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野外養(yǎng)殖方法
1、 放蟻時間和放蟻量 江、浙地區(qū)5月初可進行放蟻養(yǎng)殖。放蟻量為0.2~0.4窩/平方米。 2、 蟻窩的選擇 蟻窩選擇得好壞,直接關系到野外放蟻的效果。在取巢時,應選擇大而老熟的蟻巢。這種蟻巢,蟻、卵及蛹都較多。蟻巢老熟意味著螞蟻本身將有分巢的趨勢。 3、 濕、溫度擴散時機 為增加螞蟻的繁殖數(shù)量,可將蟻巢打爛,使螞蟻離開原巢走散,重新筑巢。散養(yǎng)時間應于溫度在27~33℃,相對濕度在66%~73%時進行。這時水源和食物都充足,有利于筑巢和分巢后繁殖。 5、飼料 放飼螞蟻的飼料主要來源于樹上的昆蟲。大規(guī)模放養(yǎng),僅靠自然的昆蟲不能維持蟻群的生長繁衍,必須經(jīng)常補喂食物。補喂方法一般是在放飼螞蟻的林地多施有機肥,如人糞尿、禽畜糞等,這樣孳生大量蠅蛆、小蚯蚓和其他昆蟲。有條件還可定期噴喂稀釋的糖蜜,以促進螞蟻的活動和生長。另外,還可用死蛙、死蛇的尸體作補充飼料。在冬季來臨時,要經(jīng)常投喂含脂肪較多的飼料,以使螞蟻積累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增強抗寒力,確保螞蟻安全度過休眠期。 4、 在樹上的蟻巢和地下的蟻巢中休眠的螞蟻,約在驚蟄后,開始蘇醒出蟄。但早春氣溫偏低,江蘇、浙江地區(qū)月平均溫度為9.2℃。此期間管理重點以防寒、保溫為主。清明以后,氣溫逐漸升高,月平均溫度達15.2℃,螞蟻開始出巢爬到地面上和樹上活動、覓食。這時,若林地土壤干燥,應噴水,同時應將防逃水溝灌滿水。立夏后,溫度繼續(xù)升高,螞蟻進入活動、覓食、生長發(fā)育的旺季。此時要保證林地的濕潤,特別在氣溫超過35℃,天氣干旱,最好早晚各噴一次水。 立秋后,氣溫仍舊很高,這時要保持林地的潮濕。秋分后,天氣轉涼,氣溫開始下降,螞蟻處于入蟄冬眠的準備階段。此時可根據(jù)空氣濕度適當減少噴水量。立冬后,氣溫下降,螞蟻逐漸停止活動和覓食,進入冬眠狀態(tài)。冬眠期,要做好蟻巢保溫防寒防凍工作,確保螞蟻安全越冬。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