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yǎng)殖雞舍建設圖(肉雞養(yǎng)殖雞舍建設圖片)
1. 肉雞養(yǎng)殖雞舍建設圖片
土雞也叫草雞、笨雞,是指未經過任何雜交和優(yōu)化配種,長期以自然覓食或結合粗飼喂養(yǎng)而成,具有較強的野外覓食和生存能力,也就是散養(yǎng)雞。
散養(yǎng)雞與籠中養(yǎng)的肉雞相比具有耐粗飼、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而且肉質更加的鮮美。
想必很多人都以為散養(yǎng)雞是不需要建造雞舍,或者認為只要建造了雞舍來養(yǎng)的雞都不是散養(yǎng)雞。
其實不然,土雞如果在外面過夜,可能會遇到刮風、下雨、打雷等惡劣天氣,此類天氣對土雞的刺激比較大,容易導致土雞患病。土雞在外面過夜也可能會遇到狐貍、黃鼠狼等天敵,回雞舍可以避開天敵的傷害。所以,散養(yǎng)土雞的雞舍建造尤為重要。
散養(yǎng)土雞建造雞舍的基本要求
雞舍位置適當
為了雞舍在下雨天不會發(fā)生水災和容易保持干燥,雞舍必須建在地勢較高、地面干燥并且方便排水的地方。如果自然條件不能滿足以上要求,應當人工進行墊高地基和在雞舍四周挖掘排水溝。
注意雞舍要選擇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避開交通要道,人員往來不能過于頻繁。雞舍也可建在高大的喬木樹下、果樹林中或林地邊,放牧場面向果林、樹林。
便于清潔衛(wèi)生
為了雞舍地面保持干燥,要做好雞舍防潮處理,同時雞舍要高于外地面30厘米左右,地面最好建造成水泥地面,并向外呈一定坡度,方便于消毒和向舍外排污。
必須保證良好通風和溫度調節(jié)能力
在放養(yǎng)季節(jié),雞舍必須能夠調節(jié)門窗以此來進行適量通風換氣,保持雞舍內空氣新鮮和環(huán)境條件適宜。
在放養(yǎng)地建育雛舍,特別要注意增強雞舍的保溫隔熱能力。雞舍西墻和北墻等處應當適量加厚,或者在雞舍的屋頂上鋪蓋一些玉米、高梁等的秸稈等農作物后用泥密封等措施,以此來加強雞舍保溫和隔熱能力。
安全性能
雞舍和飼料間的門窗必須要安裝鐵絲網,以此來防止鳥類和野生動物進入。
2. 肉雞養(yǎng)殖棚設計圖片
今年來看,養(yǎng)殖形勢還行,養(yǎng)雞的基本上都賺錢。
你如果想建棚,得看你想用哪種養(yǎng)殖模式?,F(xiàn)在有地面模式、網上模式、籠養(yǎng)模式。如果是地面模式應該在15萬多吧,要是網上和籠養(yǎng)還得貴,因為加了網子和籠子錢。前段時間我聽一位同行說籠養(yǎng)的光籠子好像就得小20萬,網養(yǎng)比籠養(yǎng)投資稍微少點。不過網養(yǎng)和籠養(yǎng)比地面好養(yǎng)一點,因為與雞糞隔絕了,幾乎不得球蟲,也有利于通風。
3. 肉雞養(yǎng)殖技術大全
1、從土雞的源頭開始控制,土雞的選種最好選擇有差異化的品種,選擇抗病能力強,雞苗疫苗齊全的品種,以減少死亡率和淘汰率。只有讓土雞的成活率提高了,才能賺到更多的錢。
2、在養(yǎng)殖過程中,往土雞群里放幾只大公雞,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雞群的活躍度,大公雞與土雞群的比例約為1比15左右即可。
3、關于土雞的日常食物配料,時常往土雞的食物中添加一些富含高蛋白的昆蟲、粉蟲、大麥蟲等以改善雞的飲食,這些其實都是很便宜的,有的比飼料還便宜,或者選用玉米、大豆、麥糠等粗糧自配料。
4、如果圈起來養(yǎng)殖的話,可以在地上放點沙子,因為雞沒有牙齒,它們吃沙子能能幫助消化。
5、飼料中添加膨潤土,占比約為2%左右,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土雞的體重,并且可以減少飼料成本。
6、保證飼料有營養(yǎng),新鮮,堅決不用發(fā)霉的飼料。可能有些人覺得飼料一次性購買便宜,但是你還得考慮放不放得住,發(fā)霉的堅決不能給雞吃,因為發(fā)霉的飼料容易得腺肌胃炎。
7、保證土雞的飲水,不能斷水。做到讓土雞有充足的水源飲用。
4. 肉雞養(yǎng)殖設備大全
正常的肉雞一只雞的成本在25元,設備不好說,看你的自動化程度而定。一般一平方養(yǎng)8-10只雞,場地要求地勢高燥,排水方便即可。
5. 肉雞養(yǎng)殖雞舍建設圖片高清
轉群前,首先要將雞舍(雞籠)認真檢修、沖洗干凈后嚴格消毒。
轉群前,要了解育成雞的健康狀況、發(fā)育水平,剔出病弱殘雞。斷喙效果不好的,要重新修喙。
平養(yǎng)的雞舍要準備好棲架和產蛋窩。按照免疫程序準備好相關疫苗,以便轉群后能及時接種。
準備好運雞工具,并做好消毒工作,安排好轉群人員。
轉群前要先放好飼料和飲水,保證雞到舍后就能吃料、飲水,這樣雞群會安靜些。
抓雞時要輕抓輕放,要抓腿,不要抓翅,以防折斷。
裝籠運輸時,要少裝勤運,防止壓死。
育成期籠養(yǎng)的雞群,應注意轉入蛋雞舍相同層次的雞籠,以免因層次改變造成不良影響。
6. 肉雞舍的建造圖片
一)場舍的建筑
合理的選擇場址,全面地規(guī)劃建筑,科學地設計雉舍,是搞好規(guī)?;曫B(yǎng)山雞的首要條件 。合格的場舍建設有利于提高勞動效率,創(chuàng)造防疫保健條件和節(jié)省成本。有些養(yǎng)殖戶對場址選擇不重視,隨便找一塊地就搭建雞舍。場址選在農田中則不利排水,濕度大;選在農村中央則污染大;選在離市場太遠則信息不靈,且增加銷售費用;選在繁雜地段則噪音大,造成山雞應激。為減少運輸?shù)荣M用和便于了解市場行情,場址可選擇在大城市附近。前期投入資金不足的,可以利用現(xiàn)有空房、倉庫、屋前屋后空地等加以一定的改裝就可做雞舍。以降低前期投入成本。
1. 場址的選擇
(1)地勢高燥:在平原地區(qū)應選擇地勢高燥,稍向南或東南向的地方建場;山區(qū)、丘陵地區(qū)應選擇山坡的南面或東南面建場。土質均以砂質土為好,以利下雨后排水,避免積水。優(yōu)越的地勢可使雉舍通風、光照、排水的條件良好,且能避免西北風,使雉舍冬天易保溫,夏天不悶熱。
(2)交通便利,環(huán)境幽靜:場址要求交通便利,但又不能設在交通繁忙的要道和河流旁,也不能設在村莊或工廠旁,最好距要道2000米左右,距一般道路50——100米左右。規(guī)模較大的飼養(yǎng)場最好單獨修筑道路通往交通要道。場址距離其他畜牧場最好需要達到200-300米以上,以利于防疫。
(3)水源充足:要求水質清潔衛(wèi)生,符合標準。場地的土質最好是透氣,透水性能良好的砂壤土,這種土質沒有粘性,否則雞舍,羽毛易被弄臟,易感染病菌。
(4)電源可靠:飼料加工、孵化、育雛、照明等都需要用電,特別是孵化,停電對其影響很大。因此,電源必須有可靠保證,為嚴防突然停電,宜備有發(fā)電機。
(5)足夠的面積:與一般蛋、肉雞場相比,雉舍建筑占地面積大,且場內需留有一定的空地,用以種植青綠飼料,以便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青綠飼料供應。有條件的還可留地種植一定的谷類飼料。
2. 場址布局 以便于開展日常工作,統(tǒng)一管理和防疫為原則。
(1)行政區(qū)與生活區(qū):與生產區(qū)要有一定有距離,既有利于防疫,又有利于居住環(huán)境衛(wèi)生。行政區(qū)放在最前面,入場要有消毒設備。
(2)生產區(qū):根據(jù)主導風向,按照孵化室、育雛室、中雉舍、成雉舍等順序來設置。把孵化室和育雛室放在上風頭,成雉室放在下風頭,這樣能使育雉室內有新鮮空氣,減少錐雉、中雉發(fā)病機會,避免成雉舍排出污濁空氣侵入和病原的感染。為便于通風、防疫,各種雉舍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育雛室與中雉舍跟離以30米為妥,中雉舍與與雉舍距離20米為妥,孵化室跟離雛舍要在150米以上。飼料加工廠的倉庫應靠近雉舍,但車間與雉舍需要有一定的距離,要求在100米以上。生產區(qū)的入口應有消毒間或者消毒池,每幢雉舍都應有一間飼養(yǎng)員操作間,其內應設有消毒設備。
(3)病雉隔離區(qū)與堆糞場:設在生產區(qū)下風向地勢低處,盡量遠離雉舍。
(4)青綠飼料種植區(qū):可介于生活區(qū)與生產區(qū)之間,或位于生產區(qū)的另一端,并與生產區(qū)保持一定的距離。
(5)場內道路:應分為清潔道和臟污道。前者用于運送飼料、七彩山雞和蛋等;后者用于運送糞便、病雉和死雉等。
根據(jù)山雞的生活習性,應在舍內設置屏障和足夠的棲息架,并在山雞舍的一角設置沙地讓山雞進行沙浴。
此外,場址的周圍應設有圍墻,并植樹造林,美化環(huán)境,防暑降溫。為考慮將來的發(fā)展,還要留有余地,按合理的布局進行規(guī)劃,逐步擴展。
3. 雉舍的建筑 建山雞舍可因陋而簡,不需大興土木。通過減少因定資產投入,從而降低固定成本開支。雞舍要求保溫性能好、便于通風干燥、便于清潔和消毒、有利于防疫和操作,育雛舍與育成舍隔20米以上。雉舍的設計特別是成雉舍的設計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如自然光照等),宜采用開放式,而不宜采用封閉式。
(1) 育雛室:屋頂結構為雙落水式,檐高2~2。5米, 長25米,寬6米;內設5間,每間的南側都留有走廊,靠清潔道最近的一間為飼養(yǎng)員操作間,這樣一幢雉舍可育雛雉2000只以上。育雉室在構造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網。七彩山雞喜歡亂竄亂飛,門窗要有鐵絲網尼龍網防護,網眼為0。5厘米*0。5厘米,為防七彩山雞啄破或鼠類咬破,離地一米內的網不能用尼龍網;
②保溫。頂部應設置保溫隔熱板,為防止風從門直入,門外側應設有用棉布或麻袋做成的門簾。
③供溫。要有供溫設備,如地下煙道、熱氣管、育雛傘、紅個線燈泡等。(吉祥使用的是紅外線燈加熱,紅外線燈買好一點的,價格相差較大,差的5元,好的15元。)
④通風。墻上部和墻腳離地35厘米處均應開有便于通風的窗子?;蛘咴诜宽敳块_通風窗,有條件的可以安裝排氣扇通風,排氣扇要選項微風量的。
⑤地面及墊料。地面應為水泥地,并鋪上鋸屑或碎谷殼做墊料,室內不能有鼠洞或者鼠類。
(2) 中雉舍:屋頂結構可用雙落水式,也可用單落水式,每幢長30米,寬5米,檐高2。0~2。5米;內分六間,靠近清潔道的一間為飼養(yǎng)員操作間,其余5間北面開有后門,南面分別連有高2。0~2。5米、面積5米*5米的網欄,網欄的另一側都開有網門,這樣一幢雉舍可養(yǎng)中雉1300只左右。中雉舍在構造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冬暖夏涼,干燥透光,清潔衛(wèi)生,換氣良好。窗子總面積要大,總面積要占到1/8以上,要求后窗略小,前窗低而大。門、窗網的網眼為2厘米*2厘米。
②雉舍外有用網圈轉成的運細場。運動場基部1米高處設有鐵絲網,上部及頂部都可用尼龍網,網高同舍檐高,網眼為不超過4厘米*4厘米為宜,運動場全為沙地或僅小范圍內設置沙池。運動場的大小一般為雉舍面種的1/2倍,舍內采用水泥地面,并設有棲架。
(3) 成雉舍、種雉舍及飼養(yǎng)成雉、種雉的非房舍式筑:成雉舍的建筑要求基本同于中雉舍,不過窗子面積要適度增大,應占雉舍面種1/6以上。種雉舍在成雉舍的基礎上要設置產蛋箱和遮擋(王子雉)視線的屏障,運動場地以大為宜,其建筑類型與規(guī)格如下:
①房舍式。屋頂結構可用雙落水式,也可用單落水式,每幢長45米,寬5米,檐高2。0~2。5米;內設9間,靠近清潔道的一間為飼養(yǎng)間,其余每間北面開有后門,南面分別連有高2。0~2。5米、面積為5米*8米的網欄,網眼亦為不超過4厘米*4厘米,網欄的另一側都開有網門。雉舍的南面也可不建墻,即完全敞開。這樣一幢雉舍可養(yǎng)成雉1500只左右,種雉450只左右。
②網棚式。網棚坐北朝南,砌1。6~2。0米高的北墻,南面用臺柱,比北墻略高,由北墻向南搭2~3米長斜坡式天棚,東、西、南三面用網,網眼為不超過4厘米*4厘米,北面要設置工作門,網棚的面積每間以25平米為宜,可養(yǎng)成雉75只左右,可養(yǎng)種雉25只左右
③網欄式。根據(jù)七彩山雞的野性,充分地利用森林、荒地等生態(tài)資源,建成1000~2000平米網欄,開展大量飼養(yǎng)殖面積。如果網欄內防風避雨的條件不足,可在其內零星地設置少量簡易棚。網欄以鋼筋為架以鐵絲為網,網眼以不超過4厘米*4厘米為宜,這樣牢固可靠。網欄飼養(yǎng)使七彩山雞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可以增強其野性,有助于其采食開估活食料,不僅使其生長、發(fā)育增快,還能節(jié)省飼料。一般飼養(yǎng)密度為每平米1只。
(4) 終身制雉舍:由于移舍轉群易給七彩山雞帶來應激反應影響生產,所以近年來提倡采用終身制雉舍,即整個生產周期在一舍內進行,這樣即減少了應激反應,不減少了基建投資。
終身制雉舍的組成基本同于中雉舍,所不同的是每幢雉舍北面都留有1米寬的過道,每間雉舍都向過道開有后門,其內具有育雛室的保暖條件和保溫設備;運動場特別大,是房舍面積的10倍以上。
4. 附屬建筑 主要指孵化室、飼料加工廠及化驗、辦公、生活用房,其設計與要求可參照普通雞場內的建筑標準。值得強調的是孵化室要求有一個獨立的進出口,工作人員進出要通過換衣間和消毒間,以防止病原入內。
以上提出的場址選擇及建筑設計、布局的標準是根據(jù)規(guī)?;?、科學化飼養(yǎng)山雞的需要,農家的小規(guī)模飼養(yǎng)為減少投資成本可因陋而簡,將閑置房間修繕后,達到天上不漏、地上無洞、墻上無縫、有門、有窗、有防護網的標準即可作雉舍,再經過嚴格消毒后便可引進山雞飼養(yǎng)。
7. 肉雞養(yǎng)殖雞舍建設圖片大全
塑料大棚結構的大概在6到8萬元,主要是設備錢,5000只規(guī)模在上自動水、料線、供暖、通風、環(huán)控系統(tǒng),價錢在5萬無左右!
如果你要做標準化養(yǎng)殖,目前國內最好的萬只雞舍為磚混結構,地養(yǎng)造價25到30萬,網養(yǎng)造價在35到40萬,一個月的凈利潤在3萬元以上??!
8. 肉雞養(yǎng)殖全程技術
肉雞養(yǎng)殖大棚在外形上類似于蔬菜大棚,雞舍通常坐北向南,跨度一般為8到10米,東、北、西三面有高約15米的磚墻圍護,墻壁較厚,墻上安裝較多的窗戶。雞舍南壁開放,由間距相等的大木窗和壁垛連成,木窗上覆有半透明的塑料膜,既可以保溫又可以通風。雞舍的頂部多為單坡式的,用較長的竹竿和粗鐵絲構成一個平面支架,再在支架上覆蓋一層或兩層塑料塑膜,上蓋草或夾入麥桿作為隔熱層。雞舍內有數(shù)量不等的壁垛支撐整個雞舍的頂部。
肉雞養(yǎng)殖大棚的養(yǎng)殖優(yōu)勢
1、投資少見效快:目前建設一個飼養(yǎng)1000-1500只肉食雞的大棚只需投資2000-3000元左右,其造價僅是磚瓦結構雞舍的1/5-1/4。一般每個雞棚飼養(yǎng)2批肉雞,即可收回全部雞棚投資?!?/p>
2、能為肉雞提供較好的生長環(huán)境:冬天利用塑料薄膜的"溫宣效應",能提高棚溫,節(jié)省能源,提高飼料轉化效率。夏天在大棚頂部蓋上草苫和秸稈具有較好的隔熱效能,通風時將兩側敞開,扯上擋網,能起到很好的防暑效果。
3、棚舍利用率高,經濟效益大:大棚飼養(yǎng)肉雞一般采用地面厚墊料平養(yǎng),每平方米可養(yǎng)8-12只,棚舍利用率較高。目前,國內肉雞飼養(yǎng)水平已達到6-7周齡即可出欄,出欄后留2周時間打掃消毒雞舍,這樣一年就可出欄5批。按每只雞獲純利2元計算,每批飼養(yǎng)1000只肉雞全年可獲純利1萬元左右。
4、要求飼養(yǎng)管理水平較高:由于肉雞生長十分迅速,各方面的營養(yǎng)需要都要及時供給,否則任何一方面的營養(yǎng)缺乏都會影響其生長甚至發(fā)生營養(yǎng)代謝病。所以,肉雞飼料要求采用全價配合飼料,而且采用顆粒飼料飼喂效果最好。同時,由于飼養(yǎng)密度較大,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較嚴,如果飼養(yǎng)管理水平較低,雞群極易發(fā)生傳染病,如球蟲病、雞白痢、大腸桿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這就要求在飼養(yǎng)肉雞時,應加強飼養(yǎng)管理,努力為肉雞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提高肉雞出欄體重和成活率,從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肉雞養(yǎng)殖大棚的建造方法
1、棚址的選擇:棚址最好選擇地勢開闊、通風良好、靠近水源、土質無污染、遠寓大道無噪音的地方。凡符合上述要求的,如田間地頭、村間空地、果園菜地、河灘荒坡等都可利用。這樣可以給肉雞提供一個適宜的生活環(huán)境。
2、建筑規(guī)格:目前采用較多的是雙斜式大棚,棚長2-30m,寬7-8m,呈東西或南北走向,建設面積140-240平方米,可飼養(yǎng)肉雞1000-1500只。按棚長30m養(yǎng)1500只計算,需長4.5m左右的竹竿200根,長8m左右的竹竿20根,磚2500塊左右。另外,需準備適量的細繩、鐵絲、麥秸或草苫子?!?/p>
3、大棚組裝
①大棚兩端壘磚墻,一端山墻中間留門,兩側留通風孔,另一端山墻只留通氣孔或安裝窗戶,還要留1-2個煙爐筒孔以供育雛或加溫時使用。在兩磚墻之間每隔2m埋植一排立柱,中間1根(與棚頂部同高),左右兩側各2根(其中外部2根與棚外側同高),共計5根,這樣縱向立柱共有5排。在每一排縱向立柱頂部用8m長竹竿連接其上就構成大棚縱向支架。然后用長4.5m的竹竿一組。對節(jié)綁牢,橫向每間隔30-40cm,圍綁在縱向立柱之上,構成大棚頂部的橫向支架。這樣,一個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②塑料薄膜按長寬的規(guī)格事先粘好。蓋膜時選擇無風雨天氣,將膜直接搭在棚架上。然后在塑料薄膜上加蓋10-20cm厚的麥秸或其他雜草(為了防止草下滑,可用塑料網罩住)。其上再加一層草苫子或油苫紙,縱橫加鐵絲埋地錨加以固定。棚頂部每隔3-4m安置一個直徑40-50cm可調節(jié)的排氣孔。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溝,以利雨季排水。
肉雞養(yǎng)殖大棚使用前的準備
1、徹底清理雞舍內的器具和塵埃,對泥土地面可除去表層舊土換上新土。檢查和維修雞舍內的取暖光照等設備,消除火災隱患。備好燃料、電燈炮、燈口等。飲水喂料器具需先用2%的火堿液浸泡消毒12h 以上,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涼干備用。
2、雞棚地面干燥后用2.5%的火堿液對棚內地面噴灑消毒。在干燥地面鋪上厚度不小于5cm的干凈、干燥的墊料,如鍘短的稻草、麥秸(6-10cm)、稻糠、花生殼等,后期可用干沙做墊料。均勻排布好所有飲水、喂料器具。
3、將雞棚封嚴后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熏蒸消毒48h,消毒后開啟棚膜、門、通氣孔通風換氣。熏燕方法:新雞舍每立方米用福爾馬林28ml、高錳酸鉀14g、水14ml,養(yǎng)過雞的舊雞舍用福爾馬林40ml、高錳酸鉀20g、水20ml。先將高錳酸鉀溶入盛水的瓷盆中,再將福爾馬林倒入。瓷盆周圍要將墊料清理干凈。應注意不能用塑料盆,否則易引起火災。
4、入雛前最少要有24h以上的預熱過程,使育雛棚舍內溫度保持在32-35℃。此外,還應備好足夠的溫開水。
肉雞養(yǎng)殖大棚環(huán)境控制
1、溫度:在整個飼養(yǎng)期內肉雞對溫度要求都很嚴格。有試驗表明,5周齡后偏離適宜溫度1℃,到8周齡時每只肉雞體重約減少20g。肉雞雞適宜溫度的范圍如下:1-2 日齡34-35℃,3-7日齡32-34℃,8-14日齡30-32℃,15-21日齡27-30℃,22-28日齡24-27℃,29-35日齡21- 24℃,35日齡至出欄維持在21℃左右。應注意,上述列出的溫度是指雞背高度處的溫度。溫度是否合適,除觀察溫度計外,還可以通過觀察雞群的活動來判斷。當溫度正常時,肉雞表現(xiàn)為活潑,分布均勻,食欲良好,飲水適當,睡眠時不擠堆,安靜,聽不到尖叫聲。當溫度過高時,雞不好動,遠離熱源,張口喘氣,采食量減少,飲水量減少,往往出現(xiàn)拉稀現(xiàn)象,長期偏離則生長發(fā)育緩慢,羽毛缺乏光澤。當溫度過低時,肉雞主動靠近熱源,發(fā)出連續(xù)不斷的尖叫,夜間睡眠時不安靜,易擠堆甚至出現(xiàn)壓死或憋死現(xiàn)象,應對此引起足夠重視。
2、溫度:肉用仔雞適宜的相對濕度范圍是5o%~70%。一般10日齡前要求溫度大一些,可達70%,這對促進雛雞腹內卵黃的吸收和防止雛雞脫水有利。10日齡后相對濕度要少一些,可保持在65%左右,這樣有利于棚內保持干燥,防止因墊料潮濕而引發(fā)球蟲病。
3、光照:光照的目的是延長肉雞的采食時間,促進其生長速度。一種光照時間安排是在整個飼養(yǎng)期每天23h光照,1h黑暗,采用此法可使中后期肉雞死亡率增加。目前一般采用下列光照方案:1~2日齡24h光照。3~42日齡16h光照,8h黑暗。43日齡后23h光照,1h黑暗,這種光照方案既不影響肉雞生長又可提高成活率。光照強度的原則要求是由強變弱,1~7日齡應達到3.8w/平方米,8~42日齡為3.2w/平方米,42日齡以后為1.6w/平方。前期光照強一些,有利于幫助雛雞熟悉環(huán)境,充分采食和飲水,后期強光照對肉雞有害,阻礙生長,弱光可使雞群安靜,有利于生長發(fā)育。另外,為了使光照強度分布均勻,不要使用60w以上的燈泡,燈高2m,燈距2~3m為宜。
4、飼養(yǎng)密度:肉雞飼養(yǎng)密度是否合理,對養(yǎng)好肉雞和充分利用雞舍有很大關系。飼養(yǎng)密度過大時,棚內空氣質量下降,引發(fā)傳染病,還導致雞群擁擠,相互搶食,致使體重發(fā)育不均,夏季易使雞群發(fā)生中暑死亡。飼養(yǎng)密度過小,棚舍利用率低。肉雞的飼養(yǎng)密度要根據(jù)不同的日齡、季節(jié)、氣溫、通風條件來決定,如夏季飼養(yǎng)密度可小一些,冬季大一些。以下飼養(yǎng)密度(每平方米)可供參考:1~7日齡40只,8~14日齡30只,5~21日齡27只,22~28日齡21只,29~35日齡18 只,36~42日齡14只,43~49日齡10~11只,50~56日齡9~10只。
5、春、秋季:春秋季節(jié)是大棚飼養(yǎng)肉雞最好的季節(jié)。這兩個季節(jié)的環(huán)境平均氣溫在10~25℃左右,相對濕度在60%~70%之間。采取適宜的措施,可以較容易地將大棚內的溫度控制在18~23℃范圍內,相對濕度控制在60%左右,為肉雞生長提供最佳環(huán)境,一般通過調節(jié)薄膜的敞閉程度、方位和時間即可達到目的。春秋季節(jié)一般每天10~15時,外界溫度達到20℃以上時,四周薄膜可全部敞開通風,有利于棚內降溫和墊料水分蒸發(fā)。每天凌晨2~4時,外部環(huán)境溫度較低,可部分關閉棚膜。
6、夏季:夏季晝夜外界氣溫較高,必須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溫措施,否則易導致肉雞特別是接近出欄時的肉雞發(fā)生中暑死亡現(xiàn)象。夏季天氣炎熱時,除將四周棚膜和所有通氣孔、門、窗等敞開外,還可安裝數(shù)個電風扇進行降溫。也可在棚內放置3~4排塑料軟管通上涼水讓雞趴伏在上面進行降溫,經試驗證明,這一辦法對防止肉雞中暑十分有效。另外,還可結合消毒,經常用涼水對雞群進行噴霧,這樣對降低棚溫也有作用??釤釙r,對于40日齡以上的肉雞要降低飼養(yǎng)密度,一般每平方米不超過 8只?! ?/p>
7、 冬季:冬季外界氣溫較低,平均氣溫常在0~10℃范圍內,最低可達零下10℃。而棚內溫度要求一般不能低于18℃,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可在棚1m線左右處用磚或秸稈壘建一排2m左右高的護圍,以阻擋寒冷北風對大棚的侵襲。二要將全部棚膜關閉,當有陽光時,東西棚前坡約0.9~1.om的草苫于掀起,南北棚早掀東側苫子,下午掀西邊苫子,有利棚內提溫。在夜間或陰雨雪天氣,可將棚全部封閉,必要時可生1~2個爐子,對棚內進行提溫。另外,冬季肉雞飼養(yǎng)密度可提高到10~12只/平方米,這樣也有利于棚內溫度的提高。冬季飼養(yǎng)肉雞另一個不易處理的問題是棚內有害氣體的排除問題,因為通風過大不利于棚內保溫。解決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棚頂及兩側山墻的排氣孔,白天有陽光待溫度升高時,打開排氣孔。二是經常用干沙替換污染的墊料,有利于棚內溫度的保持和防止有害氣體的產生。
8、育雛溫度的控制:育雛的溫度較高,可將大棚無門的一端隔離(約占總面積的1/5~1/4),中間用薄膜遮擋,內生1~2個火爐(煙筒直徑為14~18cm)進行提溫育雛。有條件也可用地下火道供溫。隨著日齡的增長,溫度要求逐漸下降,飼養(yǎng)面積增加,可按要求逐步降溫,擴大飼養(yǎng)面積,直至拆除擋膜。
肉雞養(yǎng)殖大棚的養(yǎng)殖技術
1、飲水:雛雞剛接入育雛棚時應先飲水后喂料,在3~5日齡內最好飲溫開水,水溫與室溫應一致,以后改飲涼水,這樣可刺激雛雞的食欲。除了投藥和防疫需要限水外,飲水供應不能間斷。飲水的質量要求新鮮、清潔、衛(wèi)生。飲水器每天都要清洗和定期消毒?!?/p>
2、喂料:剛進雛時飲水后2h喂料。最初5~7日齡可將飼料撒在干凈的報紙、塑料布或飼養(yǎng)盤上讓雞采食。為節(jié)省飼料減少浪費,自4~5日齡起,應逐漸加設料桶, 7~8日齡后全改用料桶。除第2周需要限飼外,其他時間自由采食,即任其吃多少喂多少。第2周實行限飼喂九成飽可減少肉雞猝死癥的發(fā)生而不影響后期體重。飼喂次數(shù)應適宜,一般第一周每天喂8次,第二周每天喂7次,以后一直到出欄每天喂5~6次。一般每20~30只雞需要一個料桶。料桶放置好后,其邊緣應與肉雞的背部等高,每次加料不宜過多,可減少飼料的浪費和污染。目前肉雞的飼料配方一般分三段制:0~3周齡用前期料,4~5周齡用中期料,6周齡至出欄用后期料。應當注意,各階段之間在轉換飼料時,應逐漸過渡,有3~5d的適應期,若突然換料易使肉雞出現(xiàn)較大的應激反應,引起雞群發(fā)病?!?/p>
3、大棚肉雞的疾病防疫程序
①免疫程序:4~5日齡腎型雞傳染性油乳劑滅活苗每只雞0.25ml肌肉注射,7~9日齡雞新城疫iv系苗+傳支h120二聯(lián)苗點眼、漓鼻各一次(或同時每只雞頸部皮下注射0.2ml雞新城疫油乳劑滅活苗),14~16日齡法氏囊中毒苗一倍量飲水或法氏囊凍干弱毒苗雙倍量飲水,26~28日齡法氏囊中毒苗雙倍量飲水,31~33日齡雞新城疫iv苗雙倍量飲水(如7~9日齡已注射過新城疫油苗可免此項)。
②用藥程序:1日齡口服補液鹽、速補-14或賜益多飲水。2~6日齡百病消飲水,每天2次。也可用慶大霉素4萬u/i飲水,8~12日齡強力霉素粉0.005%~0.01%飲水。15~17日齡氟哌酸純粉0.005%飲水,15日齡以后用多種抗球蟲藥(如馬杜拉霉素、氯苯胍、鹽霉素等)交替使用,用藥7d停5d。31~33 日齡:環(huán)丙殺星或恩諾殺星0.005%飲水?!?/p>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