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要選中國古典園林史?
一、為什么要選中國古典園林史?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3版)》中所劃分的五個時期,既分別作總的論述,也著重列舉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評介,俾便于讀者能夠借助于具體的、個別的形象來加深對中國古典園林的宏觀的、整體的理解。
一些著名的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往往歷經百年乃至數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華,它們本身的變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國古典園林在歷史的某一階段上的演進情況。
前四個時期由于缺乏實物,只能依據文獻和極少數遺址情況而或詳或略。
最后一個時期有大量實物保留下來,因而選擇了三十一個例子按園林的三大類型分別集中為三個專節(jié)加以介紹。
二、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智慧有哪些?
中國古典園林史的智慧如下:園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滿足人們生活享受和觀賞風景的愿望。中國自然式園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觀、可居、可游,一方面起著點景、隔景的作用,使園林移步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又使園林顯得自然、淡泊、恬靜、含蓄。這是與西方園林建筑很不相同之處。中國自然式園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樣,有堂、廳、樓、閣、館、軒、齋、榭、舫、亭、廊、橋、墻等。
三、中國古典園林史最早的園林城市?
是洛陽,西苑是隋煬帝創(chuàng)建的禁苑,象征天之瑤池。因地處洛陽宮城(紫微城)之西而得名。隋名會通苑,即唐代的東都苑。又名上林苑,武德初年改稱芳華苑,武則天號為神都苑。周回200里,面積約400平方公里,是世界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被譽為“天下第一苑”。這座禁苑的規(guī)劃、設計仍有漢遺風,苑址地勢起伏,外圍有丘陵屏障,澗水、谷水,洛水流經這里。
四、中國古典園林史明軒名詞解釋?
中國古典園林名詞解釋:
中國古代在游覽和居住雙重目的下發(fā)展起來的園林建筑。
起源于商、周時期帝王的離宮苑囿。春秋戰(zhàn)國時期模仿自然山水堆山造園。秦、漢時期私家府宅園林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大量興建宗教祭祀園林。
唐、宋時期,苑囿向宏偉、奢華方向發(fā)展,同時社會上出現了供人們共同游豫的園林。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體現在景區(qū)劃分、造山、理水、花木栽培和建筑等方面。
園中多以墻垣、漏窗、廊、亭、榭、軒、閣、假山、樹木等分隔空間,劃分景區(qū)。分隔的空間相互穿插滲透,似隔非隔;各景區(qū)自有特色,又主次分明,增加了園林的景深層次。
園中用土石堆疊造成峰、巒、嶺、岫、壑、谷、懸崖、峭壁等形象,構成造型奇特、構圖優(yōu)美的山景,形成峰回路轉、幽深曲折的意境。
園中水景以平靜為主,可分可聚,岸曲水洄,似分似連。并以山石點綴為駁岸,石磯、港汊,山水相依,自成天趣。花木在園林中可以獨立構成景色畫面,可以圍合空間,組織道路,對比尺度,配襯主景。
園中建筑有廳堂、軒、館、樓、臺、閣、亭、榭、廊、舫墻等,它們與山水花木共同組成園景,供人眺望、休憩,聯(lián)結景區(qū),過渡景色和遮蔽景物。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審美特征,主要是追求自然情趣,以人工山水為造景主旨,在有限的空間內以人工的方法濃縮、再現無限的大自然的美,創(chuàng)造了可游、可觀、可居的城市山林,體現出人和自然統(tǒng)一的審美理想。在構園造景方面顯現出高度的藝術辯證法,即山水花木的配置、空間的分隔、景區(qū)的劃分、建筑的布局等,對景、借景、分景、隔景的構成上,貫穿了曲直、藏露、虛實、斷續(xù)、大小的辯證統(tǒng)一,形成了幽深曲折、優(yōu)美和諧的藝術境界。
五、中國古典園林史文人園的名詞解釋?
中國古典園林起源于先秦、兩漢帝王狩獵的“囿”和通神的“臺”。到了魏、晉、南北朝,儒、道、佛、玄諸家爭鳴,彼此闡發(fā)。思想的解放促進了藝術領域的開拓,也給予園林很大的影響,造園活動逐漸普及于民間而且升華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這個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發(fā)展史上的一個承前啟后的轉折期。
東漢末年,由于社會動蕩不安,普遍流行著消極悲觀的情緒。人們深感“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六、中國古典園林在發(fā)展史中的作用?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深厚的積淀,是淵源久遠、博大精深的園林體系,發(fā)軔于夏商周。至先秦,“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已初見端倪。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化與宗教的兼收并蓄,使園林藝術進一步發(fā)展,并促成了唐宋園林的興盛。至明清,中式園林最終成熟并發(fā)展成博大精深、異彩紛呈的體系。通過對歷史文獻和實物的分析看,中國古典園林大體上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即生成期、轉折期、全盛期、成熟前期、成熟后期。
中國古典園林講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園理念,擅長“小中見大”的造園手法,追求詩情畫意相熔鑄的情境韻味,因而顯示出含蓄、凝練、雋永,猶如詩歌的情調與韻律以及繪畫般的構圖形式和筆墨意趣??梢哉f,這正是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主要標志。
七、中國古典園林史中生活生產的智慧?
古典園林中彰顯出的生態(tài)智慧是在中國的錦繡河山這樣大的自然背景下,在儒、道、釋三家學說構成的中國主流傳統(tǒng)哲學中獲得的,古人造園不是為了生態(tài)而生態(tài)的,他們對大自然的尊重是順心而為。而正是這樣“天人合一,寄情山水”的思想及方法恰恰貼合了現代園林生態(tài)文明建設思想。
所以古人對自然生態(tài)的尊重與保護是順理成章的,不是刻意而為之。由此看來,中國古典園林的生態(tài)文明智慧是獨樹一幟的,我們要正確看待中國古典園林造園手法在生態(tài)文明方面的貢獻,并結合當今城市園林的現狀和環(huán)境問題,將古人的智慧加以變通并應用。
八、中國古典園林在歷史發(fā)展史中的作用?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fā)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在歷史發(fā)展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比如說非常出名的圓明園。歷史可以使人類看到更為寶貴的歷史文化。而文化價值其中增長了許多明星以及更為早年代時期的名人著作,是一個文化寶庫。
其中,中國江南私家園林建筑輕巧、玲瓏、活潑、纖細、通透、樸素、淡雅,表現出秀麗、雅致的風格。表現出建筑自然化的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是自然風景類園林,從建園的設計思想角度分析,師法自然一直是中國古典園林創(chuàng)作的思維方式,而且對于園林設計的水平高低也是以是否“宛若天成”作為一個衡量的標準?!巴鈳熢旎械眯脑础保糯靾@以自然環(huán)境中存在的山水為創(chuàng)作的摹本,造園者在感受其自然之美之后,將山石、水體和植物的美濃縮、提煉自然美之精華于園林中,造就了我國無數古典美景名園。
九、為什么中國古典園林史這么多文言文?
古代文章就是文言文,難道用外語寫嗎?白話文寫文章是從新文化運動后開始的,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與賽先生),批判傳統(tǒng)純正的中國文化,并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并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從那以后文章開始以白話文的形式出現,具體請參考魯迅寫的文章,通俗易懂符合廣大人民。
十、元朝時期的園林發(fā)展 在 中國古典園林史 發(fā)展中屬于什么期?
元朝時期的園林發(fā)展 在 中國古典園林史 發(fā)展中屬于成熟時期。
中國古典園林的發(fā)展歷史分為五個時期:
一、生成期園林產生和成長的幼年期,相當于殷、周、秦、漢時期。
二、轉折期相當于魏、晉、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當于隋、唐。
四、成熟時期相當于兩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葉到清末。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