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竹的種植技術有哪些?
謝謝邀請,山竹為藤黃屬小喬木植株,樹高12~20米,單性同株,雄花數朵簇生,凋謝會出現雌蕊。有研究發(fā)現所有山竹樹都帶有退化的雌蕊,是屬于孤雌生殖植物。就是未受精的雌花,可以直接發(fā)育成個體(無性繁殖的一種),因此種性很穩(wěn)定,實生苗就是沒有嫁接,也不容易變異。想要了解山竹適宜生長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下。
山竹生長習性■山竹一般分布于低海拔地區(qū),對氣候環(huán)境要求非常嚴格。生長區(qū)適溫要求是4.5~37.5℃,產果期間如若低于20℃,生長會變得很緩慢。若在10℃以下低溫持續(xù)天數過久,次年開花結果會不正常,產量降低。生長期降到5~8℃或相對濕度低于40%,不利山竹生長,甚至死株。
■山竹喜愛高濕,年降水要求高,需要1300~2500mm才能滿足生長,且不能有長時間的干旱,全年雨水分布要均勻。因此,在降水量少的地區(qū),需具備灌溉條件,土壤也不能太濕,地下水位要低于1.8米。另外,山竹也不喜歡生長在帶咸味的空氣沙質土、淤泥的環(huán)境,所以因遠離海邊的土壤較適宜栽種。
■在斯里蘭卡低緯度區(qū),山竹采收期為5~6月,高海拔7~8月或9~10月,在印度有2個產果期,為7~10月和4~6月。泰國結果期為5~9月,海南果熟期為6~7月,當前國內海南的文昌、瓊海、萬寧、保亭等有種植。山竹從開花到結果,需要經歷差不多3個月時間,此期間低于20℃不利產果。
知道了山竹適生區(qū)這么苛刻的條件,我們再來講如何種植好山竹。首先栽種的氣候,要滿足其生長的需求,特別是在其產果期,溫度要達到上述的要求,要是滿足不了,是無法種植好山竹的。
這也是為何國內當前山竹,只在熱帶的海南有商業(yè)生產。山竹栽種的難點在于幼苗期管理,幼苗山竹對溫度、濕度都較敏感,等進入成年結果的山竹樹相對來講,要求不會再那么苛刻。
●山竹可采用種子播種,也可嫁接、扦插、壓條。種子繁殖較為常見,不過需要7~12年方可結果,而嫁接經過6年的生長就可結果。山竹種子活力短,留在果肉內的種子其活力可保持3-5周,種子一旦取出后只能存活5天,因此采集種子后最好盡快播種。播種前先用水浸種一天,可提高發(fā)芽率。
●將種子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培育床,壤土的配置(要以砂、土、有機肥三者3:2:1的比例對其生長為宜)。山竹主根發(fā)達,但側根少,根毛亦少,增加有機肥的量并不會令苗更快速生長。此期間主要是澆水,直到其發(fā)芽并生長。
●待萌發(fā)長出一對子葉,就要再移到長35cm以上的育苗袋中繼續(xù)培育。移苗時用泥土包住根,切忌傷到主根,否則不易成活或生長更為緩慢。幼苗培育期對水分的要求較高,需要時常澆水,若干燥缺水,常會有生長不良或是枯萎的情形,但也不能有積水,易爛根。
●在苗圃中的幼苗,一般需要培育2年,再對其入土為宜。因山竹雖是熱帶果樹,但并非如一些人所認為的,需強光生長才會良好或快速。它們前期生長需要在有遮蔭環(huán)境下,遮蔭對山竹非常重要,一般需要在田間種植遮蔭樹或其他的遮蔭措施。初期需遮蔭80%以上,長出2對4片葉后,可減少遮蔭至60-70%,1年后減少至50%,定植前一個月再減少到30%。
●遮蔭對幼苗生長極為重要,幼苗在強光下易枯萎死亡,種植后的幼苗也需要充分的遮蔽,以提高成活率。進入結果后就不需要遮蔭,在全日照下正常生長。
●也可在半年后就對其定植,但要注意只能在早晨、傍晚讓其幼苗淋浴在陽光底下,要避免正午陽光直射。挖一個深寬長各為70cm的種植穴,在要對其定植前一周放入20公斤的有機肥及NPK肥料(15:5:15)100g和土壤拌勻覆土3/4放置,做為幼苗前期生長的底肥。
●將幼苗培育袋割破,緩慢取出最好別讓土塊破裂,將其放入穴中間,然后將土壤堆入,直到浸入苗莖的基部。再踏實土壤,澆透水再用塑料膜覆蓋土, 可起來保水保肥及防雜草的作用。
●定植之后要做的就是遮蔭、澆水,因幼苗吸水能力較弱,這期間水分的供應最為重要。但需注意,不宜在中午去完成澆水,早晚進行就可。在定植成活后,隔半年就要施一次肥料,肥類還是以NPK為輔,糞肥等有機肥為主。
綜上所述:山竹是適生長在熱帶雨林的果樹,需要氣溫高,濕度大才利于生長。在對山竹培育時,并不像一些人所想的,要有充足的光照,才能讓山竹生長。適度遮蔭的環(huán)境,才利于山竹的生長,只有等進入結果期,才適合暴露在全日光的環(huán)境下。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