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蝦稻共生養(yǎng)殖技術?
盱眙蝦稻共生養(yǎng)殖技術?
苗種放養(yǎng)前期準備
1月—2月,改造蝦溝,采用“一”或者“L”型田邊溝,溝深0.6-0.8米、寬4米、坡比1:1.5,對蝦溝、大田凍、曬、消毒,消毒用藥量按水深1米畝用生石灰160公斤;消毒后10天栽植伊樂藻到溝、田之中,每隔2-3米栽植一族,以星狀分布。
蝦稻共作的養(yǎng)殖:苗種投放
3月—4月中旬,待水草扎根發(fā)芽后,投放蝦苗到溝、大田中(越早越好),投放量5000-7000尾/畝,規(guī)格為70~200尾/500g,同時適當投喂浸泡過的大豆、玉米等植物性蛋白餌料。
蝦稻共作的養(yǎng)殖:日常管理
4月下旬—5月,注意水質調控、水草養(yǎng)護、病害預防治療等工作,對蝦溝、大田中的蝦苗加強投喂人工飼料、小雜魚等,一般為存塘蝦總量的1-2%。
7月初—8月中旬,做好水稻前期病蟲害生物農藥防治,人工耘耥拔除多余的大雜草,水稻移栽25天后分次輕擱田2-3次。適當少量輔助投喂人工飼料、小雜魚等,并適時起捕部分成蝦出售。做好田間日常管理工作
稻田養(yǎng)殖蝦啥時候肥水最好?
放苗前肥水最好:3、肥水:一是培養(yǎng)浮游動物,二是平衡藻相,三是水草營養(yǎng),四是控制透明度抑制青苔。高水位時透明度在35-40cm之間,淺水位時控制在20cm左右。
供參考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