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鶯的栽培技術
一、黃鶯的栽培技術
黃鶯栽培技術:
施足底肥,除了農家肥外,每畝還要增加30公斤復合肥。畦高約20厘米,寬1.0米,溝深30厘米即可。一般7月初至10月底定植,每畝栽種一萬株,即每畦栽種4行,株距25厘米。定植完畢后,澆一次透水,以后保持見干見濕,不可過干和水淹。8月中旬開始至10月中旬,每20天施一次肥,以硝酸鉀為主,每畝每次施20公斤。
生產過程中必需摘心一次,最好在晴天進行,保證每叢有一二十個芽。摘心后要立即噴灑一次殺菌劑以免病菌侵入傷口。以后每7天噴3次,即每隔1天噴一次,采收前10天停止打藥。植株長至30厘米時開始補光,每平方米100瓦。花朵即將開放時可以采收,用剪刀在基部直接剪下來。按標準分別包裝,入冷庫冷藏等待運輸。
病蟲害防治
一、銹病 銹病是黃鶯生產中常見的一種病害。葉片背面看到圓形淡黃色粉狀孢子堆,相應正面出現退綠斑。
防治方法:1.保持基地清潔衛(wèi)生,避免傍晚澆水,以免葉片不能充分干燥。
2.人工及時摘除病葉。
3.初期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噴灑葉子背面,或50%硫懸浮劑200倍液,隔5至7天噴一次,連噴3次。
二、葉斑病 病斑多由老葉開始,初期葉片上產生紫紅色至褐色小斑點。病斑為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以后逐漸擴大。多數病斑相互愈合形成一大病斑,后期病斑中央漸漸轉為褐色。
防治方法:1.注意通風降濕,增施磷鉀肥,保證充足的氮素營養(yǎng),提高植株抗病力。一旦發(fā)現病株應及時摘除。
2.發(fā)病初期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每5至7天噴一次,連續(xù)四五次。
三、細菌性葉枯病 葉尖及葉緣發(fā)病,最初出現水漬狀失綠斑點,后病斑擴大變褐色,中央呈潰瘍狀,空氣濕度小時呈褐色干尖狀。
防治方法:初期用鏈霉素3000倍液噴霧,每7天噴一次,連續(xù)噴藥至控制病情。
四、白粉虱 防治方法:用黃色粘蟲板撲殺,或施用吡蟲啉、鐵沙掌、啶蟲咪、滅掃利等藥劑。
五、葉螨 防治方法:施用克螨特、螨絕、三氯殺螨醇等。
六、菜青蟲、夜蛾類 防治方法:各種鱗刺目殺蟲劑均有效,如有機磷類、殺蟲菊酯類等。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早發(fā)現早治療,且慎記用藥時避免引發(fā)抗藥性,幾種藥劑輪流運用。
二、黃鶯草的種植
加拿大一枝黃花,俗稱“黃鶯草”、“麒麟草”或“幸福草”,是菊科一枝花屬植物,原產地北美,屬于多年生植物,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和快速占領空間的能力,以種子和根狀莖繁殖,生長迅速,三年就能迅速成片,可入侵和破壞山坡地灌木林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令其生長區(qū)里的其他作物、雜草一律消亡;還可以與同屬近源種及不同屬種雜交,導致本地物種的遺傳侵蝕。據此,國家林業(yè)局防止外來林業(yè)有害生物入侵管理辦公室于今年4月將加拿大一枝黃花列入“林業(yè)危險性有害生物名單”。
三、多肉植物黃鸝該如何養(yǎng)殖?
多肉植物又稱多漿植物、肉質植物。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營養(yǎng)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莖或葉或根(少數種類兼有兩部分)具有發(fā)達的薄壁組織用以貯藏水分,在外形上顯得肥厚多汁的一類植物。
喜愛生長在干旱或半干旱或者沙漠地區(qū),即使每年有許多時候缺水,卻可以靠著體內所儲藏的水分維持生命??偟膩碚f,多肉植物還是較好養(yǎng)的,在夏季養(yǎng)殖,所需要注意的是:
●注意避水:多肉植物忌積水如果到了夏季,經常澆水,會導致根部長期潮濕腐爛,難以繼續(xù)生長。
●注意通風:在悶熱潮濕的環(huán)境下,空氣不流通,不利于水分的蒸發(fā),并且難以降低溫度,亦容易導致根部腐爛。
●注意光照: 在夏季種植多肉植物的時候,應給足陽光,否則容易導致植株徒長。
以上則是我們對多肉植物在夏季如何養(yǎng)的了解,簡單來說,在夏季養(yǎng)殖多肉植物的時候要注意:避水、通風、光照這三點,是夏季養(yǎng)殖多肉植物的關鍵所在。希望會對您在夏季養(yǎng)殖多肉植物有所幫助。
四、切花花材黃鶯
英文名Oriolus chinensis,也有稱“黃鸝”、“黃鳥”等,分類上屬鳥綱,黃鸝科,主要分布于舊大陸溫熱帶地區(qū),特別是東洋界,有2屬28種,我國有1屬5種。在我國分布于東部地區(qū),由內蒙古的東北部、東北、華北地區(qū),往南直到廣東、云南,西達陜西、甘肅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為夏候鳥;在臺灣、海南為留鳥。
黑枕黃鸝體長約25厘米,通體金黃色,背部稍沾輝綠色;由額、眼、通過眼睛而至枕部有一道寬闊的黑紋;兩翅和尾亦大多黑色。虹膜血紅色;嘴峰粉紅色;腳鉛藍色。黃鸝不但羽衣華麗、鳴聲也悅耳,繁殖期雄鳥常發(fā)似貓叫的鳴聲。鳴聲清脆,富有音韻,略似“ku-ku-li-ku-ku”,“ho-pu-ku”的聲音。黃鸝屬軟食鳥,剛捕獲的野生黃鸝,常會因膽怯而拒食漸漸體力衰竭而死亡,因此開始要進行人工填喂。以長2厘米、寬1.5厘米外裹點頦粉的瘦豬肉或牛、羊肉條填喂,每天4次。注意不要掰傷鳥嘴。同時,在食罐內放入粥狀點頦粉,表面撒上一些黃粉幼蟲,誘其啄食,并且不放水罐,促使黃鸝飲食罐中表層的水利于“換食”。隨著黃鵬自己取食情況,逐漸減少人工填食次數,一般7~10天即可達到完全自己取食。在黃鸝“換食”期間,籠內宜暗,可用畫眉的板籠或用其他用籠罩套起的鳥籠。初期盡量保持安靜,除填食外不要輕易窺探或驚動,待能自取食后,再逐漸打開籠罩。
野生的黑枕黃鸝繁殖期為5~8月,巢筑在近樹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籃狀,以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每窩產卵2~4枚,粉紅色,帶有紫紅色的斑點。孵化工作完全由雌鳥擔任,孵化期14~16天。育雛活動由雄鳥和雌鳥共同擔任。雛鳥的食物全部是昆蟲,初期以蛾類的幼蟲為主,中期及末期則輔以蛾類和小型的蟬類等。哺育期約為16天,雛鳥離巢后的最初1~2天仍由親鳥哺食。幼雛出巢后不久,約在8月下旬就開始南返。
黃鶯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鳴聲圓潤嘹亮,低昂有致,富有韻律,宛轉似笙簧,清脆如織機,十分悅耳動聽。古人把它的鳴囀稱為“鶯歌”、“黃簧”,是詩人經常歌詠的對象。古人以鶯音入詩者,如“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鶯歌暖正繁”、“暖入黃簧舌漸調”、“夏木陰陰囀黃鶯”、“隔葉黃鸝空好音”、“織錦機邊鶯語頻”、“樹樹樹梢啼曉鶯”等。
《世說新語補》載,南朝劉寧時的戴墉最愛聽鶯,春天他?!皵y雙柑斗酒”出游,問他去哪里;回答說:“往聽黃鸝聲”。杜甫也愛鶯聲,他的《斗鶯》詩云:“啞咤人家小女兒,半啼半歇隔花枝?!彼脭M人手法把花枝后面的鶯鶯,比成是妙齡少女的歌聲。當今,人們常把少女的語音稱為”燕語鶯音”,大概就是源出于杜甫的詩句吧。
黃鶯為樹棲性鳥類,不到地面活動,常成對穿梭飛行于綠樹叢中,古人稱為“鶯梭”。。巢似搖籃,深環(huán)狀,用干草、枯枝、竹葉、草莖做成,再用細根、卷須及蛛絲綴合,內鋪松針、獸毛、草穗,懸掛于柔弱的枝柯梢頭,隨風搖曳,很難獲取。它的營巢技術,頗似女性的細心和精巧。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