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殖種植技術規(guī)程(養(yǎng)殖種植技術規(guī)程最新版)
一、黃瓜種植技術規(guī)程?
一、黃瓜育苗技術
1、先將黃瓜種浸入到十三至十五溫度的水中,過四個小時后,撈出來后裝入布袋中,置于零下五度的冰箱中冷貯八至十個小時,后取出用涼水緩開來,再控凈水后放入盆中或者瓶中內(nèi),高溫催芽,低溫煉芽,將冷貯后的種子置于三十至三十五溫度的高溫下催芽,種子露白二小時后,再降到二十溫度下煉芽二十小時。
2、經(jīng)過煉芽后的黃瓜種子,播種在室溫四十溫度左右的苗床上,二十四小時后即可出苗,待幼苗出齊后,保持室溫二十溫度下蹲苗。
3、黃瓜定植前十至十五天進行低溫煉苗,白天溫度降到二十溫度以下,夜間降到十度以下,幼苗分苗后保持二十五至三十溫度促緩苗,緩苗后白天棚室溫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左右,夜間控制在十三至十五溫度,促進黃瓜健壯生長。
二、黃瓜選地整地和施肥
1、黃瓜選地,黃瓜忌與同科作物連作,要選擇土層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中。
2、黃瓜整地,黃瓜整地需要犁兩耙,深翻開溝作畦,畦寬包溝一點三米,畦面寬約七十至八十厘米,行寬約五十至六十厘米,畦高十八至二十厘米,畝施充分的腐熟優(yōu)質農(nóng)家肥料,另外復合肥料五十公斤,過磷酸鈣一百公斤,于播種行開溝深施作基肥料。
三、黃瓜種子播種
1、黃瓜播種期,以春季、秋季種植為主,春黃瓜播種適宜期為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秋黃瓜宜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2、黃瓜播種方式,種植黃瓜一般情況采用直播為主,也可以用營養(yǎng)杯育苗移栽播種,播種前種植浸泡二至三小時,后用百菌清浸種子十五分鐘,或者用多菌靈浸種子六十分鐘,進行種子消毒,來殺死病原菌,浸種子時順一向方攪拌,后用清水浸泡二至四小時,經(jīng)過種子消毒后,洗凈后直播或者催芽直播,在栽培畦內(nèi)開溝淋水點種子,按行距四十至五十厘米,栽植二行,株距二十五厘米,每一穴播種二粒黃瓜種子,播種后再蓋上土層一點五厘米,一般情況播種后三天出苗。
四、黃瓜定植后的管理
緩苗期,定植后一周內(nèi)加強保溫,關嚴大棚通風口,掛好大棚門簾,不超過三十三度時不通風,若遇寒氣流,須要加強保溫,定植后在十到十五天左右進行一次灌根,可以用嘧菌酯進行灌根作業(yè)。
發(fā)現(xiàn)黃瓜苗心葉見長時,表示已經(jīng)緩苗,需要水量的增加,要及時的澆水緩苗,可以淋施海精靈生物劑倍液,利于黃瓜作物生長很快、提苗迅速。
初花期,從緩苗期到黃瓜跟瓜坐住這段時間,主要是促根控制秧苗,為結果期打好基礎,緩苗后及時插架綁蔓,高秧彎曲綁蔓,使大小秧苗的頂端均在同一個水平線上,便于以后管理,適當?shù)目刂扑?,以利于發(fā)根。
黃瓜植株生長勢過慢,葉片暗綠無光澤,黃瓜苗龍頭緊聚說明缺水,如果葉柄、節(jié)間過長,夜色淡綠,葉片上舉,靠近生長點的葉子稀疏,說明水分過多,在抽蔓至花前,每畝沖施大量的元素均衡肥料三公斤和海精靈生物劑二公斤,促進黃瓜植株開花結果。
結果期,應供給充足的水肥,促進結瓜,防治早衰,加大通風量降溫排濕,扒縫或者揭開大棚底邊的薄膜通風,避免夜間結露,夜間濕度最好控制在二十五左右。
待黃瓜瓜條坐住,長至十至十五厘米的時候,澆水時要帶肥料,并且逐漸開始進入正常澆水沖肥階段,適時的補充葉面肥。
以上內(nèi)容就是黃瓜的種植技術,在土壤濕的情況下施肥容易引起雌花分化,出現(xiàn)畸形瓜,造成落葉,落花以及化瓜等生理性病害,在高溫條件下施肥,植株葉片水分蒸發(fā)量大,會影響肥效的發(fā)揮,此外施肥時間以清晨或者傍晚為宜,科學種植,科學管理。
二、山東芋頭種植技術規(guī)程?
一、山東毛芋頭宜在春季種植,一般1-3月間都可以。
二、毛芋頭種植方法
1、整地開溝
肥沃深厚、保水力強的粘質土為宜,深翻土壤后按100厘米左右行距挖一條寬50厘米,深35厘米的溝,然后每畝施加2000公斤有機肥,60公斤復合鉀肥作為基肥。
2、育苗播種
選擇外表無損壞、無病害、健康飽滿的種子放在太陽下曬三四天,然后放到濕沙子中催芽,沙子蓋10厘米左右為宜,溫度控制在25度左右為宜,數(shù)天即可發(fā)芽。發(fā)芽的種子按株距40厘米距離栽植到溝內(nèi)即可,每畝大概種45000株。
3、肥水管理
追肥應分次施用,在幼苗期、發(fā)棵期和球莖生長盛期共追2-3次,并以磷鉀肥為主;芋頭忌土壤干燥,土壤過濕積水也不利根系生長。苗期應使土壤底墑足,切忌澆水過早,幼苗期澆水保持土壤微微濕潤即可,遇雨則應注意排水,高溫季節(jié)要避免中午澆水,否則易使葉片枯萎。
4、中耕除草
幼苗期結合追肥,進行中耕除草,幼苗結束時,中耕并使栽培溝成為平地,間隔20天培土一次,厚度為7厘米,培土兩次。
三、無花果種植技術規(guī)程?
無花果栽培技術規(guī)程
一、把好建園關
1.無花果豈水,雨季根部淹水三天就有爛根死亡的危險,而夏季高溫期保持畦底不發(fā)白會更利于生長,所以必須選擇排灌良好的園址。
2.施足底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質2噸以上。結合施肥的同時設法使土壤的通透氣性盡量提高。
3.無花果不宜重茬,所以不能在種過無花果(或苗)的地方建園。另無花果的根、葉、莖、果等,腐爛后會有多年的自毒效應,會極明顯地抑制生長。
二、栽培密度
合理密植,采用行距2.3~2.5米,株距0.8~1.2米的株行距栽種,有望當年收回成本,次年即可達到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目的。
三、合理施肥
基肥:應選有機質肥為,氮、磷、鉀、鈣等元素配合施用為原則。將占全年施肥量70%的有機質肥料(發(fā)酵腐熟的)于10月鋪于畦面近根部,用結合清溝的土封蓋好。
追肥:用量根據(jù)實際生長情況控制。另每年畝施生石灰60~70斤。9月追一次硫酸鉀或過磷酸鈣或草木灰。7月后不僅要嚴格控施氮肥,還要注意久旱后不能過透的灌水,否則會引起裂果、品質降低、后期徒長等不良后果。
四、修剪要點
定干:不管哪種整形法都只留一條主干。三主枝開心型的定20~30厘米開叉,單干拳型的留20~30厘米,一文字型定50~60厘米,第一年必須立架或插棒引縛,以保直立;分枝干以45度~70度定向引綁。
注重夏剪:根據(jù)不同整形方法及生長空間的大小合理調(diào)整留芽量,盡早抹去多余的萌芽。
五、未成熟果的利用
藥用:直接切薄片曬(烘)干,或先在開水浸泡幾秒鐘“殺青”,再反復暴曬或烘干即為中藥成品。
六、病害防治
疫腐病是主要防治對象,必須未病先防,其他如白羽紋病等病害可以在防治疫腐病的同時兼治。
物理防治措施有:
1、栽種時要深溝高畦,雨季及時排水,有避雨則更好。
2、地膜覆蓋可明顯提高根系活力及除草。
3、控施氮肥。
4、發(fā)現(xiàn)病源及時燒毀。
5、盡早剪除過密、下垂、病蟲枝,以確保通風透光?;瘜W防治方法:春季萌芽初期用5度石硫合劑全園消毒一次,在高溫多雨的霉季搶雨晴或大風過后及時打藥預防,用石灰:硫酸銅:水為1:2:200的波爾多液,一般隔15天連噴三到4次即可。
七、蟲害防治
鳥害:可設防鳥網(wǎng)。
桑天牛:6~9月人工捕捉成蟲,及時檢查新梢基部10厘米段的向陽面,成蟲下卵需咬爛約長1、2厘米、寬0.6厘米、深0.3厘米的皮塊,再把卵下到其中間的,可以用螺絲刀或鐵絲搶早鏟除,蛀入過深時用殺天牛藥簽插入最底下的排糞口內(nèi)毒殺。
金龜子:可用廢鮮果加毒藥誘殺。
八、寒區(qū)幼樹防凍方法
力求促使樹體積累的養(yǎng)分越多,則其抗凍性就越強。主要措施有:在生長后期需增施磷、鉀肥,8月上旬以后著生的幼果、分枝盡早摘除,并反復打頂。冬季應該采取主干包草、封塑料袋、涂石灰,培土、蓋地膜,在大凍之前設法使樹干吸足水分等收起。
四、黃芩種植技術規(guī)程的意義?
【生長環(huán)境】黃芩生長于石礫質或黏土質山坡、山頂草原、丘陵坡地、草原,也常見于較干旱的荒山坡、土崗以及草原型石礫質山地陽坡。喜溫和氣候和光照,耐旱且耐寒,適宜于中性或偏堿性,土質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長。
【種植技術】
1、選地:栽培黃芩以排水良好,肥沃的腐殖質土壤和沙質壤土為最好,表土宜深厚膨軟,下層土含有沙礫。低濕地排水,不良及黏性強而堅硬的土壤,不適宜栽種。氣候宜于溫暖而稍微寒冷的溫帶北部與中部地方,降雨量適中的地域。
2、采種育苗:選擇發(fā)育良好健壯的2~3年生植株作為采種母株。通常7月開花,9月果實逐漸成熟,就可采收,待干燥后儲藏;或與土沙混合,埋藏在土中。選氣候溫暖,陽光照射良好的地方設置苗床。將土地翻耕,打碎土塊,同時施以腐熟堆肥、人糞尿及草木灰作基肥,以土壤充分混合,再整理寬100~200cm的畦,畦長可視地形而定。播種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采用撒播或條播均可。撒播時注意疏密要均勻,條播距離7~10cm,播后覆薄土一層,土面再蓋稻草,以防畦面干燥板結,使種子發(fā)芽整齊良好。發(fā)芽后除去覆草,在幼苗生長茂密的部分,要拔除弱小的幼苗,如見有雜草發(fā)生,也須隨時拔掉。在育苗期宜施入糞尿1~2次,到幼苗生長13~17cm時,可進行定植。
3、移栽:定植移栽期在秋季的9月,或在春天的4~5月。植前先將土地作畦,寬67cm,株距23~26cm。選發(fā)育良好的壯苗,每穴載1株,覆土輕壓,使根部與土壤密結。
4、分株繁殖:4月上旬于黃芩根莖萌發(fā)新芽以前,挖出3年生的黃芩全株,選擇無病蟲害且根莖比較完整者,將主根切除供藥用,然后依根莖自然形狀用刀劈開,按行距30~40cm,株距10~12cm栽植即可。
【栽培管理】
1、松土除草:幼苗栽植成活后,隨時注意除草,并松土與培土2~3次。松土宜淺,注意勿傷根部,以免腐爛。
2、施肥:基肥用堆肥、大豆餅、草木灰等。追肥用人糞尿與硫酸銨等。在生長期間分期施用追肥2~3次。
3、摘除花蕾:當花蕾發(fā)生時,及時摘除,以促進根部發(fā)育生長。
4、病蟲害防治:主要是葉枯病,危害葉片,高溫多雨季節(jié)發(fā)病嚴重。防治方法:少量發(fā)生時,可挖出病株燒掉,消滅越冬菌源。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者1:1:120波爾多液噴霧,每7~14天1次,連續(xù)2~3次。
【收獲與加工】春秋兩季采收。挖取根部,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曬至半干,撞去外皮,再曬至全干。
五、山東棉花種植技術規(guī)程?
一、曬種
選用脫絨包衣種子,于播種前10天,選晴好天氣,曬種2~3天。結合曬種,揀出破碎子、蟲傷子、秕子。曬種時,將種子在席子上攤薄,每天翻動2~3次。
二、噴除草劑
在播種前2~3天將棉田通過淺耕細耙整平,隨后畝用48%氟樂靈乳油100毫升,兌水50公斤均勻噴灑棉田表面,隨后淺耙混土2~3厘米。對于多年施用氟樂靈的棉田,可換用“二甲戊靈”。
三、適墑播種
一般在播種前15天左右灌水壓堿造墑,輕度鹽堿棉田待田間持水量降到70%左右(手握土壤有濕潤的感覺,且能成團,平胸落地土團能散開時的墑情),重度鹽堿棉田待田間持水量達80%左右時(手握土壤有少量水珠滲出,但不能成流,土團平胸落地仍能散開時的墑情)播種。
四、適時播種
對于生育期125~135天的中早熟品種,為提高鹽堿地棉田的成苗率,以5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14度時播種為宜,即4月20日至4月底播種;對于像“魯54”這樣的早熟品種,播種期可推遲至5月中下旬。沒有造墑條件的棉田,可在5厘米地溫穩(wěn)定在12度以上時,即4月15日后,搶墑播種。
五、適量播種
一般重鹽堿棉田的畝播種量為1.5~2公斤;輕度鹽堿棉田的畝播種量為1~1.5公斤。
六、適當?shù)纳疃炔シN
一般棉田棉花播深以2~2.5厘米為宜;沙質土、墑情差的棉田可加深至3厘米。
七、推廣機采棉播種規(guī)格
為適應機械化采摘棉花的要求,推廣76厘米等行距播種。
八、推廣機械化播種、施肥、覆膜一體完成
機械化播種、施肥、覆膜一體化完成,既可提高作業(yè)效率、節(jié)省用工、減少成本,又可提高播種質量,要引導廣大棉農(nóng)大力應用。
六、青柚的種植技術規(guī)程標準?
泰國青柚苗種植前需剪掉過長的主根,且苗子如偏高建議適當短截至30-50公分高即可。如溫度比較高或者風比較大的情況下建議適當修剪掉部分葉片或者每張葉片剪掉半張去種植以避免因為水分過分蒸騰而影響泰國青柚苗的成活率。
七、滇禾優(yōu)615的種植技術規(guī)程?
滇禾優(yōu)615的種植技術三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0.5天,比對照F優(yōu)498長0.3天。株高118.3厘米,穗長26.3厘米,每畝有效穗數(shù)14.3萬穗,每穗總粒數(shù)199.5粒,結實率81.4%,千粒重27.9克。
八、綠色食品鵪鶉蛋養(yǎng)殖技術規(guī)程?
無公害蛋鵪鶉生產(chǎn)技術規(guī)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無公害鵪鶉生產(chǎn)過程中環(huán)境、飼養(yǎng)、消毒、免疫、銷售、廢棄物處理等涉及到飼養(yǎng)管理的全過程應遵循
九、造林技術規(guī)程?
造林技術的規(guī)程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合適的土地進行造林;
2.根據(jù)地形特點制定造林方案;
3.按照規(guī)程進行苗木采擷并移植;
4.做好水土養(yǎng)護,提高苗木生存率;
5.加強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及管理服務,保證林木的生長和發(fā)育。
十、河南種植養(yǎng)殖項目?
河南也是個好地方,泥鰍螞蝗癩蛤蟆,甲魚等魚,雞鴨鵝,羊牛豬都行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