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如何養(yǎng)殖(魚的養(yǎng)法)
1. 魚的養(yǎng)法
貓爪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及時的換水,另外要及時的喂養(yǎng),同時呢要處在一個陰暗的地方,不要太見陽光。
2. 家庭錦鯉魚的養(yǎng)法
錦鯉魚常吃食物是動物性食物餌料和植物性食物餌料,一般錦鯉魚喜歡吃動物性食物餌料,常見的有魚蟲、劍水蚤、草履蟲、水蚯蚓等,植物性食物餌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
投喂魚蟲、顆粒飼料、小蚯蚓等餌料時不要喂得太多,一般八成飽即可。
3. 觀賞魚紅草魚的養(yǎng)法
草魚在魚缸中繁殖還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是魚缸水體即使再大,也大不過池塘,草魚的繁殖對水流要求很高,魚缸中的水流比較有限,有限的水流是限制草魚性腺發(fā)育的主要因素,還有一點就是草魚一般都是在有水流的地方產(chǎn)卵,產(chǎn)卵后,受精的卵也是通過水流才可以正常的孵化,因此在魚缸中想滿足草魚繁殖的環(huán)境還是比較難的。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
4. 小紅鯽魚的養(yǎng)法
我養(yǎng)過紅鯽魚,每天都要喂食的,向你說的那種浮在水面上的小顆粒,一天喂一兩次都可以,每次喂10至15粒就可以了。(如果你想一天為兩次的話,那你得看第一次它吃光了沒有,如果沒吃光就不用喂第2 次了)
那樣的話你就先喂10粒左右試試,如果魚把它全部吃光了,那你就 一天為10粒左右吧。
如果沒吃光,那你就按賣魚的說的做吧!
5. 金錦鯉魚的養(yǎng)法
好養(yǎng)
金色錦鯉是一種觀賞魚,是一種錦鯉,相對不難飼養(yǎng),因為它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更好。然而,如果你在家里繁殖,你也需要注意很多問題,比如空間、水溫、喂養(yǎng)等等。只有當環(huán)境合適時,它們才能生長得更好。
如何養(yǎng)金色錦鯉
1、魚缸:繁殖金錦鯉時,第一步是準備魚缸。金錦鯉的體型相對較大,所以選擇魚缸的一個重要層次是魚缸應該足夠大。它也可以在水泥池中繁殖。
2、O2:O2也是繁殖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金錦鯉的體型特別大,所以它們對氧氣的規(guī)定也相對較高。需要確保水中的溶解氧量。因此,水不能很臟,否則溶解氧量會減少,所以需要定期更換水。其次,一些綠色植物可以適當?shù)胤胖迷隰~缸里,可以釋放一些O2。如有必要,也可以使用氧氣泵來補充部分O2。
3、水溫:水溫也要注意。金錦鯉雖然對水溫適應性好,能承受較低的溫度,但在繁殖過程中最好不要低于10度,否則會影響其食欲和活力。
4、喂養(yǎng):根據(jù)喂養(yǎng)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是一個重要的過程。金錦鯉愛吃動物飼料,是活物生物,如水蚤、水蚯蚓等。最好每天喂1-2次。6月到9月,他們胃口最強,每天可以喂兩次。剩下的時間,你可以每天喂一次。
5、疾病預防:另外,有時金錦鯉會生病,要及時預防,能及時用鹽消毒。
6. 熱帶魚燕子魚的養(yǎng)法
燕子魚性格溫順,喜歡在水的上層活動,有群游性。飼養(yǎng)燕子魚的魚缸應多種植水草,最好有浮水性的植物。由于燕子魚的跳躍能力強,魚缸應該加蓋,喜生活在pH6.5-7.0的弱酸性軟水中,適宜水溫23-30度,食物以動物性食物為主。我主張是用紅蟲加血蟲,不喂線蟲。特別是繁殖的種魚更不能用線蟲。只要每天喂兩次,早上一次,缸中要有點剩餌,以能吃到中午為宜。晚上喂一次,以在1小時內(nèi)吃完為宜!燕子魚的繁殖比較困難,產(chǎn)卵于細葉水草上。 燕魚又名神仙魚、天使、小神仙魚、小鰭帆魚,麗科魚屬,原產(chǎn)南美洲的圭 亞那、巴西。 魚長12-15厘米,高可達15-20厘米,頭小而尖體側(cè)扁,呈菱形。背鰭和臀鰭很長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鰭帆魚之稱。從側(cè)面看神仙魚游動,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魚又呈燕魚。
7. 魚的養(yǎng)法是怎樣的
方法/步驟分步
1胡子魚,學名鯰魚,屬夜行性動物,白天靜靜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樹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種類會襲擊小型的水鳥或老鼠。
2鯰魚為底層兇猛性魚類。怕光,喜歡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樹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緩慢的水域。
3在水庫、池塘、湖泊、水堰的靜水中,多伏于陰暗的底層或成片的水浮蓮、水花生、水葫蘆下面。春天開始活動、覓食。
4這是一種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其食量大,日食量為自身體重的5-8%,最大可達15%以上
5如投飼過量,會產(chǎn)生攝食過多而脹死現(xiàn)象。胡子鯰耐饑能力強,魚種或親魚在人工越冬期間,4-5個月不投飼也不會死亡
6當水溫升到15℃以上時開始正常攝食,溫度在20-35℃時攝食旺盛。一般5-9月為攝食盛期,此時生長速度最快。
8. 魚如何養(yǎng)
中國菩薩魚分布于中國南方廣東、廣西、福建等地淡水流域,活動于淺水洼或水草茂密的岸邊,外形美觀,色彩美麗,可作為觀賞魚類,那么菩薩魚在家怎么養(yǎng)殖呢?
養(yǎng)殖方法:
1外形特征。體形極為側(cè)扁,略似紡錘形。全長約8厘米。眼大,口小,口內(nèi)有尖利的牙齒。鱗片大,無側(cè)線,體側(cè)縱列鱗扔。背鰭ⅪⅤ7,起點與臀鰭的起點略約相對;臀鰭很長,胸鰭10,圓形。腹鰭小。尾鰭分叉。各奇鰭皆有向后伸延的特長的鰭條,在生殖期內(nèi),各鰭條漂搖如綬帶。體灰綠色,鰓蓋上有一大形黑斑,體兩側(cè)各有8條黑色橫斑。由眼目到鰓蓋部,有3條黑綠。生殖期各奇鰭有紅色邊緣,鱗片上有紫藍色反光。
2飼養(yǎng)水質(zhì):菩薩魚對溫度的要求并不苛刻,一般20~30℃之內(nèi)都能成活,水溫處于24~27℃時最適宜其生長;水的酸堿度以中性水為宜,pH值為6.5~7.2;在人工飼養(yǎng)條件下溶氧量最好保持在5mg/l。除此以外,還應注意控制水質(zhì)中的一些毒素的含量,以殘留氯0mg/l、亞硝酸鹽0mg/l、硝酸鹽5mg/l、氨0mg/l、磷酸鹽0mg/l為標準來檢驗您的飼養(yǎng)水質(zhì)是否符合魚只的需要,并做及時的調(diào)整,為菩薩魚提供適宜的水質(zhì)環(huán)境。
3飼養(yǎng)管理:由于菩薩魚是一種比較耐粗養(yǎng)的觀賞魚,使許多人飼養(yǎng)過程中疏于管理,即使菩薩魚能頑強的生存,也會以無精打采、垂頭喪氣來回報您,要想讓魚兒生活的悠游自在,同時給您的生活增添快樂,還得盡點主人的愛心。飼養(yǎng)菩薩魚的容器,大至混養(yǎng)型水族箱,小到玻璃缸,并無特殊限制,但因其好斗的本質(zhì),為了避免它們大打出手,一般采取單獨飼養(yǎng)。如若您想飼養(yǎng)兩只雄性菩薩魚激斗它們各展雄姿,可在魚缸中間設隔一塊玻璃再插一無毒塑料板,即可讓你一飽眼福,又不傷害魚只。
注意事項:它們在浮巢下方開始交配,雄魚將整個身體彎曲至“U”型,并緊緊擁裹雌魚,雌魚每次產(chǎn)卵在400~1000粒左右。待排出的卵子與精子結(jié)合,受精卵慢慢浮上水面后,便可移出雌魚,以免雄魚護幼心切而不停地啄趕雌魚,使其受傷甚至死亡。雄魚會將水中漂散的卵粒含入口中,并一粒粒送回泡巢里使魚卵堆疊在一起,猶如小山般漂浮在水面。此時的它們會一改平時的霸氣,開始耐心細致的照顧魚卵,既要不斷修補浮巢,用鰭攪動水流為卵粒提供充足的氧氣,還要不斷辨別剔除已死的受精卵。經(jīng)過48小時后,小魚從卵中孵化出來,拖著尾巴尖掛于泡沫下面漂浮在水面,此時的稚魚靠吸收卵黃囊生存,而雄魚會一直守護稚魚,并不停的用嘴將掉下的幼魚苗帶回泡沫中,直到3天后卵黃囊吸收完畢,稚魚獨立游動了,才可撈出雄魚,進行稚魚的飼喂。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