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大棚種植管理技術?
2.1土壤條件的改良:為了結果早,最好把土地進行一下改良,我國目前改良方法是利用自制的基質進行改良,具體配方是將作物秸稈、爐灰(或燃燒過的煤矸石)和農家肥(雞糞、豬糞、牛羊糞等)以7頤1.5頤1.5(v/v)比例混合堆放腐熟,以2%氨水調氮,腐熟后溫度降到30益可以使用,其中作物秸稈原則上可以使用任何作物秸稈,如麥秸、玉米秸、棉花桿等等。也可以使用麥糠、玉米芯、菌糠等廢料,將秸稈粉碎到1.0厘米。一般每畝40方左右。通常重茬果園在種植前進行消毒處理,也可配合應用一些生物肥料。
2.2栽植時期與密度:栽植時期仍主要以春栽為主,不提倡秋栽。栽培密度富士以3.5米伊1米為主,嘎啦3.2米伊0.8米,樹高控制在3耀3.5米。
2.3立架的選擇:立架可用鋼管或水泥桿作為主要支柱,每7耀8米1根,然后在中間每株樹可用一根竹竿,支柱與支柱之間拉3耀4道鐵絲,每道鐵絲間隔60耀80厘米,要把樹苗的中干牢牢的綁在竹竿上,竹竿要牢牢地綁在鐵絲上,鐵絲要拉直拉緊,這個問題非常重要,總的目標是要把樹體固定??;各地根據情況也可選擇其他固定材料,只要能達到固定支撐的目的就行。
2.4肥水管理
2.4.1由于密植栽培根系的特殊性,對水肥的要求比較高;一是要求足量,以保證對產量的需求,另是需要均勻?,F在世界上流行的是水肥一體化,利用滴灌或微灌來施肥,有條件的可以2耀3天施肥一次,也有10耀15天一次的;由于蘋果對鈣肥需求量比較大,通常需要進行葉面補鈣。根據近幾年對幾個發(fā)達國家的果園調查,一般盛果期的果園,從坐果到采收一年噴6耀8遍葉面鈣,這對矮化密植栽培條件下克服果實“苦痘病”的發(fā)生至關重要;對于沒有條件上噴灌系統(tǒng)的果園,至少要進行起壟栽培,地面覆膜,小溝流灌溉的農藝處理,保證果樹的根系有足夠的水分和營養(yǎng)。
2.4.2土壤管理:矮化密植栽培的果園,由于留有光照的行間,土壤管理制度要實行生草栽培,即:行間生草、冠下覆草的管理模式;行間生草可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機質,行間生草的種類可根據情況選擇,現在推行的燕麥草、三葉草、苜蓿草、鼠茅草等,但需要說明的是,果園生草的草收割后不能帶出果園,要覆于樹盤下才好。國外流行的做法是每2耀3年結合施有機肥將草坪翻動更新一次。
2.5樹形的選擇與整形修剪:矮化密植栽培的果園一般多選擇紡錘型整枝,同時也有圓柱型、Y字型;無論選擇哪種樹型,原則上是只留中干為永久性枝,不留側枝,以減少分枝級次。原則上定植后3年內不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剪,只是對粗度超過著生部位1/4耀1/5的枝條和生長密度較大的結果枝進行必要的疏除,一般保持每株留25耀30個枝,樹高3耀3.5米,其余留下的枝進行拉枝處理,一般拉枝要拉到110毅左右,成花為佳,第一結果枝距地面80耀100厘米,最低結果部位枝葉距地面50厘米以上,以確保果實質量。
2.6選擇好授粉樹,適量配定授粉樹:好多果園存在著授粉樹不定的問題,這個問題容易被忽視,國外果園多配有海棠作為授粉樹,并要及時進行疏花疏果,保證果品質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