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怎么種?
(1)播種
在培養(yǎng)料發(fā)酵結束之后,我們要及時打開門窗通風,在培養(yǎng)料溫度降到30度左右時,把培養(yǎng)料均攤于各層,并上下翻透抖松。如果培養(yǎng)料偏干,可適當噴灑冷開水調制的石灰水,并再翻料1次,使之干濕均勻。然后整平料面,料層厚度掌握在20厘米左右。當料溫穩(wěn)定在28度時,每一平米栽培面積使用1瓶麥粒種撒播并部分輕翻入料面內,壓實打平,關緊門窗,保溫保濕以促進菌種萌發(fā)。
優(yōu)質菌種的標準:純度高、菌絲濃密旺盛,生命力強,有濃厚蘑菇香味,不吐黃水,無雜菌蟲害。
(2)發(fā)旅拍緩菌
在播種之后的2-3天內,我們應該適當關閉門窗。保持高濕環(huán)境為主,以促進菌種萌發(fā)。如果料溫超過28度時,應適當通風降溫。經過三天后,當菌種已萌發(fā)且菌絲發(fā)白并向料上生長的時候,
我們可以適當增加通風量。在播種后的7-10天,菌絲基本封面之后,應該逐漸加大通風量,促使菌絲整齊往下吃料,菇房相對濕度盡量控制在80%。一般在播種后的18-20天,菌絲可發(fā)菌到料底。
(3)覆土
在播種后的20天,菌絲基本走滿后即可進行覆土。覆土土層總厚度以3-4厘米為宜。在覆土之后,需要加大通風量,三天后需要關窗,采拆模取輕噴勤噴的方法逐步調至所需濕度,菇房相對濕度控制在90%左右,以利于菌絲爬土,在4-6天之后,土縫中剛見到菌絲時需要及時開窗。
(4)出菇管理
在覆土之后的10天左右,在土縫中剛見到菌絲時,我們應該及時噴結菇水,以促進菌絲紐結。噴水量保持在平時的2-3倍,以土層吸足水分不漏料為賀爛準。在噴結菇水的同時,溫室通風量必須比平時大3-4倍。在土縫出現黃豆大小的菇蕾后,我們應該及時噴出菇水,以促進子實體形成。噴水量應根據菇量和天氣具體掌握,一般床面噴水應當以間歇噴水為主,以輕噴勤噴為輔,從多到少,菇多多噴、菇少少噴,晴天多噴、陰雨天少噴,忌打關門水,忌在室內高溫時和采菇前噴水。
(5)采收期間管理
在子實體長到標準規(guī)定大小且未成薄菇時,就應該及時采摘。我們需要掌握潮頭菇穩(wěn)采、密菇勤采、中間菇少留、潮尾菇速采的原則。采摘人員應該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得留長指甲,在采摘前,手、器具等要清洗消毒。菇密時,采摘應先向下稍壓再旋轉采下,以避免帶動周圍小菇。采叢菇時,最好用小刀分別切下。在采摘時,隨采隨切柄,切口要保持平整,做到菇根長短一致,不帶撕口,切柄后將鮮菇放入清潔衛(wèi)生的硬質容器內,以保持鮮菇的衛(wèi)生。
一、菌種的制作
該菌株適宜在完全培養(yǎng)基上生長,制作、接種、培養(yǎng)方法同常規(guī)。原種和生產培養(yǎng)基采用麥粒培養(yǎng)基,配方為:麥粒87%、發(fā)酵后的干培養(yǎng)料10%、石灰1.5%、石膏1.5%。小麥先用石灰水浸泡2天后用水沖洗干凈,使小麥表面ph值在7.0左右,然后拌入石膏和切成長1厘米以下的發(fā)酵后的栽培料裝瓶、滅菌。
二、栽培技術
1.栽培料配方。于麥稈(于稻草)60%、于雞糞30%、米糠7%、石膏2%、石灰粉1%左右。
2.栽培料的發(fā)酵堆制。采用兩次發(fā)酵堆制程序。第一階段(一次發(fā)酵階段)在遮雨逢下進行,發(fā)酵堆料大約經過14-16天后進入第二階段(二次發(fā)酵)的堆制。二次發(fā)酵階段一般經過幾個階段及步驟(1)經過一次發(fā)酵的堆料轉入二次發(fā)酵通道后,關閉通道口和風機讓其自然發(fā)酵升溫,約16-20小時后溫度升改巧至50攝氏度左右。(2)適當通入熱(蒸)氣使升溫過程持續(xù)進行,達到58攝氏度后開啟調節(jié)設備,便堆料溫度控制在58攝氏度-61攝氏度,持續(xù)6-7小時信答,以殺死各種有害微生物和害蟲。(3)將堆料調控到47-49攝氏度持續(xù)5-7天。(4)打開風機,使堆溫下降到室溫,嗅不到氨氣滑殲慧味時為止。
3.播種栽培管理。可用各類空閑房、專用蘑菇房、地下隧道等場地栽培。將經過二次發(fā)酵的培養(yǎng)料放入菇床,然后播菌種,并使菌種和栽培料充分混合,播種量為100公斤料3瓶菌種。播種后表面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后關閉菇房,最好將菇房溫度調節(jié)到25攝氏度左右,如果無控溫設備,也可在自然溫度下發(fā)菌,20-25天后,菌絲全部吃透培養(yǎng)料,此時在菌床表面(或袋、塊表面)覆土材料的含水量可控制在70%-75%。覆土后繼續(xù)在25攝氏度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1周或自然條件下培養(yǎng)7-14天。
4.出菇管理。該菌株從播種到出菇一般需要35-40天。覆土后當菌絲發(fā)至表面時,開始進行出菇管理。此時菇風換氣3-5天。第一潮菇采收后要清潔表面,停止噴水4天,然后再按出菇管理為方式管理,就可以采收第二潮菇,每潮菇一般歷時3-5天。第一潮菇采收后要清潔表面,停止噴水4天,然后再按出菇管理方式管理,就可以采收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四潮菇,其中第一、二潮菇占總產量的80%左右。
5.采菇。該菌株是適于鮮銷的蘑菇新品種,菇形大小適中。當菇生長到菌蓋離開菌柄,菌膜出現時及時采收,可獲得優(yōu)質蘑菇,有較長的銷售期。采收后依據大小分級,迅速送到市場銷售。
對于農民們,都是以種植為主,種植蔬菜或者別的農作物成為了他們一生的工作。對于現在的農民種植存在很多問題,雖然說一代代的農民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種植技術,可是關于這套種植技術早就已經落后了。農民們應該學會更先進的技術,跟隨時代的發(fā)展。今天筆者就給農民伯伯們說的是蘑菇的種植技術,對于蘑菇,大家都應該不陌生了。蘑菇是屬于菌類,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豐富。所以種植蘑菇是個不錯的行業(yè),可是作為種植蘑菇應該學習一些技術方面的知識了,下面就讓筆者來說一下,關于蘑菇即我們平常經常吃的平菇的種植技術,如何提高產量問題。
一、蘑菇的生長環(huán)境條件
蘑菇的生長環(huán)境分為養(yǎng)分、溫度、水分、空氣、光線和酸堿度
1、養(yǎng)分
由對于蘑菇來說,蘑菇是屬于菌類,蘑菇沒有葉綠體葉綠素,沒有辦法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靠著養(yǎng)料來供給,一般用牛糞、豬糞、磷肥等現成的營養(yǎng)給蘑菇生長。
2、溫度
對于蘑菇的生長有兩階段,這兩個階段需要的溫度也不一樣,有些農民就是由于溫度的原因造成產量不高。蘑菇分為菌絲生長和子實體生長兩個階段,菌絲生長階段的溫度一般在18到20度為宜。子實體生長階段溫度一般為12到16度。溫度高了會導致菌絲生長過快,容易老化早衰,溫度低的話到4度以下就會停止生長,對于在冬天種植的蘑菇溫度就該重視點了。
3、水分
對于蘑菇菌類水分是不可缺少的,蘑菇的子實體階段含水百分之九十,培養(yǎng)料濕度保持在55-60%左右即可,過干蘑菇不生長,過濕會配斗出現死亡。
4、空氣
蘑菇是菌類,也是好氣性菌類,所以需要充足的氧氣,所以說對于蘑菇種植的氧氣是需要保證充足的。
5、光線
蘑菇生長不需要陽光,避免有光,光線過高則會影響生長,所以說農民們要注意陽光的阻攔。
6、酸堿度
一般蘑菇生存的培養(yǎng)料的酸堿度在6.8-7.5,把握好酸堿度是最重要的,影響著蘑菇的生長,提高產量就該注意酸堿度了。
二、蘑菇的栽培季節(jié)
對于蘑菇的栽培也是有適宜的季節(jié),一般栽培蘑菇都是在冬季。但是最準確的栽培時間也是按照當地的環(huán)境來種植。當地氣溫在16度時,往前推一個半月為播種時間。再往前推一個月為制種時間。
三、栽培技術
1、培養(yǎng)料
培養(yǎng)蘑菇的培養(yǎng)料是必須要準備的,蘑菇指著這些培養(yǎng)料來生存。下面就說一下培養(yǎng)料的準備。
一般用的配料方法:干禾稈或者小麥秸400kg,干牛糞600kg,豆餅25kg,尿素5kg,硫酸銨9kg,過磷酸鈣12kg,碳酸鈣15kg,播種前含水量為60%到65%?;蛘哌x用干禾稈600kg,干牛糞400kg,豆餅35kg,尿素7kg,硫酸銨10kg,過磷酸鈣16kg,碳酸鈣15kg,播種前水分也跟前面第一種配料一樣。
2、蘑菇的發(fā)酵
發(fā)酵過程中,要保持菇房的密封,這個時知拿候要保證菌房的干凈,避免細菌的進入。然后就是升高溫度,讓堆漚(配置好的營養(yǎng)科堆)進行發(fā)酵,做好后期的蘑菇生長,這個環(huán)節(jié)農民們要特別的注意了,不要松懈。
3、蘑菇房的消毒處理
蘑菇在栽培前要將房間打掃干凈,避免搭賣搭后期出現栽培時病毒的污染,所以說要進行徹底的打掃,先將蘑菇房間沖洗一遍,沖洗干凈后通風,水分干了后再用石灰水噴灑消毒,或者說用福爾馬林消毒水之類的蒸發(fā)消毒換氣。
4、播種與出土后的管理
農民們可以用竹簽或者手指來弄穴來種,每個穴深度要達到培養(yǎng)料的一半以上,這樣可以有利于蘑菇更好的吸收養(yǎng)分。菌種漏出表面的1/3用牛糞粉來覆蓋,進行養(yǎng)分的充足,促進菌絲的生長。
出土后水分要保持好,保持到吸收揮發(fā)多少水分就補充多少水分,切記千萬不能補水過多。
5、追肥
追肥是必須要經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由于蘑菇前期的生長速度快,出蘑菇快產量多,追肥也就顯得特別重要了,如果想提高產量,就要做到前期少,后期多的原則,這樣一來產量也就升高了。
蘑菇在泥坦槐山地里都能種的,保持明掘土壤讓中濕潤就行?。?/p>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