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卵怎么養(yǎng)?
一、蠶卵怎么養(yǎng)
準備好干凈無味的盒子,將蠶卵平放其中,然后放置在25℃左右的環(huán)境中,蠶卵會逐漸變成紫黑色,大約兩個星期左右,即可孵化出幼蠶。
二、如何照顧幼蠶
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蠶通體呈黑色,長滿細毛,像螞蟻,被稱為“蟻蠶”。身上的細毛幾天后不明顯了。因為出來的蟻蠶比較小,孵化的時候最好在下面墊白紙,這樣比較方便尋找。蠶蟻出殼后約40分鐘就開始覓食,我們需要為它準備比較嫩的干凈不帶水的桑葉。
三、需要喂養(yǎng)蠶
蠶喜歡吃桑葉,需要給它準備無農(nóng)藥,干凈且不沾水的桑葉。不要用病葉爛葉。養(yǎng)蠶的時候不要經(jīng)常去撥動它,蠶在蛻皮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天時間不吃不喝,此時不要去干擾它。及時清理掉殘余的食物殘渣、廢葉和糞便。保持蠶整體生存環(huán)境的干凈。養(yǎng)蠶的盒子要放在通風陰涼處。
蠶的卵比較好孵化,主要是把控好它所需要的溫度,耐心等待十幾天,一般就能有小蠶出來。對養(yǎng)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來試試。
把它放在紙盒子,或是篩米的小篩子里,用篩子的話要放一些紙墊在篩底。 小蠶剛從卵里孵出來時,要特別小心對它,用比較嫩的桑時喂它,換桑葉的時候用很軟的毛筆來移動它,要注意力量;有時桑葉太干燥,不細心就會在換桑時的過程中把小蠶留在要丟棄的桑葉上。小的時候難養(yǎng)一點,長大些就好辦了。 等它要結(jié)繭子的時候,拿些麥稈子札成枝枝椏椏的型狀就可以了。 破繭后,把它們一起放在一個盒子里,它們會在一起交尾,然后產(chǎn)卵。有時因為養(yǎng)的蠶少,所以破繭的時候蛾子會有落單的,但不用擔心,只要有一對蠶成功,相信也夠你養(yǎng)了。 桑葉要新鮮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幾張,其余的灑點水裝在冰箱里保鮮
蠶以卵繁殖。蠶卵看上去很像細粒芝麻,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一只雌蛾大約可產(chǎn)450~500粒蠶卵,重約1克。蠶卵剛產(chǎn)下時為淡黃色或黃色,經(jīng)1~2天變?yōu)槌喽股?,再?jīng)3~4天后又變?yōu)榛揖G色或紫色,便不再發(fā)生變化,稱為固定色。蠶卵外層是堅硬的卵殼,里面是卵黃與漿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發(fā)育過程中不斷攝取營養(yǎng),逐漸發(fā)育成蟻蠶,它從卵殼中爬出來,卵殼空了之后變成白色或淡黃色。
此外,一般構(gòu)成蠶卵的主要物質(zhì)是水65%,蛋白質(zhì)20%,脂質(zhì)10%,碳水化物4%,無機鹽類等.蛋白質(zhì)是氨基酸基本單位分子高度重合而成,占干燥重量的主要部分,是卵殼或卵細胞構(gòu)造的重要材料,此外許多蛋白質(zhì)分子具有像酶的作用和機能.卵殼主要成分的卵殼質(zhì),是甘氨酸或組氨酸等富有硬性的蛋白質(zhì),占卵殼干燥重量的22―29%
繁育方法
1. 柞蠶繭的選擇與貯藏
選擇沒有病蛹、嫩蛹, 雌繭率在80%以上, 千粒重達11千克以上的柞蠶繭;將選擇好的柞蠶繭貯藏在0℃±2℃, RH50%~70%的保繭庫中, 繭在庫內(nèi)用繭床分層存放, 或置于繭籠、繭筐中貯藏, 并定期檢查, 蠶繭感溫均勻不發(fā)熱、不受潮、不霉變。
2. 繭的加溫
根據(jù)繁蜂計劃安排暖繭日期, 暖繭前將繭穿成串, 即用細線穿過繭尾部的浮毛, 蟲蒂地朝外、朝下, 穿成繭串, 掛置暖繭室內(nèi), 暖繭溫度從低到高升溫, 起始溫度為10~12℃, 以每天遞增1~2℃逐漸加溫, 升至20~22℃時保持平穩(wěn), 最高不超過25℃, RH60%~75%。
3. 收蛾貯藏
雄蛾比雌蛾羽化較早, 為防止雌雄交尾, 刺激雌蛾自產(chǎn)卵, 先收雄蛾, 然后將羽化的柞蠶雌蛾在0~2℃低溫下存放貯藏24~48小時。
4. 剖腹采卵洗卵
先將雌蛾頭部掀去, 再將其腹部放入剖機中剖腹取卵, 卵經(jīng)過漂洗, 除凈摻雜于卵粒間的蟲體碎片和膠囊雜質(zhì)后, 放入綠卵清除機內(nèi)清除不成熟卵, 再用水漂洗去掉擠碎的不成熟卵破碎殼, 使綠卵率降低到3%以下。
5. 卵的消毒與晾干
將清洗好的卵送入卵消毒室, 用0.1%新潔爾滅液浸泡8~12分鐘后取出, 經(jīng)甩干, 機甩干晾卵車間陰干。[1]
蠶卵管理
卵面消毒的必要性與要求
剛產(chǎn)下的柞蠶卵面上不僅粘附有鱗毛、蛾尿、灰塵等臟物,而且還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蟻蠶孵化時會隨著卵殼被一起食下,造成蠶體感染病害,幼蟲孵化前必須進行卵面消毒。
1重視消毒工作各種病原物普遍存在于環(huán)境中,尤其是剛制種結(jié)束的環(huán)境中病原微生物較多。不僅要重視卵面消毒,而且對保卵的房屋、用具等均要全面徹底消毒滅菌。消毒后的房屋應保持無菌狀態(tài),防止消毒后再感染。
2嚴格控制消毒溫度卵面消毒常用的幾種藥品,必須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才能發(fā)揮對病原物最大的殺滅效力,消毒才能徹底。如用甲醛消毒,必須保持消毒液為23~25℃;用鹽酸或硫酸消毒,消毒液溫度要保持20℃;漂白粉消毒液溫應掌握在18℃左右。早春氣溫低,消毒時應有加溫設備,保持規(guī)定的液溫。
3消毒藥液濃度要準確卵面消毒藥液濃度過高,影響胚胎生理;過低,則影響消毒效果。因此消毒藥液濃度一定要準確。市售的藥品應測定其成分含量,再按標準濃度配制。消毒過程中,由于多次浸卵消毒,藥液濃度會逐漸降低。
4時間標準一定堅持時長標準。
卵面消毒標準與方法
要根據(jù)不同防治對象選擇防病藥劑。鹽酸、甲醛混合液消毒法也可采取先用3%的甲醛消毒30min后,再用10%的鹽酸消毒10min。甲醛和漂白粉主要以防治膿病與微粒子病為主;鹽酸和硫酸則主要以防治軟化病為主。甲醛和鹽酸混合液則對膿病、微粒子病及軟化病均有較好的消毒效果。
卵面消毒方法1.浴種柞蠶卵產(chǎn)下后3~5天或出蠶前1~2天,將蠶卵裝入塑料紗袋等能漏水的容器內(nèi)浸入清水中浴種,水溫與自然溫相同,輕輕揉搓洗去卵面附著物。也可采用0.5%~1%的氫氧化鈉溶液洗卵55s,洗去卵面的膠著物質(zhì)并有消毒作用,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并空去水分。采用氫氧化鈉浴種因其對卵殼有溶解作用,應嚴格掌握濃度和和時間。也可不進行浴種而直接消毒。2.卵面消毒將經(jīng)過浴種并漏去水分的蠶卵浸入到標準溫度和濃度的消毒藥液中消毒,,然后用接近消毒藥液的溫度的干凈水沖洗蠶卵,直至無藥味為止。最后將蠶卵放在無毒環(huán)境中自然干燥。
卵面消毒后的管理
1蠶卵應薄攤卵的厚度掌握在1~1.5kg/m2。隔2~3h輕輕翻動蠶卵一次,促使蠶卵盡快干燥,避免蠶卵粘附。消毒后的蠶卵要盡快使之陰干,防止陽光直射,必要時可用電風扇吹干。
2蠶卵的分裝和運輸經(jīng)卵面消毒干燥后的蠶卵應分裝在小的盛卵容器內(nèi),便于管理、銷售和運輸。盛卵容器多采用無毒的塑料紗制成,根據(jù)需要可制成規(guī)格為30cm×20cm、26cm×16cm等,每袋盛卵0.5~1.0kg。大的袋子中間再用縫紉機器縫成幾個隔,防止蠶卵堆積造成傷熱。
“將蠶卵放在容器中等待孵化,溫度要控制在25-28攝氏度左右,低溫需要將容器密閉,孵化后需要用很嫩的桑葉喂養(yǎng),一般七天蛻皮一次,蛻皮期間它會一動不動,以免影響它的生長,25天后開始結(jié)繭,之后就會變成蛾子了,蠶以卵繁殖,看上去很像粒細芝麻?!?/p>
產(chǎn)卵要放產(chǎn)卵要放在一個干凈無味的盒子里要不要保持二十五度以上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