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養(yǎng)殖大全(螃蟹養(yǎng)殖方案)
1. 螃蟹養(yǎng)殖方案
處理池塘,螃蟹要養(yǎng)殖在水源充足、水質干凈的池塘中,并且池塘底部的淤泥不能超過20厘米,可以在池塘中搭建數(shù)個水墩,將水生植物種在上面,然后在放養(yǎng)螃蟹的前15天,每畝潑灑。
放養(yǎng)蟹苗,選擇生長健壯、有活力的蟹苗放入池塘,放養(yǎng)前,將蟹苗在水中靜置2-3分鐘,接著拿出靜置10分鐘,如此反復2-3次,能夠讓蟹苗適應水溫,盡快的恢復生長,每畝可以放養(yǎng)1500只蟹苗。
投喂食物,螃蟹是雜食性動物,以水蚯蚓、小魚、小蝦等為食,養(yǎng)殖時可以投喂雞蛋黃或者動物的內臟,投喂時要注意喂食量,要將食物切碎成小塊,每次喂2塊左右,不能投喂過多。
2. 螃蟹養(yǎng)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螃蟹比較好養(yǎng),螃蟹正確的飼養(yǎng)方法如下:
1. 家里養(yǎng)藥用盆子來養(yǎng),盆子里可以放些細沙,形成個小平臺。飼養(yǎng)的水不可以太深,最好的水深是水鋼浸過螃蟹的殼,而且飼養(yǎng)的水可以用自來水,但要曬一天才能用。
2. 螃蟹可以曬太陽,但不能曬太久。
3. 螃蟹是雜食性動物,有條件的話可以喂紅線蟲,可以喂雞蛋黃,當然螃蟹也可以吃雞鴨的內臟或者是小魚小蝦。同時要喂一些草類的食物。要注意為食量,半個小時內吃完為準,不然余下的食物會污染飼養(yǎng)的水。
4. 蟹的攝食強度隨季節(jié)、水溫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在夏秋兩季隨著水溫上升到15℃以上時,蟹的攝食能力增強,這時每天投喂一次。當水溫下降到15℃以下時,蟹的攝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數(shù)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時間以傍晚前后為宜,這是因為蟹是晝伏夜出的水生動物。
5. 螃蟹是群居動物,最好幾只螃蟹一起飼養(yǎng),這樣成活率比較高。
6. 幫螃蟹清洗時,用手固定住螃蟹,再用牙刷沾點沐浴露或肥皂清清刷刷它,尤其死角處,拉著它的腳(別太使勁)刷。洗過澡用水沖干凈,魚缸也要洗,偶爾撒點鹽,主要是預防傳染病的。
7. 螃蟹剛到陌生的環(huán)境,脾氣很倔,餓它幾天,再用鑷子鑷一個好吃的,在它嘴前晃一晃,到時候看到它那狼吞虎咽的樣子了。
3. 螃蟹養(yǎng)殖需要什么條件怎么養(yǎng)殖
成蟹養(yǎng)殖池塘的條件: 交通方便,環(huán)境安靜;水源充沛,水質良好無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2.5―3。 防逃設施: 主要有水泥磚墻、鈣塑板圍欄、聚乙烯網片圍欄三種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鈣塑圍欄,將鈣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壓實,間隔1米用木樁固定。 殺菌消毒清塘: 清除過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潑灑,每畝用量200―250公斤,達到徹底的清塘消毒,除雜除野,殺滅病菌,改善底質,藥后7天,即過水1次,以排除污物,然后曬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種的水草: 養(yǎng)殖一塘蟹,首先要種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愛吃的天然餌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凈化水質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棲息、躲避敵害的場所。種水草的面積應占池塘面積的70%以上,主要品種有輪葉黑藻、苦草、伊樂藻等,輪葉黑藻、伊樂藻以移栽、扦插為主,苦草以播種方式種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絲: 螺絲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餌料之一,又能凈化水質。在蟹種放養(yǎng)前和市場和和,每畝投放鮮活螺絲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礎餌料。
4. 螃蟹養(yǎng)殖技術
螃蟹養(yǎng)殖:
第一、螃蟹技術主要是對低洼河灘進行改造創(chuàng)造出適合螃蟹活動河灘環(huán)境,以及適合螃蟹的水體條件,充分發(fā)揮河灘的特點。這種技術,投資規(guī)模較小,而且整個養(yǎng)殖時間會縮短。見效明顯有利于提高收益。
第二,放養(yǎng)螃蟹。一般河灘養(yǎng)螃蟹技術有三類養(yǎng)殖螃蟹的方式。分別是培養(yǎng)螃蟹幼崽,成年螃蟹養(yǎng)殖,魚蟹混合養(yǎng)殖。而一般選用的都是放養(yǎng)螃蟹幼苗,幼苗投放大概是一平方米80只。而多余的水體,也不能浪費,可以放養(yǎng)一些鰱魚,鳙魚等比較好的魚類。螃蟹和魚類的比例大概1:1.2。螃蟹和魚混合養(yǎng)殖是提高效益的一種常見方法。
第三,池內施肥。培養(yǎng)螃蟹幼苗,必須要在池中放入肥料。一般要放入有機肥。主要以牛糞,雞糞,豬糞為主,而在缺少有機肥的時候,可以投放菜餅、棉餅、餅肥下去螃蟹池。
第四,投放飼料。想要精準的投放飼料,我們就必須知道螃蟹的食性。這樣才能做到精準投放,降低成本。螃蟹是屬于雜食性生物其中也偏向于肉食性飼料。因此在投放飼料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投放小與螺螄等一些小型的水生物。
螃蟹繁殖:
螃蟹一般在春季繁殖。在繁殖期,它們會通過釋放信息素來吸引伴侶。在確定關系之后,公螃蟹和母螃蟹會抱在一起,然后公螃蟹會將自己像觸角一樣的生殖器插入母螃蟹的生殖孔之中,進行交配。交配之后,母螃蟹會產卵。當卵在母螃蟹腹部孵化出來之后,幼體就會脫離母體。之后幼體會慢慢生長,長成新的螃蟹。
5. 螃蟹養(yǎng)殖方案設計
1、養(yǎng)殖地點
養(yǎng)殖螃蟹苗要有地方養(yǎng)殖,池塘、湖泊、稻田都可以,水質要好,水源要充足,排水要方便,土壤選擇粘土、沙土或亞沙土,有利于水草和底棲昆蟲、螺蚌、水蚯蚓等生長繁殖。池塘內水深度控制在1m左右,最淺的地方不能低于10cm。池塘周圍要圍網,以免造成大批量的螃蟹出逃。
2、養(yǎng)殖水草
池塘內要種植浮萍、滿江紅、水葫蘆、水浮蓮、輪葉黑藻、金魚藻、苦草、水花生等水草,可以給螃蟹提供一些植物性的餌料,還可以養(yǎng)活相互格斗、隱蔽的作用,以提高成活率,還能釋放氧氣、穩(wěn)定水質。種植水草要注意季節(jié)性,有一定的銜接。
3、蟹苗選擇
多數(shù)以長江絨螯蟹苗為主,且蟹苗體格健碩、規(guī)格齊整、有很好的適應能力。選好后浸泡池中幾分鐘,反復操作幾次,觀察螃蟹對水質的適應能力,無不良反應時可將其放進去。投放前半個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一方面可殺滅敵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
4、投喂餌料
螃蟹的食性很雜,自然條件下以食水草、腐殖質為主,嗜食動物尸體,也喜食螺、蚌子,蠕蟲、昆蟲,偶爾也捕食小魚、蝦。人工養(yǎng)殖可以投放小雜魚、動物尸體、螺類、蚌類、畜禽血、魚粉、蠶蛹等動物性餌料,或者是山芋、馬玲薯、谷類、麩皮、料糠等商品飼料。
5、池塘管理
檢查池塘的環(huán)境,看有沒有螃蟹出逃。在暴雨季節(jié)時,要注意防澇,干旱季節(jié)要注意灌水。保持水質的清晰,水質過于渾濁,螃蟹易受病害,要定期換水。
6. 螃蟹養(yǎng)殖技術與防病
1、河蟹晝伏夜出,喜溶氧高的清潔水體,怕強光,愛安靜,水溫10℃以上開始攝食,15℃左右蛻殼生長。20~28℃為生長旺盛期,因此池塘結構應適合它們的習性。面積水深。一般以2~5畝為宜,水深通常保持1米左右。
2、池塘結婚。池坡1:2.5 ,池坡處設蟹穴,約占面積的20%~25%;池中要建“暗島”供蟹打洞,進食和蛻殼。
3、水質。水質不宜過肥,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水質過肥容易缺氧,嚴重時還會引起死亡。水源以江河水為好。
7. 螃蟹養(yǎng)殖方案怎么寫
擬地蟹養(yǎng)殖相對簡單。因為擬地蟹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生物,不需要用等級較高的水質養(yǎng)殖。水質的硬度,PH值都可以偏低,不要加入較多的化學試劑物質,用淡水或者海水添加一定量的食鹽即可。此外,擬地蟹喜歡在沙質底部構筑自己的巢穴,底部一定要鋪設適合生物生長的沙子,讓它們可以自由活動,同時還要添加一些食物,例如小型甲殼類水生動物,海藻、肉類等。除了在水族箱內進行養(yǎng)殖,也可以將它們培育后放到水中進行放養(yǎng),它們能夠很快自我繁殖,成為一種性價比高的寵物。同時,養(yǎng)殖擬地蟹也可以增加水族箱的觀賞性,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水生動物養(yǎng)殖體驗。
8. 螃蟹養(yǎng)殖法
1
/24
選擇合適作養(yǎng)殖螃蟹的養(yǎng)殖的田塊,以水稻田為優(yōu),湖灘旱地為次,荒草蘆葦灘為下。
2
/24
土壤土骨應以黃骨五花土,為最佳。黑青土為次,黑板沙為最次。
3
/24
pH值土壤為6.5-7.8為優(yōu),6-7.5為次,7.5-8.5為差。
4
/24
臨近自然水源為主,大湖,大河,上流無工廠為佳,沿水源區(qū)15公里無人口生活排污,工廠排污,最忌水源地有化工企業(yè)。
5
/24
開塘,四周壩埂坡比為3:1,壩高1.2米,以養(yǎng)大規(guī)格閘蟹為主,四周開50公分3米寬緩坡回形溝。50畝以上大塊中間加十字分水溝。
6
/24
進出水口進行固定化設計。防逃墻欄設計,以pvc板為主,55Cm-75Cm左右,一半埋土壩中,1米5間隔立支撐竹竿,高1米8左右,30cm埋土下,上面加5目鐵絲網,或尼龍織網防盜。
7
/24
看護房建設,應保障飼料倉庫一間,飼料工作涼堋一間,其他工具漁具房一間,有條件的應加蓋生活用房,水電線路,檢測設備。
8
/24
開塘后的第一次改底,開好塘口,先放80cm水泡塘,檢查滲透點,進行補修,一周后測水質3大項。根據(jù)水質報告,進行計算石灰,和其它改低料量,放水改底,完成第一次改底后,再次回水,一周后測水質,達到養(yǎng)質水標準后,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滅殺消毒。
9
/24
三天后放干水,進行有機肥追底,每畝200-300斤自制有機腐肥埋施。然后在溝內栽伊樂草,栽好后,回水,35-50Cm(板田上)。
10
/24
栽草,在載好環(huán)溝內伊樂草后(畝3百斤鮮草后)開始放回水。并在三天后,進行第一次肥水,肥水使用長效有機肥+各種菌源同時培養(yǎng)。必要時加施無機肥輔助,在取得比較滿意的水相和藻相后,將水體保持在板田50Cm左右,開始準備第一次冬螺下塘工作。
11
/24
螺絲的質量把控,和塘口水質要求,我己經單獨寫過這個,不在贅述。這次說說螺絲的數(shù)量吧,每畝要求60-80子中螺,500-800斤,一次性下塘,使用人工和船只,將螺絲放入溝里,注意忌打堆放入,忌氣溫時放入,或冰雪天氣施放。
12
/24
螺絲放入后3天-一周,應及時觀察塘內的水質和藻相交化。發(fā)現(xiàn)水質過清,過瘦現(xiàn)象,應用豆?jié){+紅塘水經菌類發(fā)酵后,每畝5公斤,撒瑭2次,間隔2-3天。
13
/24
在期間,應測一次pH值和溶解氧是否異常,在進螺后的半個月(元旦后十天左右,在選擇天晴時日),進行第一次青蝦苗放入,以5斤左右為宜。
14
/24
并開始以菜子粕+豆粕發(fā)酵方式,每3-4天一次跟喂,每畝,1公斤左右,天氣到冰點時停料。
15
/24
輔助魚類:塘口內有必要施放一定量的各種魚類進行水質平衡。因自然水質中含有各種雜魚卵子會隨水源進塘口,使用桂魚控制雜魚,防止之后施的飼餌料被消耗是一種有效手段,建議每畝5條-18條左右為宜,根據(jù)水體中雜魚量決定。另外每畝放入3條花白鰱(1白十2黃)每斤2條的幼魚。并放入一斤20條左右的本地鯽魚,2斤左右,帶子鯽魚半斤/條,每畝一條??稍?0畝塘中,放2-3條草魚。
16
/24
進苗蟹,一般新塘口采用冬苗+春苗二元法進苗,老塘口,插苗+春苗進苗。冬苗一般80頭以內,個體均勻的苗為佳,春苗,一般在60頭以下,均勻體為佳,如果以養(yǎng)大規(guī)格蟹為目標:應在春苗規(guī)格上把控:40頭以內苗為主)。冬苗400-500只左右,春苗800-1000只左右。
17
/24
老塘口的插苗在7月份中旬左右,入塘圈養(yǎng),豆苗(每斤(250頭一300頭),每畝1.5斤左右,并在10月一12月期間進行餓苗,保持豆苗的老頭苗化現(xiàn)象在10%范圍內,個體重不能超過50頭/斤。合理控制營養(yǎng)攝入是關鍵。
18
/24
春苗,為60頭大苗800頭每畝,清明前15天左右下塘。
19
/24
種草,蟹大小,看水草,水草很大程度上決定河蟹的規(guī)格和產量,水草在池塘養(yǎng)蟹中作用重大,是河蟹養(yǎng)殖中不可缺少的技術措施,水草種植面積占池塘面積的50%以上,要幾種草混種,防止水草蟲害過多要割掉,過少要移植高溫季節(jié)及時撈除腐爛的水草。
20
/24
按照不同生長期控制水草的覆蓋率。春季占20-30%,夏季占55%,秋季占30-40%,水草過少時,應適當進行補種或移栽,水草過多時,應及時采取割茬清除、緩慢加深池水、增加池底溶氧等技術措施。水草應控制在水面向下20-30厘米為最佳。水草應注意防枯萎、爛莖、變黃、爛根、粘泥、瘋長等,具體情況應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及時加以處理。
21
/24
做好水質調控,水質調控是關鍵,高溫季節(jié)每2-3天加水1次,持續(xù)高溫邊加水邊換水,同時采取增氧措施,在整個養(yǎng)殖過程中,使用底改和微生物制劑來改善底質和水質,達到生態(tài)養(yǎng)殖的目的。做好5月一8月低的,每三日檢水質的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防治水害,比藥治水害有效的多。
22
/24
當春苗下塘后,我是第一時間及時調節(jié)水位的。要把握“春淺、夏滿、秋適當”的原則,分三個階段進行水位調節(jié)。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米,深溝保證1米,6-8月份控制在1.2-1.5米(高溫季節(jié)可適當加深水位),9-11月 穩(wěn)定在1.0-1.2米,溝中水1.米5。特別要注意蟹蛻殼期間應保持水位的穩(wěn)定,不要輕易進水,出水,防應激反應。
23
/24
換水時先排除池底老水(底水一般會在深溝內流換,所以回形溝很有必要深寬,后灌入外河新鮮水源,分三一四次換。每次換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加水應選擇在凌晨或上午進行,不宜在傍晚加水。
24
/24
病害防控,以防為主。防重于治,主要是做好增強河蟹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維持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病害的發(fā)生,提高河蟹成活率,生態(tài)防病是確保河蟹養(yǎng)殖的??偟膩碚f,治蟹病,分消殺和藥抗兩種辦法,一種消滅水中毒素和寄生蟲,附生菌。一種病毒體內的,抗生素治療法。
9. 螃蟹養(yǎng)殖戶
1.
養(yǎng)殖場地的選擇,場地最好選在環(huán)境安靜,有活水源頭的池塘,水面五畝以上。
2.
種植好水草,水草以燈籠球草,鱖魚草,水黑草漂浮生水草為主。水草的作用是便于脫殼的螃蟹躲藏,利用水草的摩擦協(xié)助蛻殼,防止被其他螃蟹及鳥類,吃掉剛蛻殼沒有活動能力的軟體螃蟹。
3.
池塘四周用圍網圍起來,圍網高一米八,防止螃蟹外逃。
4.
螃蟹種的投放,購進紐扣大的蟹種,剛開始養(yǎng),畝投放600只。
5.
螃蟹第一次蛻殼前幾天和蛻殼后,需要畝投放螺螄一百斤。以后在螃蟹蛻殼前后,都分別投放螺獅供螃蟹采食。隨著螃蟹長大,要相應增加螺螄的投放量,這是螃蟹快速長個且規(guī)格整齊的重要措施。
6.
在螃蟹蛻殼前兩三天,每畝水面用茶粕十斤全池撒播均勻,直至蛻殼后停止茶粕投放,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加快螃蟹蛻殼速度和順利蛻殼,不至于螃蟹在蛻殼中死亡。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