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蘭的種植方法
香雪蘭種植方法如下:
土壤準備:香雪蘭喜歡有機質豐富、保水力強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pH6~7.2.種植前土壤每平方米可用五氯硝基苯6~10g,溴甲烷50~70g,映喃丹8~12g處理。
施藥后,翻耙平整,隔5~7天即可播種。栽植床的畦高,干旱地區(qū)為5cm左右;土壤濕度大,不易排水的床面,畦面宜20~25cm.
種球準備:香雪蘭種球的自然休眠期很長,大約50~60天。一般種球起挖后,在28~31℃條件下貯存,經(jīng)2~3個月發(fā)芽,而在低溫13℃條件下休眠可達8個月左右。因而香雪蘭種植前需通過先高溫后低溫處理打破休眠。
(1)種球選擇:栽培用種球應選直徑為1cm以上的大球。為減輕病毒感染,必須選用脫毒的組培球,或由種子、子球培育的新球。一般用組培苗,或種子播種,小球培育1~2年后可育成優(yōu)質種球。
(2)種球預處理:種植前,種球需進行、打破休眠、促進發(fā)根等預處理。種球可用500~800倍液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劑浸種球莖1~2h(小時),撈起陰干即可。促根處理應在見根長出后栽植,催根不宜過長,否則栽植時易傷根系。
定植:普通栽培定植期在9~10月,通過保護設施越冬,主要花期在3~4月。定植時,如果適當排開播種,再采取促成栽培與延遲栽培可使香雪蘭周年供花。栽培距離因品種、球莖大小、栽培季節(jié)而不同。一般種植株行距為8cm-10~14)cm,每平方米種植密度為80~110株。
狹葉品種比寬葉品種種植密,冬季栽培比夏栽密,小球比大球密。種植時通常覆土2~3cm,切忌太厚,植后土表常覆蓋一層薄薄的草炭土或松針、稻草、鋸木屑等,以保持土壤濕潤。
溫度管理:溫度管理對香雪蘭切花生產很重要。一般栽后6周左右花序已完全分化,較小的球莖會推遲2~3周。在花芽分化期要避免25℃以上的高溫,10℃以下的低溫。
從4葉期起保證有4周以上時間維持溫度13~14℃,以順利誘導4~6葉期間的花原基分化,這有利切花產量與質量的提高?;ɡ俪霈F(xiàn)后適當提高環(huán)境溫度,以促進開花。但為延長花期,當朵花開放后,可將溫度降低到15℃左右,使切花采收期延長。
大棚與溫室管理要注意室溫25℃以上要通風,10℃以下要加覆蓋保溫或加溫。
肥水管理:栽植后至出芽前必須保持土壤濕潤?,F(xiàn)蕾后要適當逐步減少澆水量,盡量保持土表干燥,以利降低空氣濕度,預防病害。
自定植到開花時間較短,栽植前施入的有機肥和復合肥,基本可以滿足生長需要,但如果植株生長較弱,在2~4片葉時,再追慎攜施1次硝酸銨、尿素與硫酸鉀。初花時用0.2%磷酸二氫鉀作葉面施肥,但出蕾前后避免追肥。
光照管理:栽培過程中幼苗期與開花期宜適當遮光。在葉生長期,適當遮蔭,可降低地溫,促進根系發(fā)育。在花芽分化前給以10h左右的短日照處理,有利促進花芽分化,增加花莖長度與花序上的花朵數(shù)與側穗數(shù)。
花芽分化完成后適當延長日照,有利促進花序的良好發(fā)育與提早開花。香雪蘭雖然喜光,但也要避免強光照射,在光過強、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可用透光率70%的遮陽網(wǎng)遮蔭。
拉網(wǎng):香雪蘭花枝較軟,花序屈折生長,花多時易使花枝下垂、倒伏。在植株搭饑3~4葉期,可開始設立支架張網(wǎng),自離地面25cm左右設層網(wǎng),隨植株生長再設2~3層網(wǎng)。一般張網(wǎng)的網(wǎng)格用10cm-20cm或者10cm-15cm的方格。
香雪蘭家庭種植通常多用2/3草炭土加入1/3細沙配制的人工培養(yǎng)土栽種,花芽分化要求8~13℃的低溫,花芽發(fā)育期要求適宜溫度為13~18℃,低于18℃會知孝返推遲花期,花莖縮短。生長期內要求肥水充足,每兩周使用一次有機液肥,亦可適量施用復合化肥。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