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蔬菜栽培通性 水生蔬菜種植
一、蔬菜栽培定義?
蔬菜栽培是指根據(jù)蔬菜作物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確定合理的栽培制度和管理措施,創(chuàng)造適宜蔬菜作物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以獲得高產優(yōu)質、品種多樣并能均衡供應市場蔬菜產品的過程。
二、蔬菜栽培技術?
1. 選擇合適的土壤:土壤的質量直接影響蔬菜的生長,因此要選擇合適的土壤。要結合蔬菜的生長特點,綜合蔬菜生長對陽光、風、水分等因素的需求。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保證蔬菜的高效生產。
2. 選擇優(yōu)質蔬菜品種:蔬菜品種的選擇要適應栽培地區(qū)的氣候和土壤。優(yōu)質的蔬菜品種種植周期相對較短,自然災害、病蟲害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以及強大的市場需求和帶來經濟效益等。
3. 培育壯苗:在栽培前,要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通過微量元素浸種、低溫處理等方式進行種子的消毒和基本處理,隨后進行種子的催芽工作。處理好床土,床土和營養(yǎng)杯土的營養(yǎng)要高,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腐熟的有機質。加強大棚內的濕度和溫度管理,確保苗床土壤適宜種子發(fā)育。在育苗期間要配合使用氮肥、磷肥以及鉀肥,在育苗期間噴灑2~3 次的磷酸二氫鉀以及2次硼酸和硫酸鋅的混合液。在定植前7~10d 開始煉苗。
4. 科學施用肥料:蔬菜生長過程中,要科學的施用肥料。根據(jù)蔬菜的長勢、土壤的肥沃程度等因素,進行科學的肥料配比和使用。
5. 植株調整:蔬菜的生長過程中,要及時的進行植株調整,通過對蔬菜莖葉、果實的時間與空間分布以及蔬菜的結構進行調整,來提高蔬菜的生長情況。
三、堿的通性?
答案如下:
可溶性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與酸堿指示劑作用
堿溶液遇zhi紫色石蕊試液變藍(現(xiàn)象不明顯,但有變化),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現(xiàn)象明顯)
2、堿能與非金屬單質發(fā)生反應
鹵素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Cl2+2NaOH=NaCl+NaClO+H2O(Br2、I2類似)
硫與堿的歧化反應,如:
3S+6NaOH=NaSO3+2Na2S+3H2O
硅與堿的反應,如:
Si+2NaOH+H2O=Na2SiO3+2H2↑
3、堿能與酸發(fā)生反應,生成鹽和水(這類反應通常被稱作中和反應,此類反應放出大量熱)
舉例:工業(yè)上常用熟石灰(氫氧化鈣)中和含過多硫酸的廢水
Ca(OH)2+H2SO4=CaSO4+2H2O
4、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舉例:這類反應最常見的就是實驗室里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但這類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
CO2+H2O==H2CO3
H2CO3+Ca(OH)2==CaCO3↓+2H2O
5、堿溶液能與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
舉例:這類反應常見的有實驗室里制備氫氧化鈉的反應,堿與鹽的反應有兩個要求,其一要求參與反應的堿與鹽都要可溶于水,其二要求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或水生成。
高中化學的內容都是具有共同性的,需要學生自主的系統(tǒng)性學習。把生活實際與課本知識聯(lián)系起來。無論是化學還是物理甚至是地理、生物,只要拿捏到了他的幾個基本原理就可以做到三招走天下,同時錯題積累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銨鹽的通性?
銨鹽的化學性質
(1)受熱分解:固態(tài)銨鹽受熱都易分解。根據(jù)組成銨鹽的酸根離子對應的酸的性質的不同,銨鹽分解時有以下三種情況:
①組成銨鹽的酸根離子對應的酸是非氧化性的揮發(fā)性酸時,則加熱時生成的酸與氨氣同時揮發(fā),冷卻時又重新化合生成銨鹽。
②組成銨鹽的酸根離子對應的酸是難揮發(fā)性酸,加熱時則只有氨氣逸出,酸或酸式鹽仍殘留在容器中。
③組成銨鹽的酸根離子對應的酸是氧化性酸,加熱時一般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無氨氣逸出。
(2)跟堿反應放出氨氣
五、非金屬通性?
非金屬元素的通性,它指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原子得到電子的能力。某元素原子非金屬性越強,即其得電子能力越強。
由元素周期表上看,靠右的元素非金屬性比靠左的元素非金屬性要強,靠上的元素非金屬性比靠下的元素非金屬性要強。對于元素的單質,非金屬性體現(xiàn)在單質的氧化性上。
六、烴的通性?
烴一般都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常溫常壓下碳原子數(shù)≤4的烴為氣態(tài),隨分子里碳原子數(shù)的遞增,沸點逐漸升高。烴的密度一般比水小。烴易燃燒,含碳量較高的烴燃燒火焰明亮并伴有濃煙。
烴的分類、通式和通性 烴 鏈烴 芳香烴 飽和鏈烴 不飽和鏈烴 烯烴 炔烴 苯及其同系物 其他芳香烴——萘、蒽等 通式:CnH2n+2 鍵的特點:C—C 特征反應:取代 通式CnH2n 鍵的特點:C=C 特征反應:加成,加聚,被酸性KMnO4氧化 通式:CnH2n-2 鍵的特點:C≡C 特征反應:加成,加聚,被酸性KMnO4氧化 通式:CnH2n-6 鍵的特點:介于單雙鍵之間的特殊的化學鍵 特征反應:取代,加成,側鏈被酸性KMnO4氧化
七、鐵的物理通性?
1,外觀與形狀:純鐵是帶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金屬晶體,通常情況下呈灰色到灰黑高純鐵絲色無定形細粒或粉末。
2,有良好的延展性、導電、導熱性能。
3,有很強的鐵磁性,屬于磁性材料。
4,比熱容為460J/(kg·℃)。
5,聲音在鐵中的傳播速率:5120m/s。
6,純鐵質地軟,不過如果是鐵與其他金屬的合金或者是摻有雜質的鐵,通常情況下熔點降低,硬度增大。
7,晶體結構:面心立方和體心立方。
8,鐵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56,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為:1s2?2s2?2p6?3s2?3p6?3d64s2。(粗體部分是價電子)
八、堿的同通性?
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不溶性堿,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2、堿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
4、堿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新堿與新鹽。
九、酸堿的通性嗎?
酸的通性 酸在水溶液里電離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即酸的通性。酸的通性實質上是氫離子的性質。
酸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五點: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酸不變色
(2)跟活潑金屬起置換反應
酸
+
金屬==鹽
+
氫氣
2HCl+Fe=FeCl2+H2↑
(3)
跟堿性氧化物反應
酸
+
性氧化物—→鹽+水
3H2SO4+Fe2O3=Fe2(SO4)3+3H2O
(4)跟某些鹽反應
酸+鹽—→新酸+新鹽
H2SO4+BaCl2=2HCl+BaSO4↓
(5)跟堿起中和反應
酸+堿—→鹽+水
2HCl+Cu(OH)2=CuCl2+2H2O
堿的通性
堿在水溶液中電離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因而堿類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即堿的通性。
堿的通性可歸納為以下四點:
(1)跟指示劑反應
紫色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
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
(2)跟酸性氧化物反應
堿+酸性氧化物—→鹽+水
2NaOH+CO2
=
Na2CO3+H2O
(3)跟酸反應
堿+酸—→鹽+水Ba(OH)2+2HCl=BaCl2+2H2O
(4)跟某些鹽反應
堿+鹽—→新堿+新鹽
Ca(OH)2+Na2CO3=CaCO3↓+2NaOH
十、金屬的物理通性?
物理通性:有金屬光澤,有延展性,導電導熱性,常溫下,大多數(shù)是固體,唯一的液態(tài)金屬是汞.
化學通性:與非金屬的反應(氧氣 氯氣 硫 碘 水)
與酸的反應
與鹽的反應
最外層電子數(shù)少于4,所以金屬只有正價,沒有負價,也就具有還原性.
在金屬中K Ca Na 比較特殊,只有它們能與水劇烈反應,鎂與水加熱條件下反應,鋁與沸水緩慢反應,另外它們與鹽的反應也與其它金屬不同,它們不能置換出其它金屬(但在熔融狀態(tài)下,能置換出氯化鈦中的金屬鈦.),而是先與水反應,生成的產物在與鹽溶液反應.
氫以后的金屬不能與無氧化性的酸反應,比如鹽酸,稀硫酸.
鐵與銅是變價金屬,它們與弱氧化劑硫,碘的反應,生成低價金屬化合物,與強氧化性的氯氣反應,生成高價的金屬化合物.
金屬不與堿反應,但要注意鋁是兩性,所以它要與堿反應生成氫氣.
鉀鈣鈉鎂鋁一般通過電解熔融發(fā)制取它們的單質,鋅鐵錫鉛通過還原法,氫以后金屬一般通過加熱其氧化物獲得,即熱分解法.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