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畝收入10萬的藥材蘆薈的種植技術(shù)(藥用蘆薈種植)
一、蘆薈的種植技術(shù)?
1.
充足光照:蘆薈非常喜光,養(yǎng)殖期間要擺放在光線充足的位置,在陽光的照射下,能利于蘆薈進行光合作用,合成養(yǎng)分促進生長。到了夏季光照過強時,要注意適當遮光,避免強烈直射光灼傷葉子。
2.
適當施肥:蘆薈的生長速度較快,長勢較好,在生長期間應該補充一定的養(yǎng)分。要注意合理施肥,生長旺盛時期,可以一個月追施1-2次復合肥,滿足好蘆薈生長所需的養(yǎng)分。施肥的濃度不能太高,避免出現(xiàn)肥害,影響到正常生長。
3.
適量澆水:蘆薈的莖葉中富含水分,比較耐干旱,對水分要求不高。在生長期間要適量澆水,盆土以濕潤偏干為宜,夏季時適當增加澆水,秋冬季節(jié)要保持土壤干燥,減少澆水量。
二、藥材蒼術(shù)的種植方法和收入?
1、選地整地
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陽光充足的壤土、沙質(zhì)壤土或腐殖質(zhì)壤土地,施基肥再耕,細耙整平,作成寬1米的畦。
2、播種育苗
在4月下旬育苗,條播在畦面橫向開溝,溝距20-25厘米、溝深為3厘米,把種子均勻撒于溝中,然后覆土。撒播直接在畦面上均勻撒上種子,覆土2-3厘米。畝用種3-4公斤,播后都應在上面蓋一層稻草。
3、移栽
苗高10厘米左右即可定植,以株行距15厘米×30厘米進行,栽后覆土壓緊并澆水。一般在陰雨天或午后定植易成活。
4、田間管理
幼苗期應勤除草松土,定植后注意中耕除草。如天氣干旱,要適時灌水,也可以結(jié)合追肥一起進行。一般每年追肥3次,結(jié)合培土,防止倒伏。若遇干旱要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澇,以免爛根死苗、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zhì)。
5、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5、6月發(fā)病。防治方法:要注意開溝排水,發(fā)展病株立即拔除,用退菌特50%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石灰水落澆。蟲害有蚜蟲危害葉片和嫩梢,尤以春夏季最為亞重,另有小地老虎為害??捎没瘜W藥劑,或用1:1:10煙草石灰水防治。
三、紫菀種植的畝收入是多少?
紫菀一畝產(chǎn)量在200-300千克,按照250千克單價13元計算,則毛收入3250元,扣除土地、化肥、種苗,則凈利潤在2000元以上。紫菀采挖、加工費時,人工成本較大,農(nóng)民的實際凈利潤也最多1500元左右。
四、20畝楊樹的種植技術(shù)?
楊樹的造林地一般以地熱舒坦,土層肥厚,地下水位較高的砂質(zhì)壤土為好。山谷、河灘、山腳、山巒以及沙荒地造楊樹林也可。整地要求頭年秋冬進行,將雜草全面鏟除,深翻耙平或采用大穴整地,穴的規(guī)格為1×1×1 m,再清除穴周圍蘆根。一般多采用小、中徑材為目的的種植密度,每畝42~55株。
楊樹的良種選擇因以無斷頭,無病蟲害感染,根系發(fā)達,苗干通直健壯的一級苗為佳。苗木出圃到栽植,要盡量縮短時間,防止失水。將苗木高度的三分之二部分浸泡在活水中48小時以上,可提高苗木成活率。
栽植時間一般要根據(jù)當?shù)貧夂蚝屯寥罍囟榷?,一般氣溫達到12 ℃~16 ℃,土壤溫度也穩(wěn)定在8 ℃~11 ℃時開始,大約在5月8日左右。如果春季回暖晚,地溫低,插穗又保管得好,可以適當推遲扦插,但是最晚不能超過5月20日,否則,插穗時間過晚,需要增加灌水次數(shù),以保持地表溫度。
造林后3~4年內(nèi)可以以間作代替撫育。這樣既可提高經(jīng)濟效益,也可促進楊樹生長。在林分郁閉后必須進行林間中耕,每年春秋各中耕一次將枯枝落葉翻入土中。松土除草是保證楊樹幼林成活和生長的必要措施。造林后1~3年,林分郁閉前,每年進行2次,第一次4~5月,第二次8~10月,在雜草種子尚未成熟時進行。
栽植后1~3年,可進行修枝,一般在林木停止生長季節(jié),即12月到次年3月,抹芽期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剪除影響主梢向上生長的競爭枝(卡脖子枝)和多頭枝等,抹去或修除主干2 m以下剛萌芽的側(cè)枝或側(cè)芽。一般保持冠干比為3:2。
4~7年生,修除主干粗10 cm以下的輪生枝,以保證干材材心10 cm以外沒有節(jié)疤,并對著生的輪生枝,采取除密留稀、除粗留細,使其形成良好的“塔形”樹冠;要進行清干,及時剪除樹冠下根、干部的萌條;修枝直到形成主干8 m高的光潔干材為止,此時冠干比不得小于2:1。
秋末冬初及時進行中耕,將落葉翻入土中或收拾落葉進行堆制后施用。林中間種苕子、苜蓿、紅花草等綠肥。泥骨土采取摻砂改粘,增施堆肥、廄肥等有機肥料。追施化肥有復合肥、尿素、碳酸銨、過磷酸鉀等。用量隨樹木增大而增加,一般為每株200~500 g。施肥方法,采取距樹根四周距離30~50 cm或100 cm環(huán)狀挖小穴施入,施肥結(jié)合灌溉或雨后施用。
五、100畝冬瓜的種植技術(shù)?
環(huán)境要求;冬瓜是一種喜溫怕冷作物,冬瓜對溫度適應范圍12℃~33℃,最適合生長溫度在20℃~30℃之間。冬瓜對于光照并沒多大要求,適合中等光照植物。冬瓜對土質(zhì)適應性能力強,只要土層深厚、土質(zhì)肥沃的沙土壤或壤土均可種植,冬瓜不耐澇,澇地不能種植冬瓜。
冬瓜對于水分方面,苗期水分要求并不大,到了后期結(jié)瓜果時期對于水分要相當大,土質(zhì)濕潤度在70%~90%。所以在種植冬瓜時一定要根據(jù)當?shù)貐^(qū)氣溫來播種,一般在露地栽培冬瓜都是在春季進行播種,華南地區(qū)溫度較暖和,可在二月進行播種。而北方地區(qū)氣溫較低,要到清明才可以播種。
六、蘆薈的種植技術(shù)與栽培方法?
1、浸種催芽,先將種子泡在清水中催芽處理,控制溫度在20℃左右;
2、土壤消毒,將選取的沙質(zhì)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促進根系的生長;
3、入栽管理,將發(fā)芽的蘆薈分別栽入土壤中,澆入水分后保持土壤濕潤;
4、栽后管理,每天要給予充足的光照處理,澆水保持盆土微微干燥。
七、種植7畝的水蔥一年可以收入多少錢?
收入由蔥的市場行情,蔥的產(chǎn)量,商品性而定。
禾下土八、貴重藥材杜仲的種植栽培技術(shù)?
杜仲是常用的中藥材之一。不僅有很高的藥用價值,而且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材料。其價格高昂,是值得大力開發(fā)的經(jīng)濟植物。杜仲為落葉喬木,高10一20米,喜陽光。土壤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砂質(zhì)土為好。人工栽培杜仲,第二年就見成效,每一畝杜仲葉可賣200—300元,3—5年每畝杜仲葉可達500元。五年以后可剝皮,現(xiàn)主要介紹移栽技術(shù)。
1.定植杜仲可零星或成片栽植。田邊、地角、路旁等。充足,土壤肥沃。成片營林最好選擇緩坡、山腳、山的中下部,秋季苗木落葉后至次年春天移栽。寒冷地區(qū)宜在春天移栽。栽前可將苗木用肥泥漿浸泡5。10分鐘,在植前翻耕土地。每畝栽333株。按2米X2米,行距挖穴,穴寬80厘米,深30厘米,穴底施土雜肥、餅肥和草木灰作基肥,與土拌勻,然后將苗木置于穴內(nèi),使根系舒展,再逐層加土踏實,澆足定根水,最后覆蓋一層細土,防止水分蒸發(fā)。
2.田間管理每年夏季各中耕除草1次,雜草漚肥。定植后第二年與第四年各冬耕1次,翻土深約20厘米。并應根據(jù)土壤肥力,結(jié)合松土,每畝每年追施復合肥25公斤。移栽1—2年植株較小,可與白術(shù)、桔梗、牛膝、貓爪草等藥材套種。杜仲一股無病蟲害。
3.收獲與加工在夏季,選長勢旺盛的樹進行環(huán)剝。先在樹干分枝下面橫割1刀,再縱割1刀,呈“T”字形,深達韌皮部,但不要傷害木質(zhì)部,然后撬起樹皮,沿橫割的刀痕,向下撕至離地面10厘米處,再割下樹皮。5年生杜仲環(huán)剝后,一般經(jīng)2年左右,新樹皮即能長到正常厚度。10~11月落葉前,采摘樹葉,揀去枯枝爛葉,去掉葉柄,曬干即可。加工方法:剝下的樹皮用開水燙后,疊放在墊稻草的平地上,上蓋木板,加石塊壓平,四周覆蓋稻草,使其“發(fā)汗”。經(jīng)1周后,堆中杜仲的內(nèi)皮變?yōu)楹诤稚蜃虾谏?,取出曬干,刮去粗糙表皮成商品?/p>
九、5畝黃桃的種植技術(shù)?
1、果園規(guī)劃
黃桃適合在溫暖的氣候中生長,我國比較有代表向的黃桃種植地有平邑縣武臺鎮(zhèn)、湖南省炎陵縣以及湖南省郴州市桂東縣。果園的地勢要較高、土壤肥沃、土質(zhì)疏松、灌溉方便、交通發(fā)達、排水系統(tǒng)完善。整地一般都是采用穴墾,深挖定植穴,每個穴的寬度、高度均為一米左右,挖好之后倒入充足的農(nóng)家肥、適量的復合肥和尿素,覆蓋一層薄土,即可等待栽種。
2、苗木選擇
目前市場的黃桃品種繁多,所以對品種和苗木的選擇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我們需要根據(jù)所在地的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品種,像黃露、金童、黃金、黃冠等都是比較優(yōu)良的品種。其次就是樹苗選擇,我們要選擇八十厘米左右的樹苗,根系發(fā)達并且均勻,沒有病蟲害的壯苗。
3、科學定植
黃桃定植和其他的苗木種植時間上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它一般是在秋冬或冬末初春的這段時間里栽種,成活率會更高,定植的時間不能晚于二月底。每個定植穴都是提前挖好的,行間距一般是三到五米,株間距為三到四米,根據(jù)不同的地形以及土壤的肥沃程度,合理的規(guī)劃種植的密度。
4、園間管理
在定植之后進行澆水,保持土壤的濕度,半個后查看幼苗的成活情況,做到及時補苗。園間管理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初階段就是幼樹期的管理,而幼樹我們主要是為了促進幼樹的生長,盡早的進入果期。我們首先就是要合理的定干、抹芽以及枝葉修剪,其次在幼樹的整個生長期,采用勤施薄肥的方式進行施肥,以氮肥為主,促進幼樹成長。第二個階段則是結(jié)果期的黃桃樹,我們主要的就是肥水管理,肥水管理一般分為四步走,生長肥、促花肥、壯果肥以及養(yǎng)護肥。然后就是修枝整形和人工授粉也是比較重要的。第三個階段則是老年果樹的管理,我們需要通過修枝整形以及松土、追肥等方式來延長黃桃樹的使用年限,并且達到不減產(chǎn)的效果。
5、病蟲防治
黃桃的生長基本上沒有什么病蟲害,但是一定發(fā)現(xiàn)我們就需要及時的進行清理。那么對于黃桃的病蟲害我們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在萌芽之前,就噴灑藥劑來預防病蟲害,其次就是在才過后要進行清園和消毒。還有就是可以利用套袋技術(shù)來預防并蟲害,效果也是較好的。其中我們主要要預防的就是炭疽病、桃蛀螟、桃小食心蟲。
十、100畝黃秋葵的種植技術(shù)?
1、播種育苗
一般建議種植朋友們選擇在春季播種,播種的時間一般設(shè)定在3到4月,一般在5月下旬就可以收獲,一直到10月底。首先進行播種的時候,需要對育苗床進行土壤的改良,需要用田園熟土以及糞肥料充分的混合好之后在進行充分的消毒,并且拔消毒藥噴灑土壤上均勻的攪拌,濕度達到50%左右。堆肥的時間要控制在15天以上,有效的讓肥料和土壤進行結(jié)合。
2、催芽播種
在育苗床準備之后便可以播種了,大概每個坑放到2到3顆種子,播種結(jié)束之后需要覆蓋上泥土大概厚度在四厘米左右。因為秋葵的種子比較堅硬,所以在播種田要需要進行催芽的工作,需要把種子在水中浸泡24小時,然后每個禮拜換一次水,也可以放在環(huán)境25到30的環(huán)境中進行催芽,在催芽期間一定要注意水質(zhì)的清潔,以及溫度的適宜,三四天左右就可以露白出芽,這個時候便可以完成播種,這樣播種會加快出苗的時間,一般十天就可以大面積出現(xiàn)出苗的情況。
3、間苗定株
當幼苗出土之后,需要進行的就是間苗,把一些病苗以及弱小的苗體全部去除,當秋葵長到三四片葉子的時候,苗高在十厘米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把每個坑種植的植株只留一棵強健的主體,其他的全部拔出,并且完成移栽的工作。
4、田間管理
在移栽之前,需要對種植土壤施予足夠的基肥,然后設(shè)定好株距之后,挖出種植坑。然后再噴上定根水方便根莖的成活率。在秋葵定植之后,需要注意田間的管理,及時的除草,以免營養(yǎng)過度的消耗,每一個禮拜進行除草一次,等到秋葵開花結(jié)果的時候,這個時候苗體會生長得比較快,需要及時的澆水,并且及時的施肥。進行淺耕松土,但是為了防止植株倒伏的情況,而且夏天多雨的季節(jié),這個時候應該給秋葵搭上支架,并且在用繩子把交叉枝條綁成八字形,這樣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倒伏的情況。
5、修剪枝葉
而且在秋葵生長期間應該及時的拆掉側(cè)枝,這樣可以提高主莖桿的生長以及果實的產(chǎn)量,而且在生長前期,由于生長得過于旺盛,可以采取扭葉柄的方法,扭成下垂的狀態(tài),這樣就可以控制營養(yǎng)過度的消耗,而且對于生長中后期的秋葵。把一些老葉子要及時的清除,并且注意通風和陽光照射。而且在開始出國時要進行摘心打頂,這樣可以促進果實營養(yǎng)的專供,促進果實的成熟期以及飽滿度,提高果實的質(zhì)量。
6、坐果采收
秋葵長到八個結(jié)節(jié)的時候便開始開花,結(jié)果在溫度適宜的情況下,四天的時間便可以采收果實,一般果實長到15厘米長的時候便可以采收,采收過早容易造成產(chǎn)量低下,采收過晚容易導致果實老化,出現(xiàn)粗纖維的增加,影響口感,所以在收獲前兩天才收一次,中后期采收一次,一般選擇在早上或者是傍晚進行采收。采收時應該注意戴上手套,不然就會容易造成過敏,出現(xiàn)瘙癢的感覺。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