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楊的病害有哪些?具體的防治方法?
一、新疆楊的病害有哪些?具體的防治方法?
楊樹枝干病害主要有水泡型潰瘍病、大斑型潰瘍病、腐爛型潰瘍病和細菌性潰瘍病等,是楊樹主要的枝干病害。楊樹從苗木、幼樹到大樹均可感染這些病害,但以苗木和幼樹受害最重,造成枯梢或全株枯死。
楊水泡型潰瘍病Botryophaeria ribis (Tode) Grossenb et Buggar發(fā)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癥狀有三類。在光皮楊樹品種上,多圍繞皮孔產生直徑l厘米左右的水泡狀斑;在粗皮楊樹品種上,通常并不產生水泡,而是產生小型局部壞死斑;當在干部的傷口、死芽和凍傷處發(fā)病時,形成大型的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壞死斑。春季是楊樹水泡型潰瘍病最主要的發(fā)生時期,尤其在幼苗移栽后發(fā)病率最高。夏季楊樹生長旺盛,病害發(fā)展緩慢,秋季又可出現(xiàn)第2次發(fā)病高峰。楊樹栽培管理不善,水分、肥力不足,養(yǎng)分失調,生長衰弱均易發(fā)病。
楊大斑型潰瘍病Dothichiza populea Sacc. et Briard主要發(fā)生在主干的傷口和芽痕處,初期病斑呈水浸狀,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病部韌皮組織潰爛,其下木質部也可變褐,老病斑可連年擴大,多個病斑可連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一般4月中旬開始發(fā)病,5-6月為發(fā)病盛期,7-8月病勢減緩,9月又可見新的病斑出現(xiàn),10月以后停止擴展。一般光皮樹種的感病程度重于粗皮樹種,粗皮的木栓化程度較高,病菌不易侵入。日灼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樹干陽面的病斑數(shù)多于陰面。楊樹在生長衰弱或土壤干旱、樹體含水量低的情況下感病重。
楊腐爛型潰瘍病Valsa sordida Nit.又稱楊樹爛皮病、楊樹腐爛病,引起皮層腐爛、枝枯,嚴重地塊可引起大片楊樹死亡。發(fā)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許多針頭狀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濕情況下可從中擠出桔紅色卷須狀分生孢子角。楊樹爛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至寄主皮層上,多由傷口入侵。幼樹、嫩枝和衰弱、有傷口的枝干較易感病。當樹皮含水量不足60%時,發(fā)病嚴重。
楊細菌型潰瘍病Erwinia herbicola Chester主要危害樹干和大枝。發(fā)病初期,在病部形成橢圓形的瘤,直徑約l厘米,外表光滑,后逐漸增大成梭形或圓柱形的大瘤。顏色變?yōu)榛液稚?,表面粗糙并出現(xiàn)縱向開裂。夏季從病部裂縫中流出棕褐色粘液,有臭味。病瘤內韌皮部變棕紅色,木質部由白色變?yōu)榛疑笞優(yōu)榧t色。發(fā)病嚴重時出現(xiàn)腐爛,樹木生長衰弱,木材腐朽不成材,嚴重時可致樹木全株死亡。大樹比幼樹受害重,地勢低洼的林分發(fā)病重,夏季修枝的樹比春、秋季修枝的樹發(fā)病重,凍傷和修枝傷口易引起發(fā)病,修枝不整齊、茬高的也易發(fā)病。
防治方法:(1)真菌性潰瘍病防治:①選用抗病品種。根據(jù)本地區(qū)楊樹栽植的經驗,選育抗病品種,對新引進的品種在未通過區(qū)域性栽培試驗栽培前不宜盲目推廣。②加強對楊樹幼林地的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條件,及時清除病死植株和枝條,及時修枝、間伐,防治蛀干害蟲。③起苗后及時假植、運輸、栽植,減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澆水,或起苗后立即浸泡24小時以上。④病斑刮涂:對于抗病性較強品種的病樹,可用小刀或釘板將病部樹皮縱向劃破,劃刻間距3-5毫米、范圍稍超越病斑,深達木質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選擇的藥劑(10%堿水、梧寧霉素、不脫酚洗油原液、10%雙效靈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靈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藥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傷口的愈合。⑤化學防治。發(fā)病高峰期前,可用1%潰腐靈稀釋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處。還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靈50倍液或2:2:100波爾多液等噴灑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樹干下部涂上白涂劑(生石灰、食鹽、水的配制比例為 1:0.3:10)。(2)細菌性潰瘍病防治:①在楊樹育苗插穗前,將插穗浸在鏈霉素(600毫克/公斤)樹木抗病誘導水劑中浸泡24小時。育苗用的種條感染該病,必須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爾馬林液消毒。②涂保護劑。對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劑,或用0.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1:160波爾多液噴干,預防感染。③在早春楊樹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向苗木噴灑鏈霉素(600毫克/公斤)+樹木防凍保護劑(1l0倍),防止楊樹苗木遭受凍害,增加抗病性。
二、楊樹病害的防止
你說的可能是楊樹的潰瘍病。在死去的幼樹上可以見到一塊塊褐色的疤痕,有的疤痕還會滲出一些液體來;活著的樹苗皮孔周圍有的會產生水泡或滲液。這種病來源于苗圃,苗木在幼苗期就已經感染了此病,等栽好以后就會發(fā)病,而且死亡率很高。特別是在春季雨水偏多的年份發(fā)病比較嚴重。
建議一個是選用壯苗,另一個就是對已栽苗木噴施波爾多液或多菌靈,通過滅菌防病。對已經感染病害的也可以進行平茬處理,不過平茬后幼苗比較難于管理。
三、楊樹細菌性潰瘍病和爛皮病如何進行防治
楊樹細菌性潰瘍病和爛皮病是世界聞名的重要的楊樹枝干病害,也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其傳染病菌廣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可長期潛伏在楊樹樹體上。
發(fā)病因素:該型病與凍害、日灼傷、蟲害、鹽害、旱害的程度成正比例。
栽植用苗木過大、移植次數(shù)過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樹,在移植后不易恢復生機,或者因整枝技術不佳、修剪過強、機械傷害多時,有利于發(fā)病。
另外,大多數(shù)楊樹品種在環(huán)境條件不良、栽培措施不利的地區(qū)或年份,如出現(xiàn)干旱、水澇、日灼、凍害等惡劣條件時,會嚴重發(fā)病,且病害發(fā)生迅速,造成巨大損失。
發(fā)病癥狀:該型病危害楊樹枝干皮部。早春至初夏,病部產生暗褐色水漬狀病斑,在幼枝上形成小的腫瘤突起,有的隆起斑塊漸漸失水,隨之干縮下陷,甚至產生龜裂。剝皮可見皮下形成層腐爛,木質部表面出現(xiàn)褐色區(qū)腫瘤部的韌皮部和木質部變色。
變色區(qū)于夏季開裂流出棕褐色黏液,有臭味。病害發(fā)展到后期,腫瘤不斷形成,傷口不斷擴大而不能愈合,在下陷的病皮上,出現(xiàn)密集的小黑點遇雨或濕度過大時,由黑點頂端擠出乳白色漿狀物,并逐漸變?yōu)殚冱S色。如果病害發(fā)生嚴重,向上一直到枝,向下到根,木材都變色,中心腐爛,形成枯枝。
發(fā)病規(guī)律:病原細菌在楊樹病株多年的病斑或病皮內潛伏越冬,第二年春天潮濕多雨時,病菌開始活動(華北地區(qū)3月中、下旬開始發(fā)病,東北地區(qū)稍晚,5-6月是病害盛發(fā)期,7月病勢緩和,9月停止發(fā)展),并從裂縫中流出病菌黏液蔓延。
病菌的傳播借助于雨水、風、昆蟲、鳥類和人為活動,通過楊樹皮孔、葉痕、托葉痕、芽鱗痕和各種傷口侵入。發(fā)病楊樹產生的黏液是重要的侵染源。
防治措施:
①嚴格進行檢疫,嚴禁帶病苗木、插條調運,對可疑的苗木、插條進行消毒處理。對引進的苗木、插條等無性繁殖材料要首先隔離試種,證明確實無病時再引種栽植。
②利用抗病品種代替感病品種的辦法防治細菌潰瘍病。
③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清除燒毀。
④防重于治:在早春和晚秋季節(jié)噴灑天林植物能量合劑600倍液+天達2116細胞膜穩(wěn)態(tài)劑600倍液。
對發(fā)病樹木可用天達2116細胞膜穩(wěn)態(tài)劑50倍液+天林植物能量合劑50倍液涂干或噴干,增強樹勢,快速修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