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鷓鴣養(yǎng)殖基地(四川鷓鴣養(yǎng)殖基地有哪些)
1. 四川鷓鴣養(yǎng)殖基地有哪些
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等11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小熊貓,獼猴,黑熊,水鹿,紅腹角雉等47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毛冠鹿等省重點保護動物;珍稀動物中主要有白唇鹿,梅花鹿,毛冠鹿,林麝,蘭馬雞,藏雪雞,斑角雉等。鳥類以畫眉亞科和雉科占優(yōu)勢,其中四川山鷓鴣,雉鶉為特產鳥類。爬行類與兩棲類豐富,有不少國內特著品種,如宜賓龍蜥,峨眉髭蟾,北鯢等。川西北高原動物食料較為稀少,主要是一些能適應于高原惡劣條件的奔弛性和穴棲性動物群,毛皮動物量多質優(yōu),珍稀動物主要有野驢,野牦牛,白唇鹿,藏羚,馬鹿,林麝,黑頸鶴,藏雪雞等。毛皮資源動物中的喜馬拉雅旱獺資源豐富。
2. 鷓鴣養(yǎng)殖技術
1、飼養(yǎng)場地
鷓鴣有平養(yǎng)和籠養(yǎng)兩種模式,平養(yǎng)需大家天網(wǎng),一般網(wǎng)高50-60cm,每平米可飼養(yǎng)15-20只鷓鴣;而籠養(yǎng)則采用重疊式籠進行飼養(yǎng),選擇長1米、高30cm、深60cm的籠子,每籠可飼養(yǎng)10只左右鷓鴣。一般平養(yǎng)適合于種鷓鴣,使鷓鴣到達做種要求,而籠養(yǎng)適合于肉用鷓鴣,達到快速催肥目的。
鷓鴣的養(yǎng)殖技術
2、育雛期飼養(yǎng)
從鷓鴣出殼到9周內,折斷時間都是鷓鴣的雛期,也是鷓鴣養(yǎng)殖最為重要的時期,這時要做的時保溫和開食。在鷓鴣剛出殼的一周內,需保溫育雛室的溫度在35-37度,以后每周降低1度,直至它的羽毛生長完畢,能適應外界的溫度。在鷓鴣開食前先要用低濃度的土霉素容易喂食,
讓其腸胃適應,開食要在出殼后的24小時內進行,開食時用玉米攪拌熟雞蛋,將其撒在木板上,誘引其自由啄食。在第二天即可喂食混合飼料,育雛時要控制空氣濕度在60%,有利于它的羽毛和骨骼生長,并保持全天光照,一周后只需保持15-16時間即可。
鷓鴣的養(yǎng)殖技術
3、中成期飼養(yǎng)
鷓鴣在10-27周為中成期,這時的飼養(yǎng)較為簡單,這時是鷓鴣快速生長時間,進食大,要保持充足的飼料和飲水,飼養(yǎng)可喂食一些蚊蟲類的活餌,還需讓其有一定的運動量,促進消化,讓其快速生長。
鷓鴣的養(yǎng)殖技術
4、成鴣期飼養(yǎng)
當鷓鴣生長到28周時即為成鴣期,這時的飼養(yǎng)極為關鍵,喂食主要以飼料為主,可使用雞用飼料。在選擇鷓鴣的用途,是做種還是肉用,做種的這個要選擇生長健壯,性欲良好的,按公母1:3的比例進行組群分開飼養(yǎng),在養(yǎng)殖場所相對黑暗的地方設置產蛋箱,在鷓鴣產蛋期間要保持18小時左右的光照,才能使其多下蛋;而肉用的在一至兩周育肥后即可出售。
3. 四川鷓鴣養(yǎng)殖基地有哪些公司
獸綱:
蜂猴(所有種)、熊猴、臺灣猴、豚尾猴、葉猴(所有種)、金絲猴(所有種)、臂猿(所有種)、馬來熊、大熊貓、紫貂、貂熊、熊貍、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鰭豚、中華白海豚、亞洲象、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臺灣鬣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河貍
鳥綱:
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鹮、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黃腹角雉、灰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鷴、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所有種)、遺鷗
爬行綱:
四爪陸龜、黿 、 鱷蜥、巨蜥、蟒、揚子鱷
魚綱:
新疆大頭魚、中華鱘、達爾鱘、白鱘、紅珊瑚
腹足綱:
庫氏硨磲、 鸚鵡螺、中華蛩蠊、金斑啄鳳蝶
腸鰓綱:
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
4. 鷓鴣有養(yǎng)殖的嗎
【鷓鴣育成期的飼養(yǎng)管理】
雛鷓鴣最遲于9周齡轉入育成舍,可實行平養(yǎng)、網(wǎng)養(yǎng)與籠養(yǎng),為防治黑頭病、 球蟲病及寄生蟲病,建議實行網(wǎng)養(yǎng)與籠養(yǎng)。鑒于鷓鴣有較強的飛翔能力,可在舍外設置飛翔欄。 飼養(yǎng)密度:4~6周齡每只0.03平方米,或均養(yǎng)35只/平方米,6~10周齡每只0.06 平方米,或均養(yǎng)15只/平方米。 光照為每晝夜14~16小時(低強度),采用0.5~1瓦/平方米。紅光效果好。 每天喂料3~4次,飲水不可中斷,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加強觀察護理。 對于肉用仔鴣,從一開始到上市固定光照20個小時,至16周齡時可達到成年體重的92%,公仔鴣達到0.6公斤,母仔鴣平均0.5公斤,即可上市。飼料轉化率約為2.04:1。 飼養(yǎng)獵用鷓鴣,應在16~20周齡時上市,在經(jīng)濟上效益較高。
【育雛期的飼養(yǎng)管理】
鷓鴣0~8周齡可以成功地在多層籠內育雛或平面育雛。大部分商品雞籠只要將籠底、食槽、飲水器略作改進即可。為減少足踝受傷,可在底部鋪上0.6 厘米厚的網(wǎng)眼塑料網(wǎng)墊。至6周齡時應移入育成籠內或欄內進行飼養(yǎng)。 管理技術基本同雛家雞。為防啄癖,在6~9日齡斷喙,至6周齡再斷喙1次。采用斷喙機斷去上喙1/4~1/3。如不斷喙,也可穿戴特制塑料鼻環(huán)。
【鷓鴣育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近兩年來,集藥用、食用、觀賞于一身的特種珍禽美國鷓鴣市場行情一直看好,養(yǎng)殖業(yè)日趨火爆。但是鷓鴣養(yǎng)殖并不像所說的那樣簡單好養(yǎng),只有掌握了嫻熟的養(yǎng)殖技術才能確保養(yǎng)殖成功。現(xiàn)將鷓鴣育雛的管理關鍵介紹如下:
1、溫濕度 ①溫度 溫度是鷓鴣育雛期間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合適的溫度能夠提高成活率。1~2周齡室內溫度應控制在33℃,3~5周齡室內溫度28℃,6~7周齡為26℃,8周齡以后24℃。②濕度 濕度過大易真菌感染;濕度過小易得呼吸道疾病。一般1 周齡相對濕度為60%~70%,1周齡以后相對濕度為55%~60%。
2、通風 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要進行適當?shù)耐L換氣,增加氧氣排出二氧化碳,有利雛鴣的新陳代謝正常進行。
3、密度 密度過大其活動場地受限制而相互打斗,死亡量增大;密度過小浪費有效場地,使養(yǎng)殖成本提高。一般出殼至10日齡平均可放80只/m2左右,10~28 日齡平均可放50只/m2左右,4~10周齡可放30只/m2,10周后可入15只/m2左右。
4、光照 出殼后20小時至1周期間需全日光照,1周后為每天16小時。
5、飲水 鷓鴣在出殼24小時內將0.02%的土霉素加入36℃的涼開水中,讓雛鴣飲用。如果雛鴣是從外地引進的,可在飲水中加VB。
6、開食 鷓鴣飲水后即可開食。將飼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濕狀用手將顆粒搓細,少量的撒在紙上,讓雛鴣自由采食。頭3天以不斷料為好,3天后改用食槽,槽要放在燈光下,食槽要錯開,相距不要超過1m,飼喂時要少喂多餐,每次添料時以上次飼料吃干凈為好。
7、消毒 要保持環(huán)境與衛(wèi)生。水槽每天清洗2次,2天消毒1次(用0.01 %的高錳酸鉀溶液)。每天上、下午各清掃糞便1次,室內消毒要每周2次,夏季每天消毒3次。
5. 中華鷓鴣養(yǎng)殖場哪里有
中華鷓鴣可不能隨便買賣哦。如果你打算買一只嘗嘗,一定要認準有野生動物經(jīng)營許可證的正規(guī)商家。它的價格不算便宜,一只的售價要在百元以上。通常來說,個頭較大,叫聲適中的中華鷓鴣是比較健康的,最好現(xiàn)場宰殺才是最新鮮的。盡管現(xiàn)在價格較高,但是隨著人工養(yǎng)殖的增多,未來它出現(xiàn)在餐桌上的頻率將會越來越高哦。
6. 鷓鴣養(yǎng)殖銷路
只需要到當?shù)亓謽I(yè)管理部門登記就可以了,辦一張野生動物馴養(yǎng)繁殖許可證。鷓鴣/斑鳩/紅腹錦雞現(xiàn)在已經(jīng)屬于特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野生動物了。如果有存在銷售經(jīng)營的,還需辦理野生動物經(jīng)營加工許可證。
7. 四川鷓鴣養(yǎng)殖基地有哪些地方
有很多了,比如: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鹮、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黃腹角雉、灰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鷴、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等等
8. 鷓鴣養(yǎng)殖前景
鷓鴣養(yǎng)殖首先要修建養(yǎng)殖場,費用大約是7300元;引進鷓鴣種苗,按照飼養(yǎng)50只來計算的話,費用是200元左右;飼料成本約為1000元;水電、飼養(yǎng)設備以及人工和其他的費用約從市場銷勢來看,商品銷售價不同品種不同,美國鷓鴣十幾元一只,中華鷓鴣各地價格不一樣,一般在85-150元左右。鷓鴣蛋一般在2元-3元一枚。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