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培養(yǎng)種植技術(shù)
蘑菇培養(yǎng)種植技術(shù)
1、蘑菇種植步驟
蘑菇在種植前要先準備好用玉米芯、花籽皮、有機雞糞 、麩皮 、玉米面、 鋸末粉碎混合堆放,讓其充分發(fā)酵好的土壤。,然后再將選好的品質(zhì)良好的菌絲均勻撒在土壤陪山上。需要注意的是,種植蘑菇的土壤要先做好殺菌處理,并加入適量的腐植土來提高肥力。在播完種后澆上適量的水,之后用一層衛(wèi)生紙覆蓋,放置在陰暗潮濕處等待其生長即可!
蘑菇的種植方法
2、蘑菇的溫濕度控制
蘑菇適宜的生長溫度在24攝氏閉亂猛度左右,轎橋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影響它的生長,對其品質(zhì)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同時每隔兩三天還需要對植株澆一次水以保證土壤足夠濕潤,確保蘑菇的順利生長。此外,蘑菇對于陽光相當敏感,在光照情況下會停止生長,因此,隔離光線對蘑菇的生長至關(guān)重要!
3、蘑菇的病蟲害防治
蘑菇在生長過程中非常容易患上白腐病,或是受到菇蠅危害。因此,在平時的養(yǎng)護中需要保持良好通風,必要時噴灑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白腐病,使用殺滅菊酯等藥劑防治菇蠅。
誰知道蘑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玖鞒倘缦拢簜淞稀A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fā)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一、培養(yǎng)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傆?050kg,每m233.6kg。
2、培養(yǎng)料的準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后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后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于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制培養(yǎng)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yǎng)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yǎng)料雖通氣性好,但養(yǎng)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yǎng)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yǎng)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fā)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fā)酵,需要20—25天。
2、培養(yǎng)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鐘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后。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后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nèi),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后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diào)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準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后混合均勻,然后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后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后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后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后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旌狭系挠昧棵看味际强偭康?/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yǎng)料堆制后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后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fā)出去,并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后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后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后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fā)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diào)節(jié)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后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fā)酵(時間2—3天)。
7、團備根據(jù)發(fā)酵的溫度和發(fā)酵的程度,如料溫經(jīng)發(fā)酵幾天后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xù)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fā)酵的培養(yǎng)料的質(zhì)量標準
1、培養(yǎng)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 指縫間有水印,并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準。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塌彎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團或悶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yǎng)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后,棚內(nèi)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nèi)關(guān)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采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后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yǎng)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后。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干。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后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后把剩余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fā)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nèi)溫度和料內(nèi)溫度,料內(nèi)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nèi)棚內(nèi)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后報紙取掉。
3、三天后菌種正常萌發(fā)即可微通風,七天后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準備覆土。
八、覆土
1、準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后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diào)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diào)節(jié)成濕潤的狀態(tài)。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采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后前5—7天關(guān)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后,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yǎng)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guān)于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chǎn)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采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nèi)過道不積水。
2、棚內(nèi)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nèi)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墻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墻有通風口,東西墻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準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cè)靠墻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后墻,前墻高30cm,后墻高1.2m。
十一、采收
播種后,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采摘。采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nèi),柄長在0.5cm 。間隔7—10天,第二潮菇現(xiàn)蕾。
種蘑菇的方法并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的。樓主若想自己種來玩的就算了吧,若是大量種植的兄鍵話,應亂猛先買兩本書看看,了解個大概,然后到種植場取經(jīng),了解實際操作經(jīng)驗。才嘩塵橋有可能種植成功。
俗稱的蘑菇有很多種的,不知你要了解哪種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