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野牡丹是如何栽種?
白花野牡丹,灌木植物。分布在臺灣較多。生于低海拔以下的山坡松林下或開闊的灌草叢中。數(shù)量稀少較少見。
有藥用價值,味甘、酸、澀、性平。有清熱利濕、止血、消腫止痛之效。
栽培方法;
1.適地適花選擇品種和用地。應(yīng)根據(jù)牡丹四大品種群的特點以及栽培地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牡丹種苗。這樣因地制宜、因花制宜選擇的蠢咐牡丹種苗,既符合不同牡丹品種的鏈橡生長特性,又容易管理。
2.適時栽培。無論是哪一品種群的牡丹,絕大多數(shù)的繁殖栽培時期都以秋季為最佳。
3.適時適量澆水施肥。給牡丹澆水一定要遵循其喜燥惡濕的特性。牡丹雖然根系發(fā)達(dá)、粗長、入土深,但因為是肉質(zhì)根,加之地上部分枝葉繁茂,開花大而多,蒸發(fā)量也大,所以必須適時適量澆水,把握好既保持土壤濕潤,又不可過濕,更不能積水以及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看天氣情況和植株生長狀況酌情澆水。
牡丹喜肥,1年中3次施肥是必需的。第一次在早春萌芽時施肥,俗稱“花肥”,目的是補充和滿足萌芽后枝葉的生長、花芽迅速發(fā)育和開花所消耗的營養(yǎng),以腐熟的農(nóng)家肥、氮肥、磷肥為主。第2次在花凋謝后施速效性復(fù)合肥,俗稱“芽肥”,目的一方面是全面補充營養(yǎng),恢復(fù)樹勢,另一方面此時正是新花芽開始分化時期,可促進(jìn)其順利進(jìn)行。第3次在入冬前后結(jié)合灌凍水施入腐熟的農(nóng)肥,俗稱“冬肥”,有利于安全越冬并為牡丹苗第二年春季萌芽生長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除炎熱夏季外,其它時間根據(jù)植株生長狀況以結(jié)合澆水追施稀薄的液體復(fù)合肥為佳。澆水施肥后,還應(yīng)當(dāng)鋤地、松土。
4.合理整型修剪。牡丹的整型猶如人的著裝和梳洗打扮一樣,表現(xiàn)出一種氣質(zhì)和精神面貌,它可以使株形整齊優(yōu)美、花繁葉茂、健康生長。因此,必須帶喚純掌握合理的整形修剪技術(shù),牡丹是叢生的亞灌木,沒有主干而有許多叢生的枝。為了使植株通風(fēng)透光,養(yǎng)分集中,健康生長和柱形優(yōu)美,必須保持適量的枝條,不能任其生長。另外,每年入冬前還需要把殘留的花??萆壹舻簦槐A舢?dāng)年生枝條有芽眼而完全木質(zhì)化的部分。為了使牡丹開花碩大艷麗,還常結(jié)合修剪進(jìn)行疏花抹芽工作,即在早春萌芽時僅僅保留每個枝條上1個健壯飽滿的芽,其它的芽以及老干上的不定芽應(yīng)剝掉,以使養(yǎng)分集中。
5.封土越冬。牡丹性耐寒,一般露地栽培無須防寒,但在冬季過分寒冷的地方,以及當(dāng)年新栽培的牡丹苗和1~2年生的牡丹還應(yīng)于入冬前就地封土墩,保護越冬,也能起到防旱保溫的作用。3~4年生以上的植株耐寒力增強,在株叢基部封土便可越冬。
【異名】豬姆草、山石榴、咂口巴(《植物名匯》),地茄(《福建民間草藥》),豹牙郎木(《陸川本草》),杏口巴、氈子桿、老虎桿、毛足桿、小毛香、毛張口(《四川中藥志》),活血丹、高腳山落蘇(《中國藥植圖鑒》),野石榴、金石榴、金雞腿(《閩東本草》)。
【來源】為野牡丹科植物野牡丹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野牡丹
常綠灌木,高1~5米。莖密被緊弊殲兆貼鱗片狀粗毛。葉對生,闊卵形,長5~14厘米,寬3~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狹心形,主脈5~7條,上面密被緊貼的粗毛,下面密被長柔毛;葉柄長1~2厘米,紫色,被粗毛?;ù蠖利?,紫紅色,通常3朵聚生于枝梢,有時單生或5朵聚生;苞片卵形至披針形,短于萼管或與萼等長;萼密被披針形、緊貼的鱗片狀粗毛,裂片披針形與萼管等長;花瓣5;雄蕊10,花絲淡黃色,其中5枚具有紫色的藥及延長的藥隔,其他5枚花藥黃色,線形,藥隔不延長;雌蕊1,子房下部與萼管合生,上部密被柔毛,5室,胚珠多數(shù),中軸胎座,花柱紫紅色,柱頭頭狀。蒴果多少肉質(zhì),長圓形,壺狀,長1厘米許,外被改困貼伏的鱗片狀租毛,不規(guī)則開裂。種子多數(shù),黑色?;ㄆ?月。果期10月。
生于山坡、曠野。分布浙江、廣東、廣西、福建、四川、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野牡丹根)、果實(野牡丹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酸澀,涼。
①《福建民間草藥》:甘酸,微溫。
②《陸川本草》:寒,澀微酸。
③《四川中藥志》:性涼,味酸澀,無毒。
【功用主治】活血消腫,清熱解毒。治跌打損傷,癰腫疔毒,乳汁不行。
①《福建民間草藥》:除熱解毒,逐濕祛風(fēng)。治癰腫疔毒,跌打損傷。
②《陸川本草》:葉,治刀傷,止血。
③《四川中藥志》:行氣,活血,清熱。治月瘕病,百瘕吐血,跌打損傷及腸癰。
④《中國藥植圖鑒》:治血絲蟲病。
【用法與用量】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選方】①治跌打損傷:野牡丹一兩,金櫻子根五錢,和豬瘦肉酌加紅酒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膝蓋腫痛:野牡丹八錢,忍冬藤三租租錢,水煎服,日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③治癰腫:鮮野牡丹葉一至二兩,水煎服,渣搗爛外敷。(《福建中草藥》)
④治耳癰:野牡丹一兩,豬耳一個,水煎服。
⑤治蛇頭疔:野牡丹六錢,和豬肉燉服。
⑥治乳汁不通:野牡丹一兩,豬瘦肉四兩,酌加酒水燉服。(④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⑦治月瘕病,經(jīng)期發(fā)腫:?口巴、八月瓜根、無娘藤、何首烏、臭草根、打碗子根,燉肉服。(《四川中藥志》)
⑧解木薯中毒:野牡丹葉或根二至三兩煎服。(《南方主要有毒植物》)
請采納答案,支持我一下。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