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有哪些特征?
(Japanese black pine)
學名:Pinus thunbergii Pari.。又稱日本黑松。松科,松屬。
形態(tài)和用途
常綠喬木,高達30米,胸徑2米。幼樹樹皮暗灰色,老則灰黑色,粗厚,裂成塊片脫落。枝條開展,樹冠寬圓錐狀或傘形。一年生枝淡褐黃色,無毛。冬芽銀白色;芽鱗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邊緣白色絲狀。針葉2針一束,深綠色,粗硬,長6~12厘米;樹脂道6~11,中生;葉鞘宿存。球果熟時褐色,圓錐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長4~6厘米,徑3~4厘米,有短梗,向下彎垂;鱗盾微肥厚,橫脊顯著,鱗臍微凹,有短刺。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5~7毫米,連翅長15~18毫米,種翅灰褐色,有深色條紋。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木材富樹脂,較堅韌,結構較細,紋理直,耐久用,可作建筑、礦柱、器具、板料及薪炭等用材;亦可提取樹脂。耐干旱瘠薄,抗風力強,具防風沙和保持水土的效能,是優(yōu)良的海岸防護林樹種。針葉終年蒼綠,樹冠寬闊美麗,常作為庭園觀賞樹栽培。
(朱政德)
地理分布和生物學特性
原產日本及朝鮮南部海岸地區(qū)。中國旅順、大連、山東沿海地帶和蒙山山區(qū),江蘇、上海、浙江、福建、臺灣等沿海?。ㄊ校约鞍不?、湖北、寧夏、北京、磨喚天津等?。ㄊ校┎糠值貐^(qū)有栽培。以山東至浙江北部沿海,海拔600米以下生長較好。
黑松為暖溫帶喜光樹種,幼年期稍耐庇蔭。根系發(fā)達,穿透力強,有根菌共生,較耐干旱和瘠薄,在花崗巖、片麻巖、砂巖、角閃巖等的風化母質上,即使瘠薄的山脊、陽坡或保水能力差的石礫土、海灘沙地,土壤pH5.0~8.0均能生長。以深厚、疏松、含有腐殖質的沙質壤土上生長最好。不耐水濕,在水分過多的條件下生長不良,甚至爛根死亡。4~5年生以前根系增長快,地上部分生長緩慢。5~8年生即達高生長旺盛期,年高生長量40~100厘米;胸徑生長旺盛期在8~15年,年生長量0.8~1.2厘米;15~25年為材積生長速生期。25年后生長減慢,逐漸出現衰老癥狀。
造林技術
①采種:當球果由深綠色變?yōu)辄S褐色,下部鱗片微裂時及時采集。應選樹干通直、圓滿,發(fā)育健壯,無病蟲害,15~40年生的林木作采種母樹。采種后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即行播種。②育苗:圃地應選擇排水良好且較肥沃的中性、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忌選重粘土或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播種前一年或半年細致整地;山地應整成反坡梯田。結合整地,施基肥。播種前結合進行種子消毒和催芽。常漏游消用的方法是:用0.5%的高錳酸鉀浸種2小時,或用0.5%的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30分鐘;再用50~70℃的熱水浸種,攪拌至降到常溫為止。浸泡一晝夜后,裝入筐,用濕布蓋好置于溫暖處,每天用20~30℃溫水淘洗一次,數天后即可發(fā)芽播種。冬播寧遲勿早,以11月中下旬為宜,不必作催芽處理;春播宜早勿晚,開凍后即播為好。可采用苗床式或大田式條播,每公頃播種量150~195公斤。幼苗出土前如果不過分干旱,一般不要灌水,出土后也不要過早灌溉。黑松幼苗易遭立枯病,除播種前可用硫酸亞鐵或福爾馬林溶液噴灑翻過的苗床進行土壤消毒外,苗木出齊后還應每隔15天噴150~200倍的波爾多液三次。若苗木已發(fā)病,將病株拔除燒毀,再用1%的黑礬水隔7天連續(xù)灌根兩次,灌后用清水沖洗苗梢。幼苗剛出土比較嫩弱,只拔草不松土,待雜草繁茂時,再間隔松土除草數次。為促進苗木生長,可追施速效肥一至數次。1~2年生苗都可出圃造林。③造林:除澇洼、重鹽堿土、重鈣質土外,適生地區(qū)海拔600米以下的荒山、荒地、河灘、海灘都可作造林地。造林前半年至一年按立地條件分別采用魚鱗坑、水平階、穴狀和帶狀等方法細致整地(見造林地整地);荒山陸坡植被較好處,為避免土壤流失也可不整地(采用一镢法造林)或稍加整地;沿岸沙灘加入適量客土可提高苗木成活率。植苗或直播造林均可。在土壤濕潤,鳥、獸害輕微處或石塊多,植苗困難的山可采用播種造林。植苗是主要方法。冬、雨、春三季都可造林。春季宜在早春化凍后;雨季造林宜早勿遲,趁下透雨或連陰雨天進行;冬季則在土壤凍結前。栽植前,用殺蟲劑和泥漿水處理苗根,能防止蟲害和增強抗旱力??蓡沃昊驍抵陞矤钤灾病C抗曉?000~6000株(返知叢)不等。為保持水土,改良土壤,促進林木生長,減免病、蟲、火害的發(fā)生與蔓延,應營造混交林。中國遼寧至浙江沿海,麻櫟、栓皮櫟、刺槐、椴樹、元寶楓、五角楓、側柏、落葉松、楓香、紫穗槐、胡枝子、火炬樹、黃櫨、楊梅等都是較好的混交樹種。④撫育管理:黑松頭幾年生長緩慢,抗旱力和與雜草競爭的能力弱,應連續(xù)三年除草松土。直播或叢植造林要在第二年末進行間苗。每穴留2、3株,4~5年時只留一株培育。此后至主伐前主要的培育管理措施是修枝、間伐和病蟲害防治。黑松林6~8年郁閉,可同時開始修枝,每隔3~4年修一次。保留樹冠長度隨年齡增長以占樹高的2/3到1/3為宜。20年生后停止修枝。幼林郁閉后3~4年林木明顯分化,12年生左右應進行第一次間伐,初植密度每公頃4860株的用材林,伐后保留為3000~3300株;第三次在20~22年生,保留為1350~1950株。黑松后期生長慢,宜培養(yǎng)中徑材,伐期齡30~40年。
主要蟲害有松毛蟲、日本松干蚧、松梢螟、松梢小卷葉蛾等。
(周長瑞)
黑胸散白蟻
(彭建文)
學名: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又稱黑胸網螱。等翅目,鼻白蟻科。兵蟻頭部黃色,長方形,頭長(連上顎)2.29~2.89毫米,頭寬0.98~1.18毫米。有翅成蟲前胸背板黑色,翅長6.39~6.63毫米。(見圖)分布中國河南、河北、陜西及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屬土木兩棲白蟻。為害伐兜、伐倒木、枯立木、橋梁、電桿,常隨木材調運而擴散,成為城市建筑蟻害的重要害蟲。食性比家白蟻還廣泛,在房屋建筑中,對松、杉材蛀食尤為嚴重。凡含有纖維質的紙制品、棉麻制品、橡膠制品、塑料制品,以及含淀粉、含糖分的食品均遭食害。其特點是:分散為害,蟻路小而曲折,一般只容1~2個白蟻同時通過,容易驚逃遷徙;冬季仍活動取食。每年4~5月,陰雨連綿,地表潮濕,是為害的猖獗時期,10~11月是為害的另一個高峰期。為害先由地下部逐漸向上發(fā)展,甚至可達屋梁,多數在潮濕地方為害。外表蟻路長圓小管形,能將泥管從平地豎立通向被害物,蟻路破壞無修復現象。巢群內的補充繁殖蟻數量較多,有短翅、無翅型等不同形態(tài),其中以短翅型常見。幼蟻在遠離蟻王、蟻后時或受驚斷巢后,經過一次脫皮可轉化為補充生殖蟻。有翅成蟲4月羽化,5~6月分飛。分飛溫度一般在20℃以上,相對濕度85%左右。防治方法:蟻患區(qū)新建、翻修、維修房屋所用木構件,凡與磚土結構銜接處,涂刷五氯酚防腐油合劑,預防蟻害;在白蟻嚴重為害部位、群飛孔或主蟻道,噴滅蟻靈或防蟻粉;以高粱稈、甘蔗渣等為誘餌,設置誘殺坑誘殺;外運木材實行檢疫。
黑胸散白蟻
1.兵蟻;2.有翅成蟲前翅;3.有翅成蟲后翅
紅豆杉屬
(yew)
(朱政德)
學名:Taxus L.。紅豆杉科。本屬11種,產北半球。中國4種,南北均產。
特征和用途
常綠喬木。葉條形,螺旋狀排列,側枝之葉排成二列狀,兩面中脈隆起,下面有兩條氣孔帶。雌雄異株,球花單生葉腋;雄球花具6~14枚盾狀雄蕊,花藥4~9,排成一輪;雌球花具多數不孕性苞片;頂部1苞片腋部著生1枚胚珠,托以圓盤狀珠托。種子生于珠托發(fā)育的杯狀肉質假種皮中;假種皮紅色;子葉2枚,發(fā)芽時出土。耐蔭性強,天然林木生長緩慢。木材堅重,心材紅褐色,致密,強度大,為珍貴用材樹種。也是優(yōu)良的觀賞樹種。
主要種類
①西藏紅豆杉(T.wallickiana Zucc.):枝葉形態(tài)似東北紅豆杉,但葉下面沿中脈密生乳頭狀突起點,種臍橢圓形。產中國西藏南部海拔2500~3000米山地。②云南紅豆杉(T.yunnanensis Cheng et L.K.Fu):葉質地較薄,條狀披針形,長2~3厘米,微彎曲鐮狀,排列較疏,下面沿中脈密被乳頭狀突起點,邊緣向下反卷。種子圓卵形,長約5毫米,微扁;種臍橢圓形。產中國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東南部2000~3500米山地。③紅豆〔T.chinensis(Pilg.)Rehd.〕:樹形似杉,種子如豆,外被紅色假種皮,故名紅豆杉。俗稱紅榧,民間對其木材評價最高。喬木,高達30米,胸徑1米。葉長1~3厘米,寬2~4毫米,上部稍窄,先端突尖,直或微彎,下面的氣孔帶淡黃綠色,中脈密生小乳點(見圖)。種子圓卵形,長5~7毫米,微扁,種臍近圓形。產中國秦嶺、長江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達兩廣北部,生海拔1000米以上山地。④南方紅豆杉〔T.chinensis(Pilg.)Rehd.var.mairei(Lemee et Levl.)Cheng et L.K.Fu〕:葉長2~3.5厘米,寬3~4毫米,常微彎呈鐮狀,下面沿中脈無小乳點。與紅豆杉產于同一分布區(qū),生海拔1000米以下山地。⑤東北紅豆杉(T.cuspidata Sieb.et Zucc.):喬木,高20米,胸徑1米。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鱗。葉排成斜上伸展的二列,密集,長1~2.5厘米,直,稀微彎,深綠色,下面的氣孔帶灰綠色。種子圓卵形,長約6毫米,上部有3~4鈍脊,種臍三角形或四方形。產中國吉林老爺嶺、張廣才嶺及長白山海拔500~1000米山區(qū)。
紅豆屬
(ormosia)
(張若蕙)
學名:Ormosia G.Jacks,。又稱紅豆樹屬。蝶形花科。本屬約120種,分布于美洲、亞洲熱帶地區(qū),澳大利亞西北部。中國36種,主產華南。喬木。裸芽疊生。奇數羽狀復葉,稀單葉;小葉對生,全緣,無小托葉??偁罨驁A錐花序;花萼鐘形,5齒裂,近相等或上面2齒連成2唇形;花瓣白色或紫色;雄蕊10(5),分離;子房無柄或具柄,胚珠1~3(10),花柱長,末端拳卷,柱頭偏斜。莢果基部有宿萼,熟后開裂;種子1~10。種皮多紅色。為常綠闊葉林的組成樹種,星散分布。木材花紋美麗,多為優(yōu)良工藝用材。
小葉紅豆(O.microphylla Merr.ex Merr.et L.Chen.):又稱蘇檀木、紫檀。喬木,高達10米。樹皮灰褐色,不裂。小枝密被淺褐色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小葉近生,橢圓形,長(1.5)2~4厘米,下面蒼白色,被平伏毛,中脈密被黃色密毛,側脈5~7對;葉軸及葉柄密被黃褐色柔毛。莢果有梗,近菱形或長橢圓形,長5~6厘米;果瓣厚革質或木質,黑褐色或黑色,有光澤,內壁有橫隔膜。種子長約1.2厘米;種皮紅色,堅硬,微有光澤;種臍長3~3.5毫米。產中國福建、廣東、廣西海拔500~700米的山谷、山坡、路邊雜木林內。邊材淺黃褐色,心材深紫紅色至紫黑色,紋理直,堅重,有光澤,為制作高級家具及工藝美術的優(yōu)良用材。
另見紅豆樹、花櫚木。
黑松的特征:
一,形態(tài)特征:
黑松,別名白芽松,常綠喬鄭蘆木,高可達30公尺,樹皮帶灰黑色。四月開花,花單,雌花生于新芽的頂端,呈紫色,多數種鱗(心皮)相重而排成球形。成熟時,多數花粉隨風飄出。球果至翌年秋天成,鱗片裂開而散出種子,種子有薄翅。果鱗的麟臍具有短刺。
二,生長習性:
喜光,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澇,不耐寒。適生于溫暖濕潤的海洋性氣候區(qū)域,最宜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且含有腐殖質的砂質土壤處生長。因其耐海霧,抗海風,也可在海灘鹽土地方生長??共∠x能力強,生長慢,壽命長。黑松一年四季常青,抗病蟲能力強,是荒山綠化,道路行道綠化首選樹種。
三,綠化用途:
黑松為著名的海岸綠化樹種,可用作旅蔽防風,防潮,防沙林帶及海濱浴場附近的風景林,行道樹或庭陰樹。在國外亦有密植成行并修剪成整齊式的高籬,圍繞于建筑或拆叢州住宅之外,即有美化又有防護作用。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