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發(fā)生鹽害有什么特征?怎么進行防治?
由于溫室、大棚等保護地蔬菜長期、過量施用化肥,殘留的肥料就形成了各種鹽分,其中主要有硫酸鈣、氯化鈣、氯化鎂、硝酸鈣、硝酸鉀等。周年封閉管理,土壤鹽分得不到雨水淋洗,加強了表土的鹽分聚集,土壤酸化又加重了鹽分對蔬菜的危害。
土壤含鹽量過高危害蔬菜的主要原因是造成生理干旱,即由于鹽分濃度高,土壤滲透壓高于根細胞滲透壓,使蔬菜喪失了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輕者抑制蔬菜生長,并伴有各種缺素癥,重者整個植株枯萎死亡,例如番茄心葉卷曲,發(fā)生臍腐病及莖腐病增多。不同蔬菜的抗鹽能力不同,按抗鹽能力由強至弱的順序排列,抗性較強的有:小油菜、甘藍、蘿卜、菠菜、白菜、蕪菁、芹菜等;抗性中等的有:茄子、蔥、胡蘿卜、番茄、青椒、黃瓜等;抗性較弱的有:蠶豆、洋蔥、菜豆、萵苣、鴨兒芹等。
防治鹽害的主要措施有:
科學用肥。一次追肥的施氮量和施鉀量為每畝4-6公斤,一般不超過8公斤,而且要水肥結合,少量多次進行;增施有機肥,特別是腐熟的秸稈有助于吸收利用土壤過量氮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多次經常使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活化土壤,調節(jié)土壤酸堿度,減少傳統(tǒng)大化肥的使用,可以沖施質量較好的水溶肥。
降雨洗鹽。利用雨季換茬的種植間歇時間,揭棚納雨洗鹽;如能適當深耕還可破除表土積鹽層,改善土壤結構,取得更好的效果。
倒茬換棚。長期連續(xù)種植某一種蔬菜,不僅易使土壤中養(yǎng)分含量失衡,易感染病蟲害,而且容易導致土壤鹽漬化和酸化。應該進行不同蔬菜的輪作,或建設移動式大棚,每隔幾年移動一次,使老棚土壤鹽化得到改良,新棚蔬菜有一個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
應急措施。如果種植蔬菜已發(fā)生鹽害,可采用澆水、噴水、秸稈覆蓋和刮去積鹽表土等應急措施,如幼苗還不能恢復正常生長,可洗鹽后改種其他蔬菜?;蛘邲_施活菌的微生物復合菌肥。
蔬菜大棚,棚膜上起霧該怎么解決?
蔬菜大棚棚膜起霧,是深秋、初春常見的現(xiàn)象。
棚膜起霧有以下原因:
一是棚膜自身的原因,比如市場上的聚氯乙烯棚膜就容易發(fā)生起霧。而聚乙烯耐老化無滴膜就好得多。
可見,棚膜造價不同,成分不同,其起霧程度和狀況也會有所區(qū)別。所以,建議您選擇使用抗老化無滴膜。
二是,由于棚膜內外溫度和濕度差異較大,特別是夜間氣溫低,而早晨太陽出來以后,照射大棚,使棚內溫度上升較快,加上室內空氣濕度大等原因,水蒸氣在棚膜上凝聚,成為細小小水珠,成為水霧。
根據我的經驗,在自然情況下,這水霧出現(xiàn)以后是不容易很快去除的,它會影響棚膜透光率,進而影響植物光合效能;另外,水滴凝聚后滴下,也會使作物病害發(fā)生和發(fā)展。所以排濕是很必要的。建議采用以下措施:
1、提前搭建二層膜
方法是在大膜膜內膛20cm處拉鐵絲,作為承托二層膜的支撐,將輕薄的普通透光膜搭在里層,夜間拉上二層膜,保溫。早晨,溫度高,光照充足時拉開,往復使用。
搭建二層膜投入不高,意義巨大。一是夜間保溫;二是一、二層膜之間有空腔,防止冷空氣傳導,很難形成水氣冷凝;三是調控溫度。所以,建議使用。早春栽培甚至可以用3、4層膜,對果蔬提早上市意義巨大。
2、非對向通風排濕
實踐經驗證明,棚膜產生水霧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晝夜溫差大,二是棚室內濕度大。所以,及時排除室濕氣很重要。
在北方春季,上午八點鐘左右,是棚室內外溫度趨于一致的時侯,所以建議此時,在大棚兩側進行非對向通風。讓外邊的干燥空氣進來,從另一側出去,帶走棚內部分水汽,另外由于棚室內外溫度不同,其氣壓也會有些許差別,打開通風口,其壓力作用也會使棚室內水汽散逸到室外。水汽降下來了,水霧也會消失或減少。
3、清潔棚膜和防凝劑
清潔的棚膜,對抗水霧有明顯的作用,所以保持棚膜潔凈可有效防水霧。另外就是抗凝劑的使用。比如有的農戶用脫脂豆粉在棚膜內壁噴霧,有的用肥皂水稀釋液噴霧,用洗潔精噴霧等。我們也曾嘗試用稀釋的肥皂液噴霧抗凝,效果是有的,但不是立桿見影,另外我們擔心對蔬菜產生影響,就沒持續(xù)使用。
總之,防止大棚棚膜產生水霧,工作是必須做的,不能忽視其危害和后果。如果按照投入產出比、功耗比來選擇改善方法的話,我建議首先是換聚乙烯抗老化無滴膜,省心省力;二是雙膜并用,保溫防霧,功效多多。三是除濕,比如非對向通風,果菜栽培采用地膜覆蓋膜下滴灌等,除此之外,冬春季節(jié)棚室蔬菜病蟲害防治用煙劑,少用水劑,也都是降低棚室濕度比較有效的辦法。至于其它,可酌試用。謝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菜刀砍螞蟻。
前言:對于蔬菜大棚的薄膜上起霧也是常見的情況,現(xiàn)在的問題是需要你找出起霧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第一蔬菜大棚起霧的元素為塑料薄膜本身的問題,也就是產品材質的問題。另一種因素,就是蔬菜大棚內外的溫差比較大造成的。對于解決蔬菜大棚起霧的問題并不太難,對于種植蔬菜菜農來講,這些都小事。
在冬季蔬菜大棚種植過程中塑料薄膜起霧也正?,F(xiàn)象,尤其蔬菜大棚為日光溫室。溫室本身有非常好的保溫效果,室內的溫度比較高,在日光溫室內的環(huán)境就是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這個時候如果早上開啟保溫被的時間過早,冬季室溫的溫度低,在冷熱結合的情況下薄膜起霧也是正常的現(xiàn)在,在室外溫度上升后,溫室開起通風口,達到溫室通風散熱的效果,自然薄膜的霧就會消散。
蔬菜大棚覆蓋材料的原因【1】薄膜分類情況
現(xiàn)在建設日光溫室在選擇塑料薄膜上也很多種選擇,PE膜、EV膜、PO薄膜等這些比較常用的薄膜,在他們當中PO薄膜,也稱為PO防滴露薄膜。它防滴露、霧效果是最好的,不過他的價格也是最高的。PE和EV薄膜在10年基本都是常用的大棚塑料薄膜,現(xiàn)在也是有市場的比較他的價格比較低,但從透光性來講PO薄膜可以達到92%以上,是PE和EV的透光率要高10%左右。價格卻是他們的一倍,PO防滴露薄膜10絲的大概在2元左右/平米。
【2】防滴露PO薄膜
關于PO防滴露薄膜最早是由日本研發(fā)的,現(xiàn)在PO薄膜的技術壁壘也基本打破。PO薄膜采用高端技術,高端透光因子,高分子合成并進行了防靜電處理。對于PO薄膜透光率最高可以達到95%以上,在使用一年后也基本在89%以上的透光率。PO膜比普通的農用膜多了一層高科技內衣,高水準的抑制霧氣的形成,使水滴沿著膜體流下,不滴水。避免水滴滴到作物上造成危害。
【3】PO膜保溫性
對于PO的保溫性來講,還是取決于它的特殊材料,不光透光率好,保溫性也很好。在PO薄膜中添加強化保溫劑,減少輻射散熱量,鎖住溫度不流失,實現(xiàn)高水準的夜間保溫性能。
溫室內外溫差情況【1】起霧造成后果
蔬菜大棚主要種植期是在冬季,在這個時間的溫室大棚種植最考驗的就是溫室大棚內的種植溫度。溫室內的溫度高低都會影響蔬菜的生長,基本需要保持在一個固定溫度區(qū)間。在冬季溫室種植過程中,大棚薄膜起霧或水珠都非常見的,大棚膜的水滴會給作物造成傷害,容易引發(fā)作物腐爛現(xiàn)象。
【2】蔬菜大棚薄膜為何起霧
在前面的描述中簡單的提到過,就是溫室內外的溫差造成的。對于溫室內的熱氣都是上升模式,在溫室頂部的溫度是最高的,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外有保溫被的覆蓋,相對來講保溫情況還不錯的,但室外的溫度相對比較低,在冷熱結合的地方,冷空氣受熱就會出現(xiàn)冷凝現(xiàn)象也就是水珠的形成。在整個起水珠的過程中,大棚表面就會形成霧的現(xiàn)象。PO防滴露膜對于起霧的現(xiàn)象也是有的,只是會減少的。最主要還是防止水滴下落到蔬菜上,對于薄膜本身來講,還是會起霧的。
【3】對蔬菜大棚使用防霧劑
現(xiàn)在農業(yè)大棚中使用防霧劑防止起霧,對于防霧劑目前有兩種形式外防霧劑、內防霧劑。在農業(yè)的溫室大棚中常用的為外防霧劑,比較這樣的產品屬于化學產品,對蔬菜本身有或多少的影響。使用方法是噴涂或浸漬的方式應用,其優(yōu)點是防霧劑集中在表面,在用量很少時也可立即生效。缺點是防霧劑容易自動消散,需要不定期的噴涂,才能達到效果。但外防霧劑使用方便,費用低,在農用大棚上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
總結:對于蔬菜大棚種植的薄膜起霧、有水滴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想要徹底的解決也是非常困難的。一般的措施也只是能減少起霧,并不能徹底的解決掉。好一些的薄膜對抗起霧還是有一定的作用,然后在配合防霧劑的使用,可以大大降低蔬菜大棚玻璃起霧現(xiàn)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