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要求)
1. 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要求
1、投苗準備
用拉網攔住防逃,殺菌消毒清塘時,清除過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公分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潑酒,每畝用量200-250千克,以徹底的清塘消毒。
藥后7天,即過水1次,以排除污物 ,然后曬塘3-5天后加水。
大閘蟹養(yǎng)殖技術要點
2、種好水草
養(yǎng)殖大閘蟹,首先要種好水草,水草是大閘蟹的天然餌料之一,并能起到良好的凈化水質的作用,而且是大閘蟹棲息、躲避敵害的場所。
水草主要以藻類為主。也可放入適量田螺。更多水草種植可以參閱螃蟹養(yǎng)殖池水草栽植與養(yǎng)護技術一文。
3、合理放養(yǎng)
投放前要對蟹苗消毒,按大小均勻分開,投放時用圍網投放在水域內,讓蟹適應環(huán)境1個月后才能撤掉圍網。
一般蟹種放養(yǎng)要做到“三適”,“一暫養(yǎng)”原則。即適當密度,適時放養(yǎng),適中規(guī)格與先暫養(yǎng)后放養(yǎng)。放養(yǎng)時水不能太深,以1.5-2米為宜,溫度在20-25度最合適。
4、放養(yǎng)密度
在水草豐茂、水質清新的環(huán)境下,一般每畝投放規(guī)格為300只左右,這樣使大閘蟹有一個充足的生活、生長空間。
蟹種放養(yǎng)時間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為宜,若放種過早,則越冬傷亡較重,過遲水溫上升,部份河蟹蛻殼,將影響下塘成活率。
5、日常巡塘
早上巡塘主要是檢查有無殘餌,以便安排好當天的餌料。中午巡塘主要是測水溫,觀察水色狀況和池水變化。
傍晚和夜間巡塘主要是觀察河蟹的活動情況和吃食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6、注意事項
從10月份開始,可根據成熟蟹陸續(xù)上岸的特點,于夜間捕捉剩余的河蟹。
對起捕的河蟹應及時用水沖凈淤泥后放入暫養(yǎng)箱中靜養(yǎng)2小時以上,讓其自行清除鰓部淤泥,防止窒息死亡。
2. 中華絨螯蟹的養(yǎng)殖技術
1.飼養(yǎng)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鋼浸過螃蟹的殼,而且飼養(yǎng)的水可以用自來水,但要曬一天才能用。
2. 螃蟹可以曬太陽,但不能曬太久。
3. 螃蟹是雜食性動物,有條件的話可以喂紅線蟲,可以喂雞蛋黃,當然螃蟹也可以吃雞鴨的內臟或者是小魚小蝦。同時要喂一些草類的食物。要注意為食量,半個小時內吃完為準,不然余下的食物會污染飼養(yǎng)的水。
4. 蟹的攝食強度隨季節(jié)、水溫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在夏秋兩季隨著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蟹的攝食能力增強,這時每天投喂一次。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蟹的攝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數(shù)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時間以傍晚前后為宜,這是因為蟹是晝伏夜出的水生動物。
3. 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要求有哪些
方蟹在分類系統(tǒng)上屬于較高等的類群,在蟹類演化過程中出現(xiàn)較晚,約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才顯著地繁衍,而逐漸達到優(yōu)勢地位。方蟹頭胸甲略呈方形或方圓形,額緣寬,眼柄短,口腔方形;目前,印度-西太平洋區(qū)發(fā)現(xiàn)方蟹350余種,中國已知的方蟹約 100種,常見種有絨毛近方蟹、中華絨螯蟹、平背蜞、天津厚蟹、紅螯相手蟹等。方蟹比較喜歡動物類食物,如魚、蝦、螺類、昆蟲或動物尸體,也吃水稻、甘蔗、茭白等水生植物的根莖和種子?! 惊毺亓曅浴俊 ∩钤诩t樹林生態(tài)系的方蟹躲避潮水的方法是爬上樹干,這是紅樹林為它們提供的避難所,它們將待在樹上,等待潮水的退去。 【分布范圍】 方蟹類大多數(shù)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沿海的潮間帶,如巖岸石縫中、沙灘的碎石下或泥涂的洞穴里;少數(shù)種生活在江灣、河口的半咸水區(qū),甚至進入純淡水域,很多種棲于離海岸有相當距離的潮濕處和紅樹林沼澤區(qū)、營半陸棲生活。
4. 中華絨螯蟹需要經歷幾期
鹽焗螃蟹需要焗20-30分鐘,等大閘蟹通體變紅熟透即可食用。鹽焗螃蟹是以肉蟹為主料的菜品。建議用粗鹽制作鹽焗螃蟹,因為粗鹽的顆粒感分明,這樣焗出來的螃蟹會更入味,口感也會更好。
鹽焗螃蟹需要多少分鐘
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螃蟹屬軟甲綱,十足目,是甲殼類動物,身體被硬殼保護著,靠鰓呼吸。
在生物分類學上,螃蟹與蝦、龍蝦、寄居蟹是同類動物。
5. 中華絨螯蟹飼養(yǎng)
一:苗種選擇很關鍵
一定要選擇當?shù)氐拿绶N,不可以跨區(qū)選擇,蟹苗有可能會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大規(guī)格河蟹必須有優(yōu)質蟹種作基礎。選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長扛水系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guī)格整齊,附肢健全,有光澤,活動力強的中華絨螯蟹幼蟹作蟹種,要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幼蟹,這是養(yǎng)殖大蟹和提高成活率最重要因素。
二:良好的生態(tài)很重要
(1)在養(yǎng)殖成蟹水域中種植水生植物,一是作為蟹天然優(yōu)質的植物性飼料
(2)為河蟹提供棲息和蛻殼的隱蔽場所,不容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減少相互殘殺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體中的有機質,防止水質營養(yǎng)化,可起到凈化水質作用,保持水質清新,改善水體養(yǎng)殖環(huán)境。
(3)是在高溫季節(jié)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蔭降溫作用,有利河蟹生長,栽種水生植物品種不宜單一,要多樣化,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相互結合,合理分布,以適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
三:密度要控制,適度混養(yǎng)
可采取兩年制養(yǎng)殖模式,就是?5月底6月初購進蟹苗,在池中粗放增育,年底可育成扣蟹,第2年春再把這些扣蟹投放到池場,通常蟹種放養(yǎng)規(guī)格為100—200只/kg。每畝水面放養(yǎng)?300—500只。
采取適當釋放,可提高河蟹出池規(guī)格和質量。以河蟹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養(yǎng)草食性魚類(草魚、團頭魴等)、雜食性魚類(鯉、鯽、羅非魚等)、肉食性魚類(烏鱧、鯰魚、鱸魚等),而只能混養(yǎng)一些濾食性負類(鰱、鳙魚等)。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質變差。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較清瘦,故混養(yǎng)數(shù)量不宜多。
四:投放螺獅,調節(jié)水質
螺螄是河蟹最喜食的鮮活動物性餌料,螺螄底棲,行動緩慢,凈水能力強,在成蟹養(yǎng)殖池中,每畝水面投放活螺螄150~250kg,止其自然繁殖,這樣可為河蟹的整個生長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適口、活性蛋白餌料。
河蟹對水質要求較高,要求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8.5,透明度30—40cm左右,一年四季的水位要做到春淺,夏、秋、冬深,保持蟹池水質好、活、嫩、爽的良好水域環(huán)境。
6. 中華絨螯蟹簡介
學名叫中華絨螯蟹。因為大閘蟹的背殼顏色是黃色的,所以叫黃螃蟹。在黃蟹階段,大閘蟹的性腺開始初步發(fā)育,這也是它們邁向成熟的一個階段。雄蟹的胸足部位的剛毛也開始了生長,不過相對成蟹來說是很稀疏且細短的。不僅僅于此,雄蟹的交接器甚至還沒有骨質化是軟軟的,不過也能夠看的出成蟹的一絲樣貌了。
7. 中華絨螯蟹到底是不是大閘蟹
不算兩個大鉗子,螃蟹有八條腿。 螃蟹有海蟹和河蟹之分,海蟹盛產于每年4—10月,河蟹則是九十月份最多。通常我們見到的海蟹有三疣梭子蟹、青蟹、黎明蟹、和樂蟹等; 河蟹則有中華絨螯蟹、陽澄湖大閘蟹、洪澤湖螃蟹等。陽澄湖大閘蟹由于個大質優(yōu),在唐代時就被作為貢品送進京城,一直到現(xiàn)在還是很多老百姓最愛吃的螃蟹。 螃蟹不但味道鮮美,營養(yǎng)價值也非常高。據現(xiàn)代科學分析闡明:每100克蟹肉中含蛋白質14克、脂肪2.6克、鈣141毫克、磷191毫克、鐵0.8毫克,還有維生素A、B1、B2等營養(yǎng)物質。此外,中醫(yī)認為螃蟹味咸、性寒,有散淤血、通經絡、續(xù)筋接骨、解油漆中的毒等功效。因此,螃蟹還具有藥用價值。
8. 中華絨螯蟹的壽命一般有多長
螃蟹壽命有限,一般在3-8年之間。螃蟹的壽命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品種、環(huán)境和幼年成長的影響,但總體而言,螃蟹的壽命相對較短,一般只有3-8年。螃蟹在自然界中屬于底層食物鏈的重要成員,因此也是許多生物的重要食源。此外,隨著人們對螃蟹的需求不斷增加,螃蟹已經成為了一種廣為流行的食品,在東南亞等地區(qū)的市場中備受青睞。但同時,也需要注意保護螃蟹這一珍貴資源,避免濫捕濫殺,從而對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破壞。
9. 中華絨螯蟹百度百科
中華絨螯蟹
“大龍蟹”是由大連理工大學提供資金和技術扶持引進的中華絨螯蟹(光合1號),2020年在全縣6個試點試驗養(yǎng)殖200畝,取大連理工大學的“大”和龍陵縣的“龍”,取名“大龍蟹”。
10. 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要求高嗎
1、首先在盆中放入細沙。
2、盆中的水不能太深,浸過螃蟹殼即可,飼養(yǎng)時可用自來水,但需要曬一天才能使用。
3、螃蟹可以適當曬太陽,但是不能曬太久。
絕大多數(shù)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qū),也有一些棲于淡水或陸地。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11. 中華絨螯蟹養(yǎng)殖技術要求是什么
1、首先在盆中放入細沙。
2、盆中的水不能太深,浸過螃蟹殼即可,飼養(yǎng)時可用自來水,但需要曬一天才能使用。
3、螃蟹可以適當曬太陽,但是不能曬太久。
絕大多數(shù)種類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區(qū),也有一些棲于淡水或陸地。常見的螃蟹有梭子蟹、遠海梭子蟹、青蟹和中華絨螯蟹(河蟹、毛蟹、清水蟹)等。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