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花怎么養(yǎng),迎春花的養(yǎng)殖方法
迎春花別名金腰帶、小黃花,屬水犀科、迎春屬。
[形態(tài)特征)
迎春花屬落葉灌木(在暖地常綠)叢生,株高0.4--0.5m,枝條細長,直出或拱型,小枝有角棱。葉對生,3小葉(幼枝基部有單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2--3m,先端急尖,邊緣有短睫毛,下面無毛,灰綠色,花單生,色黃外染紅暈,著生于1年生枝的葉腋,高腳碟狀,通常6裂,倒卵形或橢圓形,花期2-- 3月間開放,有清香。(見圖2--1)
[習(xí) 性]
迎春花原產(chǎn)我國北部和西南高山,久經(jīng)栽培,未見結(jié)實。其適應(yīng)性強,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喜光稍耐萌,抗旱、耐寒力強。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怕澇,淺根性,萌芽、萌蘗力強,可摘心、修剪、扎型。花芽在秋季形成,翌年春3--4月綻蕾開放。
[栽培技術(shù)]
繁殖:迎春多用扦插繁殖,亦可用分株和壓條。
(1)扦插:休眼枝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扦插;半成熟枝在6--7月扦插;成熟枝在9月上旬扦插。在花后將枝條剪成4--5節(jié)長的插穗,插于內(nèi)盆中;也可在7月份露地扦插。插后需遮蔭,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則極易發(fā)根,成活后可分栽培養(yǎng),9月上旬上盆,置于溫室內(nèi)越冬。
(2)分株:分株繁殖多在春秋進行,但以春季分株成活率最高,可在早春結(jié)合移栽進行,極易成活,一般多年生的母株可分成10--20小叢,角叢帶莖枝二三條,栽植后即可開花。
(3)壓條:壓條不必刻傷,可用硬條或嫩枝,接觸土壤后生根較快,繁殖較容易。采用硬枝壓條,一般在3--4月進行,生長季節(jié)采用嫩枝壓,在5--6月份進行,硬枝壓條一般要2個月才生根,而嫩枝壓條約為1個月生根,成活后均在翌年春與母株分離移植。
管理:迎春花適應(yīng)性強,栽培管理容易。
地栽:一般在夏季施以腐熟的有機肥料一次,這樣能促進花芽分化,并有利于越冬和來年開花繁茂。開花前至開花期要視土壤干濕程度澆水1--3次,夏季要適時地中耕除草,每年秋季發(fā)葉后最好都能增施1次肥料。在雨季到來之前,要經(jīng)常注意灌水,生長季節(jié)不能去追肥,立秋后不要灌水,以防枝條過長過嫩而不能安全越冬。苗木定植后,可使其自然生長成叢生灌木狀,也可去除幼苗莖基的芽,選留1個中心主枝,保留基部30厘米進行短截,讓側(cè)枝從主干發(fā)出,一年中對側(cè)枝摘心三至四次,促使花枝增多。
盆栽:一是入冬前將露地培養(yǎng)的植株上盆,取老樁通過修剪保留適當(dāng)形態(tài),需要時放置于溫窆催花。此法要注意上盆后必須保持盆土濕潤,以利成活。催花的方法是在開花前2周或3周將盆栽迎春花切枝插于水中,溫室溫度控制在10--1572之間,則分別可在元旦春節(jié)開花。二是盆內(nèi)培養(yǎng),此法為上盆迎春,每年必須在花后剪短枝條和換盆施肥,以利第二年再次開花。
盆栽的迎春如欲修剪成披散舒枝形可以在花后自莖基部各留3--4個芽,余正的均剪除,并剪掉過密的擾亂樹形的細弱枝條和病蟲干枯枝條。
病蟲防治:迎春花常見病蟲較少,主要就是蚜蟲危害,防治方法為噴灑40%樂果乳油,敵敵畏1500--1800倍液或用煙草液防治。
[用 途]
迎春花色端莊秀麗、氣質(zhì)非凡。既能地栽,也可盆養(yǎng)以觀花賞葉。
迎春花的花、葉、枝都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花葉和枝條中含有丁香苷迎春花苷,患有腫毒惡瘡時取迎春花葉,陰干研末,黃酒送服,每次6--8克,見汗則愈;頭痛發(fā)熱時,取迎春花15克,用水煎服,有退熱止痛之功效;有大小便灼痛時,也可取迎春花15克,加車前草15克煎服,有去火利尿作用。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