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小角堇種植方法
喜涼爽環(huán)境,忌高溫,耐寒性強。日照不良,開花不佳。 觀賞應(yīng)用:角堇的株形較小,花朵繁密,開花早、花期長、色彩豐富,是布置早春花壇的優(yōu)良材料,也可用于大面積地栽而形成獨特的園林景觀,家庭常用來盆栽培觀賞。
角堇
栽培宜選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zhì)的壤土或沙質(zhì)壤土。多用播種繁殖,南方多秋播,北方春播,發(fā)芽適溫為15-20℃,一周左右發(fā)芽。40天后帶土坨定植。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開花后停止施肥。注意防治炭疽病、灰霉病及蚜蟲、紅蜘蛛等。
角堇一般用播種的方式來繁殖角堇,以秋季為宜。南方多秋播,北方春播,種子發(fā)芽適溫約15-20℃,氣溫高于25℃會發(fā)芽不良。角堇的種子細小,播種后用粗蛭石略為覆蓋,約五至八天后發(fā)芽。大約三十天后,葉片長到三至四枚時,就可移植。
滿意請采納!
茉莉花如何繁殖
家庭蒔養(yǎng)茉莉花,如需繁殖可采用以下方法:①嫩枝扦插。5月上中旬取早春萌發(fā)、健壯的、長約8厘米的嫩枝,注意下端帶2厘米的老莖段,去掉下部葉片,僅留頂部1~2對葉片。下部切口約在節(jié)下0.2厘米,然后扦插于疏松的基質(zhì)中,稍壓,使插條與基質(zhì)密接,澆透水,置于蔭蔽通風處。雨天移入室內(nèi),避免淋雨引起插條腐爛。之后保持盆土濕潤,并適當向插條噴水,大約三周便可發(fā)根,即開始施加濃度較稀的液肥,同時適度見光,2個月后就能移植栽培。②高位壓條。春天選生長健壯的枝條,在頂端以下18厘米處環(huán)剝,寬度約0.5厘米,注意勿傷及木質(zhì)部,將皮剝除干凈,隨后彎至花盆內(nèi),用竹簽或其他物固定,使環(huán)剝處埋在土中,保持其濕潤,也可用濕土包裹環(huán)剝處,再用薄膜包住,約經(jīng)2個月就可發(fā)根。生根后從母株上分離,成為新植株即可栽培。
流蘇樹的繁殖方法
流蘇樹的繁殖可采取播種、扦插和嫁接等方法,播種繁殖和扦插繁殖簡便易行,且一次可獲得大量種苗,故最為常用。 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流蘇樹果實呈藍紫色,此時選擇長勢壯、樹形好、無病蟲害的母株進行采種。挑選飽滿、大小一致的種子用清水浸泡2天,撈出后置通風陰涼處陰干。3天后,用濕沙進行貯藏,沙種比為3:1,覆蓋麻袋進行保濕。種子貯藏期間,每隔半月進行噴水翻拌一次。噴水量以沙濕潤為好,水量過大易導致種子腐爛。
翌年3月中旬,40%左右的種子露白即可進行整床播種。育苗圃地應(yīng)選擇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地塊,一般采用高壟播種,壟距625px,壟高375px。用經(jīng)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肥做基肥,用量為每畝3000kg,播種溝深度為50px,行距為500px。將已催芽的種子均勻地播在播種溝內(nèi),畝播種量為20kg左右,播種后覆蓋細土,輕輕踏實后,漫灌一次透水,三天后覆草保濕。在播后25天左右,幼苗開始出土。當幼苗長至高250px左右時,選擇陰天進行間苗。夏季光照強時要及時搭蓋陰棚進行遮陰,大雨后要及時將圃地內(nèi)的積水及時排除。此后的管理中,要保持圃地土壤呈大半墑狀態(tài),并加強中耕除草。通過管理,流蘇樹1年生苗可至高1-1.2米。 方法一:催根。選背風向陽排水性良好的地方,挖坑深10厘米,長度可根據(jù)種子的多少而定,將流蘇種子與清水沙(消毒篩選干凈)按1:2的比例混合均勻,倒入坑中分布均勻,然后上面鋪上2c米的沙,澆透水,蓋地膜保持濕潤。畦中可豎一部分草靶,通風、透氣,防止種子腐爛、表層見干澆透水。經(jīng)過兩個月后流蘇種子的根基本全部生齊,根系可達4-5c米,此時可將畦中種子取出,挑取帶根種子進行栽植。也可以等到年后取出栽植,此種方法可以從秋天栽到第二年春天,年前不農(nóng)忙,節(jié)約勞動力,年前栽出的慢、年后栽植出的快。
方法二:催芽。選背風向陽的地方打畦,澆透水隔二天后將純凈的種子均勻的撒在畦中,上面蓋上0.5厘米的土,然后蓋上0.5厘米的沙,上面蓋上地膜。經(jīng)常觀察注意土壤的干濕度,干后要澆水,注意除草,松土,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等到第二年3月下旬,種子基本破土而出,加強管理,到5月上旬葉片長成到3-4片葉時,直接栽植到大田中。
方法三:扦插。此種方法多在雨季進行,方法是選取當年生半木質(zhì)化枝條,基質(zhì)選用沙壤土即可。應(yīng)用很少,原因一是只能適應(yīng)部分品種;二是扦插后原品種的穩(wěn)定性保持不強。
比較:前兩種方法在流蘇育苗過程中都表現(xiàn)出很好的效果,總體試驗比較表明,經(jīng)過移栽后第二種方法不如第一種方法出苗后,苗木生長旺盛,第一種方法催的是根,栽根后出苗旺盛,而第二種移栽時是小苗,要經(jīng)過一定緩苗期,但第二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發(fā)芽率高,出苗整齊,第一種方法省地,避開農(nóng)忙季節(jié);第二種方法費地,正值農(nóng)忙。 流蘇樹在栽培過程中,特別是栽植的頭三年,要加強水肥管理。栽植時要施入經(jīng)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肥作基肥,基肥與栽植土充分拌勻,并施用一次氮肥以提高植株長勢,秋末結(jié)合澆防凍水施一次腐葉肥或芝麻醬渣。翌年5月初施一次氮肥,8月初施用一次磷鉀肥,秋末施一次半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肥,第三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施肥。從第四年起,只需每年秋末施一次足量的牛、馬糞肥即可。
流蘇樹喜濕潤環(huán)境,栽植后應(yīng)馬上澆透水,五天后澆第二次透水,再過五天澆第三次透水,此后每月澆一次透水。華北地區(qū)7、8兩月是降水豐沛期,可不澆水或少澆水,大雨后還應(yīng)及時將積水排除。秋末要澆好防凍水。翌年三月初及時澆返青水。北方春季干旱少雨,春季風大且持續(xù)時間長,4月上旬和中旬要各澆一次透水。第三年可按第二年的方法進行澆水,第四年后每年除澆好封凍水和解凍水外,天氣干旱降水不足時也應(yīng)及時澆水。 流蘇樹在園林應(yīng)用中,常見的有單干型和多干型兩種樹型。 單干型:小苗長到高1.5米左右時,于冬剪時將主干上的側(cè)枝全部疏除,只保留主干,并對主干進行短截,第二年在剪口下選留一個長勢健壯的新生枝條作主干延長枝培養(yǎng),其它的新生枝條全部疏除,秋末繼續(xù)對主干延長枝進行短截,第三年春季,在剪口下選擇一個長勢健壯且和第二年選留枝條的方向相反的芽作主干延長枝培養(yǎng),此后繼續(xù)按先前方法進行修剪,直至達到需求的高度。然后再對主干進行短截,翌年在剪口下選擇三、四個長勢健壯,且分布均勻的枝條作主枝培養(yǎng),主枝長至一定長度后可進行短截,并選留側(cè)枝。至此,喬木狀樹型基本形成,以后只許將冗雜枝、病蟲枝、下垂枝、干枯枝剪除即可。 多干型:在苗圃階段,可選留3-4個長勢健壯大枝作為主干培養(yǎng),以后在主干上選留角度好,長勢均衡的分枝作為主枝培養(yǎng),選留主枝時一定要注意不能交叉,要各占一方。此后的修剪要選角度較大的上部枝條作延長枝,并對其進行中、短截。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擴大樹冠:二是利于樹冠的通風透光。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