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地區(qū)面積? 關中地區(qū)指的是?
一、關中地區(qū)面積?
關中土地面積約4.94萬平方公里。
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東西長達三百多公里,面積約4.94萬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關中平原是渭河、涇河、洛河等河流形成的沖積平原及谷地,土地肥沃,灌溉發(fā)達,物產富足,歷史上有“天府之國”之稱。關中平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易守難攻,因而在我國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自古為各大王朝定都的理想之地,西安(長安)為十三朝古都足以說明一切。
二、關中地區(qū)指的是?
關中地區(qū)指: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現(xiàn)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qū),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zhàn)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yōu)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
歷史物產:
渭河由西向東橫貫關中平原,干流及支流涇河、北洛河等均有灌溉之利,中國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如鄭國渠、白渠、漕渠、成國渠、龍首渠都引自這些河流。關中平原自然、經濟條件優(yōu)越,是中國歷史上農業(yè)最富庶地區(qū)之一。
又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險,從西周始,先后有秦、西漢、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關中平原中心,歷時千余年。
如今,關中平原為中國工、農業(yè)和文化發(fā)達地區(qū)之一,全國重要麥、棉產區(qū)。小麥占耕地面積50%左右,棉花主要分布于涇惠渠、洛惠渠、渭惠渠3大灌區(qū),近年植棉區(qū)由西向東轉移,是陜西省重點產棉區(qū)。
三、關中地區(qū)過年習俗?
關中過年一般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算起,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過小年。有個舊時的童謠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塵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爛廋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白饃;除夕上墳請先人,貼完對聯(lián)放鞭炮,晚上不睡熬一宿,初一大早去拜年。
四、關中地區(qū)是哪兒?
中國西北
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F(xiàn)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qū),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位于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劃之一的北方地區(qū)。
五、陜西關中地區(qū)?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F(xiàn)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qū),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
關中,或關中平原,指中國陜西秦嶺北麓渭河沖積平原,平均海拔約500米,又稱關中盆地,其北部為陜北黃土高原,向南則是陜南山地、秦巴山脈,為陜西的工、農業(yè)發(fā)達,人口密集地區(qū),富庶之地,號稱"八百里秦川"。
六、什么是關中地區(qū)?
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qū),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萬(2015年底),位于中國四大地理區(qū)劃之一的北方地區(qū)。
關中,地名,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
關中南倚秦嶺山脈,渭河從中穿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難攻,從戰(zhàn)國時起就有“四塞之國”的說法,所以漢代張良用“金城千里”來概括關中的優(yōu)勢勸說劉邦定都關中。戰(zhàn)國時期,張儀向秦惠王陳說“連橫”之計,就稱頌關中“田肥美,民殷富,戰(zhàn)車萬乘,奮擊百貿,沃野千里,蓄積多饒”,并說,“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這比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稱謂早了很多。這是因為關中從戰(zhàn)國鄭國渠修好以后,就成為了物產豐富、帝王建都的風水寶地。
七、“關中地區(qū)”指的是哪?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F(xiàn)關中地區(qū)位于陜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qū)。 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陜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運城和臨汾兩市,總共秦晉兩省六個地市,這也是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 由于渭河發(fā)源于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自寶雞流入陜西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由于渭河流經地方都是沖積平原,所以在陜西省域來說,稱為“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站在我國疆域范圍來說,稱為“關中盆地”。 關中平原地處渭北北山(老龍山、嵯峨山、藥王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和秦嶺山脈之間,這一片地域十分遼闊,因此還被稱為“天府之國”。
八、關中地區(qū)地理特征?
關中斷陷盆地,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為一西狹東闊的新生代斷陷盆地,渭河橫貫其中。盆地兩側地形向渭河傾斜,由洪積傾斜平原、黃土臺塬、沖積平原組成,呈階梯狀地貌景觀。旁有渭河谷地—汾河谷地,居晉陜盆地帶的南部。
(一)沖積平原:位于盆地中部,系渭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眉縣以西,渭河河谷狹窄,發(fā)育有四至五級階地。以東河谷變寬,發(fā)育有三級階地。漫灘及一、二級階地寬廣平坦,連續(xù)分布,三級以上階地多斷續(xù)分布。二級階地以上各級階地均為黃土覆蓋。渭河北岸,涇河以東的涇、石、洛沖洪積三角洲平原,寬達10—24km。渭洛兩河之間為在階地基礎上形成的沙丘地。
(二)黃土臺塬:可分為兩級黃土臺塬。一級黃土臺塬是在下更新世湖盆基礎上形成的,黃土厚100余米,塬面高程540—880m,高出沖積平原40—170m,分布于渭河北岸及西安、渭南、潼關等地。塬面上有洼地,塬周斜坡陡峭,沖溝發(fā)育。當斜坡下部有隔水的軟弱土(巖)出露時,斜坡穩(wěn)定性差。二級黃土臺塬主要分布在寶雞、乾縣、藍田、白水、澄城等地,高600—1000m,高出一級黃土臺塬或高階地50—150m。二級黃土臺塬是在第三紀末準平原或山前洪積扇上形成的,黃土厚度一般小于100m,溝壑發(fā)育,地形破碎。如藍田橫嶺塬呈丘陵狀地貌形態(tài),溝谷切深逾200m,大多切入第三紀地層,侵蝕強烈。
(三)洪積平原:分布于秦嶺和北山山前,由多期洪積扇組成。由于所處地質環(huán)境和物質來源不同,組成巖性亦異。秦嶺山前以粗粒為主,北山山前則以細粒物質為主,且多被黃土覆蓋
九、關中地區(qū)晚熟麥種?
關中地區(qū)春季種蕎麥,3~4個月后收貨,采用機械收購方式。
播種時間:
我國北方旱作區(qū)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
關中平原屬于北方地區(qū),所以一般在3~5月份播種。
收割時間:
一般早熟品種 60-70 天,中熟品 種 71-90 天,晚熟品種大于 90 天。
所以根據(jù)種植時間和品種來判斷,還有就是生長情況和天氣。
收割方式:
大面積采用機械收割,有蕎麥收割機,蕎麥成熟后機械收割即可。
小面積種植可采用人工收購,即用鐮刀類收購。
十、關中地區(qū)竹子品種?
竹子在我國的種植歷史悠久,一般是南方地區(qū)種植居多。竹子不僅是可以觀賞,還是一種可以食用,也實用的經濟植物。關中地區(qū)是屬于我國北方地區(qū),該地區(qū)干旱,常年降雨量都是低于500ml,大部分竹子在這里都不能適應。
黃稈京竹、壽竹、白紋陰陽竹和金竹都是可以在關中地區(qū)種植的品種。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