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榆和榆樹的區(qū)別
一、榔榆和榆樹的區(qū)別
榔榆和榆樹的樹皮不同,榔榆的樹皮比榆樹的光滑;榔榆的果實顏色呈青綠色,榆樹果實的顏色呈赤紅色或是深黃色;并且榔榆的樹葉比榆樹光滑,顏色也比較淡一些;榆樹的樹高要比榔榆高,并且榆樹具有很強的抗風能力。
1、樹皮不同
榆樹
榔榆和榆樹的樹皮之間有很大的區(qū)別,榔榆的樹皮很光滑,沒有多余的裂紋,顏色多為青色或深青色;榆樹的樹皮有縱向的裂痕,幼年時的樹皮顏色是淡白色,成年后的樹皮顏色呈深褐色。
2、果實不同
榔榆
榔榆和榆樹的區(qū)別是果實形狀不同,它們的果實有很大的區(qū)別;榔榆的果實多為核果,上面基本上沒有梗,果實的顏色呈青綠色,頂部帶有一點小刺,并有深凹狀;榆樹多為翅果,果實的顏色多為赤紅色或是深黃色,葉柄兩端很長。
3、葉片不同
榆樹
榔榆和榆樹也有細微差別,榔榆的樹葉多為三出脈,葉片較小且表面光滑,葉片的基部有輕微的傾斜,葉片顏色翠綠明亮;但是榆樹的葉片不同,它的表面并不光滑,并帶有一絲突兀,葉片顏色相較于榔榆葉片,比較深綠一點。
4、習性不同 榔榆是屬于喜光的喬木,具有一定的耐旱抗寒性,喜歡在肥沃的土地上生長,也能在貧瘠的土地上生長,30年的樹高大約有17米;榆樹的生長習性與之不同,它喜歡生長在疏松透氣的沙質(zhì)土中,并且高度一般在20米以上,具有很強的抗風能力。
二、小葉榆樹能和什么樹嫁接成活?
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guī)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ㄏ热~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ü?-6月(東北較晚)。
嫁接
于3月中旬芽萌動時,在砧木2米左右的光滑處剪斷,接穗長5厘米左右,每穗保留2-3個飽滿芽,穗下端削一馬耳形,面長2.5厘米,面深不起穗粗的二分之一,在削面背下一偏契形即成。將削好的接穗垂直插入皮層和木質(zhì)部之間,隨即用塑料布帶包扎嚴緊即妥。
三、榆樹能不能嫁接榆葉梅
估計是很困難的,目前也無榆樹嫁接榆葉梅的報導(dǎo)。但也不能說絕對不可能。
榆樹為蕁麻目榆科榆屬植物;榆葉梅薔薇目薔薇科桃屬植物。榆葉梅只是樹葉與榆葉相近,所以才這樣命名,但兩者親緣關(guān)系較遠。
從理論上講,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術(shù)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謂親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內(nèi)部組織結(jié)構(gòu)上、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從而能互相結(jié)合在一起的能力。親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則成活率低。一般來說,植物親緣關(guān)系越近,則親和力越強。比如同屬或同科植物嫁接,較易成功,同種更宜成功。
不過栽培史上也有遠緣嫁接的成功例子,所以榆樹嫁接榆葉梅是可以探索的,但這需要有較高的技術(shù)及耐心。
當然不能。榆樹是榆科的,榆葉梅是薔薇科的,兩者沒有親緣關(guān)系。
可以啦,不過要選擇適當?shù)募竟?jié)才行
四、榆樹可以和榔樹嫁接嗎
可以嫁接,科屬相同。
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榆屬,又名春榆、白榆等,素有榆木疙瘩之稱,為榆科落葉喬木,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或淺灰色,大樹之皮暗灰色,不規(guī)則深縱裂,粗糙;小枝無毛或有毛,無膨大的木栓層及凸起的木栓翅;冬芽近球形或卵圓形。葉橢圓狀卵形等,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后變無毛或部分脈腋有簇生毛,葉柄面有短柔毛。花先葉開放,在生枝的葉腋成簇生狀。翅果稀倒卵狀圓形。花果期3-6月(東北較晚)。
榔榆(拉丁學名:Ulmus parvifolia Jacq)榆屬別稱:小葉榆。樹形優(yōu)美,姿態(tài)瀟灑,樹皮斑駁,枝葉細密,在庭院中孤植、叢植,或與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適。也可選作礦區(qū)廠綠化住宅樹種。榔榆木樹堅硬,可供工業(yè)用材;莖皮纖維強韌,可作繩索和人造纖維;根、皮、嫩葉入藥有消腫止痛、解毒治熱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燙傷;葉制土農(nóng)藥,可殺紅蜘蛛。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