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鵪鶉養(yǎng)殖場(衡水鵪鶉養(yǎng)殖場地址)
1. 衡水鵪鶉養(yǎng)殖場地址
鵪鶉蛋一般的市場都有,鵪鶉蛋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能補氣補血,非常適合體質(zhì)虛弱、氣血虧損的產(chǎn)婦、兒童、病人食用。
健腦益智,鵪鶉蛋含豐富的磷脂,磷脂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生長發(fā)育的重要物質(zhì)。鵪鶉蛋還可以保護視力,鵪鶉蛋里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核黃素,鵪鶉蛋還對心腦血管有保護作用。
2. 石家莊鵪鶉養(yǎng)殖
鵪鶉肉
原料介紹
鵪鶉為雉科動物。俗話說:“要吃飛禽,鴿子鵪鶉。”鵪鶉肉、蛋,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
鵪鶉又簡稱鶉,是一種頭小、尾巴短、不善飛的赤褐色小鳥,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肥胖癥患者食用。
鵪鶉可與補藥之王人參相媲美,譽為"動物人參"。
營養(yǎng)分析
醫(yī)界認為,鵪鶉肉適宜于營養(yǎng)不良、體虛乏力、貧血頭暈、腎炎浮腫、瀉痢、高血壓、肥胖癥、動脈硬化癥等患者食用。所含豐富的卵磷,可生成溶血磷脂,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阻止血栓形成,保護血管壁,阻止動脈硬化。
磷脂是高級神經(jīng)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具有健腦作用。
相關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是老幼病弱者、高血壓患者、肥胖癥患者的上佳補品。
制作指導
適用于炸、炒、烤、燜、煎湯等烹調(diào)方法,如“香酥鵪鶉”、“芙蓉鶉丁”、“烤鵪鶉”等;或做補益藥膳主料。
食療作用
味甘、性平,入大腸、心、肝、脾、肺、腎經(jīng);
可補中益氣、清利濕熱;
主治浮腫、肥胖型高血壓、糖尿病、貧血、胃病、肝大、肝硬化、腹水等多種疾病。
《本草綱目》中說:“肉能補五臟,益中續(xù)氣,實筋骨,耐寒暑,消結(jié)熱”,“肉和小豆、生姜煮食,止泄痢、酥煮食,令人下焦肥。
”適用于治療消化不良,身虛體弱、咳嗽哮喘、神經(jīng)衰弱等癥。
治療神經(jīng)衰弱或欲提高智力:可將鵪鶉肉與枸杞子、益智仁、遠志肉一起煎熬食用。
治肺結(jié)核和肺虛久咳:可用沸水、冰糖適量,沖鵪鶉蛋花食用。
治腎虛、腰痛、陽痿:可用鵪鶉蛋炒韭菜食用。
備注
中國食用鵪鶉歷史已久。用鵪鶉作的佳肴始見于《齊民要術》之“五味脯”。
。
3. 河北鵪鶉養(yǎng)殖基地
沒有
繁殖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東北部和河北東北部;越冬和遷徙于中國河北及黃河以南廣大地區(qū),西達青海湖,南達云南、廣東、廣西、福建、臺灣、香港和海南島。
鵪鶉(學名:Coturnix japonica):雉科,鵪鶉屬鶉類,體長14-20厘米,是一種體型小而滾圓的灰褐色鵪鶉。上體具褐色與黑色橫斑及皮黃色矛狀長條紋。下體皮黃色,胸及兩脅具黑色條紋。頭具條紋及近白色的長眉紋。虹膜紅褐色,嘴角藍色,跗跖淡黃色。無亞種,但以此為來源的養(yǎng)殖家鶉品種繁多
棲息于低山丘陵、干草地和林木較豐富的石區(qū)。喜歡幾只成群活動。主要以嫩枝、種子為食,也食昆蟲。在草叢、田邊或灌木營巢,每窩產(chǎn)卵7-14枚,約17天出雛。地方性常見鳥。分布于亞洲東部、南亞東北部、東南亞,在中國繁殖于北方地區(qū),在南方、東南、西南地區(qū)越冬。
4. 河北鵪鶉飼料廠有幾家
目前,我國蛋用鵪鶉主產(chǎn)區(qū)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
內(nèi)蒙古達拉特鵪鶉蛋,鐵(mg/100g)含量13.17;是參照值3.8(mg/100g)含量的3倍多;銅(mg/100g)含量2.42; 差不多是參照值1.27的2倍,鈣(mg/100g)含量67.28,比參考值高8.28;同時鵪鶉蛋高含量的卵磷脂、腦磷脂、核黃素、維生素D和小分子狀態(tài)的存在。
5. 河北養(yǎng)鵪鶉戶哪家最多
又稱“水鵪鶉”。屬鳥綱三趾鶉科。 形似鵪鶉但比鵪鶉小,缺后趾。其食性 也似鵪鶉。中國較常見的為黃腳三趾鶉, 體長15?18厘米。頭面頂黑褐色,頰 黃色。背部羽毛主要為黑、赭、灰三色 相雜。翼羽淡黃,綴有黑點。胸部淡紅, 兩側(cè)亦具黑點,腹部白色。三趾鶉夏季 在東北、河北、山東和長江中下游一帶 繁殖,秋季則遷到華南以及泰國、越南 等地越冬。所以跟鵪鶉不一樣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