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蘇州園林的文人故事?
關(guān)于蘇州園林的歷史故事如下:
1、建于元代的古典名園獅子林有個景點叫立雪堂,蘊含的典故是大家熟知的程門立雪?!氨彼涡值芏獭敝坏某填U是著名的理學(xué)家和思想家,二十四歲便在開封收徒講學(xué)。一次,他的學(xué)生楊時和游酢去河南程府拜訪并求教老師。
時正隆冬,只見程頤老師正在廳堂內(nèi)閉目養(yǎng)神,其實是佯睡觀察。兩位弟子見此情形,悄然退出,在院中靜候。不期,天始降雪,兩人冒雪靜待,等了好長時間,程頤才睜開雙眼,只見大雪已埋沒學(xué)生的腳背。典故提倡和渲染的是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思想。
2、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中部水池東側(cè)有座建筑名為曲溪樓,在罕見的八角門洞上,鐫有“曲溪”兩字,為文徵明所書。曲溪源于曲水流觴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書圣王羲之偕親朋好友共42人,在浙江紹興蘭亭(蘭溪畔的亭子)做“曲水流觴”的游戲,其中十一人各成詩兩篇,十五人各一篇,十一人交白卷,各罰酒三觥。
王羲之將這些詩集結(jié)一起,用蠶繭紙、鼠須筆揮毫作序,計28行、324個字,即舉世聞名的《蘭亭集序》,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中,王羲之既描繪了蘭亭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又抒發(fā)了與朋友相聚的歡快心情,而書法更是遒勁舒展、變化無窮,二十多個“之”字,無一雷同。
3、怡園有個景點叫拜石軒,是著名典故米芾拜石的寫照。北宋書法家、畫家米芾愛石竟至如癡如癲的地步。他任無為州監(jiān)軍,忽見衙署院內(nèi)有一奇特之石,驚叫失聲:此足以當(dāng)吾拜。便立即換了官服,手握笏板,整冠而拜,并尊稱此石為石丈。
4、獅子林西部靠墻的山巔有座建筑名為問梅閣。就字面而言,源自唐代王維詩句: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但就內(nèi)容而言,恐怕與佛教典故有關(guān)。一次,僧號為“梅”的佛徒問其師父馬祖,何為佛?馬祖說:即心即佛。意思就是佛不遠人,即心而證,佛是自性,莫向身外求。
最通俗的解釋就是:你的自心就是佛。徒弟陡然大悟,便去別處佛寺為主持,并一直銘記“即心即佛”四個字,不懈鉆研佛學(xué),佛理越來越淵博。馬祖派人打聽“梅”事,聞此,連聲說:梅子熟了,梅子熟了。
5、網(wǎng)師園“藻耀高翔”磚雕門樓被譽為江南第一門樓,在其東側(cè)的兜肚上刻有“文王訪賢”的立體戲文圖。當(dāng)然與著名的周文王訪賢的典故有關(guān)。周文王為結(jié)束商紂王作惡多端的罪孽,求賢若渴,親臨渭水畔,單膝而跪,請求端坐眼前的姜太公出山助政,旁邊文武大臣林立,場面甚為隆重。
6、拙政園中部有處景點為小滄浪,其反映的典故是屈原與漁父的對歌。當(dāng)年屈原被楚懷王放逐后,漁父問他為何得罪楚懷王。屈原說:世人皆濁吾獨清,世人皆醉吾獨醒,是以見放。于是,漁父為安慰屈原,放聲唱出歌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意思是,如果當(dāng)朝英明惜才,你就洗凈帽纓去為他治國;相反,如果其昏庸無道,你就隱居起來,以濯足自娛自樂。
7、獅子林假山群之西的水池邊,有一峰湖石,形似袈裟披身的僧人,浮水而行,這就是佛教初祖的化身達摩,表達的就是禪宗著名典故——一葦渡江。老祖在與梁武帝一番對話后,少時,后者似有所悟,達摩卻已飄然離去。
后悔之下,梁武帝忙派人火速而追。及至江邊,見無舟無船,追兵以為大功告成,料想老僧無法過江。不期,只見達摩“嗖”地拔起一根蘆葦,投之入江,立即化為一只小船,達摩從容乘舟而去。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