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小檗脫樹根是黃色的嗎
是的
紅葉小檗嫩枝扦插技術(shù)
紅葉小檗,屬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該品種喜光,稍耐陰,較耐寒,萌芽力強,耐修剪,枝條細密有刺,枝葉深紫色,入秋呈紅色,廣泛應(yīng)用于城市綠化、植物造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一、扦插基質(zhì)的選擇與配制
扦插基質(zhì)應(yīng)以基質(zhì)材料疏松、透氣、保溫、排水性好、肥力適中為原則進行選擇,基質(zhì)按園土50%(過篩)、鋸沫20%、河砂30%(過篩)的比例進行配制?;|(zhì)鋪設(shè)厚度30厘米,為了增高地溫,促進插穗的生根速度,在表面再鋪一層2厘米厚的過篩爐渣?;|(zhì)用800倍液的多菌靈噴施滅菌。
二、扦插
1.插穗采集與處理,7月上旬在進入速生期的健壯母樹上,采集頭年秋季平茬后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長度10~12厘米,粗度0.5厘米左右,插穗上部離芽1厘米處平剪,下口剪成斜形,剪口要求光滑、不劈不裂,上端留2~3片葉。每50根一捆,用100毫克/千克ABT2號生根粉溶液浸泡2小時,浸泡深度6~7厘米,取出晾干后即可扦插。
2.扦插密度和方法,7月上旬插條隨采隨插,盡量選在陰天或傍晚時進行,采用直插,深度6~7厘米,每米2均勻扦插300~400株,插后撒少許過篩爐渣,以利于噴水后將插條基部空隙填實,使插條與基質(zhì)密接。
三、扦插后的撫育管理
1.搭設(shè)遮陽網(wǎng):為避免陽光直射插穗,造成插穗失水、萎蔫,在扦插前應(yīng)搭設(shè)遮陽網(wǎng),透光率70%,確保苗床溫度、濕度均衡,待插穗生根后撤除。
紅葉小檗如何來繁殖養(yǎng)護
繁殖紅葉小檗的繁殖多采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
一、播種 秋季果實成熟采摘后沙藏。第二年四月,撒播在消過毒的疏松肥沃的苗床上,覆土2至3厘米澆透水,以后保持苗床濕潤不積水。苗高3至5厘米時,每周施一次濃度5%的全元素液肥,翌春按5x10厘米的株行距移栽于大田。
二、壓條 5月把紅葉小檗下部枝條每隔15厘米環(huán)剝一處,寬約0.5至1厘米,深達木質(zhì)部。用百萬分之十的萘乙酸溶液涂抹環(huán)剝處,然后把枝條埋入士中。要保證有一個小枝組露在外面,以利光合作用的進行。保持土壤濕潤,2個月左右可以生根,秋后可將子株剪離母體分栽。
三、扦插 扦插是繁殖紅葉小檗的重要途徑。插條少用木箱或直徑較大的盆,插條多使用苗床。插床應(yīng)選在地勢高燥無積水的場所,扦插基質(zhì)要疏松、肥沃、通氣性好。一般插床寬1米,長4至5米,四周用磚砌50厘米高,周圍留排水孔,下部墊10厘米厚的碎石子,上面是闊葉樹或針葉樹下天然漚制多年的腐葉土。基質(zhì)要用50%的多菌靈粉劑消毒,每100公斤土施5克藥劑。拌土后,覆蓋塑料薄膜3至5天,能很好地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原微生物。
四、至9月剪取1至2年生或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剪成12至15厘米每段,剪口成斜形,保留1至3片葉。插條下部放入1/100O高錳酸鉀液中泡24小時,既能消毒又能促進插條生根。用竹片打孔,把插條垂直插入苗床,澆透水。插后及時搭設(shè)塑料薄膜棚架,覆蓋80%至40%遮光網(wǎng),(隨著插條的生根逐步換透光率高的遮光網(wǎng))根據(jù)干濕溫度計指數(shù)及時噴水、防風(fēng),保證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溫度25℃左右,這樣的環(huán)境條件能夠使插條成活率達90%以上。
五、整形 紅葉小檗單株式盆栽、地栽時,通常把其修剪成極具觀賞價值的小檗球。但依其多抽直立枝條、耐修剪、萌發(fā)成枝力強的特性,可采用蓄枝截干法培育飄逸樹姿,并及時剪除雜亂枝和無用蘗芽,制作叢林式盆景或作山水盆景等。
六、摘葉 紅葉小檗是很好的觀葉植物。8月底前摘除老葉,摘葉前后各施一次以氮素為主的液肥,同時噴0.1%尿素。20天左右新葉長出,葉色鮮紅而帶綠暈,非常艷麗,冬季放入室內(nèi)可賞至12月中旬。
七、肥水管理 苗木移植后應(yīng)保證有充足肥水供其生長。在施足漚制腐熟基肥情況下,每20天施一次液肥,花果期每周噴施一次0.3%磷酸二氫鉀。可在灌溉水中加入少量殺蟲劑、殺菌劑、化學(xué)肥料,既可以除蟲防病,又能給植株生長提供充足肥分。
八、病蟲害防治 紅葉小檗病蟲害較少,偶有蚜蟲、介殼蟲危害可用煙頭浸出液加10倍水噴霧,有效率達90%以上。鉆蛀性害蟲危害,可及時剪除蟲枝燒毀或用注射注入DDVP,再用藥棉封住,有效率達100%。
紅葉小檗盆景栽培管理
紅葉小檗又稱紫葉小檗,是日本小檗的一個變種,為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植株叢生,枝條紫褐或紅褐色,具葉刺,葉片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基部急狹或楔形,葉長0.5至2厘米,全緣,新葉嫩紅色,以后逐漸呈紫紅色。小花黃白色,4至6月開放;漿果長橢圓形,紅色而有光澤,9至10月成熟。用其制作盆景具有繁殖容易、可大規(guī)模生產(chǎn)、葉片細小而稠密、葉色美觀、果實鮮艷等特點,是一種很值得推廣的盆景新樹種。
紅葉小檗的繁殖可用播種、壓條、分株、扦插等方法,其中扦插最為常用,一般在4至9月進行,方法是剪取1至2年生的健壯枝條或當(dāng)年生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每段剪成12至15厘米,剪口呈楔形,保留1至3片葉,為了消毒和促進生根,可將插條下部放入1/1000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4小時。然后插于苗床或花盆、木箱中,扦插介質(zhì)要求疏松透氣,并有一定的肥力,可用蛭石或沙土摻少量的腐質(zhì)土。插后澆透水,及時搭蓋塑料膜,以保持空氣濕度,并罩上80%的遮陽網(wǎng),以后隨著插條的生根,逐漸更換到40%的遮陽網(wǎng)。平時注意噴水,保持空氣濕度在80%以上,在25℃的環(huán)境中成活率可達90%。小苗成活后注意水肥管理,以促進植株生長,枝干的增粗,并及時清除雜亂的枝條和多余的蘗芽。除人工繁殖外,還可利用苗圃或園林綠化部門淘汰的紅葉小檗老樁制作盆景,可在春季萌芽前或雨季移栽,都很容易成活。
紅葉小檗植株不大,能以小見大,表現(xiàn)出大樹風(fēng)姿,最適合制作小型或微型盆景,既可單植,制作直干式、雙干式、斜干式、懸崖式等形式的盆景,也可數(shù)株同植于一盆,制作叢林式盆景。又因其形態(tài)小巧,還可栽植于山水盆景上,作為點綴植物。其萌發(fā)力強,耐修剪,枝條柔軟,易蟠扎,常用蟠扎與修剪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造型,還可用截干蓄枝的方法,將其枝干塑造的曲折有致,自然飄逸。無論哪種形式的盆景,在制作時都應(yīng)做到層次分明,疏密得當(dāng),避免枝杈交叉重疊。制作完工后可以鋪設(shè)青苔,配以奇石,使之清幽古樸,并根據(jù)盆景的意境擺放茅屋、人物或鹿、鶴、牛等動等配件,以增加趣味性。
紅葉小檗喜陽光充足和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耐寒冷和干旱。對于微型盆景平時可將花盆埋入沙土中,以方便管理,等參展或出售時再挖出。生長期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yǎng)護,若光照不足,會使植株徒長,葉色呈綠褐色,影響觀賞。澆水做到“見干見濕”,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花期每周向葉面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進座果。紅葉小檗萌發(fā)力強,應(yīng)及時剪除影響盆景造型的枝條、蘗芽,將過長的枝條短截。冬季在冷室內(nèi)越冬,維持0℃以上不結(jié)冰即可,也可將花盆埋在室外避風(fēng)向陽處越冬。
紅葉小檗的新葉較為美觀,可在8月底將老葉摘除,摘葉前3至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摘葉后再施一次肥,同時向植株噴灑0.1%的尿素。約20天左右新葉長出,葉色鮮紅,稍帶綠暈,非常艷麗,冬季放在室內(nèi)陽光充足處可觀賞到12中旬。
每1至2年的春季萌芽前翻盆一次,對盆土要求不嚴(yán),普通的園土加沙土、爐渣即可,并結(jié)合換盆對植株進行修剪整形,剪去病蟲枝、干枯枝以及其他影響樹形的枝條。
紅葉小檗的養(yǎng)護要點
紅葉小檗是綠化工程中常見的花灌木,經(jīng)常與常綠樹種一起作色彩布置,而且具有很好的效果。今天泰安苗木廠家為您介紹紅葉小檗的養(yǎng)護要點。
1、修剪。紅葉小檗單株式栽種時,通常把其修剪成極具觀賞價值的小檗球。在道路兩邊的綠化帶上,修剪相對較為簡單,主要控制其高度。
2、肥料添加。苗木移植后應(yīng)保證有充足肥水供給紅葉小檗的生長。移栽之后及時追肥是保障紅葉小檗快速生長成活的必要條件。
3、病蟲害防治。紅葉小檗病蟲害較少,偶有蚜蟲、介殼蟲危害,可以采用適當(dāng)?shù)乃巹t葉小檗進行保護。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