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牛尾棒(牛尾棒魚棲身在什么地方)
1. 牛尾棒魚棲身在什么地方
牛尾巴魚,學(xué)名:擬鲿。屬雜食性魚類,喜棲息在底層水域,為中小型魚類。
牛尾巴魚的特征,頭寬而大。吻鈍圓,身材細長,色澤整體金黃,通體無鱗,于黃辣丁相似,牛尾巴魚也有3根堅硬的骨刺,長有4對觸須。牛尾巴魚如果論體長,那它可是當?shù)钠鹬行汪~的,它的常見個體在20~30厘米,最長的可達到1米,由于修長的身體,宛如牛尾巴一樣,故而也被稱之為牛尾巴。
牛尾巴魚屬于肉食型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水域里的浮游生物、小魚小蝦、蛤貝幼體、以及水藻為生。
牛尾巴魚的分布也算較廣,主要的產(chǎn)區(qū)為長江、黃河、黑龍江等地。
牛尾巴魚的經(jīng)濟價值很高,營養(yǎng)豐富。它的脂肪含量高,肉質(zhì)細嫩,味道鮮美,所以,在餐桌上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美味之一。
牛尾巴魚的體型在三十厘米左右,鯰魚的體型在五十厘米左右,牛尾子的肉質(zhì)比較柴,鯰魚肉質(zhì)比較鮮嫩。
牛尾巴魚,又被稱為黃河擬鲿,是一種典型的底層魚種,同時它們也是雜食性魚種的代表,由于它們成年后體型都較為修長,有的甚至能有半米多長。
不過每個人都見仁見智!不一定能代表廣大食客的意見。做法也很講究。只有好廚師才會真正知道這兩種魚咋做才最好吃!之所謂,即便如此也是眾口難調(diào),見仁見智吧!
2. 牛尾魚科
1.科屬不同
嘎魚,又名黃臘丁、嘎牙子、黃鰭魚、黃刺骨、昂刺魚、鲇魚胡子,是鲇形目,鲿科,黃顙魚屬。
牛尾巴,別稱博氏孔鲬,是鲉形目,牛尾魚科,孔鲬屬。
2.形態(tài)特征不同
嘎魚身體裸露無鱗,側(cè)線平直;背部呈黃綠色,體側(cè)為深黃色并有黑色斑塊;鰭條灰黑色,腹部淡黃色,尾鰭上有黑斑,該魚體色隨水環(huán)境變化稍有差異。體長型,頭部較大且平扁,軀干后部側(cè)扁形;口裂大,上、下頜具有絨毛細齒;眼小,須4對,鼻須至眼后緣,上頜須最長,達胸鰭基部后;背鰭、胸鰭前端為硬刺,其后緣帶鋸齒;胸鰭扇形,末端接近腹鰭起點;背部有一脂鰭,與背鰭不相連。
牛尾巴,頭和身體很寬,像是被上下擠壓似的呈扁平形狀。由于骨骼較硬,故而得名。種類有鬼牛尾、目牛尾、紅牛尾等,總稱牛尾魚。全長大約40厘米,50厘米以上的大多是雌魚,雄魚變性后才能長成這么大。
3. 牛尾巴魚
食材用料
牛尾巴魚1200克、姜5片、干辣椒2個、蒜3瓣、黃豆醬1勺、黃豆醬油3勺、味精少許、白酒1勺
1、牛尾巴魚去鰓去內(nèi)臟,清洗干凈。
2、準備,蔥、姜、蒜、干辣椒、黃豆醬。
3、鍋里燒水,下入牛尾巴魚汆燙5秒撈出。洗去表面的黃色粘液控水。
4、起鍋燒油,下入蔥、姜、蒜、干辣椒爆香,放入黃豆醬、醬油、炒香。
5、下入牛尾巴魚,加入開水,放適量的鹽,沿鍋邊烹入白酒,敞蓋大火煮3分鐘,加蓋中火燉20分鐘左右,大火收濃湯汁。放少許味精調(diào)味,出鍋即可。
4. 牛尾棒魚家常做法
步驟 1
把牛尾巴化凍后泡在清水里,看到水變紅了就換水,一般大約0.5-1小時換一次水。換水三次后牛尾中的血水就全部被泡出去了,把泡好的牛尾巴撈出控水。
步驟 2
起鍋倒入一點點油,把鍋潤一下,下入控好水的牛尾巴,煎一下。
步驟 3
煎到二面金黃,盛出放在一邊備用。
步驟 4
把蔥切段,姜切片放在碗里面?zhèn)溆谩?/p>
步驟 5
準備干辣椒,香葉,大料,桂皮,小茴香,放在一邊備用。
步驟 6
用煎牛尾剩下的牛油,加一點植物油,把姜蔥和香料炒一下。
步驟 7
下入牛尾,翻炒,加入料酒。
步驟 8
加入1-2勺豆瓣醬,繼續(xù)翻炒。
步驟 9
加入一點水,再加入1-2勺糖,增加鮮味。
步驟 10
翻炒均勻后把牛尾帶著湯汁一起轉(zhuǎn)移到電飯煲里面。
步驟 11
加入1-2勺鹽,加入水,末過牛尾。
步驟 12
把陳皮和山楂也放入電飯煲里面。
步驟 13
煲湯鍵燉煮,我的電飯煲煲湯是兩個小時。一般我是會等一次煲湯完成后在開兩次煲湯鍵,也就是總共煲6個小時。 如果家里有電壓力鍋或者是壓力鍋,可以極大的縮短燉煮時間。
步驟 14
經(jīng)過6個小時的燉煮,我的黃燜牛尾出鍋了,牛尾已經(jīng)燉到了脫骨狀態(tài),骨髓的鈣質(zhì)也已經(jīng)燉進去了湯里。
步驟 15
看看多么棒的牛尾肉呀!一吸就進嘴里了,牛尾上的膠質(zhì)有種黏嘴巴的感覺,滿滿的膠原蛋白。
5. 牛尾魚學(xué)名叫什么
牛尾巴子魚一條重5斤左右。烏蘇里擬鲿,又名烏蘇里鮠,別名牛尾巴、黃昂子、回鰉魚,鲿科擬鲿屬的一個物種。體長,頭寬顯著大于頭高。吻鈍圓。前鼻孔呈短管狀,與后鼻孔相距甚遠。須4對,鼻須末端后伸接近后鼻孔。烏蘇里擬鲿廣泛分布于黑龍江、烏蘇里江、嫩江、松花江、珠江等水域,洪澤湖、太湖也有分布。烏蘇里擬鲿喜歡棲息在緩流中,人工養(yǎng)殖可以生活在靜水中。
6. 牛尾棒圖片
用料;牛尾魚1條(750克)萵筍1根.
調(diào)料;油,鹽,糖,料酒,生抽,甜面醬,胡椒粉,姜,蔥,蒜,辣椒,芝麻油。
做法;1.牛尾魚去鱗,去鰓,去肚,洗凈,從背部橫切幾刀,但是不要切斷,再對半切開。牛尾魚腹腔內(nèi)的黑膜一定要全部去除干凈。要想魚不腥這一過程特別關(guān)鍵。
2.萵筍去皮,洗凈切滾刀塊。
3.鍋里油熱,放入姜,蔥白,蒜,煸炒出香味,
4.放入牛尾魚,(不用煎,廚房新手很容易操作)
5.放入萵筍塊,
6.加1碗清水,適量糖,料酒,生抽,1勺甜面醬,胡椒粉,
7.大火煮15分鐘,期間要晃動鍋柄,防止粘鍋,
8.加適量鹽調(diào)味,再大火收汁,
9.淋些芝麻油,撒些蔥花即可盛出。
7. 牛尾棒子魚怎么做好吃
包括:
斑鱒子(學(xué)名黑龍江鮰魚,又稱海羅茨)、華子(又名滑子、劃子,學(xué)名雅羅魚)、柳根子(學(xué)名拉氏鰻)、草根棒子(草魚,學(xué)名鯇魚)、青根棒子(青魚)、黃姑子(學(xué)名銀鲴)、紅眼瞪子(學(xué)名赤眼鱒)、麥穗子(學(xué)名麥穗魚)、山鯉子(又名黑老婆腳,學(xué)名東北鳈)、川丁子(學(xué)名蛇鮈)、白漂子(又名青麟子)、紫泥肚子、葫蘆片子(學(xué)名黑龍江鳑鮍)、鯉拐子(學(xué)名鯉魚)、鯽瓜子(學(xué)名銀鯽)、鰱子(學(xué)名白鰱、鰱魚)、嘎牙子(學(xué)名黃魚桑)、牛尾巴子(學(xué)名烏蘇里鮠)、沙姑鱸子(又名山胖頭、老頭子,學(xué)名葛氏鱸塘鱧)、鲇魚球子(學(xué)名鲇魚)、七粒浮子(學(xué)名鱘魚)、紅尾巴梢子(學(xué)名擬赤梢魚)。
8. 牛尾棒魚棲身在什么地方吃
海貍鼠。
海貍鼠(學(xué)名:Myocastor coypus)又名河貍鼠。分布于南美洲。體型大,短粗,體長43~65厘米,體重5~10千克。尾長而圓形,具鱗片及稀疏短毛。后肢稍長。頭較大、鼻小,在水中能關(guān)閉。棲息于溪河、池湖及水渠等處,穴居。植食性,也食軟體動物。全年均可繁殖,每年一胎,每胎5~6仔。是重要毛皮獸,現(xiàn)在已世界性廣泛飼養(yǎng),部分地區(qū)逃役者成為入侵物種。原產(chǎn)于南美洲,并已被引入到北美,歐洲,非洲,和亞洲。
9. 牛尾棒魚好吃嗎
1、牛肉燉的時間不易熟爛,可在烹調(diào)時放1個山查、1塊橘皮或者少量茶葉,有助于進步卵白剖析酶的活性,促使牛肉快速軟爛入味。
2、牛肉燉的時間發(fā)明半天沒爛,參加少量的紅酒或者蜂蜜也可以使肉質(zhì)越發(fā)松軟,烹調(diào)時容易熟爛。細致,蜂蜜要在鍋中溫度不高的時間參加,結(jié)果更好。
3、在制作牛肉的時間,參加黃豆醬或是來個番茄做輔料,也可以加快牛肉的熟軟,而番茄還可以為牛肉提味,讓湯汁越發(fā)鮮香。
4、啤酒用來燉牛肉再好不過了,在加水的時間用啤酒取代,再難燉的肉都能變熟軟,結(jié)果一級棒。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