝紅薯的話,利潤就是80000元左右,利潤非??捎^。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