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棚黃瓜種植技術?
1 多層膜覆蓋
對于春茬黃瓜大棚,有條件的最好覆蓋四層膜,由外而內(nèi)的四層膜分別是大棚膜、二層膜、棚內(nèi)臨時搭設小拱棚及栽苗時覆的地膜。多層膜覆蓋可提高地溫,抑制雜草生長,保水保墑,以便黃瓜早定植、早上市,從而提高黃瓜產(chǎn)量和農(nóng)戶收入。
2 培育壯苗
①品種選擇:由于春季大棚內(nèi)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低、空氣濕度大,為實現(xiàn)早熟豐產(chǎn),應因地制宜,選擇耐寒、早熟、豐產(chǎn)及抗病性強的品種。
②營養(yǎng)土配制:育苗床土最好選擇比較肥沃,并且沒有種植過茄果類、瓜類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大田土壤,或前茬為豆類、蔥蒜類的園田土。這些土壤不僅肥沃,而且致病微生物較少。床土以沙壤土為宜。另外,各地配制營養(yǎng)土時可摻入腐熟的馬糞、草炭、陳爐灰等,起疏松土壤的作用,具體摻入量根據(jù)田土質(zhì)地適當增減。優(yōu)良育苗床土要求如下:沒有病菌和害蟲,富含腐殖質(zhì)和可供給態(tài)的營養(yǎng)元素,結構良好、疏松適度,干燥時土表不板結。
③浸種催芽:黃瓜品種選定后,播植前需進行種子處理。首先,曬種1~2h,除可殺菌外,還可以促進種子后熟,使其發(fā)芽整齊。其次,把黃瓜種子浸泡于事先準備好的溫水中,將溫水溫度控制在55℃左右,時間控制在20min。最后,浸泡完成后,待水溫下降至常溫狀態(tài),繼續(xù)浸泡種子催芽,浸泡時間控制在4h。
④播種:早春氣溫低,特別是地溫更低,因此,大棚黃瓜以播種至木箱中為宜,再把木箱放到電熱毯上或者搭好的架子上。播種前,先在木箱內(nèi)裝上過篩的床土,厚度控制在5cm左右,床土太薄不利于根系生長。用30℃左右的溫水打透底水,水滲下后點播,播后覆土1cm厚。上面蓋一層地膜,以提溫保濕,待幼苗頂土時除去地膜。
⑤培育壯苗:培育壯苗是蔬菜生產(chǎn)的基礎,直接影響著蔬菜早熟及豐產(chǎn)。從外觀上看,壯苗根系發(fā)達、莖稈直徑大、節(jié)間短、葉色較深而有光澤、無病蟲害。一是溫度管理。播種至出土以前,溫度保持在30℃左右,以利出土。秧苗出土后,應適當降溫,防止幼苗徒長。幼苗出齊至移植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定植前7d要低溫鍛煉,可先將溫度逐漸降至10℃,最后降至5℃。二是水分管理。采取控制溫度而不控制水分的育苗方法,否則幼苗干硬、根系發(fā)育不良。
3 整地施肥
定植前要深翻曬土,一般要求耕翻20~25cm土層,以利于根系生長。根據(jù)高產(chǎn)棚經(jīng)驗,每667m2施有機肥1萬kg左右,采取全面施與溝施相結合的方法,全面施占2/3,其余定植時溝施。底肥中可加磷、鉀肥,鉀肥以硫酸鉀為主,667m2施硫酸鉀30kg、磷酸二銨50kg。施肥過程中需保障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勻。另外,為了便于排灌,壟不能過長,順棚中間做水道,打?qū)ε鸥邏?,畦?.0~1.2m,并覆好地膜。為提高地溫,應盡量增施熱性肥料,有條件的可采用滴灌技術,以降低空氣濕度。
4 棚室消毒
大棚消毒方法主要是高溫悶棚或硫黃粉熏蒸。定植前,667m2用硫黃粉2.00kg、敵百蟲0.50kg、鋸木屑0.75kg混拌后分多處點燃,進行熏煙處理,密閉24h后通風散味。大棚消毒有殺菌作用,同時有利于防治病蟲害。
5 適時合理定植
①定植時間:黃瓜定植時期以棚內(nèi)5~10cm深的地溫穩(wěn)定通過10℃,最低氣溫穩(wěn)定通過0℃為宜。適時早定植,是保證黃瓜早熟豐產(chǎn)的重要措施。同時,應選晴天定植。定植后五六天內(nèi)最好為連續(xù)晴天,大棚可充分吸收光和熱,有利于黃瓜苗根系生長,加快緩苗。如遇陰天,則緩苗慢,植株下部葉片發(fā)生黃化現(xiàn)象,需要經(jīng)過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生長。
②定植密度:只有正確處理植株個體與群體間的矛盾,才能提高單位面積產(chǎn)量,取得較高的經(jīng)濟效益。栽植過稀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栽植過密則通風不良,影響黃瓜生長,且易發(fā)病。當前大棚黃瓜生產(chǎn)主要有2種栽培方式。一是一畦單行。畦寬0.8~1.0m,株距20~25cm,667m2保苗3000~4000株。二是一畦栽2行,畦寬1.0~1.2m,行距50~60cm,株距25~30cm,667m2保苗4000~5000株。前一種栽培方式植株通風透光條件好、管理方便,便于起小高壟栽培,有利土壤增溫與透氣,可促進黃瓜根系生長、降低枯萎病發(fā)病率,但保苗株數(shù)少。后一種栽培方式雖然管理不便,但植株長勢緊湊、根系分布均勻,能有效利用地力和空間,營養(yǎng)狀況好,有增產(chǎn)潛力。目前,后一種栽培方式應用較為普遍。
③嚴格掌握定植時的地溫:黃瓜根系生長需要較高的地溫,通常03:00—06:00氣溫最低時10cm深處的地溫必須連續(xù)3d穩(wěn)定高于12℃才能進行定植。若溫度較低,則黃瓜根系易受涼變黃,地上部葉片黃化,出現(xiàn)大緩苗現(xiàn)象,對黃瓜后期生長極為不利。
6 棚內(nèi)管理
①定植后緩苗期管理:定植完成后,應立即進行封棚,把棚內(nèi)二層膜拉嚴,將臨時搭設的小拱棚蓋好。此時外界溫度較低,為使秧苗盡快緩苗,應增加相應的保溫設施,提高和保持棚內(nèi)溫度。定植后為促進生根緩苗,棚內(nèi)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5~28℃,夜間溫度應控制在23~25℃。緩苗后,為使秧苗健壯生長和花芽早分化,棚內(nèi)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0~25℃,夜間溫度應控制在15℃左右。具體保溫措施如下:一是設天幕,即在大棚膜外面再蓋一層大棚膜,早揭晚蓋,設天幕的大棚比不設的夜溫能提高3~4℃;二是圍裙子,即定植初期在棚內(nèi)四周圍一幅寬1.5m的塑料薄膜作為“圍裙”,“圍裙”與棚膜之間留出20cm的隔離層,以加強保溫效果;三是夜間扣小拱,即黃瓜附近插上30~40cm高的小矮架,晚上搭設臨時小拱棚;四是棚內(nèi)安鍋加溫燒熱水,即在大棚兩端安裝2口大鐵鍋加水,在棚外燒火加溫,棚內(nèi)因充滿水蒸氣而增溫;五是在大棚周圍密夾防風障,可防風保溫,增加棚溫1℃左右;六是設置簡易的熱風爐加溫,提高棚內(nèi)氣溫與地溫,可防御早春外溫-10~-7℃的低溫凍害,促進黃瓜生長。另外,定植后5~7d,緩苗水要根據(jù)天氣、土壤墑情和秧苗長勢來澆灌。此時棚內(nèi)溫度低,澆水原則是澆小水,潤透土坨,才能使坨內(nèi)的根系向外生長。緩苗后,可結合澆緩苗水施入少量肥料。
②結瓜前期(根瓜膨大至采收)管理:結瓜前期(根瓜膨大至采收)外界溫度雖然有所上升,但不穩(wěn)定。此時植株根、莖、葉開始生長發(fā)育,同時根瓜開始生長并形成幼瓜。此時期的管理目的是加快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速度,培養(yǎng)健壯植株,力爭獲得比較高的早期產(chǎn)量。鑒于此,首先,要適當控制澆水,667m2施福胖胖微生物菌肥8~10kg,施肥量不宜過多,否則會造成秧苗徒長、坐果不多。其次,既放風又防冷風危害,以保溫為主。棚內(nèi)白天溫度控制在30℃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3~15℃,最低不低于10℃,但白天溫度也不能過高。高溫時間過長會使瓜秧生長弱、不抗病,影響早熟豐產(chǎn)。此時期夜溫,特別地溫偏低,通風量不大,因此,澆水不宜過多,否則不但會降低地溫,影響根系生長,而且易因高濕引發(fā)霜霉病或者出現(xiàn)爛根現(xiàn)象。澆水后要及時排出濕氣,以保證葉面不出現(xiàn)水滴。吊繩前,667m2施一次高質(zhì)量的有機肥2500~3000kg。大部分植株已坐住幼瓜時,可逐漸加大水肥供給量。
③盛瓜期管理:此時期果實生長迅速,外溫升高快,莖葉生長旺盛。對此,應加強通風換氣和肥水管理,以達到排濕降溫的目的。此時期棚內(nèi)溫度不宜過高,白天棚溫控制在25~30℃,可通過打開天窗、側(cè)窗扒縫或揭開大棚底邊塑料薄膜等方式加強通風。進入結瓜盛期,黃瓜植株吸收的養(yǎng)分占總吸收量的70%~80%,因此,從根瓜開始膨大到果實采摘末期要多次追肥,每次采摘后沖施一次肥,每次667m2沖施福胖胖微生物菌肥12~20kg。
④結瓜后期管理:在結瓜后期,為促進回頭瓜形成、根系再生,要適當減少灌水次數(shù),降低棚溫,一般棚內(nèi)溫度控制在30℃左右,以防止黃瓜早衰,延長結果期。另外,可進行根外追肥,用0.2%尿素和0.1%~0.3%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面,對緩秧復壯有良好的效果。
7 病蟲害防治
①病害防治措施。一是霜霉病:首先,農(nóng)戶需選用較抗霜霉病的黃瓜品種;加強栽培管理,采用高畦、地膜栽培方式,實行膜下滴灌,減少水分蒸發(fā);選擇晴天上午澆水,嚴禁在陰雨天進行,防止棚內(nèi)濕度過大;根據(jù)天氣和棚室內(nèi)溫濕度情況,科學通風,以風排濕,降低相對濕度。其次,棚內(nèi)病情嚴重時,農(nóng)戶可選擇晴天上午進行高溫悶棚,殺滅病菌,但悶棚前后需加強水肥管理。高溫悶棚具體方法如下:晴天早上澆水后,關閉所有通風口,使棚內(nèi)溫度保持在42~48℃,持續(xù)2h,而后緩慢通風,并立即葉面噴施速效肥料。最后,農(nóng)戶可選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2.2%霜霉威水劑600~1000倍液葉面噴霧防治,每7~10d噴灑1次,連噴兩三次。為防止病菌產(chǎn)生抗藥性和達到一藥兼治多病的作用,提倡交替或混合使用內(nèi)吸性和保護性藥劑,如30%DT殺菌劑500倍液+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5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可同時防治霜霉病和細菌性角斑病。防治大棚黃瓜霜霉病,除噴藥外,使用煙霧劑和粉塵也有較好的效果,且能降低大棚濕度,省藥、省工、降低成本。尤其在陰雨天使用煙霧劑效果更明顯,常用的煙霧劑有百菌清煙霧劑。二是黃瓜細菌性葉斑?。杭訌姺N子消毒,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葉、病果,減少田間病原,可有效預防黃瓜細菌性葉斑??;一旦發(fā)病,可用90%新植霉素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每隔5~7d噴1次,連續(xù)三四次。三是黃瓜枯萎病: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出銷毀,將病穴土扔掉,穴內(nèi)撒石灰,以防止病害蔓延。另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灌根,每株用藥液250~500mL。四是黃瓜灰霉?。恨r(nóng)戶可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普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灑防治黃瓜灰霉病。也可用速克靈煙霧劑熏,5m左右放1盒煙霧劑,引燃后閉棚,隔7d熏1次,共熏三四次。
②蟲害防治措施。一是蚜蟲:蚜蟲天敵較多,主要有瓢蟲、食蚜蠅及草蛉,對蚜蟲的繁殖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因此,可以引入瓢蟲、食蚜蠅及草蛉控制蚜蟲繁殖;另外,可采用黃板誘蚜和銀灰膜避蚜等物理方法誘殺蚜蟲。二是白粉虱:可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即人工繁殖和釋放草蛉、麗蚜小峰;可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如設置黃板或者黃色塑料條,上面涂一層黏油,7~10d重涂1次,667m2大棚設8~10條長1.0m、寬0.1m的黃色塑料條,誘殺成蟲效果顯著;可采用藥劑防治,如噴灑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8000倍液或20%速滅殺丁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白粉虱,每隔7d噴1次,連噴兩三次,但不能使用毒性高和殘留期長的藥劑。
另外,防治病蟲害時,要嚴格執(zhí)行農(nóng)藥的間隔期,不得隨意加大用藥的質(zhì)量濃度,保證上市的黃瓜產(chǎn)品農(nóng)藥殘留不超標。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