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古典園林推出哪些?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皇家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
中國古典園林包括哪些:
拙政園
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拙政園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后為明代監(jiān)察御史王獻臣歸隱之地,取“拙者之為政”的語意而名,曾為太平天國忠王府的一部分,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拙政園全園分東、中、西、住宅四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布置為園林博物館展廳。
滄浪亭
滄浪亭地處城南三元坊,在現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全園布局自然和諧,堪稱構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全園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而得名。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
留園始建于明嘉靖年間,園中分四個景區(qū):中部以山池為中心,風景明凈清幽;東部則廳堂宏麗軒敞,重樓疊閣;西部是土山楓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園風光。全園建筑布局結構嚴謹,尤以建筑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亦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
網師園
網師園,全園占地約八畝余,還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
怡園
怡園,在蘇州園林中建造最晚,得以博采諸園之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由于其布局緊湊,手法得宜,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全園面積約九畝,東西狹長。園景因地制宜分為東西兩部,中以復廊相隔,廊壁花窗,溝通東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東以庭院建筑為主,曲廊環(huán)繞亭院,綴以花木石峰,從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蘊豐富的國畫。廊西為全園主景區(qū),池水居中,環(huán)以假山、花木及建筑。中部水面聚集,東西兩端狹長,并建曲橋、水門,以示池水回環(huán)、涓涓不盡之意。池北假山,全用優(yōu)美湖石堆疊,山雖不高而有峰巒洞谷,與樹木山亭相掩映。
中國園林建筑藝術是中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的組成部分。它是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綜合反映,在歷史上卻長期為統(tǒng)治階級和達官貴人所占有享用。但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歷程之后今天已經被我們所繼承和發(fā)展,而為中國廣大人民所享用了。
中國古典園林基本特征
說起建筑藝術,當然不能忽略園林的造型,特別是中國的古典園林。中國的園林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園林的建造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中國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讓中國的園林建筑別具一格,充滿詩情畫意。園林的內涵恰是一座寶庫,挖掘它,你將領略到另一番風采。
園林在中國產生甚早,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開始造園活動了。園林最初的形式為囿,只供帝王和貴族們狩獵和享樂之用。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園林也不斷改善和進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園林中已經有了成組的風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臺。園林的組成要素到這個時期已經基本具備,已經和最初的園囿有所區(qū)別。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園林發(fā)展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及老莊哲學的流行,使園林轉向了崇尚自然。中國的古典園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現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渾然一體,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的 和諧統(tǒng)一的宇宙觀。園林在唐宋時期達到了成熟階段,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工作,將詩與畫融入到了園林的布局和造景中,使園林建筑不再僅僅是工匠的杰作,更是文人的杰作,讓園林的人文風景突現了出來。
任何一樣事物的構成都有一定的構成要素,中國的園林也不例外。總的說來中國古典園林共由六大要素構成:筑山,理池,植物,動物,建筑,匾額,楹聯與刻石。為表現自然,筑山是造園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秦漢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之土堆成島,象征東海神山,開創(chuàng)了人為造山的先例。現存的蘇州拙政園,常熟的燕園,上海的豫園,都是明清時代園林建山的佳作。
不論哪一種類型的園林,水是最富有生氣的因素,無水不活。因此,園林一定要鑿池引水。古代園林的理水方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種。掩就是以建筑和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隔是或筑堤橫斷于水面,或有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橋,或涉水點以步石。正如《園治》中所說,“疏水若為無盡,斷處通橋”。破是在水面很小時,(如清泉小池)可用亂石為岸,配以細竹野藤,朱魚翠藻,那么雖是一洼水池,卻可令人感受到山野風致。
植物是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居腥缟綆n之發(fā),水景如果離開了花木也沒有美感。自然式園林著意表現自然美,對花木的選擇標準也很嚴格。一講姿美,樹冠的形態(tài),樹枝的疏密曲直,樹皮的質感,都追求自然美。二講色美,紅色的楓葉,青翠的竹葉,斑駁的狼榆,白色的廣玉蘭,紫色的紫薇等,力求一年四季,園中自然之色,不衰不減;三講味香,要求植物淡雅清幽,不可過濃,有嬌柔之嫌;也不可過淡,有意猶難盡之妨。四講境界,花木對園林山石景觀的襯托作用,往往和園主的精神境界有關。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松柏象征堅強和長壽,蓮花象征潔凈無暇,蘭花象征幽居隱士,石榴象征多子多孫,紫薇象征高官厚祿等。
中國古代園林用種種辦法來分隔空間,以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種建筑的運用。如漏窗的運用,讓空間既不是一望無垠,又不妨礙視覺流暢。在漏窗里看,玲瓏剔透的
中國古典園林
花飾,豐富多彩的圖案,有濃厚的民族風味和美學價值;透過漏窗,青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遠空白云飛游,造成幽深寬廣的空間境界和意趣。園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樓有臺。人工的石洞,石階,都顯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與神都與天空大地等自然環(huán)境吻合,同時又使園內各部分相接,以使園林體現自然,淡泊,恬靜,含蓄的藝術特色,并收到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小中見大等觀賞效果。師法自然,融于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獨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藝術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中國現存的古典園林有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滄浪園等。他們都是園林的代表,高度的技術水平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出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透過他們你能真正感受到園林的魅力,也能發(fā)掘出中國古典文化的深層意義。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