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同軌量同衡什么意思?
在秦始皇統(tǒng)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tǒng)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馬車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tǒng)一了,車輛還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
因此后來秦始皇規(guī)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同理,量同衡,也就是統(tǒng)一度量衡。
現在有一道考這個的考題,準備國考的同學一定要了解一下,一起來看看吧。
??
?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tǒng)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tǒng)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詡中華正統(tǒng);對峙如宋遼夏金,都被稱為“桃花石”;統(tǒng)一如秦漢、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今天,我們實現中國夢,就要緊緊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A、我們悠久的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B、我們遼闊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C、我們燦爛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的
D、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答案:A
A【解析】意圖推斷題。文段首句出現“早在先秦時期”的時間節(jié)點,由此可預判后文可能出現時間詞引導的并列結構。前半部分指出先秦時期,我們大統(tǒng)一交融格局已經形成,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歷程;后以“此后”引導后半部分并列內容,指出在往后的歷史進程中,各朝各代皆固守大統(tǒng)一的思想,共同譜寫中華民族的歷史篇章。“秦漢雄風……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總結全文,強調我們悠久的歷史是由各民族共同鑄就,尾句引申話題,解釋現代發(fā)展依舊依靠各民族力量。故文段為分總結構,對應選項,A項內容與此相符,當選。B項,“遼闊的疆域”僅強調國土面積廣,與文段信息無關,排除;C項,“燦爛的文化”未涉及文段核心主題詞“歷史”,排除;D項,“偉大的精神”具體含義不明確且未涉及主題詞“歷史”,排除。故本題答案為A項。
【文段出處】《習近平: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