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與種植結合策劃書(養(yǎng)殖與種植結合策劃書怎么寫)
一、紫蘭種植與養(yǎng)殖方法?
紫蘭花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溫為18—25℃,忌酷熱,陽光不宜過于強烈,應置蔭棚下養(yǎng)護。怕水澇。冬季休眠期,要求冷涼的氣候,以10一12℃為宜,不得低于5℃。喜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砂壤土。
盆土要求:以含大量腐質、疏松、排水良好的中性偏酸性土壤為佳 賣蘭的地方有栽植的培土,
放置場所:蘭花在春、夏、秋可在室外及陽臺蒔養(yǎng),要求選擇通風良好、空氣濕潤、又無環(huán)境污染處
二、牛筋草種植與養(yǎng)殖?
摘要牛筋草根系發(fā)達,適應能力強,可以在各種環(huán)境中生長,對土壤和肥料沒有要求,種植草籽時在土壤中撒上草籽灑水即可,一般一周左右開始瘋狂生長。在自然條件下,牛筋草的繁殖方式有有性和無性兩種,無性繁殖通過根、莖、葉或根莖、匍匐莖、塊莖、球莖和鱗莖等器官繁殖;有性繁殖主要是通過種子到處傳播。
一、牛筋籽的種植方法
1、牛筋草根系發(fā)達,適應能力強,可以在各種環(huán)境中生長,對土壤和肥料沒有要求,種植草籽時在土壤中撒上草籽灑水即可,一般一周左右開始瘋狂生長。
2、在自然條件下,牛筋草的繁殖方式有有性和無性兩種。無性繁殖通過根、莖、葉或根莖、匍匐莖、塊莖、球莖和鱗莖等器官繁殖。有性繁殖主要是通過種子到處傳播,傳播方式是通過風吹、流水及動物取食排泄傳播,或者附著在機械、動物的毛皮和人的衣服、鞋子上,通過機械、動物或人的移動而到處散布傳播。
二、牛筋草的價值
牛筋草對農(nóng)業(yè)栽培危害很大,但也是優(yōu)質草料,作為保土植物,對防止水土流失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它還具有很好的藥用效果
三、種植與養(yǎng)殖哪個好?
答案因人而異。因為創(chuàng)業(yè)很難,社會競爭很殘酷,所以在選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東西,對自己有個客觀的評價,全面分析現(xiàn)有的資源做哪個更有利。
四、海棠的種植與養(yǎng)殖方法?
1、栽種方法:選光照足、方便排水的地塊種植,苗木要保證健壯、根系完整。栽后及時澆灌透水,促使盡快恢復生長。
2、肥水管理:苗木一旦開始生長就要及時澆水、定期追肥,保證有充足的養(yǎng)分、水分,這樣長勢才會更旺盛。
3、合理修剪:落葉后到萌芽前需盡快修剪,剪掉病弱枝、枯枝。
4、防治病蟲害:及時噴藥防治病蟲害。
五、葛根種植與雞立體養(yǎng)殖?
葛根種植一般兩年采收,由于葛根采收根塊,因此土壤的松軟程度對葛根的產(chǎn)量影響很大。
而養(yǎng)雞很容易踩實土壤,特別是追施農(nóng)家肥有蟲子滋生時,會造成雞將葛根土壤中的根塊扒出土壤外的情況。建議種植葛根時養(yǎng)雞不宜過多,雞活動面積以平均每15平方米以上一只為宜,每批雞出欄后應更換雞舍位置,以防雞長期集中于某處活動,造成該處葛根產(chǎn)量不理想。另最好藤架高度1.5米以上,在葛根長到2米長以上時再開始放養(yǎng)雞群。
六、紫珠的種植與養(yǎng)殖方法?
光照和溫度
紫珠喜歡溫暖,在陰涼的環(huán)境下生長較好,北方地區(qū)養(yǎng)殖紫珠,可以將其放在背風的向陽處。紫珠生長的適宜溫度是在15℃——25℃之間,冬季過于寒冷的時候,某些枝梢會凍死,在來年剪除即可。
澆水和施肥
紫珠對水分的要求較為嚴格,它喜歡濕潤的環(huán)境,怕干旱,但又不能積水。因此,養(yǎng)殖紫珠要注意,在干旱的季節(jié)里,需要多澆水,并要通過噴水來增加空氣濕度;在多雨的季節(jié)里,需要及時的排水,因為紫珠是不耐澇的,積水會對紫珠的生長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施肥也是必要的工作。在紫珠定植的時候,需要施一定量的基肥,此外生長期間需要及時追肥。在春秋季節(jié),可以追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在4月份——10月份期間,可以每兩個月追施一次稀薄的糞水。
繁殖方法
紫珠的繁殖,主要是播種繁殖,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這幾種方式。播種繁殖是在春季3、4月份進行,秋季可以移栽。扦插繁殖和分株繁殖也是在春季進行的。
七、菱角的種植與養(yǎng)殖方法?
一、選擇品種
選擇優(yōu)良品種菱角是高產(chǎn)的基礎,也是爭季節(jié)、早占領市場、提高經(jīng)濟效益的關鍵。如以生食為主,可選菱角大的早、中熟品種(兩角菱),分期分批投放市場。以高產(chǎn)為主,可種植熟期晚的烏菱品種。同時因菱角種性易退化,必須注意選擇菱形飽滿、充實度高、果皮充分硬化、無病蟲害的菱角留種。
二、適時密植
本地放養(yǎng)菱角的適宜時間,一般在清明前后,水溫穩(wěn)定在12℃以上時進行,方式可分為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直播適宜于水深 2-3m、底土較肥沃的河塘,當菱角胚芽長出1~2cm時,將菱種均勻撒在水中。播前要注意清除河塘中的水草、青苔和野菱,畝用種量一般為10kg,肥力差的河塘可適當增加用種量。對水面大、水較深的河塘,可采用育苗移栽方式。選擇底土肥沃、水較淺的河塘,播前放干水曬硬表土,施足農(nóng)家肥作基肥;種后放淺水,以后隨苗齡的增加逐漸加深水層,畝用種量在60kg左右,可移栽水面5-6畝。苗齡在60天左右,有10片頂葉,菱盤在15cm,具有2~3個分枝時放養(yǎng),放養(yǎng)時用草繩10株扎成一束,逐步插入水底。菱角長出水面后如密度過高,可采取人工疏密勻苗,防止菱頭早封水面而開盤小,影響產(chǎn)量。
八、醫(yī)養(yǎng)結合養(yǎng)老機構策劃書摘要?
一方面要有合格完整的醫(yī)療團隊,另一方面要有養(yǎng)老的機構團隊。使老人即能在這養(yǎng)老,又能及時治病。
九、五爪金龍的養(yǎng)殖與種植?
五爪金龍的形態(tài)特征和繁殖方法介紹
五爪金龍為多年生草本,常生于荒地、灌叢、山地、水邊,種子繁殖力強,是園林害草。尤其在疏于管理的庭院更為多見,纏繞生長在庭園的籬笆、圍欄、電線桿和電線、以及大小灌木和喬木上,影響庭園的美觀。也可見到一些果園和苗圃受害較重。但是五爪金龍為夏、秋常見的蔓生花卉,是垂直綠化和小型花架的好材料??勺骰h邊的爬藤材。
根塊狀,莖長達或超過5cm,無毛或略粗糙,略具棱。葉5裂達基部,中裂片較大,卵形,卵狀批針形或橢圓行,長4~5cm,寬2~2.5cm,基部一對裂片再淺裂或深裂,先端急尖或微鈍而具短尖頭;葉柄長2~8cm,常具假托葉?;ㄐ蚓?至數(shù)花,花序梗長2~8cm;苞片和小苞片早落;花梗城0.5~2cm。萼片不相等,外面兩片較短,長4~6.5cm,無毛,花冠粉紅色或紫紅色,稀白色,漏斗狀,長5~7cm;雄蕊內藏,不等長;雌蕊內藏,子房無毛,柱頭2裂。蒴果多少球星,長約1cm。種子黑色,長約5mm,密被毛。
原產(chǎn)地:模式標本采自歐洲,有的學者認為原產(chǎn)地是美洲。
入侵地: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南部)、福建、海南、香港、澳門等地。
入侵時間及地點:根據(jù)Dunn&Tutcher(1912年)記載,該種當時已在香港歸化,攀于喬木和灌叢上。
播種繁殖
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播種能否成功。最好是選用當年采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fā)芽率越低。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沒有病蟲害的種子。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然后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fā)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
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播種后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后,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shù)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shù)亻g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
扦插
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進行嫩枝扦插時,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長旺盛時,選用當年生粗壯枝條作為插穗。把枝條剪下后,選取壯實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長的一段,每段要帶3個以上的葉節(jié)。剪取插穗時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個葉節(jié)的上方大約1公分處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葉節(jié)下方大約為0.5公分處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鋒利)。進行硬枝扦插時,在早春氣溫回升后,選取去年的健壯枝條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個節(jié),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扦插后的管理:溫度:插穗生根的最適溫度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緩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兩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爛,并且溫度越高,腐爛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溫時,保溫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來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來;扦插后溫度太高溫時,降溫的措施主要是給插穗遮蔭,要遮去陽光的50~80%,同時,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較高噴的次數(shù)也較多,陰雨天溫度較低溫度較大,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
濕度: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fā):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shù)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shù)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xù)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網(wǎng):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wǎng),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wǎng)。
移栽:小苗裝盆或養(yǎng)了幾年的大株轉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薄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上完盆后澆一次透水,并放在遮蔭環(huán)境養(yǎng)護一周。小苗移栽時,先挖好種植穴,在種植穴底部撒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基肥),厚度約為4~6公分,再覆上一層土并放入苗木,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放入苗木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澆一次透水。
十、種植與養(yǎng)殖學什么專業(yè)好?
種植與養(yǎng)殖可以學畜牧和園林專業(yè)。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