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栽培與管理技術(shù)?
雷竹種植技術(shù)
選地整地
在年平均溫度15-30度,年降水量1500毫米,向陽平坦地塊,最好近水源,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普通的土壤也可種植但產(chǎn)量不理想。
將土壤全面翻耕,清除樹蔸,石塊,先挖穴,畝約60穴左右,穴以長方形,長約80厘米,寬50厘米,深40厘米,每穴施入農(nóng)家肥10公斤墊底與泥拌勻備用。
繁殖或取母株
雷竹有野生的,也可到己經(jīng)栽種者那購賣。選1一2年生母株,挖出時刨根細看母株的來鞭和去鞭(來鞭鞭筍奶頭對著母株,去鞭筍奶頭正反向)。
為什么要尋找這來鞭去鞭?
作栽用的母株,一般來鞭只作吸收營養(yǎng)所用,去鞭作以后生長發(fā)根所用,來鞭挖取時可短些(留15-20厘米足可),去鞭得挖取(25-40厘米或更長)比較易活和生長快,種植后的發(fā)根多由去鞭的筍奶(筍芽)發(fā)展生長的。截斷竹鞭方式也很講究,不是一鋤頭斬斷就可,而是刨開根后,量好來鞭去鞭需要位置,做好記號,用鋒利的刀按在竹鞭上以45度角敲打下去,來鞭以切口順鞭來向45度,去鞭以切口去向45度。整個挖出竹鞭是八字型,這樣不震傷竹鞭,切口也平滑,栽后易成活。將挖出母竹斜去竹尾,留二,三分枝即可。
種植
以6月多雨季節(jié)最好,也可秋未,夏初栽種的當年可見筍,將移栽的母竹由一人扶著,入穴,把竹鞭來鞭去鞭統(tǒng)一朝向,一切須根展開即可覆土,竹蔸處覆土成饅頭形,以免風吹斜倒。
覆蓋上層
一般采用稻殼比較好,既通氣,又便宜,也可用雜草等,覆蓋雜草或稻殼要求30厘米以上。
施肥
栽種后前三年多以農(nóng)家肥為主,最好不用化肥,不然雷竹易死亡。待過三年后可加入化肥施入,量不易多,施后即時澆水溶化。
竹林管理
栽種后,因畝僅60余株,頭幾年是不可能形成陰蔽的,這土地上易生長雜草,可以套種農(nóng)作物,黃豆最好,其他禾本科類不能,對竹林有影響,特別不能種植芝麻,易爛竹鞭,對竹林影響十分大。
在頭幾年中也有雷竹筍生長出來,這幾年不能將好的挖去賣了,留下差的長竹子,是留好竹筍,挖去差的。經(jīng)過三年管理雷竹林將可大批挖取竹筍了。
雷竹病蟲害不多,蟲害主要是竹螟,蝗蟲。用樂果可防治。病害以煤污病為主,這病由竹山蟲害引起的先治蟲,再用多菌靈控制病害。
雷竹的市場前景仍主要在南方市場,特別是鮮銷,可補缺冬筍(毛竹)大小年和難挖出市場,經(jīng)北方到南方打工,商務(wù)等活動頻繁,北方這幾年也開始能的銷售不少。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