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栽培技術(shù)(水果的栽培技術(shù)挑)
一、水果蓮蓬的栽培技術(shù)?
1、種子處理
水果蓮蓬是用一種蓮子來種植的,因為蓮子本身的外殼堅硬,所以在種植前要將種子處理一下,先將蓮子有小凹點的那一端用鉗子夾破一個小口,這樣方便蓮子發(fā)芽,如果不進行處理,蓮子種植以后很難發(fā)芽、展葉。將種子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浸泡,保持溫度適宜,大約1周就會發(fā)芽,2周后就會長出細根和嫩葉。
2、播種時間
水果蓮蓬的蓮子并沒有特定的休眠期,所以播種的時間還是比較隨意的,只要溫度保持在16℃以上就可以,水果蓮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播種。尤其在光照、溫度適宜的情況下,水果蓮蓬從播種到開花,差不多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秋季時間會稍微長一點。
3、移栽芽苗
種植水果蓮蓬我們要準備好池塘,或者是藕地,將已經(jīng)催芽的蓮子移栽種植,將蓮子根部壓入河泥中即可。我們也可用藕段來種植,種植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用水果蓮蓬的藕段,一段一段種植在田地里,然后灌水養(yǎng)殖即可。
4、科學施肥
水果蓮蓬生育期長,耗肥量大,但是水果蓮蓬根系吸肥能力較弱,在種植前就要施足有機肥,后期在根據(jù)情況追肥,增施磷、鉀肥,施肥要掌握“苗肥輕、花肥重、子肥全”的原則,否則會燒根,造成大面積枯葉,還要適量補充微肥。水果蓮蓬大田追肥每畝總用肥折尿素40公斤、氯化鉀20公斤、硼砂2.5公斤左右。
二、水果黃瓜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土整地:選擇向陽、排灌便利的田塊,并將大塊的泥土打碎。
2、浸泡催芽:將黃瓜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吸水,然后撈出移到溫室中催芽。
3、播種入土:將種子撒在土壤中,并覆蓋1-2厘米厚的土壤。
4、田間管理:出苗后要施加一次有機肥水
三、樸樹的栽培技術(shù)?
育苗期要注意整形修剪,以養(yǎng)成干形通直、冠形美觀的大苗。喜光耐蔭。喜肥厚濕潤疏松的土壤,耐干旱瘠薄,耐輕度鹽堿,耐水濕。適應(yīng)性強,深根性,萌芽力強,抗風。耐煙塵,抗污染。生長較快,壽命長。園林綠化一般以移栽4年以上的熟苗為佳。樸樹產(chǎn)于淮河流域、秦嶺以南,南至廣東、廣西等省區(qū),為亞熱帶樹種。多散生于平原及低山地區(qū)?! ∩吓柽^程 選盆:樸樹盆景以古雅見長,宜用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盆形以長方形、正方形或橢圓形為好,根據(jù)樹形而定。由于樸樹葉片繁密,葉色濃綠,樹皮灰褐色,粗糙,故盆色以淺黃或赭褐色為佳,起到對比襯托作用?! ∮猛粒簶銟洳粨裢临|(zhì),適應(yīng)性強,而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上生長較好。盆景培育一般用田園土摻拌沙土或礱糠灰配制成的培養(yǎng)土?! ≡苑N:宜在秋后或春季萌芽以前進行。栽時根系要作適當修剪整理,剪去過長的主根,多留側(cè)根及須根,壅以疏松肥土,同時對枝葉也進行適當疏剪。如用中淺盆栽種,須用金屬絲將根固定于盆底,以免倒伏。 整姿技術(shù) 加工:樸樹的造型多用粗扎細剪法,而嶺南派大樹型加工則完全采用修剪法,仿效嶺南繪畫技法,講究剪裁技巧,蓄枝截干,重視整體構(gòu)圖效果。加工成型的樁景,不論是在枝葉茂盛時,還是葉落冬態(tài)時,都能保持優(yōu)美的形態(tài)?! 湫危簶銟渑杈斑m于制成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臥干式或附石式等形態(tài)。枝葉可以扎片或修剪成饅頭狀圓片,也可加工成自然樹形。
四、耐冬的栽培技術(shù)?
1.土壤選擇
耐冬花適合生長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之中,或者富含有機質(zhì)的土壤也可以來栽種耐冬花,切忌使用腐葉土或是泥炭土進行栽培,因為耐冬花的根系較密,需要有粘性的土壤來給植株供給水分,腐葉土或是泥炭土不利于植株的吸收。
2.光照條件
在養(yǎng)殖耐冬花的過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春秋季節(jié)可以將耐冬花置于室內(nèi)光線充足的地方或是室外養(yǎng)殖,但在太陽光線過于強烈的夏季要進行遮陰處理,避免太強的光線灼傷花葉。
3.水分條件
耐冬花喜歡在濕潤的環(huán)境中生長,所以在養(yǎng)殖時要保證空氣的濕度,但也要控制好澆水量及澆水頻率,避免因澆水量過多造成盆內(nèi)積水導(dǎo)致植株爛根。
4.肥料使用
耐冬花喜肥,所以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注意肥料的使用,最好是使用磷肥,磷肥中富含的營養(yǎng)成分有利于耐冬花的生長發(fā)育。
5.修剪方法
耐冬花的修剪是非常重要的,要經(jīng)常進行修剪,剪掉耐冬花的枯枝病枝,防止這些枝條吸收母株的養(yǎng)分,可以延長耐冬花的花期,也可以使耐冬花開的更加茂密。
6.注意事項
在養(yǎng)殖耐冬花時要控制好溫度,溫度低于0℃就會使植株生長發(fā)育緩慢甚至導(dǎo)致植株死亡;還要注意在雨后及時進行排水,否則就會導(dǎo)致根系浸泡在水中導(dǎo)致植株缺氧腐爛。
五、黃櫨的栽培技術(shù)?
栽培技術(shù)如下:一般春季發(fā)芽前移栽,黃櫨苗木須根較少,移栽時需帶宿土,對地上樹冠枝條適當短剪,保持樹勢平衡,減少 蒸發(fā),栽后澆透水,并松土除草;施肥不宜用大肥,除栽種時施 些基肥外,春末、初秋各施一次腐熟的有機液肥即可,促苗健壯 生長。
肥多會使枝條徒長,葉片變大,影響美觀。黃櫨生長較 快,春季發(fā)芽前應(yīng)修剪一次,剪除過密枝條和影響造型的枝條, 有的枝條要進行適當蟠扎,使枝葉有疏有密,疏密得當,保持枝 干的優(yōu)美形態(tài)。
六、大戟的栽培技術(shù)?
可用用種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
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條播,將種子均勻播下,覆薄細土,稍加鎮(zhèn)壓,澆水,保持床土濕潤。約經(jīng)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時移移。選陰天,將訂地澆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開穴,穴深12cm,每穴栽種1株,覆土壓實,澆水。1hm2用種量7.5kg。分根繁殖:秋季桔葉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進行分根,每根帶有2~3個芽,按行株距30cm×25cm開穴栽種。
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應(yīng)及時補栽,并施1次稀人糞尿?,F(xiàn)蕾時要及時摘蕾,再施1次糞肥或餅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
七、鎖陽的栽培技術(shù)?
種植方法:鎖陽的繁衍過程不同于一般植物,與人和動物極為相似。每年五六月份,鎖陽開始露出地面,至七八月份開始成熟。同株的雄性和雌性部分相互授粉、結(jié)籽。鎖陽籽極小,顯微鏡下觀察其形狀似人體受精卵,千粒重僅為2克左右。由于鎖陽頭部布滿鱗甲,因而種籽被包裹的十分嚴實,無法脫落。這時,從鎖陽根部會生出一種白色的小蟲,專家將其命名為鎖陽蟲。鎖陽蟲開始從底部沿鎖陽內(nèi)部逐漸向上,一點一點吃空鎖陽,直至頂部。這時鎖陽內(nèi)部就形成空洞,鎖陽籽沿洞掉入鎖陽底部。隨著倒流的鎖陽內(nèi)部水份,通過鎖陽和白刺連結(jié)的約2毫米左右粗細的通道進入白刺根部。在白刺根部沿著水分的流動進入到適合其寄存的部位。這時冬季來臨了,白刺停止了生長。鎖陽籽吸收白刺的養(yǎng)份,迅速成長、壯大。寄生部分鼓出一個拳頭大的包。經(jīng)過一個冬天孕育,來年三月份開始發(fā)芽,一舉破土而出,數(shù)十天就可長大、授粉、結(jié)籽,又開始新一輪的生長周期。鎖陽多年生肉質(zhì)寄生草本。地下莖粗短,具有多數(shù)瘤突吸收根。莖圓柱形,暗紫紅色,高20~100厘米,徑約3~10厘米,大部莖埋于沙土中。每年的冬季是采集鎖陽的最好季節(jié),下雪天凡有鎖陽生長的地方,積雪消化,容易找到。冬季的鎖陽是最有營養(yǎng)價值。內(nèi)蒙古額濟納旗、甘肅省敦煌市、甘肅省瓜州縣鎖陽城、甘肅民勤縣的鎖陽最為上乘。
八、文冠果的栽培技術(shù)?
1、選地
種植文冠果要選擇地勢較高、地形平坦、背風向陽、土層深厚的地塊種植,同時要求土壤必須疏松肥沃、透氣良好,絕對不能在黏重、板結(jié)的重堿地中生長栽種。
2、播種
通常可以選擇在7-8月的時候從文冠果樹成熟果子中取出種子,然后進行晾曬殺菌,與此同時在土壤上撒上基肥,平整好。之后再將種子播撒下去,上面覆蓋上一層薄土,大約2-3厘米左右,輕輕地把壤土壓緊實,然后澆透水即可。
3、養(yǎng)護
文冠果樹在日常的養(yǎng)護管理中,有四個方面需要大家注意。第一,在文冠果樹開花之前,需追施氮肥;待果實成熟后,再追施鉀肥。第二,定期進行松土并及時處理雜草,這樣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養(yǎng)分消耗。第三,當文冠果苗根生長到16厘米的時候,為了防止被大風吹折,要設(shè)立支柱。第四,在苗木出土后應(yīng)適量澆水,澆水過多苗木容易出現(xiàn)澇死的情況;在盛花期與果實膨大期則應(yīng)多澆水,以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yīng)。
九、血耳的栽培技術(shù)?
血耳:出耳溫度15-30℃雜交種,朵大肉厚、開片快、色深褐,有光澤,抗霉力強,容易管理,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
毛木耳特大木耳A系:出耳溫度12-35℃,朵形完整緊湊,外觀色澤呈紫紅色,少有單片,干制后淺褐色,耳質(zhì)介于毛木耳之間,特大耳A系屬大朵形品種,適合鮮銷或干制,袋栽百公斤干料收木耳15-22kg。
血耳:目前栽培菌種主要來源于湖北省保康縣,血耳是婦科病良藥,產(chǎn)品供不應(yīng)求,子實體鮮時暗赤褐色、干后黑色、表面有赤褐色素薄層、浸水有醬油狀色素滲出。
十、斑竹的栽培技術(shù)?
斑竹栽培養(yǎng)護技術(shù)是:
①園地選擇:選擇坡度平緩、背風向陽、陽光充足、溫暖濕潤、土層深厚、肥沃濕澗、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酸性至中性鳥沙土和沙壤土栽植斑竹。斑竹在靜水及水流緩慢、水深20cm以下的淺水中也能正常生長。但鹽堿土、黏土、低注積水地、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風口等均不適宜栽植斑竹。
②整地:斑竹以穴狀整地為主,整地規(guī)格100cm×60cm × (30~40)cm。整好地后同填15cm左右栽植土和10cm左右的有機肥混合均勻作基肥、然后覆蓋一層栽植土。
③栽植密度:一般栽植株行距3m× (3. 5~4) m,初植密度56~63株/667m2。
④栽植方法:斑竹一般在早春2月或雨季分蔸移裁,栽植時將泥摻和成稀泥并蘸滿根系,將竹苗放入栽植穴中,分層填土踩實,栽植深度比母竹原來的入土部位稍3~6cm,上部培成饅頭形,填士時要防止踏傷鞭根和筍芽,覆土踩實后起圍堰。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