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蘭怎么養(yǎng)
一、墨蘭怎么養(yǎng)
墨蘭的栽培管理技術 墨蘭又名報歲蘭、拜年蘭。葉叢生于橢圓形的假鱗莖上,葉片劍形。深綠色,具光澤?;ㄇo通常高出葉面,在野生狀態(tài)下可達80厘米—100厘米,有花7朵—17朵,苞片小,基部有蜜腺,萼片披針形,淡褐色,有5條紫褐色的脈,花瓣短寬,唇瓣三裂不明顯,先端下垂反卷?;ㄆ?月—3月,品種甚多,少數(shù)在秋季開花。 墨蘭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四川和海南、臺灣等地。它要求雨量充沛和腐殖質豐富的微酸性(ph5.5—ph6.5)土壤。生長在蔭蔽度高達90%的林蔭下。 一、栽培的基質 我國傳統(tǒng)盆栽蘭花多用其原產地林下的腐殖土,當?shù)厝朔Q為“蘭花泥”。這種土腐殖質含量豐富、疏松而無粘著性,常呈微酸性,是栽培蘭花的優(yōu)良盆栽用土。在北方栽培蘭花,一般都用腐葉土5份,沙泥一份混合而成。也有用腐殖土4份、草炭土2份、爐渣2份和河沙2份等混合配制。 二、分苗與消毒 分盆時,首先用左手五指抓住蘭苗的基部,將盆倒置過來,并輕輕叩擊盆的周圍,使盆與盆土分離,再細心將土坨輕輕拍打抖落泥土。小心清理蘭根,剪去腐爛根、斷根、枯葉及干枯的假鱗莖,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將蘭根放入托布津1000倍液或高錳酸鉀800倍液中進行消毒。殺滅傷口附近的病菌。 三、上盆 盆選好后,種植前先在盆底排水孔上面蓋以大片的碎瓦片,并鋪以窗紗,接著鋪上山泥粗粒,即可放入蘭株(蘭株根系的分布要均勻、舒展,勿碰盆壁),然后往盆內填加腐殖土埋至假鱗莖的葉基處。并在泥表面再蓋上一層白石子或翠云草,既美觀又可保持表土濕潤。接著用盆底滲水法使土透濕后取出,用噴壺沖凈葉面泥土,放置蔽蔭處緩苗,一周后轉入正常管理。 四、管理 墨蘭屬半陰性植物,要求“暖和、濕潤、散光、通風”的環(huán)境條件。生長好壞全靠養(yǎng)護管理。栽培地點要求通風好,具遮陰設施。墨蘭對水分的要求主要是視氣溫高低,光線強弱和植株生長而定。明朝的高濂在《蘭譜》附錄中《培蘭四戒》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濕。”這十二字訣確是養(yǎng)蘭之經驗也。墨蘭用水以雨水或雪水最好,如必須用自來水澆蘭花,須暴曬一天之后才能應用。澆水用噴壺,不要將水噴入花蕾內,以免引起腐爛。夏季切忌陣雨沖淋,必須用薄膜擋雨。 澆水時間,夏秋兩季在日落前后,入夜前葉面干燥為宜。冬春兩季,在日出前后澆水最好,還要噴霧增加空氣濕度,以利墨蘭生長。 五、施肥 墨蘭施肥“宜淡忌濃”,一般春末開始,秋末停止。施肥時以氣溫18攝氏度—25攝氏度為宜,陰雨天均不宜施肥。肥料種類,有機肥或無機肥均可。生長季節(jié)每周施肥一次,秋冬季墨蘭生長緩慢,應少施肥,每20天施一次,施肥后噴少量清水,防止肥液沾污葉片。施肥必須在晴天傍晚進行,陰天施肥有爛根的危險。 六、病蟲害防治 墨蘭由于通風差、濕度大,易發(fā)生墨斑病和霉菌病危害。除加強通風、控制空氣濕度外,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霉菌病導致根莖腐爛,可用五氯硝基苯粉劑500倍液噴灑防治。蟲害主要為刺吸式口器介殼蟲和紅蜘蛛,若發(fā)現(xiàn)蟲害,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二、怎樣種植蕙蘭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時間多于植株開花后,新芽尚未長大之前,這一短暫的休眠期內進行。分株前應適當干燥,根略發(fā)白、綿軟時操作。為避免傷口感染,可涂以新高脂膜,防水分蒸發(fā)、病蟲害。放干燥處1-2日再單獨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后放半陰處,不可立即澆水,待新芽基部長出新根后才可澆水。
大花蕙蘭植株大,生長繁茂,需要肥料比一般國蘭明顯多,各個長季節(jié)應根據(jù)植株需求合理施肥(稀釋),冬季最好停止施肥。澆水應在中午進行,澆水次數(shù)視苗大小和天氣狀況隨時調整。在花芽分化期噴施花朵壯蒂靈,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艷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
大花蕙蘭抗病蟲害能力強于一般中國蘭花,但在生長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為此加強預防乃是養(yǎng)好洋蘭的重要措施,如發(fā)病初期噴施針對藥物加新高脂膜,提高藥效。新高脂膜噴施葉面,可防止葉片病毒感染,使枝葉翠綠茂盛、光合作用產物積累和定向轉運能力增強。
三、怎樣培養(yǎng)蕙蘭
? 大花蕙蘭的日常栽培技術方法是:(1)培養(yǎng)基質的選用。大花蕙蘭的栽培中,應選用一些顆粒較大的培養(yǎng)基質;一般可選用蛭石、椰子屑、碎磚粒、陶燒土和水苔等來種植。(2)光照的控制。與傳統(tǒng)的國蘭相比,大花蕙蘭對光照的要求要高一些。光照的不足將導致植株纖細瘦小,抗病力弱外,還明顯影響大花蕙蘭的生殖生長;春季遮光20%—30%, 夏季遮光40%—50%,九月下旬至12月花芽生長期可開始增加光照。盛夏遮光50%—60%,秋季多見陽光,有利于花芽形成與分化。
大花蕙蘭原產我國西南部,喜冬季溫暖和夏季涼爽氣候,喜高濕強光,生長適溫為10℃至25℃。夜間溫度以10℃左右為宜,尤其是開花期將溫度維持在5℃ 以上,15℃以下可以延長花期到4至5個月。
盛開的大花蕙蘭
大花蕙蘭喜強光,能耐50000至70000勒克斯的強光照。大花蕙蘭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高原,性喜涼爽高濕的環(huán)境,生長適溫為10-25℃,冬季應放在低溫溫室內管護,當夜間在10℃左右時長勢良好,花莖正常伸長,多在2—3月開花。在冬季溫 度低于5℃時,葉片略呈黃色且花期推遲,花莖短。但越冬溫度在15℃左右時,則植株葉片雖綠且有光澤,但花莖會突然伸長,開花提前到1-2月,且花莖軟而 不能直立,須豎以支柱支撐。
通常用分株法繁殖。分株時間多于植株開花后,新芽尚未長大之前,
這 一短暫的休眠期內進行。分株前應適當干燥,根略發(fā)白、綿軟時操作。生長健壯者通常2-3年分株一次,分切后的每叢蘭苗應帶有2-3枚假鱗莖,其中1枚必須 是前一年新形成的。為避免傷口感染,可涂以硫磺粉或炭粉。放干燥處1-2日再單獨盆栽,即成新株。分栽后放半陰處,不可立即澆水,發(fā)現(xiàn)過干可向葉面及盆面 少量噴水,以防葉片干枯、脫落和假鱗莖嚴重干縮。待新芽基部長出新根后才可澆水。
大花蕙蘭可用蕨根2份、炭類蘚1份或直徑1.5-2厘米 的樹皮塊作盆栽基質,亦可添加部分碎磚、木炭等粒狀物。花盆宜選擇直徑15-20厘米的高筒花盆,每盆2-4苗。大花蕙蘭喜較高的空氣濕度,春夏秋三季, 在給予根部充足水分的同時,應經常葉而噴水。但在早春開花后,大花蕙蘭的短暫休眠期內,必須少澆水,待新芽生長出較大的新根時才能多澆水。
生長特點
大花蕙蘭植株大,生長繁茂,需要肥料比一般國蘭明顯多,故生長季節(jié)應加強施肥。一般可將發(fā)酵過的餅肥等與1/3粘土混合,再加水做成直徑2厘米左右的 球,曬干備用。于春季放在盆面,離開新芽有一定的距離,肥料可緩慢放出養(yǎng)分供蘭花生長。每年可施用兩次,每盆數(shù)粒,也可施用發(fā)酵好的液體農家肥,每1-2 周一次,還可用噴霧器向葉片及盆面噴灑1:1:1的氮磷鉀復合肥,濃度應在3-5%,每周1-2次。秋末停肥。
大花蕙蘭抗病蟲害能力強于一般中國蘭花,但在生長過程中仍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種病害的侵襲,為此加強預防乃是養(yǎng)好洋蘭的重要措施,一般每隔10天交替用“百菌清”或“多菌靈”稀釋1000倍液噴灑蘭葉兩面。
栽培周期要點
通常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需3至4年時間,其生長周期標準如下:
組培苗出瓶后放入50孔或66孔穴盤,基質采用水苔,培養(yǎng)2個月。
8×8黑營養(yǎng)缽,基質采用樹皮,培養(yǎng)5個月。
12×12黑營養(yǎng)缽,基質采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yǎng)7個月。
15×18黑營養(yǎng)缽,基質采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yǎng)5至7個月。
18×22硬質塑料盆,基質采用樹皮,底墊石子,培養(yǎng)12至15個月。
要點
1.溫度:生長適溫為10℃至30℃,但耐高溫能力高于蝴蝶蘭,晝夜溫差最好在8℃以上。
2.光照:生長最適光強在15000至40000勒克斯,最大光強最好小于70000勒克斯。
3.空氣濕度:非常喜濕,但要注意通風,否則易得炭疽病,小苗濕度應在80%至90%,中大苗濕度應在60%至85%。
4.肥水:(1)施肥生長期氮、磷、鉀比例為1:1:1,催花期比例為1:2:2至3,肥液pH值為5.8至6.2。
施肥
一般而言,小苗施肥濃度為3500至4000倍,中大苗為2000至3500倍,夏季1至2次 /天(水肥交替施用),其他季節(jié)通常3天施一次肥。 有機肥:從組培苗出瓶到開花前都要每月施一次有機肥,生長期豆餅:骨粉的比率為2:1,催花期施用純 骨粉。有機肥不能施于根上,且不能高于營養(yǎng)缽口。骨粉如含鹽量太大可先用水沖洗后再施用。冬季最好停止施用有機肥。不同時期施用量如下: 50孔/66 孔:0.5克/穴8厘米×8厘米營養(yǎng)缽:1至2克/盆 12厘米×12厘米營養(yǎng)缽:7至9克/盆 15厘米×18厘米營養(yǎng)缽:12至15克/盆 18厘米 ×22厘米花盆:15至20克/盆
長效緩釋肥在大花蕙蘭上的應用也非常廣泛,通常采用N:P:K=13:11:13的型號,有效期為3個月或6個月。緩施肥在施入1個月以后才開始釋放養(yǎng)分,所以在這1個月內要保證有肥料供應,長效緩釋肥的用量一般為小苗2至3克、中苗6克、大苗18克不等。
澆水
澆水5月和9月每天澆一次水,7至8月份一天澆2次水,10月至次年4月每2至3天澆一次水。澆水應在中午進行,澆水次數(shù)視苗大小和天氣狀況隨時調整。
病蟲害
(1)真菌性炭疽?。憾喟l(fā)生于葉片頂端,病斑邊緣黑褐色,中間灰白,多由高溫、高濕、通風不良引起,病斑應及時剪除,并配合噴藥。常用藥劑有1000倍代森錳鋅、1000倍可殺得。
其他真菌性病害常用以下藥劑防治:1000倍百菌清、800倍瑞毒霉、800倍甲霜靈。
(2)細菌性病害:常用藥劑有6000倍農用硫酸鏈霉素、300ppm農用鏈霉素、800倍井 岡霉素。重茬、長期栽培時,軟腐病會發(fā)病嚴重。在小苗期,此病不會發(fā)生,一般到第三年,花芽達到20至30厘米高度時,發(fā)現(xiàn)球莖突然都會爛掉,在山上也會 發(fā)生。這時只能全部銷毀,否則容易導致病害傳染給健康植株。如果及時處理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及進行藥物防治會對病害起到抑制作用。
(3)蟲害:主要蟲害有蛞蝓、葉螨,常用藥劑:蛞克星(誘殺)、三氯殺蟲螨。在6至9月通風不良時,蛞蝓發(fā)生嚴重,多在葉片背部隱藏,同時危害根系,防治時可在磚縫中撒石灰,然后噴水,可殺死大量成蟲,同時可用長壽花葉及顆粒蛞克星誘殺。葉螨在葉子背面發(fā)生,因此打藥時要從葉的背面開始打起。
催花條件
肥料、光照、溫度為催花的關鍵因素,催花時間為第三年的6至10月。有機肥應施用純骨粉,并在無機肥中增加鉀肥比例。光照強度要大于15000勒克斯,晝夜溫差要大于10℃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