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方法是什么意思(種植方法是什么意思啊)
一、牡丹種子的種植時間、種植方法是什么?
牡丹種子種植時時間應選在八月底到十月初之間,不能太早也不可過晚。要先處理種子,放在溫水里浸泡催芽,大概泡20多個小時就行,浸泡的時候要篩選出飄起來的種子。土壤要準備透氣,疏松的。備好之后先挖個小坑,之后將種子放入,埋土壓實并澆透就行,就可等待生根發(fā)芽。一、種植時間牡丹種子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挑選合適的時間,最好是選在八月底到十月初之間,這期間的氣候溫度對它來說更適宜,種下之后能更快萌發(fā),后期小苗也能旺盛生長。注意不可太早,否則溫度太高,也不能太晚,后期的溫度很難控制。二、處理種子它的種子在入土之前必須經過催芽處理,處理后才能更好發(fā)芽。處理的時候要先將種子放在50度的溫水里浸泡,要將飄起來的種子挑出來,留下飽滿的就行。不僅能篩選,還可提高發(fā)芽率。大概浸泡20個小時即可,就能充分吸水。三、準備土壤牡丹花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很高,不過還是要用透氣性能好的才行。若是黏性太重,種子很難萌發(fā),對后期小苗的生長也不利。注意要是自己配制的,要消毒后才可用。四、入土種植土壤備好之后就將處理好的種子播種到土里。先挖個深度5公分的小坑,然后將種子放進去,埋土后輕輕壓實。后期及時澆透水,養(yǎng)護在通風陰涼處,不久就能發(fā)芽了。
二、種植箱種植方法?
先把箱子擺好,再放上土,然后撒種子澆水就好了
三、木藍種植方法是什么?
木藍種植方法詳細介紹: (一)選地、整地根據其生長習性特點,育苗地宜選陽光較弱、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好,翻耕約30厘米,施足腐熟堆肥,整平耙細,作成寬1.5米左右的畦。 栽植地宜選陽光充足的山地陽坡,或房前屋后零星栽培,最好大面積成片栽培,以便于管理。栽前直深耕細耙,施足底肥,修建溝渠,以利排灌。 (二)繁殖方法生產上以種子繁殖為主,但以嫁接繁殖最為經濟。壓條繁殖和分株繁殖很久以來一直作為一種主要的辛夷繁殖技術。
四、豆苗的種植方法是什么?
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進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或施人糞250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后將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厘米遠的行穴間,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觸大豆植株,以防燒苗
五、桂圓的種植方法是什么?
一年中最適宜種龍眼時期是2月下旬到3月中旬或者10月上旬。苗木以選擇營養(yǎng)杯苗或者帶土團的苗木為好,要求是品種純正、粗壯、直立的嫁接苗。種植的行距為5-6米,株距4-5米。龍眼種植前要挖好種植坑,種植坑的規(guī)格為長1米、寬1米、深1米為好,挖坑時將表土和底土分開堆放,定植前1—2個月將土放回種植坑中,先放進雜草、綠肥,并撒上石灰與表土拌勻,再放入農家肥與松細土拌勻回至高出地面30cm高。栽苗時在種植坑中心挖一個小坑,把苗放入坑中,種下回土后淋透定根水,并用稻草覆蓋整個樹盤。種后如果遇到干旱天氣每隔2-3天要淋水1次,保持樹盤濕潤。下雨后要注意檢查及時排去積水。
龍眼幼樹的管理該如何進行?
⑴肥水管理。肥、水是龍眼生長的物質基礎,及時給龍眼幼年樹施足肥料,可以使生長較快、早日形成樹冠、提早結果。龍眼樹苗定植后1個月開始施第一次肥。以后每次新芽長出來時和新葉開始轉綠時各追肥一次,追肥時可以用沼氣液、豬糞水等水肥,每棵淋施20-25公斤水肥再加尿素或復合肥0.1公斤。龍眼幼樹耐寒能力弱,進入冬季低溫時期,要增施磷、鉀肥。除在11月以后擴坑埋施有機肥時加入復合肥外,還可在葉背噴施根外追肥,可用0.6%的氯化鉀0.2%的尿素肥液噴施。由于幼年龍眼樹的樹冠和根系小,需肥需水量都不大,加上幼樹根系對肥料較敏感,故對幼年龍眼樹的施肥原則應是勤施薄施,即每次施肥有濃度不宜太濃,但施肥的次數需多些,以保證其生長長需的肥料。我國龍眼產區(qū)的雨量是完全能夠滿足龍眼生長的需求的,但由于雨量在全年的分布不均勻,往往是在5-8月雨量多,9月至第二年4月雨量少。所以,多雨季節(jié)注意對果園排水,而少雨季節(jié)需注意對果園灌水,特別是8-10月,正是龍眼秋梢抽生的時期,要注意做好果園的灌水工作。
⑵樹冠管理。幼年龍眼樹要進行必要的整形修剪。這是為了培養(yǎng)豐產穩(wěn)產的樹形,集中養(yǎng)分供幼樹有效生長,使其盡快形成樹冠,提早結果。龍眼幼苗定植成活后,距地面30-50厘米選留角度分布均勻的新芽3-5個培養(yǎng)成為樹冠的主枝。主枝萌發(fā)時,根據樹形情況選留3-5個芽,培養(yǎng)成為側枝。第二年春季如果苗木長年花穗,要剪去花穗,以保證枝葉長年,使樹冠生長得更快。龍眼結果樹該如何施肥?龍眼種植后第三年可以讓它掛果。種后第三年起可以參考以下方法對龍眼樹進行管理。
施肥
①促花肥:2月下旬花穗抽出后株施氯化鉀0.25—0.5公斤加復合肥0.25—0.5公斤,麩肥0.25—0.5公斤,兌水或淺溝淋施,以促進花芽分化的數量和質量,提高抽穗率和增大花穗。
②花前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開花前10—15天視樹勢和花量追肥,花多多施,花少少施或不施。株施麩肥0.2—0.3公斤,氯化鉀0.2—0.3公斤,復合肥0.1—0.2公斤,尿素0.2—0.3公斤,兌水30—50公斤淋施。
③保果壯果肥:龍眼開花消耗大量營養(yǎng),抽生夏梢又正值果實發(fā)育膨大,及時供給養(yǎng)分顯得十分重要。在謝花后至果實黃豆般大小時施下株施腐熟人糞尿30—50公斤。加麩肥0.2—0.3公斤,復合肥0.2—0.3公斤。
④采果前肥:采果前5—7天用漚制腐熟的花生麩0.3—0.5公斤,氯化鉀0.2—0.3公斤,復合肥0.2—0.3公斤,兌水淋施,促8月下旬—9月上旬抽生第一次秋梢,以利10月中下旬抽第二次秋梢。
⑤秋梢壯梢肥: 9月上、中旬第一次秋梢轉綠時及時株施復合肥0.3—0.5公斤,兌水淋施。當第一次秋梢在9月下旬—10月上旬充分老熟,及時施下攻第二次秋梢水肥,每株用0.3—0.5公斤花生麩(經漚制腐熟)兌水30公斤淋施。
龍眼結果樹該如何修剪和樹體管理?
①疏花疏果:在清明前后,疏除病蟲花穗,弱枝穗;短截結果枝組中直立、生長勢過強的枝穗、花序稀疏花穗。
②采果后修剪:采果后對對過密枝、弱枝、病出害枝、枯枝,交叉枝、陰枝,從枝條基部剪除。
③適時留放秋梢:秋梢適放期正常年份一般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秋冬氣溫較高的年份最遲不超過11月下旬抽生晚秋梢。對當年掛果少或不掛果,樹勢強旺樹,留兩次秋梢,第一次秋梢在9月下旬老熟,10月中下旬抽生第二次秋梢。當年掛果適中,樹勢一般的適齡樹,只放一次秋梢,可在采果后的8月下旬施足采果后水肥,9月上中旬修剪,并淋足水肥,促使秋梢在10月中、下旬抽生。
④冬季修剪:冬季修剪主要在秋梢結果母枝轉綠后的12月下旬至花穗抽出并明顯現花蕾時進行,只剪除陰枝、過度下垂枝,病蟲害枝,弱枝(小于0.5cm,10片復葉以下),從基部疏除,不能短截結果母枝和大枝。龍眼該如何控制冬季長出新枝葉的方法冬季龍眼如果長出新枝葉,第二年就很難開花結果,所以要控制結果樹在冬季生長新枝葉。
常用的方法有:
① 環(huán)割。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在主干或一級分枝,用利刃環(huán)割,強旺樹環(huán)割一圈,中等樹3/4圈,深達木質部,寬約0.3cm,不宜過深過寬。
②斷根制水。12月中下旬結合擴坑深翻改土進行。在樹冠根際亦可在樹冠下,翻耕15—20cm適當斷根,減少水分供給,使土壤適當干旱,可控制冬梢抽生,促進花芽分化。
③藥物控制。在11月上中旬以后龍眼樹葉葉片轉綠后,用40%乙稀利10—15毫升兌清水15公斤噴芽端。噴乙烯利不宜在同一樹冠上重復噴或全樹噴布,或在一個月內重復多次噴,以免造成葉片變黃,嚴重時大量落葉、樹勢衰退。
④人工摘除冬梢:對零星抽生的冬梢,應及時地從嫩梢基部留1—2cm嫩梢摘除。
六、紅色菜心種植方法是什么?
紅菜心種植方法有3種,要想種植的菜心長得又快又粗又嫩,不妨學習以下3種種植方法。
1、平地播種法:把地深翻起壟晾曬幾天后,撒上一層復合肥用泥土蓋住,泥土厚度約1厘米,每畝用量為30~40斤左右,把種子拌入干細砂或細土均勻撒在上面,用遮陽網蓋住后把地澆濕,然后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3~4天就能長出小苗來了。
長出小苗后把遮陽網去掉,等長至2~3厘米高時要進行間苗,間苗距離在20厘米左右,每隔20厘米留下兩棵小苗即可,長到5厘米高時,在下午5~6點鐘澆一次尿素溶液或氮肥溶液補充營養(yǎng)。切記:出太陽天氣早上和中午千萬別澆尿素溶液或氮肥溶液,否則會產生燒苗而造成損失,這樣種植出來的菜心長得又快又粗又嫩。
2、條播法:把地深翻起壟晾曬幾天后,開一條條的小溝,寬度約8~10厘米,深度約4~6厘米,行距約20~25厘米,把農家肥和復合肥撒在溝里蓋上土,厚度約1厘米,然后把種子拌入細砂或細土,均勻撒在上面后用遮陽網蓋住澆濕土地。長出苗后,去掉遮陽網進行間苗、追肥方法同上面所說一樣即可。
3、育苗種植法:先在育苗床撒上種子進行育苗,等長出苗到5~6厘米高時就可移植到其它土地上了。在移植之前,先把待種植的土地深翻起壟晾曬幾天,然后挖些小坑,坑深4~6厘米,行距約20~25厘米,把農家肥和復合肥撒入坑里,蓋上2~3厘米的泥土后,把育苗床的小菜苗澆濕透拔出來,直接種在有肥料的坑上面,種好后馬上澆水定根。2天左右種植的小菜苗就會長出新須來,每天堅持澆水一次,保持土地濕潤,這樣一般在十天過后就可以采收了。
4、無論利用以上哪種種植方法,在采收后的第二天下午5~6點鐘,利用尿素溶液或氮肥溶液澆根,這樣2~4又長出了又粗又嫩的菜心來了。
七、沙姜種植方法是什么?
沙姜又稱山萘,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屬黑泥田,含碳質多,松軟疏水,宜于沙姜生長?! ∧鲜⑽挥谥袊喜?,隸屬廣東省化州市,自然和氣候天氣正好適宜栽種沙姜,南盛所出產的沙姜最為優(yōu)質,其沙姜呈褐色,略帶光澤,經曬不癟,皮薄肉厚,質脆肉嫩,味辛辣帶甜,含姜辣素高,具有化痰行氣,消食開胃,健脾消水去濕和防疫等功效。據父老傳說,清光緒年間,化州及鄰縣瘟流行,南盛一帶村民食沙姜以防,得免疫病,四境賴以安寧。此外,南盛水姜與本地名肴“白切雞”伴食,香而不膩,饒有風味。酒樓飯莊及居民家庭估白切雞均以沙姜作主要佐料,相沿成習。又本地廚師調味用的香料粉,多以南盛沙姜作配料,菜肴特別美味可口。現將沙姜的主要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一、選好姜種 選好姜種是獲得高產的關鍵,“種好一半姜”,種子宜選生長均勻、大小適中、表皮完整、肉色新鮮、老熟無病蟲的健康姜種。凡表皮脫落、肉質變色,或有水漬腐爛的,決不能作種,如在病田選用的姜種,種前必須進行種子消毒,以防止帶病入田。二、選好土地 選地也是一個高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宜選擇地勢較高、排灌良好、土質疏松、肥力較好的砂質土壤種植,最好是新墾荒地,或幾年末種過姜的土地。連作熟地容易發(fā)病,種前要進行土壤消毒,可用50%代森銨和50%多菌靈粉劑各o.5公斤,兌水400公斤,于種植前2~3天均勻噴灑種植地,然后犁翻耙勻,過數天即可種植。三、選好種植季節(jié)沙姜的種植季節(jié)性很強,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一般要在“春分”到“清明”前后種下,最遲不能超過“立夏”。種前要曬種l~2天,以促進姜種發(fā)芽。整地要細致,耙碎土壤,除凈雜草,開好排水溝,然后起畦,畦面寬2.5~3米,開好行,施上基肥,株距15厘米左右,每畝約下姜種200公斤。種后蓋上土質肥或細土,如土壤干旱要灌水或淋水,促進早出苗,有條件的可在畦面蓋上草保溫保濕,確保齊苗壯苗。四、嚴格管理 沙姜要高產必須實行嚴格的管理,種下后即要著手做好排灌工作,土壤過干要灌水、過濕要開溝瀝水,嚴防姜田漬水。土壤板結要及時松土,以利出苗。出苗后要及時檢查,如發(fā)現缺株,要移苗補缺或補種,以保證全苗,生長一致。移苗補種的要添加肥料。及時中耕除草,疏松土壤,以利姜苗生長。五、合理施肥 沙姜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施足基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公斤以上,肥效長,以保證其生長需要;迫肥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可淋人畜糞肥,或加少量化學氮肥,以促快長;7~8月份是沙姜生勢旺盛期,需肥較多,可根據苗情苗勢,進行追肥,此時要輕施氮肥,重施磷鉀肥,以保證結姜良好。如生長旺盛可不必施氮肥,輕施磷鉀肥。六、注意防治病蟲害 沙姜管理不好,容易發(fā)生病蟲害,特別連作地或帶病的姜種,會造成爛葉、爛根、爛姜等現象,一般是真菌病害多,一旦發(fā)現要立即噴藥防止擴散蔓延,可用波爾多液或其它殺菌劑。管理得好,一般病蟲害少,不需防治。葉斑病防治在8~10月發(fā)生,葉片上出現黃色圓形或橢圓形斑點,以后斑點干枯而成白色薄膜或成穿孔,根莖瘦小或腐爛。防治方法:注意選土,整地時理好水溝,雨后及時排水,可以減少發(fā)生。發(fā)病初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或70%琥·乙膦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交替用藥灌根,株灌藥液0.5升,隔5天左右灌1次,連灌2-3次。如果確認是由于漬水而造成爛根所發(fā)生的生理性病害,則用0.02ppm蕓苔素內酯噴葉片。每隔10天左右噴一次,連噴2-3次,以提高植株根系的抗逆能力。此外,要注意在姜畦外挖溝,令姜畦內漬水外滲而排除漬水。
八、紅薯苗種植方法是什么?
回答;
1、土壤處理:紫甘薯對土壤適應性廣,要達到高產一般選擇土地疏松肥沃,有機質較高的砂質土壤為宜。因紫甘薯塊根伸長性強,塊根膨大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地,要獲得高產,須在春季解凍后深耕耙耱保墑,移栽前揀凈根茬,打碎坷粒,結合施肥防蟲(土壤處理)、起壟一次過手。每667㎡用47%的樂斯本0.25-0.5kg配成1000倍液噴灑于地面后深翻,以防止地下害蟲。
2、深耕作壟。甘薯有平栽和壟栽兩種方式,而以壟栽為佳。壟栽的好處是:增厚土層,擴大根系活動范圍,疏松土壤,擴大表土與空氣、陽光接觸面積,利于氣體交換和提高土溫,增大晝夜溫差,也便于排灌。作壟宜在晴天土壤干濕適度時進行,深溝大壟為好,達到深耕、土細、壟要直,以便排水和灌溉,壟面邀平整平滑,以利于刨窩栽苗,壟的大小應根據田類、土質、種植季節(jié)、種植方式、生長期及品種等因地制宜確定。保水力強的粘土,壟宜高宜窄;保水力差的砂土,壟宜寬稍矮。作壟的方式有單壟單行(壟距60-70cm含溝,株距20-25cm)、單壟雙行(壟距120cm含溝,株距25-30cm)等
九、茼蒿的種植方法是什么?
大葉茼蒿的栽培可以直播,也可以進行育苗移栽。
露地直播一般在3~4月份進行,條播行距為10厘米,每667米用種量約為1.5~2.0千克。平畦撒播,每667米用種量一般為4~5千克。
育苗移栽,每667米需用種100~150克。播種后覆蓋一層細土,進行鎮(zhèn)壓,畦面一定要平整。秋茼蒿播種后,出土前需保持土壤濕潤;春茼蒿要注意覆蓋防寒,出土后要適當控水,防止猝倒病的發(fā)生。
大葉茼蒿出苗迅速,溫度適合的情況下,4~5天即可出苗,6~7天苗便可出齊。直播的大葉茼蒿,出苗后間苗,株距在10厘米左右。育苗移栽的大葉茼蒿,在2葉1心時進行移植,定植株行距為10厘米×10厘米。大葉茼蒿在整個生長期內都應加強肥水的管理,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增加產量,提高品質。水分不足將使莖葉變硬,劣化品質。當植株長到10~12厘米后開始追肥,追肥時要注意少量多次。播種后40~50天,苗高16~20厘米時就可以采收嫩梢。大葉茼蒿可采用1次播種1次采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1次播種分批多次采收的方式。多次采收時,在每次采收后都要追肥水,促進側枝的萌發(fā)生長。每667米產量可以達到1000~2500千克。
大葉茼蒿若管理得當,病蟲害發(fā)生較少。大葉茼蒿病害主要是葉枯病和霜霉病。防治葉枯病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16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7~10天噴1次,連噴2~3次。霜霉病的防治可在發(fā)病初期噴灑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十、私密種植的方法是什么?
1、私密種植一般是單株毛囊移植,女性的私 處毛發(fā)一般為倒三 角型,也有心型和桃型的。
毛移植要根據私 處毛發(fā)的面積和型狀來決定移植的量,一般是在原有基礎上移植再加密的。
2、私密種植的方法通常顯微技術獲得毛囊,根據私 處毛發(fā)缺失面積,適當密度的采取毛囊,然后經過特殊的精細分離獲得移植毛囊胚。
手術需要在局麻下進行,確保移植的毛囊今后生長方向更自然。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