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的種植???
作物的種植???
整地
整地是作物播種或移栽前進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總稱。整地的作用首先是改良土壤耕作層的物理狀況,調整其中的固、液、氣三相比例,改善耕層構造和地表狀況,協(xié)調土壤中水分、養(yǎng)分、空氣、溫度等因素間的關系。其次,整地還可以翻混肥料,清除雜草,控制病蟲害;控制土壤水分的保蓄和蒸發(fā),防止水土流失,為作物播種、出苗、生長發(fā)育、豐產豐收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在中國,整地的主要作業(yè)包括淺耕滅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鎮(zhèn)壓、平地、耖田、起壟、作畦等。
播種
播種是將播種材料按一定數(shù)量和方式,適時播人一定深度土層中的作業(yè)。播種的適當與否直接影響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和產量。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選好播種期。適時播種可以使作物的各個生育期都獲得有利氣候條件、植株正常生長、適時成熟。第二,掌握播種量。適宜的播種量是合理密植的前提。第三,控制播種深度。播種深度關系到種子的發(fā)芽、出苗的好壞和幼苗生長,應根據(jù)作物、土壤、氣候條件確定適宜的深度。第四,確定播種方式,應根據(jù)作物種類,生育特性,耕作制度、種植密度和播種機具等各方面因素確定。播種方式一般分為撒播、條播、點播三類。
施肥
施肥,是將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供養(yǎng)分,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技術措施。不同作物的施肥方案,主要依據(jù)該種作物的營養(yǎng)特性,以及土壤特性、肥料性質、氣候條件等來確定。根據(jù)肥料的施用時期、目的和方法,施肥方法可以分為基肥、種肥和追肥三種。
灌溉與排水
灌溉,就是將符合質量標準的水適量適時地輸送至土壤,以改善植物生長條件的技術措施。灌溉的對象主要是農田,此外還有草場、林地等。而排水,指的是排除農田多余水分,調節(jié)土壤水、肥、氣、熱狀況,以利作物生長的措施。
核桃育苗技術?
美國黑核桃,果仁味美,經濟價值高。 1984年以來,河南省洛寧縣從美國先后引入北加州黑核桃、東部黑核桃、魁核桃、小果黑核桃和奇異黑核桃等5個黑核桃良種,為了提高黑核桃育苗效率,適應其快速發(fā)展的需要,我們不斷改進育苗技術,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現(xiàn)總結如下。
1 砧木苗培育
種子的采集:選擇適應性強,生長健壯的盛果期樹作為采種樹,用作砧木的黑核桃主要有北加州黑核桃、小果黑核桃,也可用新疆薄殼核桃、野核桃等。當核桃果實外果皮由綠變黃(或黃綠色),全樹有50%左右果實開裂時采收。
種子的沙藏: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避風背陰處,挖寬1.0—1.5m,深0.7—1.Om,長度據(jù)貯藏量而定的貯藏坑??拥紫蠕佉粚訚裆?,厚約10cm,濕度以手握成團但不出水為度。沙上鋪層種子,坑四周和核桃之間用濕沙填充,不留空隙;往上再一層沙放一層種子,如此埋至距坑口10—20cm時,再蓋濕沙與地面平,沙上培土成屋脊狀,寬于坑口,四周開排水溝。種子沙藏時間以80天左右為宜,沙藏時種子應先用冷水浸泡2—3天;沙藏期間應勤檢查,以防種子霉爛。
播前整地:苗圃地在前一年秋冬深翻2次,深度30cm左右,拾凈雜物,畝施有機肥1500-2000kg,播前整平做畦,畦寬1m。
播種:春季土壤解凍后土壤溫度達10℃以上時進行播種,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宜。1m寬的苗床播3行,行距30—40cm,株距10—15cm,播后覆土5—10cm。播種時種子的縫合線要與地面垂直,種尖向一側擺放,其它放置方式會導致幼根或幼莖彎曲生長,出苗較遲緩。播后隨即覆蓋地膜。
苗期管理:及時查苗補種,中耕除草。苗出齊后7月以前,追1次速效氮肥,7—8月份追施1次速效磷、鉀肥。幼苗出齊后及施肥后澆水,但幼苗出土前不可澆水。做好苗期病蟲防治工作。
2 嫁接技術要點
方塊芽接
①嫁接前砧木苗管理:春季萌芽前平茬,澆水。苗高5cm時定苗,除去多余萌芽;苗高20cm時摘心,增加粗度。
②嫁接時間:核桃產生愈傷組織最適宜溫度在25—30℃,而接后3天內遇雨成活率明顯降低,因此芽接應在日平均氣溫達25—30℃,雨季來臨之前進行,以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宜。
③嫁接方法:接穗要采集生長發(fā)育健壯的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當年生枝條,去掉復葉,留1—2cm長葉柄,浸水12—24小時。嫁接時分別在接芽上部和下部各橫切一刀;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縱橫切口相連,輕輕剝下芽片。芽片長2.5—4cm,寬1.5—3.Ocm,芽內生長點保持完好。在砧木距地面10—15cm處選一光滑面,用同樣方法取下與芽片大小相似的砧木樹皮,迅速貼上接芽,用塑料條自下而上綁嚴扎緊,使芽片上方緊貼砧木方塊形切口的橫切口,對齊形成層。捆綁時用拇指壓緊葉柄處確保芽片生長點與砧木吻合,芽和葉柄露在外邊。砧木接口以上留1一3片籮葉剪砧。接口下部葉全部去掉。
注意事項:a盡量選取接穗中下部呈褐色的成熟芽片,因芽充實,芽片平展,易帶生長點。成活率高。枝條上部呈綠色的芽片,凹形大,不充實,取芽不易帶生長點,捆綁時芽片與砧木貼合不緊,因而成活率極低:b操作速度要快,防止芽片中單寧在空氣中氧化產生隔離層而影響愈傷組織的形成。c不要用手觸摸芽片和砧木接口的形成層,并保持形成層清潔。
④接后管理:接后7一10天傷口基本愈合后澆1次水,隨時抹除砧木萌芽,促接芽生長;20天左右解綁,以接芽上方1cm處剪砧。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
枝接
①接穗采集與貯藏:接穗采集時間應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選生長健壯的1年生發(fā)育枝,要求粗壯光滑,髓心直徑應小于枝條直徑的一半。采后按品種捆好,于冷涼的室內或地下通風窯內沙藏,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觸即散為度。沙藏溫度為0—8℃,每半月檢查1次,以防霉爛或失水。
②嫁接時間:嫁接時間以3月25日至4月25日為宜,以4月上中旬成活率最高。嫁接前3—4天進行“放水”,即根據(jù)砧木粗度,在基部刻2—3刀,深達木質部,使傷流從刀口流出。
③嫁接方法:以插皮舌接、雙舌接及單芽枝接成活率較高。其中單芽枝嵌接法與傳統(tǒng)枝接法如插皮舌接、雙舌接、劈接等相比,具有節(jié)約接穗,成活率高的優(yōu)點。方法是:剪取接穗長度4—5Cm,以單芽段為主,節(jié)間短的也可為雙芽段。在接穗基部于芽的對面削一段2-3cm的長削面,再在長削面的邶有后削0.5-0.7cm長的短削面。在砧木距地面10-15cm光滑處,由一向下豎削一刀,深度以可削去薄層木質為度,長度稍長于接穗長削面。在削片基部留0.5-0.7cm橫自下而上露芽綁縛。接芽萌發(fā)后于接口上方1cm處剪砧。
④接后管理:包括除萌,肥水管理,病蟲防治等。當苗高達到30cm時及時解除綁縛物。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