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綜合性原則?
德育原則是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的必考知識點。出題角度很多,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都有可能出題。分值較大的是材料分析題。
單選題,主要考查對每一個原則的理解和運用,題干給出一個描述性的短事例,問這個事例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德育原則。簡答題有兩種出題可能,第一種是問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德育原則有哪些?第二種是問某一德育原則的具體貫徹要求是什么?材料分析題主要是給幾段較長的材料,問某位老師在德育過程中運用了或違背哪些德育原則?或者給你什么樣的啟示(即貫徹要求)?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德育原則共8個。導向性原則,疏導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下面就每一條原則理解的精髓進行點撥,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幫助。
一.導向性原則
導向性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由于學生正處在品德形成的階段,可塑性強,這就要求學校德育要堅持導向性原則,為學生的品德健康發(fā)展指明方向。這條原則主要強調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疏導原則
疏導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這條原則主要強調不要說教,應從提高學生的認識入手,讓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改過。
三.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
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的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边@條原則強調,嚴格要求學生是對的,但有一個前提,必須尊重學生。沒有尊重的嚴格要求是不正確的。
四.知行統(tǒng)一原則
既要重視思想道德的理論教育,又要重視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鍛煉,把提高認識和行為養(yǎng)成結合起來,使學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這條原則強調,德育理論教育不能脫離實踐中的鍛煉,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道德品質優(yōu)秀的學生。衡量一個人品德的關鍵是落實到道德行為上,所以必須做到知行統(tǒng)一。
五.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導、說服教育、啟發(fā)自覺,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內在動力,又要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并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條原則強調,如果只是正面教育,有可能不能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輔之以必要的紀律約束去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
六.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fā)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這條原則主要體現(xiàn)在對后進生的教育當中,要學會一分為二看問題,既看到學生身上的缺點,更要看到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發(fā)揮優(yōu)點克服缺點。
七.教育影響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
德育工作中應主動協(xié)調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統(tǒng)一認識和步調,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發(fā)揮教育的整體功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這條原則主要強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要保持口徑一致,價值觀統(tǒng)一,注意彼此之間的銜接工作。防止出現(xiàn)三方的教育不一致,降低德育效果。
八.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這條原則比較特殊,既是德育原則,又是教學原則。強調根據(jù)學生的個人特點和身心發(fā)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行因材施教。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