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錦雞養(yǎng)殖基地(白腹錦雞養(yǎng)殖基地地址)
1. 白腹錦雞養(yǎng)殖基地地址
白胸苦惡鳥,又名白腹秧雞,屬于鶴形目秧雞科的鳥類,為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它的翅短圓,不善長距離飛行,善奔走,亦稍能游泳,偶作短距離飛翔,棲息于長有蘆葦或雜草的沼澤地和有灌木的高草叢、濕灌木、水稻田、甘蔗田中,以及河流、湖泊、灌渠和池塘邊,也生活在如林邊、池塘或公園等人類住地附近,以昆蟲、小型水生動物以及植物種子為食。
2. 哪里有白腹錦雞
白腹錦雞又叫箐雞、銅雞、筍雞、衾雞、銀雞等,是一種鳥類,分布在我國和緬甸,尤其是雄鳥的羽毛非常漂亮。
3. 白腹錦雞拍攝基地
二者的主要區(qū)別如下:
第一、白鷴和白腹錦雞的科屬種類不一樣:其中白鷴是雉科鷴屬大型雞類,而白腹錦雞是雉科錦雞屬的一種鳥類。
第二、白鷴和白腹錦雞的大小不一樣:其中白鷴的雄鳥全長100-119厘米,雌鳥58-67厘米;而白腹錦雞的雄鳥全長約140厘米,雌鳥約60厘米。
第三、白鷴和白腹錦雞的樣子和顏色不一樣:其中白鷴頭頂具冠。嘴粗短而強壯,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鉤;鼻孔不為羽毛所掩蓋著。翅稍短圓。尾長。跗蹠裸出,雄性具距,但有時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較高于他趾。雌雄異色;雄鳥上體白色而密布以黑紋,頭上具長而厚密、狀如發(fā)絲的藍黑色羽冠披于頭后;臉裸露,赤紅色;尾長、白色,兩翅亦為白色。下體藍黑色,腳紅色。雌鳥通體橄欖褐色,羽冠近黑色;而白腹錦雞的雄鳥頭頂、背、胸為金屬翠綠色;羽冠紫紅色;后頸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緣;下背棕色,腰轉(zhuǎn)朱紅色。飛羽暗褐色。尾羽長,有黑白相間的云狀斑紋。腹部白色。嘴和腳藍灰色。雌鳥上體及尾大部棕褐色,綴滿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
第四、白鷴和白腹錦雞的棲息地也不一樣:其中白鷴棲息于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綠闊葉林和溝谷雨林;而白腹錦雞棲息于海拔2000-4000米的山地,活動于多巖的荒蕪山地、灌叢及矮竹間。
4. 白腹錦雞養(yǎng)殖基地地址在哪里
12種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金雕、白尾海雕、胡兀鷲、獵隼、大鴇、荒漠貓、 雪豹、馬麝、牦牛、蒙原羚、禿鷲。
41種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紅沙蟒、鳳頭蜂鷹、黑鳶、蒼鷹、雀鷹、松雀鷹、大鵟、普通鵟、棕尾鵟、高山兀鷲、鵲鷂、白尾鷂、短趾雕、游隼、 燕隼、紅腳隼、黃爪隼、紅隼、藍馬雞、蓑羽鶴、領(lǐng)角鸮、雕鸮、縱紋腹小鸮、長耳鸮、蒙古百靈、黑尾地鴉、賀蘭山巖鷚、賀蘭山紅尾鴝、紅交嘴雀、狼、赤狐、沙狐、石貂、猞猁、豹貓、馬鹿、巖羊、鵝喉羚、長尾 斑羚、阿爾泰盤羊、賀蘭山鼠兔。
賀蘭山脈 位于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 與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 青銅峽 。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 韋蟾 有詩云:“賀蘭山下果園成”, 蒙古人 在13世紀才崛起,說源于蒙語只是通用說法)。
賀蘭山南北長220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南段山勢緩坦, 三關(guān)口 以北的北段山勢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 敖包疙瘩 ,海拔3556公尺。山地東西不對稱,西側(cè)坡度和緩,東側(cè)以斷層臨 銀川平原 。賀蘭山為強烈 地震帶 ,1739年銀川附近發(fā)生8級地震,1561年在 中寧 、1709年在 中衛(wèi) 都發(fā)生過7.5級地震。賀蘭山北段煤藏豐富,新建有賀蘭山煤炭工業(yè)基地。 包蘭鐵路 有支線由 平羅 伸至賀蘭山的汝箕溝。
賀蘭山山間有數(shù)個東西向山谷,著名者有 賀蘭口 、 蘇峪口 、三關(guān)口、拜寺口,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要道。山前地帶西夏名勝古跡豐富多彩,有西夏陵園、滾鐘口、 拜寺口雙塔 等名勝古跡和獨特的 沙湖 風(fēng)景區(qū)。賀蘭山東南端為青銅峽, 峽谷 在藍天和黃河映襯下呈現(xiàn)出青銅色。相傳大禹治水時,劈開賀蘭山,引黃河水北流?,F(xiàn)建有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賀蘭山西側(cè)有內(nèi)蒙重鎮(zhèn) 巴彥浩特 ,蒙古語為“富饒的城”。
5. 白腹錦雞養(yǎng)殖技術(shù)
通常營巢于林下灌叢、草叢或倒木和枯枝下地上,也有在巖縫里營巢。營巢位置一般都甚隱蔽,很難發(fā)現(xiàn)。巢甚簡陋,通常為一圓形或橢圓形淺土坑,內(nèi)再墊以枯草、枯葉和羽毛。
巢的大小為15-25×19-27厘米,深5-13厘米。4月上中旬開始產(chǎn)卵,一直持續(xù)到6月。1年繁殖1窩,每窩產(chǎn)卵5-9枚,最多12枚,卵的顏色為淺黃褐色或乳白色,光滑無斑,大小為43-46.2×33-35.3毫米,卵重21-32克。通常日產(chǎn)1枚,有時隔日產(chǎn)1枚,卵產(chǎn)齊后即開始孵卵,由雌鳥承擔(dān),孵化期22-23天。
雛鳥早成性,初生的雛鳥通體被有棕黃色絨羽,頭頂部的中央冠紋、耳羽及背部的條紋均為黑褐色,下體淡棕白色,虹膜淺褐色,眼周淡皮黃色,上嘴基部黑褐色,嘴端和腳為肉黃色。體重為21.8 克。孵出后第二日即離巢隨親鳥活動。
6. 白腹錦雞市場需求
有紅綠金剛鸚鵡、琉璃金剛鸚鵡、葵花鳳頭鸚鵡、白鳳頭鸚鵡、紅吸蜜鸚鵡、太陽鸚鵡、四川鸚鵡、虎皮鸚鵡、牡丹鸚鵡、巨嘴鳥、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冠斑犀鳥、火烈鳥、綠孔雀、藍孔雀、白孔雀、藍馬雞、紅腹錦雞、白腹錦雞、白鷴、紅腹角雉、石雞、火雞、貴婦雞、黑天鵝、白天鵝、小天鵝、白鵜鶘、粉紅背鵜鶘、鴛鴦、鴻雁、灰雁、豆雁、斑頭雁、白額雁、綠頭鴨、赤麻鴨、綠翅鴨、針尾鴨、花臉鴨、羅紋鴨、番鴨、銀鷗、鸕鶿、白鷺、蒼鷺、丹頂鶴、灰鶴、白鶴、蓑羽鶴、黑頸鶴、白鸛、戴冕鶴、禿鷲、兀鷲、金雕、八哥、鷯哥、畫眉、灰喜鵲、紅嘴藍鵲、紅嘴相思鳥、黑枕黃鸝、黑尾蠟嘴雀、黃雀、百靈鳥、斑鳩等等。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