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種植西紅柿有哪些病蟲害?怎么可以減少?
您好,我是菜農田哥,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大棚種植西紅柿有哪些病蟲害?怎么可以減少?
大棚西紅柿的生長溫度為12-28度,生長濕度為30-75%,土壤濕度以見濕見干為宜,切記大水漫灌,西紅柿屬于喜高氮、高鉀和中磷農作物,生長前期以氮、磷肥為主施肥量少,生長中后期以氮鉀肥為主,施肥量大。
大棚西紅柿在種植期間容易出現的病蟲害有蚜蟲、白粉虱和棉鈴蟲等害蟲,前期病毒病較為常發(fā),后期葉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等病害較重。
大棚西紅柿前期的病毒病,主要是棚內氣溫過高,比較干燥,由于蚜蟲的存在,容易引發(fā)病毒病,主要危害葉片。在發(fā)病初期,用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溶液噴霧,或用20%病毒鹽酸嗎啉胍·銅粉劑500倍溶液,7~10天噴一次,連噴3~5次。后期葉霉病主要是危害葉片,是低溫高濕引發(fā)的病害。通常加大通風量,減少病原菌。發(fā)病時用50%多菌靈粉劑500倍溶液,或腫50%異菌脲粉劑1000倍溶液,7~9天噴一次,連續(xù)噴施3~4次。 西紅柿早疫病,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用50%多·霉威粉劑116~175克,兌水75千克,稀釋成600~800倍溶液,每周噴霧一次,連噴3次。晚疫病在發(fā)病初期用58%甲霜·錳鋅粉劑400~500倍溶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溶液,或用72%霜霉疫凈粉劑800~1000倍溶液,7~9天一次,連續(xù)噴施2~3次。
最后,大鵬西紅柿種植一定要做到控制溫度,勤放風。晴天中午如高溫,要短期進行放風??刂坪每梢杂行У臏p小病蟲危害,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可以
大棚西葫蘆落花落果是什么原因?如何預防能保花保果?
西葫蘆是一種僅可食用老瓜和嫩瓜的蔬菜,但主要以嫩瓜炒食或作陷為主,隨著保護地栽培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西葫蘆的栽培面積也越來越大。西葫蘆的種植技術比較簡單,又方便于運輸和貯藏,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都可以露地和保護地栽培。
一,大棚種植西葫蘆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就是:1,自身的條件所決定
西葫蘆是雌雄同株異花授粉的蔬菜作物,花單生于葉腋處,花色鮮黃或橙黃。雄花鐘形,筒狀,花粉粒大而且重,并具有黏性,因此風很難吹走它,所以不屬于風媒花,只有蜜蜂等昆蟲才能在搜集花粉或吸食蜜汁的過程中完成授粉。而西葫蘆的雌花單性結瓜能力太差,所以在設施大棚內栽培西葫蘆,如果沒有蜜蜂等昆蟲授粉的話,就得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否則很難坐瓜,出現"荒花",落花落瓜嚴重。
2,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西葫蘆花芽分化的性型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特別是日照長短和溫度高低對它的發(fā)育有明顯的影響。
一般在高溫和長日照條件下,植雄花出現的早而多,低溫和短日照下植株的雌花發(fā)育早,且雌花節(jié)位高。雖然雌花在植株上出現的節(jié)位,低溫比高溫為低,但生長發(fā)育速度緩慢,在一定期間內,雌花數和果實重量受到限制。所以,為了獲得早熟又高產的西葫蘆,必須注意協(xié)調雌花出現的節(jié)位和生長發(fā)育的速度。
西葫蘆是瓜類蔬菜中比較耐寒而不抗高溫的蔬菜,生長發(fā)育最適宜的溫度是20–25℃,30℃以上生長緩慢且極易得病毒病,32℃以上花器不能正常發(fā)育,會發(fā)生嚴重的落花落果。開花結果期最適宜的溫度是22–25℃。
西葫蘆對光照長短的適應性較大,但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分化,在短日照條件下結瓜期較早,而在長日照條件下有利于莖葉的生長。光照不足時,容易造成徒長,落花落果重,不易坐瓜。
二,大棚栽培西葫蘆的防落花落果的措施在塑料大棚內栽培西葫蘆,主要是兩種茬口,即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但以春提前栽培為主。春提前栽培西葫蘆產量高,效益要比秋延后高。有的地方已將西葫蘆作為主栽作物,也有的將其作為黃瓜的副作栽培,間作在棚的兩側溝旁。
1,播種育苗
春提前西葫蘆定植時間,由于不同地區(qū)氣候不同,大棚的保溫性能不同,具體的定植日期有所區(qū)別。但總的要求棚內地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最低氣溫不低于5℃時就可以定植。
育苗期間的溫度較低,要注意加強溫度和光照的管理。溫度過低出苗不整齊,易形成小老苗。溫度過高,光照弱,易形成徒長苗,開花結果晚,且落花落果嚴重。
西葫蘆育苗中要注意控制苗齡,苗齡太小不利于早熟,影響效益,但苗齡過大,容易出現花打頂,且定植時容易傷根,也易傷葉,緩苗遲緩,造成落花落果現象。
2,定植
西葫蘆大棚內定植,要在定植前20天扣棚烤地,并提前整地施肥。定植前一周做畦起壟,并覆蓋地膜。為進一步提前定植,可以在大棚內再扣小拱棚,可再提前10天左右定植。
3,定植后的管理
大棚西葫蘆定植到根瓜采收約需25天。這一段時間內主要以保溫,保墑,促根為主。
西葫蘆定植后的5–7天緊閉大棚而基本不放風,以促進盡快緩苗。大棚內套小拱棚的,為了增加光照和防止小拱棚內溫度過高,造成落花落果,白天要揭開小拱棚的薄膜,晚間要蓋嚴。要維持棚內溫度白天在25–30℃,夜間溫度為15–18℃。一周緩苗后,澆一次緩苗水,并適當通風降溫。白天維持在22–25℃,夜間13–15℃。
西葫蘆結瓜期間的管理要注意協(xié)調好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之間的矛盾。當西葫蘆殖株生長旺盛時,雄花出現的較多,而雌花出現的少,那最終的結果就是雄花大量脫落,僅留為數極少的雌花可結瓜。相反,當莖葉生長稍弱時,雌花就會出現的早,而雄花不足,不能很好的完成授粉,同樣落花落果嚴重。而一天之中,當棚內溫度有8個小時處于15–20℃的低溫,那就會導致雌花大量形成,而雄花數量大幅減少。而一天之中有長達16個小時的30℃的高溫,就會導致雄花大量形成,而雌花數量減少,同樣落花嚴重。土壤營養(yǎng)好且空氣濕度高時,也可以增加雌花的數量。
所以在大棚內栽培西葫蘆,要注意調節(jié)這些條件,使之處于保證植株營養(yǎng)生長的情況下促雌花多形成和多坐瓜。
如果大棚內不蓋地膜,澆過緩苗水后要及時中耕蹲苗,控制澆水,以提高地溫和土壤的通透性,促進根系的生長。蓋地膜的澆過緩苗水后(如果定植水澆的很透時,可不澆緩苗水)后,也要進行控水蹲苗。大棚溫度高于30℃時,要及時放風降溫,低于20℃時要關閉風口。以防溫度過高或過低而造成西葫蘆植株的落花落果。根瓜坐穩(wěn)開始迅速膨大時結束蹲苗。
從根瓜采收到收第4–5個瓜時,為西葫蘆的盛果期,歷時40–50天。這期間外界氣溫升高,要加強通風,夜間氣溫高于15℃以上時,可晝夜通風,并注意澆水施肥,以提高花芽質量,增加授粉機率,防止出現落花落果。
為了提高西葫蘆的坐果率,防止出現落花落果,增加產量,除注意肥水管理和溫濕度及光照條件的管理外,最好要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可于每天上午6–8時進行,把正在開放的雄花摘下,去掉花瓣,露出雄蕊,再往雌花柱頭上涂抹幾下即可。8時以后授粉坐果率急劇下降,落花落果重。
另外,還可以用生長激素處理促進坐果。在雌花剛開放時,用毛筆或毛刷蘸取每升含20–25毫克的2.4-D液,往雌花柱頭上涂抹一次,可防止落花和化瓜,提高坐果率。在氣候寒冷的地區(qū),每升中的2.4-D含量可提高到30–50毫克。栽培過程中還要注意隨時去除側芽和側枝,以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
三,適時采收西葫蘆主要是采食嫩瓜,如果留瓜過久,果實采收過晚,養(yǎng)分消耗過大,植株的生長勢減弱,開花數會明顯減少,特別是雌花極易化瓜。
所以在生產中要特別注意及時采收,第一個瓜在謝花后7–10天,瓜重達到0.25–0.5公斤時即可采摘,以后各瓜可長至1–1.5公斤時收獲。這樣既可以提早上市時間,增加了經濟效益,又能促進植株的生長,防止出現落花落果,提高總產量。
總之,大棚內種植西葫蘆出現落花落果的現象,有其自身特點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們日常管理不到位所導致的,只有調控好棚內溫度,濕度,光照等環(huán)境因素,結合肥水管理,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同時注意適時采摘,一般情況下可以解決大棚西葫蘆的落花落果問題。
反季節(jié)種植蔬菜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每年冬季各地種植戶都會通過溫室大棚來種植一些蔬菜,其中西葫蘆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溫室種植西葫蘆,管理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精力,否則會影響西葫蘆的效益。下面針對西葫蘆溫室種植時常見的落花落果問題,講一下原因以及解決方案。
為啥會出現落花落果?溫室西葫蘆出現落花落果,和種植管理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如果西葫蘆開花坐果期長勢旺,可能會引起落花落果。植株長勢旺,營養(yǎng)大量用于長葉子莖桿,這就會影響西葫蘆生殖生長——花芽分化過程。導致西葫蘆出現旺長的原因比較多,種植以及花前偏施氮肥等均可能會引起旺長。
第二,在西葫蘆開花時,如果澆水也有可能會引起落花。其實這個原因和第一個比較相似,澆水可能引起植株旺長,旺長以后植株有落花的可能性。
第三,和溫室大棚環(huán)境有關。在西葫蘆開花坐果期,如果遇到連續(xù)陰雨天,光線不足,大棚內溫度過低,可能會影響西葫蘆授粉,授粉不好的情況下花朵容易凋落。除此以外,大棚內因為澆水或者通風不及時,造成棚內濕度大,空氣性流動性差,也會引起授粉不良。
第四,不排除病蟲害的影響。在西葫蘆開花坐果期,如果薊馬蟲發(fā)生嚴重,極有可能出現落花落果,薊馬在花朵果實上活動,吸食汁液造成損傷;開花坐果期如果根系出現根腐或者葉片出現灰霉病等,也會引起落花落果,根系受損對養(yǎng)分的吸收能力差,影響花芽分化,灰霉病導致葉片萎蔫,影響光合作用。
如何預防西葫蘆落花落果?要預防西葫蘆落花落果,種植戶需要調節(jié)好大棚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學施肥等營養(yǎng)管理措施增強長勢,降低發(fā)生幾率,下面提出一些建議。
首先,做好溫度掌控。西葫蘆做開花座果期,對溫度有要求的,一般白天溫度最好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攝氏度更有利于授粉的進行。
第二,濕度管控。主要有兩方面內容,首先在澆水方面,建議種植戶在西葫蘆開花前一周進行澆水,根據長勢進行適當追肥(建議復合肥為主),花期最好不澆水如果土壤實在干旱,可以小水灌蓋,澆透表層土壤即可;另一方面要做好通風工作,在冬日晴天可以提前打開棚膜上覆蓋的草氈子等覆蓋物,使得棚室內的溫度上升有一定的降濕作用,一個小時后可以打開通風口進行放風去濕。
第三,光照問題。尤其是遇到連續(xù)陰多雪天氣,種植戶要及時清理棚膜上覆蓋的積雪等,并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中午打開棚膜上的覆蓋物進行透光補充光照。
第四,水肥管理問題。開花坐果期追肥,盡量避免氮肥,會造成旺長,如果需要追肥,可以在花前7-10天隨水沖施高鉀復合肥20-25公斤,為花芽分化儲備養(yǎng)分;其次,葉面營養(yǎng)管理切不可忽略,開花前后噴施2-3次硼肥、磷酸二氫鉀,有利于開花坐果。硼肥對授粉作用更大,種植戶尤其不能忽略。
第五,人工協(xié)助授粉能減少落花落果。西葫蘆開花坐果以后很多種植戶都會進行蘸花,這個方法很不錯。一般使用20ppm 的2,4-D和30ppm赤霉素,在晴天中午進行,不過具體使用時也要根據棚內的溫度適當增減濃度,如果溫度過高應適當降低濃度,溫度低,適當增加濃度。具體操作時,種植戶可以用一支毛筆蘸取少量藥液,選擇好目標,在柱頭以及幼瓜尾部向瓜長把位置快速劃過,就完成蘸花。建議在蘸花藥劑里面加上顏料,可以避免重復點花造成損失。
第六,人工控旺。開花坐果期控旺要特別慎重,有一些成分對果實伸長不利。我建議使用5%的調環(huán)酸鈣2000-2500倍控旺,該成分安全度高不縮果,如果使用多效唑等化學成分,建議要比正常使用濃度高;也可以通過推遲收獲成熟果實來控旺。
第七,做好病蟲害防治。在正常生長期建議10到15天噴施一次保護性殺菌劑, 可以選擇代森鋅、吡唑醚菌酯、多菌靈等廣譜殺菌劑,它們保護作用明顯;對于灰霉病可以選擇25%嘧霉胺1500倍、43%的腐霉利2000倍等防治;白粉病選擇50%的醚菌酯1000倍、25%乙嘧酚1500等防治;對于薊馬蟲危害可以選擇60g/升的乙基多殺菌素1500倍、烯啶蟲胺等防治,防治薊馬時可以增加一些殺卵藥劑比如吡丙醚、虱螨脲等能夠增加持效期。
在進行溫室種植時,不僅僅是西葫蘆,很多作物都會出現落花落果,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以上這些因素,農戶在日常管理時一定要注意。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