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石蛙養(yǎng)殖技術(shù)(南平石蛙養(yǎng)殖場)
1. 南平石蛙養(yǎng)殖場
黑熊 福建的黑熊屬于華南亞種,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目前,黑熊數(shù)量十分稀少,只生活在一些山區(qū)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中。 穿山甲 在福建分布廣,多在山麓地帶的草叢中或丘陵雜灌叢較潮濕的地方挖穴而居。由于穿山甲的肉、鱗片價格高昂,所以近年被盜獵的很多,現(xiàn)在數(shù)量已經(jīng)很少,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蘇門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福建從山區(qū)到沿海都有很廣的分布,但同樣由于非法盜獵,蘇門羚的數(shù)量下降得很快,特別是盜獵者常不分雌雄老少地趕盡殺絕蘇門羚,對其影響很大。 白鸛和黑鸛 都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在福建沿海地區(qū)僅1997年發(fā)現(xiàn)過1只。 琵鷺 福建有白琵鷺、黑臉琵鷺2種,棲息在近海灘涂、河口、濕地等荒僻地帶。 天鵝 有大天鵝、小天鵝2種,都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在南平、邵武等處過冬,數(shù)量非常少,原因是適宜它們過冬的人為干擾少、水草豐盛的河灣湖面受破壞。 鴛鴦 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目前每年約有200只在屏南縣鴛鴦保護區(qū)里過冬,省內(nèi)其他地方也有偶見,數(shù)量稀少。 虎紋蛙和棘胸蛙 虎紋蛙在福建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平原及半山區(qū)的稻田、池塘、水庫和沼澤地,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因為過度捕殺和農(nóng)藥的大量使用,使虎紋蛙在沿海地區(qū)已經(jīng)消失,瀕臨滅絕。棘胸蛙棲息在山澗溪流邊的石洞里,被人類大量捕食后,現(xiàn)在棘胸蛙的數(shù)量銳減。
2. 南平石蛙養(yǎng)殖場地址
1、哺乳類:
云豹Neofelis nebulosa、
豹Panthera pardus、
虎Panthera tigris、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2、鳥類:
短尾信天翁Diomedea albatrus、
白腹軍艦鳥Fregata andrewsi、
黑鸛Ciconia nigra、
朱鹮Nipponia nippon、
中華秋沙鴨Mergus squamatus、
金雕Aquila chrysaetos、
白肩雕Aquila heliaca、
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
黃腹角雉Tragopan caboti、
白頸長尾雉Syrmaticus ellioti、
大鴇Otis tarda、
遺鷗Larus relictus
3、爬行類:蟒Python molurus
4、昆蟲類:金斑喙鳳蝶Teinopalpus aureus
二、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103種)
1、哺乳類:
獼猴Macaca mulatta、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豺Cuon alpinus、
黑熊Ursus thibetanus、
黃喉貂Martes flavigula、
大靈貓Viverra zibetha、
小靈貓Viverricula indica、
叢林貓Felis chaus、
金貓Felis temmincki、
河麂(獐)Hydropotesinermis、
水鹿Cervus unicolor、
鬣羚Capricornissumatraensis、
斑羚Nemorhedus goral
2、鳥類:
角Podiceps auritus、
赤頸Podiceps grisegena、
白鵜鶘Pelecanus onocrotalus、
斑嘴鵜鶘Pelecanus philippensis、
卷羽鵜鶘Pelecanus crispus、
紅腳鰹鳥Sula sula、
褐鰹鳥Sula leucogaster、
海鸕鶿Phalacrocorax pelagicus、
黃嘴白鷺Egretta eulophotes、
巖鷺Egretta sacra、
海南虎斑鳽Gorsachius magnificus、
白頭鹮鸛(彩鸛)Mycteria leucocephalus、
黑頭白鹮Threskiornis melanocephalus、
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
白琵鷺Platalea leucorodia、
黑臉琵鷺Platalea minor、
白額雁Anser albifrons、
大天鵝Cygnus cygnus、
小天鵝Cygnus columbianus、
鴛鴦Aix galericulata、
黑翅鳶Elanus caeruleus、
黑冠鵑隼Aviceda leuphotes、
鳳頭蜂鷹Pernis ptilorhynchus、
黑鳶(黑耳鳶)Milvus migrans、
栗鳶Haliastur indus、
蒼鷹Accipiter gentilis、
褐耳鷹Accipiter badius、
赤腹鷹Accipiter soloensis、
鳳頭鷹Accipiter trivirgatus、
雀鷹Accipiter nisus、
日本松雀鷹Accipiter gularis、
松雀鷹Accipiter virgatus、
大鵟Buteo hemilasius、
普通鵟Buteo buteo、
毛腳鵟Buteo lagopus、
灰臉鵟鷹Butastur indicus、
(高山)鷹雕Spizaetus nipalensis、
草原雕Aquila rapax、
烏雕Aquila clanga、
白腹隼雕Hieraaetus fasciatus、
林雕Ictinaetus malayensis、
白腹海雕Haliaeetus leucogaster、
禿鷲Aegypius monachus、
白腹鷂Circus spilonotus、
白尾鷂Circus cyaneus、
草原鷂Circus macrourus、
烏灰鷂Circus pygargus、
鵲鷂Circus melanoleucos、
蛇鵰Spilornis cheela、
鶚Pandion haliaetus、
白腿小隼Microhierax melanoleucos、
游隼Falco peregrinus、
燕隼Falco subbuteo、
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
紅腳隼(阿穆爾隼)Falco vespertinus、
紅隼Falco tinnunculus、
白鷴Lophura nycthemera、
勺雞Pucrasia macrolopha、
灰鶴Grus grus、
白枕鶴Grus vipio、
花田雞Porzana exquisita、
小杓鷸Numenius minutus、
小青腳鷸Tringa guttifer、
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
紅翅綠鳩Treron sieboldii、
斑尾鵑鳩Macropygia unchall、
褐翅鴉鵑Centropus sinensis、
小鴉鵑Centropus toulou、
草鸮Tyto capensis、
黃嘴角鸮Otus spilocephalus、
紅角鸮Otus scops、
領(lǐng)角鸮Otus bakkamoena、
雕鸮Bubo bubo、
黃腳漁鸮Ketupa flavipes、
領(lǐng)鵂鹠Glaucidium brodiei、
斑頭鵂鹠Glaucidium cuculoides、
鷹鸮Ninox scutulata、
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
3. 石蛙養(yǎng)殖技術(shù)培訓(xùn)基地
有,在廣州就有
4. 南平石蛙養(yǎng)殖場地址在哪里
石鱗 : 石鱗是福建南平山區(qū)的著名特產(chǎn)。素以體大肉肥,肉質(zhì)鮮美而被視為山中珍品。
石鱗,是生于山中的一種蛙類,生長在深澗峽谷之中,晝伏夜出,終年在霧氣的滋潤下生長,肉質(zhì)細嫩,性味甘平,有清熱解毒之功。
石鱗,形似青蛙,大于青蛙,一般每只重150—200克,肉厚質(zhì)嫩,味道鮮美,具有滋補之功效,是烹制多種名肴的上乘原料。如閩北名菜茉莉石鱗、黃燜石鱗、生炒石鱗片、椒鹽石鱗腿等,皆膾炙人口,為難得的珍饈。
茉莉石鱗,是以此蛙的后腿為原料,剝皮去爪后,切段用閩紅酒腌一會兒,入熱油鍋內(nèi)炸一分鐘,腿肉則形如茉莉。撈出后,調(diào)入味精、上湯、白醬油等調(diào)料,煮后撈起,再澆上滾熱的調(diào)料汁即可食用。此菜色澤乳白,肉嫩味美,清香可口,營養(yǎng)豐富,具有獨特的風味。
5. 福建石蛙養(yǎng)殖基地
1、科屬不同
(1)虎紋蛙: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無尾目、新蛙亞目、叉舌蛙科、虎紋蛙屬兩棲動物。
(2)石蛙: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兩棲綱、滑體亞綱、無尾目、蛙科、露水蛙族、棘胸蛙屬兩棲動物。
2、形態(tài)特征不同
虎紋蛙和石蛙外形差不多,不過虎紋蛙只有腹部喉嚨和腿部有黑斑,腳上沒毛;而雄性石蛙腹部兩手中間有凸起小點,腳上有毛。
3、棲息環(huán)境不同
(1)虎紋蛙常生活于丘陵地帶海拔900m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以及附近的草叢中。白天多藏匿于深淺、大小不一的各種石洞和泥洞中,僅將頭部伸出洞口,如有食物活動,則迅速捕食之,若遇敵害則隱入洞中。
(2)石蛙主要生活于海拔600-1500m近山溪的巖邊,棲息的洞穴一般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節(jié)時居石洞者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邊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
4、分布區(qū)域不同
(1)虎紋蛙的分布范圍較廣,我國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貴州、福建、臺灣、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四川和陜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國外還見于南亞和東南亞一帶。
(2)石蛙主要分布在中國的云南、貴州、安徽、江蘇(宜興、溧陽)、浙江、江西、湖北(通山)、湖南、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等地均有分布,在國外主要分布于越南(北部)。
6. 福建石蛙養(yǎng)殖
石潤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石蛙,石蛙是國家保護動物,為我國的二級保護動物。石蛙體長123mm,雌蛙體長131mm左右頭寬大于頭長;吻端圓,突出下唇;吻棱不顯;頰部略向外傾斜;鼻孔位吻眼之間,略近于眼;鼓膜隱約可見;犁骨齒強,自內(nèi)鼻孔內(nèi)側(cè)向中線傾斜,齒列后端間距窄;舌卵圓形,后端缺刻深。
石蛙的前肢粗壯,前臂及手長近于體長之半;雄蛙前臂尤為粗壯,最寬的達24.0mm,為體長的16.2%左右,指略扁,指端圓。
石蛙生活于海拔600-1500m 近山溪的巖邊。白晝多隱藏于石縫或石洞中,晚間蹲在巖石上或石塊間,見電光后一般無逃逸現(xiàn)象。福建武夷山廟灣山溪較多,其環(huán)境適宜該蛙生長,6月初觀察各山溪內(nèi)的成蛙,均較活躍,同時聽到鳴聲,此期該蛙數(shù)量甚多;7月初在溪內(nèi)石下見到卵群,9月中旬還可聽到雄蛙的嗚叫。
7. 石蛙養(yǎng)殖交流群
一、蛙卵霉菌病 1. 病因。由霉菌引起,水質(zhì)較差、卵塊密度大、氣溫驟降和卵塊曬不到太陽會導(dǎo)致發(fā)病,特別是陰雨天更易發(fā)病。 2. 癥狀。肉眼可見卵塊表面長出灰白色菌絲。此菌繁殖迅速,一夜之間可布滿整個卵群,消耗氧氣和營養(yǎng),可導(dǎo)致蛙卵大量死亡,危害極大。 3. 防治。①采撈蛙卵動作要輕,不要損傷卵膜,死卵要及時清除,防止污染水質(zhì)。②用0.3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蛙卵5分鐘,以殺滅霉菌?! 《Ⅱ蝌侥w霉病 1. 病因。由水霉菌引起,多因捕捉和運輸操作不當造成皮膚損傷而引發(fā)。 2. 癥狀。菌絲從傷口侵入皮膚和肌肉,分泌出有毒物質(zhì)。病蝌蚪焦躁不安,游動異常,覓食困難。菌絲吸收蝌蚪營養(yǎng)物質(zhì),導(dǎo)致蝌蚪體質(zhì)日漸消瘦,進而衰竭死亡。 3. 防治。①用10%甲紫溶液或3%食鹽溶液涂抹皮膚傷口,直至愈合。②用3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鐘,可治愈。③蝌蚪入池前用2%~2.5%食鹽溶液浸浴,在水溫25℃時浸浴5~10分鐘,進行消毒殺菌。 三、蝌蚪爛鰓病 1. 病因。由黏液球菌侵入蝌蚪鰓部所致。 2. 癥狀。病蝌蚪鰓部充血、出血,后期鰓絲腐爛發(fā)白,鰓上常附著污泥、黏液,呼吸困難常浮于水面,游動緩慢,重癥者伴發(fā)其他疾病致死。 3. 防治。①蝌蚪放養(yǎng)前,用生石灰消毒清池。隔日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0克或漂白粉0.5克再潑灑1次,防病效果明顯。②保持水體清潔,防止水質(zhì)惡化,以防發(fā)病?! ∷摹Ⅱ蝌匠鲅? 1. 病因。由多種細菌和真菌感染所致。 2. 癥狀。已長出后肢的蝌蚪腹部、尾部有許多出血斑,或片狀分布,故又稱紅斑病。蝌蚪患病后在水面上不停打轉(zhuǎn),數(shù)小時后沉入水底死亡,嚴重時死亡率高達80%以上。 3. 防治。①定時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水體。②保持餌料衛(wèi)生,及時清除殘餌。③將病蝌蚪集中在網(wǎng)箱內(nèi),每2萬尾蝌蚪用120萬單位青霉素和100萬單位鏈霉素混合液浸泡30分鐘左右,療效顯著?! ∥?、蝌蚪細菌性炎癥和寄生蟲病 1. 病因。由細菌感染和各種寄生蟲寄生所引起。 2. 防治。用8毫克/升硫酸銅和10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水溫10~15℃時浸浴20分鐘;還可配制2%~2.5%食鹽溶液,在水溫25℃時浸浴5~10分鐘,以進行消毒殺菌。蝌蚪錨頭蚤寄生時,可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溫10~20℃時浸浴10分鐘,或用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溫25~30℃時浸浴15~30分鐘。藥液應(yīng)隨配隨用,放置太久失效。漂白粉的含氯量低于10%則殺菌效果不佳,不能使用。高錳酸鉀溶液不能在陽光直射下使用,否則會影響殺菌效果。配制配合液時,兩種藥物要先在各自容器中溶解,待完全溶解后再混合。浸浴時間要根據(jù)蝌蚪的體質(zhì)和溫度高低適當調(diào)整,浸浴過程中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yīng)立即放入清水中解毒?! ×?、蝌蚪氣泡病 1. 病因。沉積池底的有機物發(fā)酵分解產(chǎn)生細小的水泡,蝌蚪吞入腸道內(nèi)引發(fā)此病。 2. 癥狀。多發(fā)生在高溫季節(jié),病蝌蚪食欲減退,進而停食,腹部膨脹,常仰浮于水面,不能下沉。 3. 防治。高溫期間每2~3天換水1次,及時清除池底有機物,發(fā)病蝌蚪放入2%硫酸鎂溶液中浸泡30分鐘,然后轉(zhuǎn)入清水中暫養(yǎng)2天(不投餌),2天后在飼料中添加干酵母(每1000尾蝌蚪用0.5克),通過消化排出腸內(nèi)氣體,恢復(fù)正常?! ∑摺⒛c胃炎(幼蛙、成蛙) 1. 病因。多因水質(zhì)污染、餌料不潔所引起,也有因消化不良所致。 2. 癥狀。病蛙初期躁動不安,東爬西躥,喜歡鉆泥;后期常伏在池邊陰暗處,伸腿,閉眼,不吃,不動,反應(yīng)遲鈍,不怕驚擾,縮頭弓背。解剖病蛙可見腸道充血、發(fā)炎,腸內(nèi)無內(nèi)容物。 3. 防治。①注意餌料和食臺衛(wèi)生。②用土霉素20克和干酵母25片拌料1千克填喂,每天2次,連服5天。③病情嚴重時肌內(nèi)注射鏈霉素,每只注射1萬~2萬國際單位,每天1次,連用2天。④發(fā)病季節(jié),每10~15天用1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1次。 八、紅腿病(又稱敗血?。? 1. 病因。多因受傷感染嗜水氣單胞菌而引起,尤其是天氣由熱轉(zhuǎn)冷時,易發(fā)病。 2. 癥狀。病蛙大腿與前肢間皮膚發(fā)紅,后肢無力顫抖,頭部伏地不吃不動,3~4天便會死亡。胃腸壁可見出血點,肝、腎、肺有紅腫等現(xiàn)象。 3. 防治。①用漂白粉溶液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達到1毫克/升;或用三氯異氰尿酸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達到0.5毫克/升。②用復(fù)方新諾明拌料,第一天用量為50毫克/千克體重,第二至第七天用藥量減半。③用諾氟沙星(氟哌酸)拌料,用量為30毫克/千克體重,連用5天。④用硫酸銅全池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達到1.4毫克/升。⑤將病蛙捕出,用2%~2.5%食鹽水浸浴30分鐘,每天1次,連續(xù)3天?! 【拧€皮?。ㄓ址Q腐皮?。? 1. 病因。放養(yǎng)密度大,水質(zhì)不良和飼料單一,缺乏多種維生素,特別是缺乏維生素A、D會引發(fā)此病。 2. 癥狀。發(fā)病初期,頭部背面皮膚失去光澤,出現(xiàn)白斑花紋,體色發(fā)黑,接著表皮層脫落,真皮層開始腐爛,露出肌肉和骨骼,如不及時治療,潰爛面會蔓延到身體背部和四肢等處;在眼球內(nèi)出現(xiàn)粒狀突起,呈黑色,以后變成白色,還可能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腫大,皮下、腹腔積水腫脹。5~10月份為發(fā)病高峰期,傳染快,死亡率高。 2. 防治。①病情較輕者,可用1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浸浴30分鐘,連續(xù)3~5天,直至傷口愈合。②對病蛙補喂魚肝油(10~20毫克/千克飼料)或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A、B、C。③病情嚴重者,可用2.5%食鹽溶液浸浴2小時,連續(xù)3~5天。④用濃度分別為2毫克/升的卡那霉素、磺胺甲基異 唑、羧卡青霉素和氯素合劑浸浴,療效顯著。⑤每千克餌料中拌土霉素3~5克?! ∈?、脫肛病 1. 病因。吃進不易消化的食物,導(dǎo)致排泄不暢,糞便排出時直腸翻出。 2. 癥狀。蛙的直腸外露于肛門外,食欲減退,行動不便,活動減少,體質(zhì)瘦弱,腹部膨脹。 3. 防治。用冷開水將翻出的直腸洗凈后,塞入肛門內(nèi),放入清水中暫養(yǎng),減少其活動?! ∈弧⒏顾。ㄓ址Q水腫病) 1. 病因。由嗜水氣單胞桿菌感染所致。 2. 癥狀。患病的多為成蛙,病蛙前、后肢甚至全身出現(xiàn)水腫,皮膚與肌肉間充滿液體,不吃不動,幾天后便死亡。發(fā)病季節(jié)為5~10月份。 3. 防治。①定期加換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huán)境,可預(yù)防此病發(fā)生。②高錳酸鉀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藥物濃度達到20毫克/升,可控制病情。
8. 石蛙養(yǎng)殖廠建設(shè)圖片
養(yǎng)殖石蛙需要辦理《野生動物馴化繁殖許可證》、《營業(yè)執(zhí)照》、《衛(wèi)生許可證》、《經(jīng)營許可證》、《稅務(wù)登記證》、《特種養(yǎng)殖許可證》、《防疫合格證》等等,具體還需要什么手續(xù)需要咨詢當?shù)氐南嚓P(guān)部門。
因為石蛙是國家的二級保護動物,不允許任何人擅自養(yǎng)殖。因此在養(yǎng)殖之前必須在當?shù)氐恼块T辦理好一些列的證件。首先要去當?shù)亓謽I(yè)局辦理《野生動物馴化繁殖許可證》,這個證件辦好后再去工商局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
然后辦理衛(wèi)生許可證、經(jīng)營許可證等,由于是特殊的動物養(yǎng)殖,因此要在當?shù)氐墓ど绦姓块T申請《特種養(yǎng)殖許可證》。
辦理《稅務(wù)登記證》的時候要帶上申請書、本人的身份證和復(fù)印件、一寸的照片,還需要在當?shù)氐男竽辆洲k理《防疫合格證》,在養(yǎng)殖之前需要在國土局辦理土地手續(xù)、場地條件的審查。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