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熟女高潮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天堂成人com.|XXXX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色图视频网址|亚洲香港婷婷暖一区二区|手机在线黄色电影|成人网站免费在线不卡|激情丁香久久久久久|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无码一区|国产美女精品福利

當前位置:首頁 > 問答欄目 > 正文內容

泥鰍苗養(yǎng)殖哪家專業(yè)(泥鰍養(yǎng)殖育苗)

2023-09-05 06:55:24問答欄目

1. 泥鰍養(yǎng)殖育苗

1、腸炎病

  治療方法:每50千克泥鰍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2天~6天后減半繼續(xù)投喂。

  2、水霉病

  防治方法:用3%的食鹽溶液浸洗5分鐘~10分鐘。

  3、發(fā)

  防治方法:減少放養(yǎng)密度,發(fā)現(xiàn)發(fā)病立即更換或補充新鮮涼水。發(fā)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

  4、氣泡病

  防治方法:可用0.7毫克/升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

  5、寄生蟲病

  防治方法:車輪蟲、舌杯蟲可用0.7毫克/升硫酸銅化水全池潑灑治療。三代蟲可用0.5毫克/升敵百蟲化水全池潑灑。

  6、白身紅環(huán)病

  防治方法:一旦發(fā)現(xiàn)此病,立即將病泥鰍換到池塘中放養(yǎng)。

  7、赤鰭病

防治方法:病鰍用3%食鹽水溶液浸泡10分鐘。用10毫克/升的四環(huán)素浸泡一晝夜。

  8、敵害

消滅敵害時可將泥鰍移池,用0.02毫升/升魚蟲靈對水全池潑灑。

2. 泥鰍養(yǎng)殖育苗可以拌鹽嗎

泥鰍苗的水質要求如下注意幾點:

1、 溫度;18—35℃為正常溫度,25—32℃為最適宜生長溫度。

2、 PH值;6.5—8.5,低于6.5肥效不能正常發(fā)揮優(yōu)勢,氨氮、硫化氫等毒性增大,易缺氧浮頭。 3、 鹽度;0—1%,鹽分過高會影響淡水中生物的正常生長繁殖。

4、 氨氮;0—0.02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鰓,高于0.5時會引起無法進食和呼吸,直至死亡。 5、 硫化氫;0—0.1mg/L,過高會損壞魚、蚌的中樞神經(jīng),高于0.5時會引起患病或死亡。

6、 亞硝酸鹽;0—0.02mg/L,過高會引發(fā)出血病,是誘發(fā)暴發(fā)性疾病的重要因子,高于0.5時會引

起患病或死亡。

7、 有效磷;0.2—1mg/L,低于0.2水體中的優(yōu)質藻類生長受到影響,甚至出現(xiàn)水華,不利于鳙、

鰱、蚌的生長。

8、 透明度;20—30cm,過高肥度不夠,過低影響光合作用。

9、 溶解氧;≥3mg/L,小于3mg/L會影響魚類的攝食,小于2mg/L時會出現(xiàn)浮頭,小于1mg/L會出

現(xiàn)泛塘,直到大量死亡。

養(yǎng)殖用水的諸多化學性質中,對魚類關系最密切的是溶解氣體與溶解于水中的無機鹽和有機物質。 一、溶解氣體

水中溶解有多種氣體,它們的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由空氣中直接溶解入水體,二是由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動以及底質或水中物質發(fā)生化學變化而在水體中產(chǎn)生,水中氣體的溶解是因水體環(huán)境而出現(xiàn)差異,其差異如下。

與水體溫度成反比,水溫升高,氣體的溶解降低。 與大氣壓成正比,氣壓增大,氣體溶解度相應也增大。 與水中雜質濃度成反比,雜質多的水會降低氣體的溶解度。

1、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少而多變,淡水水體中溶解氧的飽和度僅為8—10mg/L,不到空氣中氧含量的1/20,海水溶解氧的含量更少。這表明水中魚類的呼吸條件較差,不時都有面臨缺氧窒息的威脅。由此可見,掌握水中溶解氧的動態(tài)規(guī)律對水產(chǎn)養(yǎng)殖的重要。

水中溶解氧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大氣中的氧與水面接觸溶解入水中,二是水生植物在光合作時所釋放的氧氣,大氣中溶入水中的氧不到植物光合作用所產(chǎn)氧量的1/10。

2、硫化氫;硫化氫是在缺氧條件下,由含硫有機物分解而形成的,或者是在富有硫酸鹽的水中,由硫酸鹽還原變成硫化物,然后再生成硫化氫。

硫化物和硫化氫對魚類都是有毒的,硫化氫的毒性最強。一般硫化物在酸性條件下,大部分以硫化氫形式存在,當水中溶解氧增加時,硫化氫即被氧化而消失。硫化氫對魚類的毒害作用就是與血紅蛋白中的鐵化合,使血紅蛋白失去攜氧的能力,造成魚組織缺氧。因此,在養(yǎng)殖中要特別注意硫化氫的存在。

3、氨氮;氨氮在氧氣不足時由有機物分解而產(chǎn)生,或者由于氧化合物被反消化細菌還原而生成。水生動物代謝的最終產(chǎn)物都是以氨的狀態(tài)排出。氨氮對魚類及其它水生生物是有毒的,即使?jié)舛群艿鸵矔种启~類的生長,必須密切注意

3. 泥鰍養(yǎng)殖繁殖技術

一、泥鰍怎么繁殖

泥鰍繁殖時期因地區(qū)不同而異。通常是4-8月,但5-6月為產(chǎn)卵旺盛期。產(chǎn)卵時數(shù)尾雄鰍追逐糾纏1尾雌鰍,并不斷用嘴吸吻雌鰍的頭部和胸部,不久1尾雄鰍將身體纏繞于雌鰍肛門的腹部,刺激雌鰍產(chǎn)卵,同時排出精子,完成體外受精。不久就會產(chǎn)卵,2~3天就可以孵出幼苗。

二、親鰍的選擇與培育

(1)親鰍的來源。可以從稻田、池塘、溝渠、河川等水域中捕捉;也可以從越冬池中挑選;或是在市場或泥鰍養(yǎng)殖場購買。

(2)親鰍的選擇。親鰍必須是體形端正、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性腺發(fā)育良好的個體。具體說就是個體要大些,雌鰍體長要15cm以上,體重20g以上,腹部膨大,富有彈性;雄鰍體長10cm以上,體重15g以上,行動活潑者為好。選擇親鰍的時間,江南地區(qū)為可在3-4月。

收集來的親鰍,體質不一定都那么理想。因此,最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強化培育,使其體質更為強壯,性腺發(fā)育更為良好。經(jīng)過培育,親鰍的性細胞能快速成熟,從而會相應提高受精率、孵化率甚至是仔魚的成活率。

親鰍培育池面積60-100m2,深1m為宜。使用前7-10天,應在池底鋪20cm的肥土。每平方米用150~200g生石灰潑灑全池消毒,并注水40-50cm。注水要經(jīng)40月篩絹過濾,防止有害生物進入池中在注、排水口用鐵絲網(wǎng)設置攔魚柵,防止泥鰍逃逸。

在5月初水溫穩(wěn)定在18℃左右時,就可將選擇好的親鰍轉入培育池中進行強化培育,放養(yǎng)密度8-10尾/m2。培育期間,盡可能投喂動物碎肉、動物內臟或魚粉等動物性飼料。日投餌量可占親鰍總體重的3%~5%,并輔以少量米糠、麥麩及鮮嫩水草等植物性飼料。由于泥鰍在夜間覓食,投喂時間應以傍晚為好。每2-3天充換新水1次,每次換池水以1/4~1/3為度。

4. 泥鰍育苗技術

泥鰍生活在淤泥底的靜止或緩流水體內,適應性較強,讓泥鰍自行產(chǎn)卵孵化,這種方法大大提高了泥鰍子代的成活率,操作也十分簡單。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吧!

一、泥鰍的產(chǎn)卵技術

泥鰍繁殖和孵化技術

1、產(chǎn)卵時間

水溫在18~20℃時一般在晴天的清晨或上午10點前產(chǎn)卵,當水溫在20~28℃時多在雨后或半夜產(chǎn)卵。1尾雌鰍1次可產(chǎn)卵200~300粒,經(jīng)多次產(chǎn)卵才能產(chǎn)完,共產(chǎn)3000~5000粒。受精卵黏附在魚巢上,但黏著力較差,很易脫落,因而操作時要細心。

2、產(chǎn)卵管理

產(chǎn)卵期內,每天上午將魚巢撈出觀察,若魚巢上卵較多,應移至孵化池內孵化,下午重新放入魚巢。如果魚巢收取不及時,受精卵會被親鰍吃掉。也可用親鰍培育池作為產(chǎn)卵池。當水溫升至18℃,個別泥鰍有追逐現(xiàn)象時,放入魚巢,并使池中保持微流水,一則改善水質,二則刺激親鰍繁殖。

二、泥鰍的孵化技術

泥鰍的孵化技術

1、苗池整理

泥鰍受精卵常在育苗池內孵化。在魚巢放入前10~15天,對育苗池進行清整。為提高孵化率,可在孵化池(育苗池)水下20厘米處搭好網(wǎng)架,把魚巢平鋪在上面。每平方米約放鰍卵1萬粒,通常受精卵的出苗率為40%。據(jù)此,計算好放卵總數(shù)。

2、苗池管理

泥鰍魚巢上方要遮陰,避免陽光直射,同時防止青蛙、野雜魚入池危害鰍卵、鰍苗。在整個孵化過程中,要勤于觀察,并及時將蛙卵、污物等撈出池外。在水溫19℃時,受精卵經(jīng)50小時左右可孵出子鰍(鰍苗)。

3、鰍苗管理

剛孵出的鰍苗全長3~4厘米,頭部彎向腹部,具有較大的卵黃囊,并具外鰓。側臥水底或附于魚巢上,很少活動,完全依靠卵黃囊提供營養(yǎng)。鰍苗孵出2天后,體色加深,卵黃囊縮小。孵出3天后,鰍苗體色變黑,卵黃囊消失,鰾出現(xiàn),胸鰭變大,能夠短距離平行游動,并開始攝食。此時,要投喂煮熟的蛋黃或豆?jié){。

三、泥鰍繁殖注意事項

泥鰍繁殖注意事項

1、孵化溫度與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關,水溫低于2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較低,因此孵化最好在水溫22~28℃時間段進行。

2、當受精卵全部破膜后,應迅速及時撈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敗造成水質惡化,影響苗種成活率。

5. 泥鰍養(yǎng)殖育苗技術

1.池塘養(yǎng)殖: 池塘養(yǎng)鰍,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厚的肥泥,池的面積可大可小,以2-3畝為好。池塘應排灌方便,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wǎng)防逃。放養(yǎng)前應進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如無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畝用量4—5千克。

設置集魚坑,便于日后捕撈。泥鰍苗入池前,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鰍種即可下塘.每畝放養(yǎng)30-50公斤,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yǎng)量。 要根據(jù)池塘水質情況,經(jīng)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以培肥水質。另外,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shù)量的人工餌料。投喂的餌料種類有魚粉、豬血粉、蠶蛹粉、米糠、麥麩、菜餅等。投喂量可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而不同。5-6月為鰍體重的4%一5%;7—8月為8%一10%;9—10月為5%一6%。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餌料要投到食臺上,每池可根據(jù)大小設3—4個餌料臺。一般以投餌后2—4小時吃完為度,還要每隔3-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以防疾病發(fā)生。池塘要經(jīng)常注入新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huán)境。

2.池塘混養(yǎng): 即和其它魚類混養(yǎng)。如和鰱魚、鳙魚、鯉魚、草魚、鳊魚等混養(yǎng)。這種養(yǎng)殖方式其選塘、清塘,消毒、放養(yǎng)等和池塘養(yǎng)殖相同。混養(yǎng)的優(yōu)點是: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

3.稻田養(yǎng)殖: 我國南方稻區(qū)廣闊,利用稻田養(yǎng)鰍,既節(jié)約水面,又能獲得糧食,經(jīng)濟效益顯著,是高效農(nóng)業(yè)良好的種養(yǎng)模式。(1)稻田選擇。養(yǎng)殖泥鰍的稻田以弱酸性、少泥沙,保水性好,降雨時不溢水的稻田為佳。稻田四周要高筑田?。M排水口要設二道網(wǎng),以防泥鰍逃逸。同時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魚坑,便于日后捕撈。(2)放養(yǎng)與管理。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種。一般每畝放養(yǎng)4—5萬尾。放鰍前,也要追施有機肥料,以培養(yǎng)水中浮游動植物。為了獲得泥鰍高產(chǎn),應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餌料。其餌料種類可以農(nóng)副產(chǎn)品為主,搭配少量魚粉、蠶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魚坑多投喂一些餌料,利于集中捕撈。

4.養(yǎng)鰍稻田要盡量少施農(nóng)藥或不施。即使萬一需要使用,也應分批下藥,且噴頭朝上,不要把藥液噴到水面。另外,也不要使用除草劑。雙季晚稻栽種時,最好采用免耕法,可避免機械損傷泥鰍。

5.坑塘養(yǎng)殖 :這種養(yǎng)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養(yǎng)鰍??犹撩娣e可大可?。畮灼椒矫椎剿奈迨椒矫拙伞R话愠R?guī)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犹琉B(yǎng)鰍,每千方米可放養(yǎng)120尾左右,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yǎng)殖相同

6. 泥鰍養(yǎng)殖育苗方法

  具體繁殖方法如下。

  泥鰍白天喜鉆入水底腐泥中,晚上出來覓食,以昆蟲、小甲殼動物、扁螺、蚯蚓、水草和藻類為天然食物,更喜歡腐殖質。其養(yǎng)殖技術措施如下:

  1、鰍池條件。 泥鰍以單養(yǎng)為好,應選擇向陽近水、家宅附近便于管理的地方建池。池的面積以100平方米左右為宜,池的深度80 厘米,池壁泥土應夯實,有條件的可用水泥抹光或用厚質塑料薄膜圍造。進出水口以鐵絲網(wǎng)攔擋,防止泥鰍逃跑。池沿要設瀉水口,防暴雨時池水高漲漫過平面而逃鰍。由于泥鰍有逆水上游的習性,鰍池的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千萬不要讓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內。池底應有面積為4 平方米、深為50厘米的土坑作為魚溜(在排水口下設1個,池內均勻排布3-4個),以利泥鰍在水溫過高時避暑。池內鋪放厚約15厘米的肥沃河泥或富含有機質的黏土,池水深度春秋為30厘米,夏季為40厘米。

  池內應種些水生植物,以利泥鰍生活(如套種慈菇,還可增加收入)。當夏季池中雜草太多時,應予清除。池內還可放養(yǎng)一些藻類或浮萍,以補充泥鰍的植物性飼料。

  2、培育肥泥肥水。放鰍前20-30天,每100平方米用石灰3公斤消毒后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施干質雞糞30 公斤,均勻撒在池內,或用大量豬、牛、羊糞肥集中堆放在魚溜內,讓其發(fā)酵腐化。以后視水質肥瘦適當施肥。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水層不見池底泥土為宜。

  3、放養(yǎng)規(guī)格。選用3厘米以上的泥鰍作種苗,每100平方米放養(yǎng)15-30公斤。如以市場上收購來的小泥鰍作種苗,以每100平方米放養(yǎng)25-35公斤為宜。如有流水條件或有較高飼養(yǎng)管理水平,可適當多放一些種苗

  4、投喂飼料。 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除施肥外,還應投喂一定的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平時應定時定量定位投喂豆渣、麥麩、米糠、豆餅等精飼料。泥鰍的食欲與水溫有關,20℃以下,應以植物性飼料為主(約占70%-80%);20-25℃時,動、植物性飼料各半;25--30℃時,動物性飼料應占60%--70%。動物性食料可喂蠅蛆、蠶蛹、蚯蚓、螺蚌及屠宰場下腳料等。每天投喂一般為鰍總體重的8%,水溫高時,可增至12%-15%。投喂時間可在下午一次投入,也可分早晚兩次投喂,以次日晨不見剩食或略見剩食為度。夏末初秋,應注意高蛋白飼料的配比,促使泥鰍快長速肥。

  5、日常管理。 勤換水,保持良好的水質;勤檢查堤壩,堵漏洞,保水位,防逃鰍;經(jīng)常使用有機肥,保持活爽的肥水;防止鴨、黃鱔、蛇等進入池內傷害泥鰍;夏季在魚溜上搭棚遮陽,冬季淺水或排水過冬。

  6、適時捕捉。 捕捉時可用竹籠誘捕,也可排干池水掘泥捕捉。捕捉時應注意捕大留小,保存繁殖鰍種,以利來年再生產(chǎn)。泥鰍一般放養(yǎng)150-180天,通過強化飼養(yǎng),體重可增至鰍種的8--10倍,其經(jīng)濟效益十分可觀。

  方法2: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況下,可用木箱養(yǎng)殖泥鰍,具體方法是:

  一、木箱制作:木箱規(guī)格1×1×1.5米,容量為1.5立方米。一側或兩側設直徑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裝網(wǎng)目為2毫米的金屬網(wǎng)。箱底填人糞肥,汲土(一層稻草一層泥土),最上層為泥土,箱內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左右。木箱放在向陽流水處,水可以從一只孔流進,另一只孔排出。還可幾只箱聯(lián)在一起,搞聯(lián)箱生產(chǎn)。

  二、放養(yǎng)密度:每箱可放長3厘米以上的鰍種1—1.5公斤。

  三、飼養(yǎng)管理:泥鰍為雜食性魚類,木箱流水養(yǎng)殖泥鰍,食料以人工投餌為主。餌料有魚粉、動物內臟、豬血粉、蠶蛹粉等動物性餌料,以及米糠、豆餅、麥麩、醬糟、菜籽餅等植物性餌料。配合餌料由50%小麥粉、20%豆餅粉、10%米糠粉、10%魚粉或蠶蛹粉、7%血粉、3%酵母粉組成,加水捏成軟團狀。投餌量為箱內泥鰍體重的1%—2%。要根據(jù)季節(jié)和溫度來進行調整動、植物性餌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溫在20℃以下時,植物性餌料應占總量的60%—70%,水溫在28℃—23℃時,植物性餌料應占30%—40%。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時投喂全天餌料量的70%,下午1—2時投喂30%。水溫在15℃時泥鰍開食,隨著溫度升高投餌量要逐漸增加。水溫高于30℃或低于10℃時,應當少投或停投。

  四、鰍病防治:為預防鰍病發(fā)生,須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體。一旦發(fā)現(xiàn)腸炎病,可在10公斤餌料中投入20克痢特靈,每日投喂2次,連喂3—5天。如發(fā)現(xiàn)赤鰭病,應立即用0.2/10000濃度的痢特靈藥浴24小時?;蛴?.04%(藥物占魚體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餌料連喂3天。如發(fā)現(xiàn)寄生蟲病,可用0.7ppm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聯(lián)箱遍灑,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

  五、注意事項:在下雨時要防止箱水外溢,導致泥鰍逃出,還要防止農(nóng)藥、化肥污染水進入箱內。

  繁殖:

  泥鰍屬底棲小型經(jīng)濟魚類,在二齡時性成熟,開始產(chǎn)卵。成熟的雌鰍肚大腹圓,胸鰭圓滑,個體大于雄鰍。泥鰍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溫25℃左右時,是產(chǎn)卵盛期。泥鰍分批產(chǎn)卵。用做繁殖的親魚,要選擇體色正常、體質健壯、無病無傷的,雌鰍最好選取體長15厘米以上、體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個體,雄鰍可以略小。個體大的雌鰍懷卵量大,雄鰍精液多,繁育的魚苗質量好,生長快。

  泥鰍的自然繁殖方法簡便。開春后,修整好魚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藥性消失后,將親魚按雌雄比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面積放300克左右。當池水溫度上升到20℃左右時,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樹須根或水草等做的魚巢,放置魚巢后要經(jīng)常檢查并清洗上面的污泥沉積物,以免泥鰍產(chǎn)卵時影響卵粒的粘附效果。泥鰍喜在雷雨天或水溫突然上升的天氣產(chǎn)卵。產(chǎn)卵多在清晨開始,至上午10時左右結束,產(chǎn)卵過程需20~30分鐘。產(chǎn)卵時親魚追逐激烈,高峰時雄鰍以身纏繞雌鰍前腹部位,完成產(chǎn)卵受精過程。產(chǎn)卵后,要及時取出粘有卵粒的魚巢另池孵化。以防親魚吞吃卵粒。同時補放新魚巢,讓未產(chǎn)卵的親魚繼續(xù)產(chǎn)卵。產(chǎn)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泥鰍的人工繁殖方法與家魚相同,使用的催產(chǎn)劑種類與劑量按每條雌鰍計,分別為:鯉魚垂體0.5~1個,或青蛙垂體2~3個,絨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國際單位,或者類似物(LRH-A)5~10微克。雄鰍劑量減半。溶劑注射量為0.1~1.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號針頭注射。注射部位為腹部線,胸鰭腹鰭之間,也可背肌注射。因泥鰍喜鉆動,注射時可用濕紗布包著(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產(chǎn)卵池中,此后的工作與自然繁殖相同。水溫20℃~25℃,經(jīng)10~15小時就會發(fā)情產(chǎn)卵。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將已注射催產(chǎn)劑的雌雄泥鰍分別暫養(yǎng)于小池或網(wǎng)箱中,水溫18℃~25℃時,經(jīng)10~15小時,輕壓雌鰍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進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均與家魚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隨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一桶,將魚巢平鋪桶底,然后一人輕輕抖動魚巢,同時攪動水體,另一人徐徐將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勻上巢。上巢后再轉入到孵化池中孵化。

  泥鰍的受精卵在水溫 20℃~30 ℃范圍內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魚苗。用小容器靜水,勤換水(每天兩次)孵化效果最好,每升水放孵400~600粒為宜。孵化時要避免震蕩。孵化中可用0.1ppm的孔雀石綠溶液進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剛孵出的鰍苗不能自由活動,因頭部附著在魚巢或其他物體上,以卵黃為營養(yǎng)。在池中孵化的魚苗一般留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密度以500~1500尾為宜,密度過大時應取出部分魚苗另池培育。

  鰍苗孵出3天開始攝食。 此時應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懸浮液,一日數(shù)次,投喂量以1小時內吃完為限。過2~3天改投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等。經(jīng)10天左右的培育,魚苗長到1厘米時即可轉入到魚種池中飼養(yǎng);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過一月左右魚苗長到3厘米上下時再轉入到魚種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函中進行成魚飼養(yǎng)。

  魚種池面積以30~50平方米為宜,放種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放種量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 魚種下池后半月內投喂粉末狀的配合飼料,每天投飼兩次,投量為魚種重量的3%~5%。夏季魚池水淺水溫高,要隨時注意水質變化,勤換新水。當魚種長到10厘米左右,進入成魚飼養(yǎng)階段。

  問問團隊大連開發(fā)區(qū)車友會共1人編輯答案 2010-10-10 19:06 你好!

  需要建造產(chǎn)卵池和孵化設施,繁殖之前,產(chǎn)卵池與孵化設備都要消毒備用。親鰍的雌雄配比,如雄鰍個體較大按1∶2或1∶3,若雄鰍體長僅10厘米左右,則雌雄比可調整為1∶4,增加雄鰍的數(shù)量。每平方米可放7—10組,保證正常繁殖。水溫穩(wěn)定在18℃以上才能進行。將魚巢綁扎在竹竿上,懸吊在產(chǎn)卵池的中間或四角,使魚巢浸沒在水面下。因泥鰍卵粘性差,要注意檢查和清洗沉積在魚巢上的污物,以免影響受精卵的粘附效果。

  泥鰍一般在睛天的早晨產(chǎn)卵,上午10點鐘左右產(chǎn)卵結束。當產(chǎn)卵基本結束后,就立即將粘有卵粒的魚巢移到孵化池或其它孵化設施中進行孵化,并更換和補充新魚巢放到產(chǎn)卵池中,以收集尚未產(chǎn)完卵的親鰍的卵。最后一批泥鰍產(chǎn)卵后,可以就在產(chǎn)卵池內進行孵化,但一定要將產(chǎn)卵池內的親鰍全部捕出,以防親鰍吞食魚巢上的卵粒,影響出苗率。

  (2)人工繁殖 分半人工繁殖和完全人工繁殖兩種方法

  半人工繁殖采用人工催產(chǎn)自然繁殖的方法。選擇成熟親鰍,雌、雄比例按1∶2或1∶3組成。注射催產(chǎn)藥物:鯉或鯽腦垂體(簡稱pg),每尾用1—2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簡稱hcg)每尾注射800—1000國際單位,或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簡稱lrh-a)。每尾注射5—8微克,以上藥物無論用哪一種,均要溶解在生理鹽水中,雄鰍的劑量減半。

  由于泥鰍的個體小,每尾泥鰍注射液的量應不超過0.5毫升,以0.2—0.3毫升為宜,以免發(fā)生身體腫脹或藥液溢出。注射用4號不銹鋼針頭,1毫升的玻璃注射器,(用前煮沸消毒)。為了有效地控制針的深度,可把針頭用銼刀銼短到0.2—0.3厘米長,或在針頭的基部套上膠管,使針頭僅露出0.2—0.3厘米的針尖,防止進針過深,刺傷內臟。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為好,其次腹部中線,胸、腹鰭之間也可。

  泥鰍身體粘液多、很滑,為不損鰍體,要用濕紗布包住進行注射。進針角度:注射器與鰍體呈30°為佳??捎每煽ㄒ?.1克溶于50公斤水中配制成麻醉液。催產(chǎn)的親鰍在麻醉液中,僅需2—3分鐘即被麻醉,這時注射較為方便,放入產(chǎn)卵池中,很快即可蘇醒。

  人工催產(chǎn)后,將親鰍放回產(chǎn)卵池中。親鰍在水溫20℃時,約經(jīng)18小時左右開始產(chǎn)卵、受精;水溫在25℃時,約需12小時左右,若水溫27℃時,只需9小時左右即能產(chǎn)卵、受精,其后的操作與半自然繁殖方法相同。

  完全人工繁殖:是在半人工繁殖的基礎上,進行人工采卵授精的一種方法。

  3.泥鰍的孵化 受精卵的孵化在室內或室外都可進行,有靜水孵化和流水孵化。孵化前將巢與附在上面的卵一起放在10ppm的孔雀石綠液中浸泡20—30分鐘。不可用濃食鹽液浸泡。撿出未受精卵。

  (1)靜水孵化 把粘有受精卵的魚巢,放入孵化池、孵化箱或產(chǎn)卵池內孵化,水質要求清新。每升水可放400—600個受精卵,要注意防止受精卵擠壓在一塊,若發(fā)現(xiàn)受精卵相互擠壓,要用攪水的方法或用吸管使之分離開來,以避免因缺氧而影響孵化率。

  (2)流水孵化 用流水或微流水孵化,是把受精卵放在孵化缸、孵化箱或孵化環(huán)道中進行孵化。

  ①附巢流水孵化 受精卵附在魚巢上,放入孵化設施中進行微流水孵化,水流速度以不沖落附在巢上的卵為宜,每升水可放800—1200粒卵。

 ?、谌コ擦魉趸∈芫衙撜郴虿幻撜痴莆蘸昧魉俜湃敕趸O施中孵化。一般孵化環(huán)道、孵化缸等流水孵放卵密度為每升水放800—1200粒卵。

  孵化期間為防備寒潮與暴風雨的襲擊,可以在寒潮來臨之前用塑料薄膜將孵化設施蓋上,但要留下氣孔。也可以采用其它保暖方法進行處理。孵化用水的水溫變化要控制在±3℃以內。泥鰍受精卵孵化水溫范圍為18—31℃,適宜水溫為20—28℃,最適水溫為24-2℃。所用孵化時間隨水溫高低而不同,呈負相關關系。孵化率的高低,以同一批卵進行對比,水溫15℃時為80%;20℃時為94%;25℃時為98%。

  (三)苗種培育

  1.鰍苗培育 剛孵出的泥鰍,身體透明,不能自由活動只能用頭部的吸附器附在魚巢或其它物體上,以腹部的卵黃為營養(yǎng)。經(jīng)過三天左右,卵黃被吸收完,苗體才能游動并開始攝食,此時應將其轉移到鰍苗池飼養(yǎng)。培育泥鰍苗種土池比水泥池更好,因土池能更好地培育浮游生物,可為泥鰍苗種提供更適口的開口餌料,土池水質比水泥池更加穩(wěn)定。

  (1)清塘放苗 鰍苗培育池面積20—50平方米,水深30—40厘米。鰍苗下塘前15天左右,排干池水,曝曬4—5天,再用生石灰消毒(每平方米用50—75克),然后注入約20—30厘米深的新水。在施生石灰后約7天藥性消失,放入牛糞、豬糞等畜糞肥,每平方米2公斤左右。過3—5天,即可放鰍苗入池。靜水池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微流水或網(wǎng)箱飼養(yǎng)每平方米2000尾左右,放養(yǎng)規(guī)格要齊整。

  (2)投餌施肥 鰍苗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黃或魚粉,或豆餅粉糊,一日3—4次。飼養(yǎng)3—5天后改喂水蚤、輪蟲,搗碎的絲蚯蚓或蠶蛹。待鰍苗稍長大些,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開始時每日投喂量占體重的2.5%,以后日投喂量可增加到放養(yǎng)總體重的10%。

  泥鰍苗放入池塘后要勤施肥。水溫低時,每立方米水每次施速效硝酸銨2克;水溫較高時,每立方米水施尿素2.5克。一般隔天施一次,連續(xù)施2—3次,以后則根據(jù)水質肥度調節(jié)施肥濃度與間隔時間。在施化肥的同時,結合施有機肥,效果更好。

  2.鰍種培育 鰍苗經(jīng)過一個月時間的培育,長到3厘米以上時,就要分池進行鰍種飼養(yǎng)。

  (1)池塘培育 面積20—60平方米,池水深30—40厘米,有良好的防逃設施,放養(yǎng)前除野消毒,施好基肥。投放鰍苗后,每天投喂米糠(煮熟)、餅類、蠶蛹粉等。日投喂量及投喂次數(shù)同鰍苗培育后期管理。每平方米放養(yǎng)500尾,飼養(yǎng)當年可達1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放養(yǎng)1000尾密養(yǎng)當年也可長到5—6厘米,部分可達8厘米。

  (2)稻田培育 先用較小面積的稻田(100平方米以下),放養(yǎng)前施基肥,每100平方米施50公斤,放養(yǎng)后在傍晚注新水時投飼料每100平方米7.5—10公斤,施肥、投餌交替每周進行一次。5周后可每隔2周施一次。到7月份水田除草時,稻苗隔行敷入干或爛稻草,以培養(yǎng)鰍的天然餌料。

  3.苗種培育管理 鰍苗種培育管理,均要注意以下方面:

  (1)要配備專人管理,每天檢查防逃、吃食情況。

  (2)經(jīng)常保持良好的水質。注意防止缺氧,因為鰍苗在孵化后半個月左右才開始進行腸呼吸。

  (3)要勤觀察水質變化,確定施肥數(shù)量。

7. 泥鰍苗飼養(yǎng)技術

一、建池:在房前屋后,庭院周圍,選擇有水源、避風向陽的地方建池。池子一般由磚、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待干后放進肥泥0~5尺,注入清水1尺,即可放種。

二、放種:池子砌好后,按每平方米放1—15斤計算投放鰍苗。苗可到市場上去購買或自己繁殖、捕捉;不管怎樣,都應選擇體壯無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并按三雌一雄的比例搭配。

三、投食:由于泥鰍屬雜食性魚類,所以無論牛糞、米糠,或者麥、蠅蛆都可以作餌料投喂,一般日投三次即可。投喂量一般據(jù)采食情況自行確定。

四、施肥:泥鰍的飼喂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匮a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一定不能過多過頻,并且要勤換池水,一般10—15天換水一次。

五、捕獲:要捕獲泥鰍,首先要把池水放干,采取捕大留小的辦法,以確保池內有一定數(shù)量的鰍苗,利于繼養(yǎng)和高產(chǎn)。

六、水質管理:有條件的可以保持長流水,無流水的需要定期更換補充新鮮水,保證水中的含氧量。特別是高溫天氣,必要時可以增加循環(huán)噴水花灑設施,以改善含氧量和降溫。也可搭建陰棚,來適度降低水溫。

8. 泥鰍魚苗養(yǎng)殖技術

步驟/方式1

基本條件:水源充足、水體清爽無化肥等環(huán)境污染。進排水管道便捷,規(guī)定進排水設備分開。底呈中性化或酸性。養(yǎng)殖場周邊環(huán)境舒適,供電系統(tǒng)設備正常的。水電工程等基礎設施配套設施齊全,地理位置優(yōu)越。

步驟/方式2

水塘規(guī)定:苗種池總面積50—100平方米;池深層以40~50cm最合適;側墻壓實保證不漏水。如果有條件可以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遮蓋側墻鎖水防跑;水池維持10cm左右污泥。進出水口用膠網(wǎng)攔下(還可用120目網(wǎng)眼布包囊)防敵害生物隨水流進到養(yǎng)殖魚池及其苗種在魚缸換水時隨水流肇事逃逸。出水口選用活動插口設備可以任意調整操縱水深

步驟/方式3

整塘淤泥處理:放養(yǎng)第四個月將水放干水池翻地充足空氣氧化暴曬,暴曬時長需在1個月之上。

步驟/方式4

清塘消毒殺菌:投苗前15多天1畝用石灰粉100kg-150kg,消滅病原菌改進底泥。

步驟/方式5

滲水上肥:待藥效無效后立即投苗前5-10天,向苗種池灌水30cm進水管得用120網(wǎng)目地篩絹布過濾,并且用發(fā)醇完的有機肥料、生物肥等液肥,規(guī)定輪蟲生物量必須達到5000—10000個/L,生物量20mg/L以上。

步驟/方式6

投喂量控制:投喂量應依據(jù)氣溫、存活率、存塘量、殘餌量等詳細情況來決定;日投餌量是鰍體重4%~5%日投2次。當溫度在25~28℃時泥鰍進食最旺盛,應適當增加投餌量推動其生長發(fā)育。投餌務必按時、定量分析、指定。按時即早上投喂日餌量30%夜里70%;定量分析乃是按時測量泥鰍的總數(shù)和凈重,來確認科學合理的投餌量;指定乃是固定不動地址

步驟/方式7

病蟲害防治:泥鰍飼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避免敵害生物(小蝌蚪與蟹類、水生昆蟲和稚蟲、飛禽以及肉食性魚類)等進到,搞好淤泥處理消毒殺菌、有效投喂精飼料,與此同時可以采用下邊對策:苗種放養(yǎng)前需用2%~3%的澄清石灰水蒸氣浴5~10min以消滅表皮病原菌。

步驟/方式8

放養(yǎng)魚種:泥鰍一定要選擇尺寸基本上同樣、表層免傷、充滿活力的魚種,放養(yǎng)時在水塘中灑進少量肥料和蜉蝣生物,放養(yǎng)時要澄清石灰水清理除菌然后放入水塘,放養(yǎng)相對密度大概在1畝5萬尾左右魚種。

步驟/方式9

配制魚餌:泥鰍歸屬于雜食性,會進食蜉蝣生物,還會進食藻類植物,人力喂養(yǎng)時以蛋白質高的精料為主導,組合水蚯蚓等植物性食物,在水塘中設定3-4個魚餌臺,每日按時喂養(yǎng)2-3次。

步驟/方式10

養(yǎng)護:泥鰍飼養(yǎng)期內必須按時魚缸換水,維持水里的清晰度在30公分左右,每日清理工作清掃魚餌臺,降低細菌繁殖,水的溫度維持在22-28度最好,同時在泥鰍的繁殖季節(jié),親鰍產(chǎn)破卵后立即撈起來魚籽,以防被泥鰍吞掉。

9. 泥鰍苗養(yǎng)殖技術步驟

1.

養(yǎng)殖池與魚巢設計:養(yǎng)殖池為閑置不用養(yǎng)鱉池,硬底化養(yǎng)殖池構造,養(yǎng)殖池規(guī)格型號為長15米、寬10米、深1.0米。飼養(yǎng)時對進水管、排水口進行簡單改善,將進水管挪到側墻上邊,并且在進水管處接一直徑為6~7公分的PVC塑料管,使進水口向養(yǎng)殖池正中間拓寬約40公分,另外在池底出水口上安裝防塵蓋,避免泥鰍魚逃走。

2.

鰍種苗放養(yǎng):苗木散養(yǎng)前10天,養(yǎng)殖池放水30cm,將20kg生石灰加水化漿后馬上全池勻稱噴灑消毒殺菌。3天后施底肥液肥,培養(yǎng)水面里的浮游動物,使鰍種在下塘后就能進食到一些天然餌料微生物。

3.

放養(yǎng)密度:放養(yǎng)密度的大小與疾病發(fā)生有很大的關系,若相對密度太大,超過一般魚餌基礎與喂養(yǎng)標準,使魚種進食不夠,造成缺乏營養(yǎng),抵抗能力變弱,為鰍病產(chǎn)生造就了資源優(yōu)勢。因而,明確相對密度應充分考慮魚身規(guī)格型號、喂養(yǎng)條件及喂養(yǎng)水準等諸要素。

4.

水質:因為無土養(yǎng)殖泥鰍全部生長發(fā)育階段所有在水里,規(guī)定水體肥爽清爽,不必異味重、異色、夏季生長發(fā)育高峰期,且溫度比較高,要定期充注新 水,假如有稍微的銀行流水持續(xù)注入更強。

5.

投飼施肥:投飼上肥的類型、總數(shù)、方式,詳細后邊的泥鰍魚成魚的日常管理方法。 精飼料要新鮮的和營養(yǎng)元素齊備,不添加病原菌或有害物質,不腐爛變質。對大且堅硬的精飼料要發(fā)醇或侵泡碾碎后,再制作成鮮美精飼料投喂,以確保魚類的口感。

10. 泥鰍養(yǎng)殖種苗

參考配方:魚粉10%-15%,豆粕25%-20%,花生餅20%,菜籽粕5%,啤酒酵母5%,膨化玉米粉35%,另加食鹽0。2%,磷酸二氫鈣2%,添加劑。

飼料可以購買泥鰍專用(膨化顆粒和沉性顆粒)飼料,也可以自己加工。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

本文鏈接:http://www.yingjianfanghuoqiang.cn/wdlm/9881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